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豬年特刊
2007.2.20

豬年吉祥話

海洋之子 教育與復育
海  攝影: 懷特森 作者:陳章波(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今年的新年新希望,希望海洋能夠健康。所謂健康的海洋是指具有良好生命力的海洋,能夠孕育種類數量繁多的魚蝦貝類,充滿無限生機。海洋生物的減少,不外乎肇因於人類的過度捕撈與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當我們面向海洋或自海上看台灣時,若看到海陸交會之處為ㄧ袋袋的垃圾或ㄧ列列水泥製成的消波塊,不僅阻隔了人親海的機會,亦阻礙了海洋的健康。

文化豬

新幾內亞與豬
作者:蔣守銘
豬 攝影:懷特森傳統上漢人常把豬看做是肥胖的代名詞,言談中說到豬的時候,也常隱喻著懶惰和髒兮兮的含義。這種文化的呈現多少跟漢人以農立國,行定居生活,豬常常被養在擁擠的豬圈內,過著以吃和睡為主的生活有一點關係。我們的豬朋友們如果有知,看到今日工商社會中一些人士養豬做為寵物的生活,恐怕也要感慨滄海桑田,變化如此之大了。

然而在新幾內亞高地的原住民生活中,豬既是肉類的提供者,也如同寵物般與主人相當親密,人類學家的研究更告訴我們,豬的數量與生活是當地原住民與周遭環境及其他住民群體間維繫穩定關係的重要依據。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豬年,環境保護已經是現代越來越重要的議題,我們就來看一看另一種人與豬共同生活的風貌,以及新幾內亞高地原住民的生活中,豬在人與人及人與環境間的關係裏扮演的角色。

豬言豬語

「豬」門恩怨
蘭嶼豬。(攝影:劉香君) 作者:蕃茄

博物學家萊爾‧華特森(Lyall Watson)長期觀察研究野豬與家豬的各種特色,他在著作中表示,「在迷宮測驗裡,豬每次的表現都是第一名,因為牠們『能夠獨立思考,而且具備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豬是高度社會性的動物,以家族單位群居在一起,牠們隨時隨地靠著發出聲音來維繫群體的認同與自己的安全感。據說,新生的仔豬有時會在臍帶還沒脫落的情況下便開始哺乳,牠們在出生後幾秒鐘就開始尋找乳頭,而且是愈接近母豬頭部的乳頭愈好,因為這裡的乳汁最多。為了搶到最好的哺乳位置,牠們必須與同胎的兄弟姊妹互相競爭;而且,乳豬一旦選定了一個乳頭,就不會再改吸其他乳頭,甚至會用牠們的犬齒削砍撕咬企圖搶奪者,死命捍衛自己的「專屬」乳頭。

感言與紀事

KEEP VOLUNTEERING
作者:駱書玉
 
書玉感言轉眼間,進入協會工作已一年多
回想自己在01年底擔任新聞分類志工
竟已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今日的TEIA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了呢!
我曾以志工身分參加前年的感恩茶會
現在身為工作人員 更明白志工對協會的重要性
正職人員雖持續增加對志工的依賴
亦較從前更深更重
去年推出了許多培訓課程
期盼在新的一年中,我們會有更密切的互動:)
希望大家在感恩茶會都玩得開心
每年都要來參加喔!

國際PAPAGO:

 
 
編者的話
豬年吉祥話
文化豬
豬言豬語
感言與紀事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專欄
環境副刊
熱門新聞
烏坵‧海洋絲路的昔與今
胭脂紅與微妙音
熱門關鍵字
全球暖化 水資源
訂閱‧贊助
請您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167
環境資訊電子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網編:張文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