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生物趣聞/科博館科普專欄]

神奇寶貝-沫蟬 (中)

作者:石憲宗、楊曼妙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攝影:楊曼妙

圖3.紅紋沫蟬是野外常見的沫蟬成蟲。  究竟沫蟬若蟲是如何分泌泡沫?而其泡沫又有哪些成份呢?沫蟬類為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蟲,以其針刺狀的口器插入植物組織吸收汁液為食。牠們在若蟲期每天的任務就是不停的取食植物的汁液,大部分的汁液並未被完全利用就直接由肛門排出,加上腹部腹面末端的兩對黏液腺體分泌的黏液,兩者混合後,靠其腹部不停的前後蠕動,將混合液體攪拌成泡沫裹覆全身。有趣的是,若蟲為了能在最短時間讓泡沫裹覆全身,在製造泡沫時,以最有效的動作將頭部朝向地面,利用重力原理,使腹部末端的泡沫迅速流向頭部,完成裹覆全身的動作。很神奇吧!至於,泡沫是什麼構成的呢?其主要成份為水、黏蛋白類及一些無基鹽類,但不同種類的沫蟬所分泌的泡沫成份會受到寄主、環境因子及其體內酵素所影響而有不同。

  為何沫蟬若蟲需要分泌泡沫呢?筆者曾從事簡單的實驗以測試上述推論的合理性,首先第一組將裹覆在泡沫中的沫蟬連同植物一起放在模擬的天然環境中,有其取食的植物及蟻窩;其他三組則是將沫蟬若蟲自泡沫中取出,放置在三種不同的新環境中:僅蟻窩但無植物、僅植物無蟻窩及無植物也無蟻窩。結果發現:在第一組情形下,無任何一隻螞蟻進入泡沫中;但其他三組被取出的沫蟬若蟲在有蟻窩無植物的情形下,大約只經過30~70秒,若蟲就被螞蟻攻擊並帶回蟻巢;而有植物無蟻窩之情形,若蟲經過2~3分鐘後,即可重新分泌泡沫包裹全身;至於在無蟻窩也無植物的乾燥環境下,若蟲歷經約2個小時後,身體表面逐漸乾澀,並於第3個小時起逐漸死亡,此時若將虛弱不堪的若蟲,置於其取食的植物上,至少有1/3的若蟲會得救,可見植物的存在是牠製造泡沫的要素。由這四組實驗結果,大約可解釋分泌泡沫的行為應是脆弱的沫蟬若蟲之保護策略,藉以抵抗不良環境以及躲避天敵。此外,當若蟲蛻變為成蟲後,就不會分泌泡沫了,此時的成蟲已發展出兩對翅,並且具有一對粗壯有力的後足,有利於其面對天敵時快速跳躍逃之夭夭。也因此,國外常稱沫蟬的成蟲為「蛙蟬」(froghoppers)。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