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神奇寶貝-沫蟬 (下) 作者:石憲宗、楊曼妙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由於沫蟬類若蟲的特殊防禦行為致使其天敵不多,加上沫蟬成蟲的繁殖策略是以量取勝,當其大量發生時,取食植物汁液的量便頗為驚人。所以,這類神奇寶貝在許多地區並不受歡迎。例如:在巴西,一種專門取食禾本科植物的沫蟬,一年至少為害1億5千萬公頃的牧草,使放牧的動物食物短缺,造成該國畜牧業每年虧損不少收益。在大陸,沫蟬則被稱為「雷公蟲」,因為被沫蟬為害過的稻田,其慘狀就有如被雷擊燒過的模樣。在台灣,也有專門為害牧草、針葉樹、菊科、殼斗科等各種經濟作物的多種沫蟬,只是從未被研究過,所造成的損害到底有多少也未曾估算。事實上,大部分沫蟬所取食的不是人類的經濟作物,有些並不多見,甚至已瀕臨絕種,亟待進一步研究。 沫蟬類若蟲是昆蟲當中唯一能透過上述方式產生泡沫裹覆全身,保護自己的神奇寶貝。雖然少數其他昆蟲也能分泌類似泡沫的化學防禦物質,但方式則完全不同,例如一種產在非洲南部的乳草蝗蟲(milkweed grasshopper),當其遇到危險時,位於後足基部的開孔會立即噴出大量的、具臭味的泡沫狀液體裹覆胸部,促使天敵難以接近。至於沫蟬所分泌的泡沫是否屬於化學防禦物質,目前並無任何證據支持。 相信您下次於野外發現類似口水的泡沫時,一定可以馬上認出是沫蟬搞的花樣,從而會心一笑,甚至仔細觀察一番! 【文章連載】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fspecies/2001/fs011113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