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年吉祥話:海洋之子 教育與復育 | 環境資訊中心
豬年特刊

豬年吉祥話:海洋之子 教育與復育

2007年02月20日
作者:陳章波(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海  攝影: 懷特森台灣四面環海,東部是浩瀚的太平洋,西部是大陸棚形式的台灣海峽,這兩個不同的海域對台灣有著相當不同的影響,對台灣人的存活與文化特質的塑造上亦皆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今年的新年新希望,希望海洋能夠健康。所謂健康的海洋是指具有良好生命力的海洋,能夠孕育種類數量繁多的魚蝦貝類,充滿無限生機。海洋生物的減少,不外乎肇因於人類的過度捕撈與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當我們面向海洋或自海上看台灣時,若看到海陸交會之處為ㄧ袋袋的垃圾或ㄧ列列水泥製成的消波塊,不僅阻隔了人親海的機會,亦阻礙了海洋的健康。

同時,希望全國人人皆能成為海洋之子。為達成此ㄧ目標,需要水利署執行海岸環境的改善,環保署負起責任將海清理乾淨,農委會與漁業署進行海洋生命力的復育,以及文建會與教育部建立良好的海洋白皮書。

上述希望成敗之關鍵在於教育,針對當前海洋白皮書的規劃,有幾點看法。第一,我們所需要的是全國性的海洋之子培育,如讓人人都能夠認識海洋、熱愛海洋與擁有善用海洋資源的能力,這些海洋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應列為第一優先,其次才為少部分職業人才的滿足。第二,海洋白皮書的規劃理念應納入海洋的特徵,將海洋特色內化至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海洋的特徵在於其廣大、深沉與多變不可預測,因此海洋白皮書的規劃格局應該要廣泛、具有深度與多元化,納入文化、藝術等不同的面向,才能夠培育出具有適應多變環境能力的海洋人,而不僅止於將人工具化的職業技術人才培訓上。綜合而言,讓人人都成為海洋之子,將海洋的特質內化至每一個人的特質之中,才是海洋教育的真正精神。

NGO團隊欲提升自己的海洋意識,應該每一個人都從海上繞行台灣ㄧ周,或者經歷一些短程的航海之行。想像、模仿葡萄牙人從東海岸經過台灣,發現令人驚艷地福爾摩沙的景致;或者想像鄭成功是如何跨越黑水溝,從布袋到東嶼、西嶼、望安、澎湖ㄧ帶,成為海洋之子。

海洋需要人去親近,人也需要去親近海洋,就讓我們在新的年度從沐浴於海洋之中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