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3.4
攝影賞析

大杓鷸吐食繭的生態記錄

文字/攝影:蔡嘉揚

 

這個食繭和其他大杓鷸食繭完全不同

已經困擾我10多年的彰化肉粽角大杓鷸的覓食生態和食性,最近已經有比較清楚的輪廓,曾經高達3000多隻全台灣最大的族群數量利用大肚溪口南北岸的灘地環境棲息覓食,可見這裡有大杓鷸最佳的覓食和棲地利用策略,竟然是以夜間為主要覓食方式,主要的食物種類我猜測是一種夜間活動的多毛類。

專欄作家

橋――寫在《詩經.國風》英文白話新譯之前

作者:賈福相
 

窄窄的橋
無邊的海

古人走過來
今人走過去

東方人走出去
西方人走進來

聽一聽「喓喓草蟲」
看一看「灼灼其華」
且唱:
「蒹葭蒼蒼」;「明星煌煌」
「月出皎兮」;「佇立以泣」
「七月流火」;「麻衣如雪」

生命流出了愛
愛是詩
詩的多樣喲:
「有女如玉」;「巧笑倩兮」
「青青子衿」;「巷無居人」
「投我以木桃」;「與子偕老」
「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過來過去,一段路
走進走出,生之旅

窄窄的橋
無邊的海

綠色書訊

綠色學苑:樂活誌――作夥改變世界

作者:溫于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樂活誌》

「樂活」(LOHAS)縮寫自英文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原意是「以健康和永續的方式生活」,最早出現於美國社會學家雷保羅(Paul Ray)所著的《文化創造:5000萬人如何改變世界》(The Cultural Creatives:How 50 Million People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一書,書中定義的「樂活族」就是:「作消費決策時,會考慮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和環境責任的一群人」;也就是說,樂活精神即是愛地球、愛動物、愛自己的永續生活態度。

綠色影展

"Climate Change, Taiwan Cares!"

2006年11月4日「對抗全球暖化大遊行」影片紀錄
文字:編輯室整理;攝影/剪輯:吳韋漢
 

抗議全球暖化大遊行 (攝影:陳怡萱)「全球氣候運動」由英國環保團體發起,超過20個國家的團體及綠黨響應串連,是目前全世界針對氣候變遷所發起最大規模的跨國運動。2006年是台北繼澳洲雪梨之後第二個展開串連活動的國際城市,在台北展開「對抗全球暖化大遊行」的同一天,一萬多名參加參加旨在阻止地球暖化的示威遊行群眾將澳洲雪梨市中心擠得水洩不通,他們扶老攜幼、高舉標語,呼籲民眾改用可以再生的能源,有人把自製風力發電機綁在背上,也有人將玩具企鵝擺在擔架上,凸顯地球生態病入膏肓。

 

編輯報報: 週日副刊邀稿中

 

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不論是文字小品式的「自然書寫」、「自然人文」,或是充滿畫面張力的「攝影賞析」,或是從「大地之音」、「綠色影展」撰寫從電影、音樂啟發而來有關自然的冥想、喟嘆或讚美,本報都非常歡迎,讓您的感受與眾讀者們一同分享。

投稿請寄 infor@e-info.org.tw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攝影: Rod Sayler蜾蠃築巢(劉玉成攝)故事的主角

 
攝影賞析
專欄作家
綠色書訊
綠色影展

編輯報報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專欄
環境副刊
熱門內容

為了明天的魚? 2007年世界溼地日的省思

血鑽石背後的李奧納多

熱門關鍵字
外來種 氣候變遷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攝影賞析大杓鷸吐食繭的生態記錄 --﹥

文字/攝影:蔡嘉揚
什麼是食繭(Pellet)、排遺(Faeces)?

食繭是鳥類或是其他肉食動物捕食獵物將其無法消化之硬物如毛髮、骨頭、硬殼等,不經過消化系統的排泄器官排出,而直接從口中吐出的物體,其中鳥類以猛禽之隼科、鴟鴞科吐食繭的習性最為明顯。而排遺則是經過消化器官消化無法分解的物體,仍會有少數的硬物碎片,伴隨著氨氮等代謝廢物從泄殖腔排出的糞便,所以食繭和排遺都是研究鳥類食物的種類、大小和能量進出等訊息最佳的間接證據。

大杓鷸吐出來的食繭夾帶一支蟹類完整的螯腳     大杓鷸的排遺

謎樣的彰化肉粽角大杓鷸覓食生態

已經困擾我10多年的彰化肉粽角大杓鷸的覓食生態和食性,最近已經有比較清楚的輪廓,曾經高達3000多隻全台灣最大的族群數量利用大肚溪口南北岸的灘地環境棲息覓食,可見這裡有大杓鷸最佳的覓食和棲地利用策略,竟然是以夜間為主要覓食方式,主要的食物種類我猜測是一種夜間活動的多毛類。夜間覓食之後,整個白天的退潮幾乎是不吃東西,僅隨著潮水漲退而休息或飛行進出。這是相當有趣的覓食行為,在全世界研究大杓鷸生態的相關文獻中,幾乎找不到類似的覓食模式。以後有機會陸續在電子報中跟大家分享大杓鷸生態最新的研究成果。

肉粽角大杓鷸白天隨著潮水漲退幾乎都在休息狀態

大杓鷸的排遺和食繭

過去在肉粽角灘地上當整群棲息的大杓鷸隨退潮飛出之後採集到的多半是排遺,很少發現有食繭。或許跟採集的時間有關,如果食繭產生的速度比排遺還快,則吐食繭的時間多半在潮水滿潮之前,有食繭的話大概都被潮水給淹沒了!2007年1月31日拍攝記錄大杓鷸吐食繭的過程,吐出來是標準顆粒狀食繭。吐食繭的時間非常短,大約只有2-3秒的時間。

張口呈嘔吐狀     食繭正從口部吐出

明顯可見的食繭     食繭落地

2007年2月1日再去肉粽角記錄一次大杓鷸吐食繭,我選定一隻大杓鷸持續觀察,很幸運的沒多久就吐了食繭,真是讓我大開眼界,這隻大杓鷸吐食繭的過程首先脖子會鼓起來,然後開始嘔吐狀,最後竟然吐出一大塊膠狀、片狀的物體,完全不同於以往的粒狀物。可惜潮水漲上來,無法採集到,否則這樣的食繭一定非常有趣,絕非大眼蟹類的甲殼。

吐食繭之前發現脖子突然鼓起來     開始嘔吐狀

食繭在口基部位     吐出一塊黏稠物體,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解開大杓鷸的覓食生態與棲地選擇之謎

更詳細的機制我還在努力建構中,解開大杓鷸在彰化肉粽角的覓食生態和棲地利用之關係重要的鑰匙是能量,什麼樣的機制曾經養活3000多隻大杓鷸?什麼樣的機制讓大杓鷸選擇夜間覓食為主?這一切的答案就是能量的平衡,諸多的間接證據慢慢可以拼湊出完整的故事,請容許我在這裡大膽先下這個結論,為什麼全台灣最大的大杓鷸度冬地是彰化大肚溪口,因為彰化海岸是「有斯土、有斯蟲、有斯鳥」,也就是水鳥的存在是逐食物而居,而底棲生物的存在則是逐底質環境而居,三者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專欄作家橋――寫在《詩經.國風》英文白話新譯之前 --﹥
作者:賈福相

窄窄的橋
無邊的海

古人走過來
今人走過去

東方人走出去
西方人走進來

聽一聽「喓喓草蟲」
看一看「灼灼其華」
且唱:
「蒹葭蒼蒼」;「明星煌煌」
「月出皎兮」;「佇立以泣」
「七月流火」;「麻衣如雪」

生命流出了愛
愛是詩
詩的多樣喲:
「有女如玉」;「巧笑倩兮」
「青青子衿」;「巷無居人」
「投我以木桃」;「與子偕老」
「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過來過去,一段路
走進走出,生之旅

窄窄的橋
無邊的海

 註:引號中的句子均引自《詩經.國風》。

Bridge
Fu-Shiang Chia

Narrow bridge.
Oceans wide.

People of the West cross to this side;
People of the East cross to that side.

People of yesteryear return;
People of today remember.

Together we look at "the bright cherry blossoms."
Together we listen to "the autumn songs of the cricket."
Together we sing:
"The reed plumes are infinitely white,"
"The evening stars are infinitely bright."

From life flows love,
From love, poetry
In myriad forms:
"Sweet dimples frame her teasing smile;"
"The man in the blue collar has stolen my heart;"
"Give me a peach;" "We shall grow old together;"
"Why, why have you completely forgotten me?"

Remember, remember...

This side, that side...
Crossing,
We journey to each other

Across a narrow bridge,
Across oceans wide.

 Note: Lines in quotation marks are phrases from "Airs of States."

編注】這篇「橋」寫在賈福相老師新作「《詩經.國風》英文白話新譯」之前,表明了賈老師多年鑽研《詩經》翻譯的心境;賈老師也在將出版的譯作中寫著:

獻給我的祖父,賈安之。
當我七歲的時候,
他領我走進了詩的花園。

賈老師於2006年年底將160篇《詩經.國風》的譯作交予環境資訊協會,鼓勵協會將其分篇刊登於電子報的副刊;雖然「《詩經.國風》英文白話新譯」不久將會出版單行本,賈老師仍願意邀請環境資訊電子報的讀者一同與他先行於《詩經》的花園中小敘。

另附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比較文學暨電影研究所榮譽教授史蒂芬.亞諾爾的序文,及賈福相老師自撰的導言。

序――史蒂芬.亞諾爾
Forward by Stephen H. Arnold
導言――賈福相
Introduction by Fu-Shiang Chia

自然書訊綠色學苑:樂活誌――作夥改變世界 --﹥
作者:溫于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綠色學苑開課囉!《樂活誌》為學苑第二次聚會分享的主題。希望看完這篇書介後,也會讓您得以接觸這本書,並且來綠色學苑裡分享您的想法與樂活的生活撇步囉~~

有關綠色學苑的詳細活動訊息與報名方式,請見http://e-info.org.tw/node/19207

「樂活」一詞已發燒許久,到處可見冠上「樂活」一詞的行銷文宣;但這真的是「樂活」理念的目標嗎?怎樣做才真是「樂活」呢?

「樂活」(LOHAS)縮寫自英文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原意是「以健康和永續的方式生活」,最早出現於美國社會學家雷保羅(Paul Ray)所著的《文化創造:5000萬人如何改變世界》(The Cultural Creatives:How 50 Million People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一書,書中定義的「樂活族」就是:「作消費決策時,會考慮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和環境責任的一群人」;也就是說,樂活精神即是愛地球、愛動物、愛自己的永續生活態度。

然而,樂活精神若不實際執行,終究只是口號,《樂活誌》即是最佳的樂活便利書。書中共有10個主題,每一主題中都有實用資訊和專業建議的小故事,除了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食、衣、住、行、育、樂外,還包括關懷動物、樂活事業、投入公益等,另外還增編「樂活實用指南」,有樂活美味食譜、樂活居家小秘招、樂活商家資訊、解讀產品標籤成分等資訊,並特別針對台灣讀者增加了「樂活在台灣」單元,提供有意加入樂活族的朋友們具體實踐的管道。

舉例來說,書中第四章對於可口的開胃小菜有著不同的見解,例如:鵝肝。每每在社交場合中的前菜,都會提供以鵝肝為主的「佳餚」,大家吃的時候只知它的美味,卻不知道鵝肝的由來。鵝肝源自於好幾世紀前,法國有位家庭主婦發現將鵝的足蹼釘在廚房的地板上,強灌餵食玉米泥,就可以讓鵝的肝臟腫脹、柔軟,成為桌上的美食;今天,機械化的飼鵝方式也沒文明到哪裡去,其實一樣的殘忍,因為鵝是被吊在液壓式的餵食筒上灌食,不但讓鵝驚恐,也使牠們受傷,在這以虐待動物方式製造出來的鵝肝,對人體而言是否健康,就更不得而知了。難道我們的開胃菜就沒有其它選擇了嗎?為此,《樂活誌》中也介紹不少對生命無害的開胃小菜,讓大家有真正樂活的選擇。

看完《樂活誌》會發現,書中其實經常提到「善待動物」的觀念。西雅圖酋長曾說過:「我們對大地做了什麼,最終都會回應到自己身上。」善待生態自然,也就是救贖人類,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是相關連在一個巨大的生命網上,尊重每一個生命的生存權,和平相處,也就讓這生命網更加緊實聯結。

「樂活」不只是時尚風潮,是展現尊重生命、愛惜身心靈的生活方式。期待透過這本樂活族的工具書,讓大夥兒更清楚掌握實踐樂活的真義。

樂活誌
Making Kind Choices: Everyday ways to enhance your life through Earth- and animal-friendly living

作者:英格麗•紐克(Ingrid Newkirk)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06 年 7 月 5 日

 

【相關連結】
1. 樂活新聞網 http://www.lohas.com/
2. 美國人道對待動物協會 http://www.peta.com
3. 康建網站 大聲喊樂活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lohas/index.asp
4. 主婦聯盟 http://www.huf.org.tw/
5. 里人為美 http://www.li-ruhn.com/

【延伸閱讀】
1. 無消費日專刊 http://e-info.org.tw/tags/6888
2. 糧食日專刊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434
3.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台幣 15 塊錢買到真皮草?」 http://www.east.org.tw/01/link3-41.htm

綠色影展: "Climate Change, Taiwan Cares!" --﹥
2006年11月4日「對抗全球暖化大遊行」影片紀錄
文字:編輯室整理;攝影/剪輯:吳韋漢
「全球暖化,我不要!」「氣候變遷,我不要!」2006年11月4日,台灣首次與全球20多個國家同步進行「全球氣候運動」(Global Climate Campaign)。500多名關心地球暖化的民眾以各種動物裝扮、寫著愛地球宣言或抗議氣候變遷的自製布條與旗幟,在台北市展開遊行,除同聲譴責美國作為世界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卻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並以「傘開」動作表達請那些製造溫室氣的禍首們,包括台灣政府及國內各個高耗能、高二氧化碳的產業,全都「閃開」!

「全球氣候運動」由英國環保團體發起,超過20個國家的團體及綠黨響應串連,是目前全世界針對氣候變遷所發起最大規模的跨國運動。2006年是台北繼澳洲雪梨之後第二個展開串連活動的國際城市,在台北展開「對抗全球暖化大遊行」的同一天,一萬多名參加參加旨在阻止地球暖化的示威遊行群眾將澳洲雪梨市中心擠得水洩不通,他們扶老攜幼、高舉標語,呼籲民眾改用可以再生的能源,有人把自製風力發電機綁在背上,也有人將玩具企鵝擺在擔架上,凸顯地球生態病入膏肓。當月6日聯合國邀集京都議定書簽約國代表在肯亞召開氣候變遷會議,35個工業國家已承諾在2012年前使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少5%,但全球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第一名的美國卻反對這個協定。

地球暖化將重創世界經濟,若無具體改善措施,破壞力不會亞於世界大戰與經濟蕭條:農作物將減產、飲用水減少,營養不良與受熱浪襲擊的死亡率勢將提高。對抗地球暖化的環保意識已在許多國家生根,氣候專家甚至表示,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還必須採取比京都議定書所規範更嚴格的措施。

吳韋漢先生所製作的「Climate Change Campaign」影片,紀錄了2006年11月4日台灣「對抗全球暖化大遊行」的行動,歡迎轉載。

第一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XM9e-JT0x8
第二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7sxaTyYqEs
第三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orPuB7Gw0k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副刊主編:倪宏坤
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網編:李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