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短評: 譴責暴力威脅外的省思 急功近利的速成心態才是環境運動最大阻礙 --﹥ 作者:莫聞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05-03-20~2005-03-26 去年在一場針對湖山水庫預定地「八色鳥保護措施」所舉行的審查會議上,雲林縣府主秘陳武雄當著保育團體的面,「善意提醒」他們:要好好和民眾溝通,「否則民眾會拿槍來打你們,這個打下去是會死人的。」電視新聞播出這段畫面後,並未引起社會太大注意,一如台聯籍立委尹伶瑛因為反對陸砂開採、反林內焚化爐而多次遭到恐嚇,也未引起社會關注環保人士的人身安全一樣。 環保運動人士面臨生命威脅的恐怖陰影,多年來國際上這類消息多不勝數,不只發生在人權不彰的第三世界國家,先進國家如美國亦有所聞,如今台灣也發生了……。光在今年初,就有多起針對環運人士的暴力致死事件被揭露,這類消息僅佔媒體版面的小角落。 2月12日,一名高齡74歲的美國籍天主教修女史坦女士(Dorothy Stang),在巴西雨林北部──她獻身土地改革與社區自主運動的所在地,遭到近距離槍殺身亡,兩名受雇槍手一人落網,一名在逃。十天後的2月22日,又一名對抗盜伐集團的草根環保人士,在里約熱內盧附近的保護區被射殺。 綠色和平組織本月初揭露,保加利亞一名曾獲頒世界級環保金人獎殊榮的反核運動領袖辛梅歐諾瓦女士(Albena Simeonova),因為公開反對該國北部的核能電廠興建案而接到死亡黑函,揚言要她閉嘴、捲舖蓋走人,否則將生命不保。在祕魯,地方上素孚人望的保育人士賽加拉(Alejandro Zegarra-Pezo),因多年來大力反對該國西北部露天採礦計劃,也成了開發集團的暗殺目標,加害者軟硬兼施,先是以金錢收買不成,從而祭出暴力手段,他的妻子才被攻擊重傷住院沒多久,另一名運動夥伴也在2月間被刺死在公寓,身首異處。 這些案子的發展模式都很類似,受害者為了捍衛地方社區的安寧與發展,起而帶頭反抗開發勢力的介入,卻因擋人財路遇害──這裡所指被檔財路的「人」,不僅有在地勢力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有外來的開發者;而被害人生前都有多次被恐嚇的紀錄,週遭親友也生活在戒慎恐懼的死亡威脅之下。類似的環境運動悲歌,翻開國內外環境運動史比比皆是。 恐怖暴力威脅固然令人痛心,應受嚴厲譴責,卻阻擋不了環境運動前進的道路。以全球六大區域為區分,每年表揚對環境有長足貢獻的「環保金人獎」(Goldman Przie),具體體現了每一個與惡勢力奮戰、走過暴力陰影、而後為家園贏得被公平對待的案例。 更令人欣慰的是,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首次頒予肯亞籍環運領袖馬薩伊,肯定環境運動對和平的貢獻,證明了環境運動從環境被粗暴對待、危及生活或生計的境遇中出發,在一片暴力恐嚇的荊棘叢林裡尋覓出路,仍能獲致和平的甜美果實。 我們可以說暴力險阻證明了環境運動的確發揮了影響力量,這力量讓他們所面對的敵人不安,計無可施而出此下策;這樣的暴力固應受到最嚴厲譴責並小心防範,卻不足畏懼,因為這不是阻礙環境運動最根本的源頭。真正令環境運動挫敗的阻力在於,施加在環運者身上的暴力,反映出一種急功近利、意欲短時間內快速達成目標的心態,就此本質而論,和這施加在環境、大自然身上的粗暴是相同的;而多數人則對這樣的急功近利冷漠以對、習焉不察不自覺,才是環境運動最大的障礙。 ◆環境副刊:一週回顧 2005-03-20~03-26 --﹥
■[攝影賞析]武陵三月雪 ◆環境新聞:一週回顧 2005-03-20~03-26 --﹥ [星期五] [星期四] [星期三] [星期二] [星期一] ■理性關懷:一週回顧 2005-03-20~03-26 --﹥
■[生活的未來-環境與經濟]BRICs的興起是夢想的實現還是災難的降臨?(上) (下)
▲專 欄:一週回顧 2005-03-20~03-26 --﹥
▲[我們的島]大道之行 ●活動訊息:一週回顧 2005-03-20~03-26 --﹥
●[活 動] [講
座] [課 程] [節目預告] ◆編輯報報:一週回顧 2005-03-20~03-26 --﹥ ★本會訊息:一週回顧 2005-03-20~03-26 --﹥
★徵求台灣地球日網站更新與翻譯志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