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油燈換舊油燈的遺憾──2007關懷離島生態影展
作者: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圖片提供:2007關懷離島生態影展
每當看到原本古樸的寺廟因為重新裝潢而塗上大紅俗氣的油漆,或是豐富動人的天然野溪被糊上三面水泥成了水溝,或者美麗潔淨的海灘卻矗立著醜陋的消波塊……我就會想起天方夜譚裡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我們是否不斷犯著把舊神燈換成新油燈的錯誤?
這種情況,台灣本島固然屢見不鮮,但是在台灣離島更是嚴重。
自然人文:
「心」河川故事:關渡自然公園
騎著腳踏車沿著基隆河的右岸向下游前進,當左手邊出現一叢叢的紅樹林的時候,代表著:關渡到了!順著白鷺鷥飛行的方向,右手邊那片廣大而且有著多種鳥類棲息的溼地,就是目前由台北市野鳥學會所經營管理的關渡自然公園。除了保育鳥類,現在的自然公園將解決環境問題的歷程轉換為教育的形式,期許自己成為水環境教育中心。
鵲巢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喜鵲巢
喜鵲造了巢,布穀搬進來。 年輕的姑娘要出嫁,百輛馬車來等她。
喜鵲造了巢,布穀住進來。 年輕的姑娘要出嫁,百輛馬車來迎她。
喜鵲造了巢,布穀住下來。 年輕的姑娘要出嫁,百輛馬車來接她。
2007日本賞櫻(3):唉,滿開的櫻花才是王道……
旅程來到較偏南方的京都,走進名列世界遺產的天龍寺,黑色的瓦屋、蒼勁的松樹、禪意的庭院...果然是個處處都有歷史、有風景的地方。但是最吸引我目光的,卻是庭園入口處的這個牌子......
牌子上說枝垂櫻開花了!枝垂櫻雖然不是那種正港櫻花,但也算是櫻花家族啊。興奮又緊張的走進庭園,不知道等一下看到的,會是失望還是大震撼?
編者的話: 週日副刊邀稿中
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不論是文字小品式的「自然書寫」、「自然人文」,或是充滿畫面張力的「攝影賞析」,或是從「大地之音」、「綠色影展」撰寫從電影、音樂啟發而來有關自然的冥想、喟嘆或讚美,本報都非常歡迎,讓您的感受與眾讀者們一同分享。
投稿請寄 infor@e-info.org.tw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編者的話
從動物身上,看見和諧的可能
守護媽祖魚──定期小額捐款募款活動
自然書訊:新油燈換舊油燈的遺憾──「2007關懷離島生態影展」 --﹥
許多朋友休假常常會到帛琉或夏威夷、菲律賓的小島渡假,但是大家或許忘了台灣也有美如海上珍珠般的離島,不管是東邊的蘭嶼綠島、西邊的澎湖群島、西北邊的金門馬祖列島,原本都是非常漂亮且具有特色的地方。
可是,這些年在大量建設投入之下,往往因為沒有全盤規劃只求快速消化預算的作法下,總是不斷有著傭俗平凡的新油燈換走了神奇珍貴的舊油燈的遺憾!
政府基於照顧離島地區居民權益,遂於2000年制定了「離島建設條例」,並設置「離島建設基金」,補助相關地方建設方案;然而,自2001年實施以來,離島建設基金多將經費挹注在補助離島硬體建設,相關單位在推動建設時,也多以為鋼筋水泥的工程就等同於建設,忽略了每個社會最重要的基礎:在地文化與生態環境,諸如澎湖吉貝島、即將消失的馬祖清水溼地與金門后豐港、蘭嶼朗島的簡易港口等,在在都印證了硬體建設未必符合永續發展的方向。
事實上,離島需要更多人力、資金挹注的,是要如何厚植當地人文素養、保存特殊在地文化與生態景觀。
為改善此情況,自2004年起,離島建設基金等相關業務便移交至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辦理,經建會亦從善如流,邀請各領域熟悉離島永續發展、學有專精的專家學者或團體組成「離島永續發展諮詢小組」,研擬「促進離島永續發展方針」作為審議離島縣市綜合發展計劃、綜合建設實施方案及各項建設的最高指導原則,希望突破以往的方式,以永續發展為最高方針,首重居民基本生活照顧,加強保育自然生態系統,保存特殊的島嶼文化,期許台灣的離島發展能符合建設永續化、觀念國際化,並具有獨特自然文化的價值。
5月開始,由經建會、公共電視與荒野保護協會首度合作舉辦的「2007關懷離島生態影展」,將巡迴各離島播放紀錄影片以及舉辦座談;公視頻道將於5月14日起播出,讓社會各界關注離島永續發展議題,期望能搭起政府部門、環保團體、社區民眾的對話平台,討論並凝聚離島生態環境與永續發展議題的方向,透過諸多個案剖析,共同形塑離島永續願景;也希望藉由此次活動,重新整合台灣本島與離島環境議題人士和保育團體組織的力量,一起關心離島建設,守護台灣的自然環境,朝向離島永續發展的目標邁進。
※「2007關懷離島生態影展」公共電視節目表
※「2007關懷離島生態影展」各離島場次表
※延伸閱讀:生態旅遊還是掠奪式旅遊?
受阻礙的開始
關渡自然公園佔地57公頃,大約是日本東京野鳥公園的2.5倍大,是台北市唯一以溼地為主題的自然公園,讓民眾知道溼地生態的複雜與保育的重要。1981年起,台北市野鳥學會因為常在關渡舉行賞鳥活動,發現關渡的自然環境持續遭到破壞,廢土與垃圾的傾倒讓溼地陸化的程度加快,也汙染了當地環境,生物種類迅速的減少。基於對關渡這塊賞鳥勝地的保護,台北市野鳥學會因而投身於推動政府建立關渡自然保護區,經過20年,多次與公部門、市議會的遊說,2001年關渡自然公園終於正式開始營運。
使命感 讓關渡更美
秉持著社會公益的角度,關渡自然公園環境部主任方韻如說:「是一種使命感」,讓關渡自然公園成為溼地保護的角色,不論在河川的復育或是民眾的教育上,都相當成功,其中溼地在河川復育的成果值得其他地方借鏡。自然公園也希望可以透過跟水有關的議題,讓人們了解環境破壞越來越快,相對於七股生態價值在關渡並不是那麼的重要,自然公園的溼地必須靠人為操作才能得以保存,未來成為水環境教育中心,是關渡自然公園最大的目標。
持續的問題
營運只是開始,正式經營後野鳥學會才發現關於這片溼地更多的問題。
廢土的偷倒使自然公園陸化嚴重,剛開園的時候遊客對關渡自然公園的印象是「像沙漠的主要設施區、像陸地的溼地」,57公頃的地只有2塊池塘,這樣的情況下舉辦了大型活動雖然可以短期內聚集人氣,但是來過的遊客卻缺乏來第二次的動力。在缺乏公部門的補助下,園區陸化嚴重的問題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改善的。
保育團體的藍海策略
自然公園的營收多半再投資於設施中,藉由這樣的方式回饋到參與過的個人,可以學習到保育的觀念。保育,一直是關渡自然公園最終的目標,只是這條路不一定那麼直接,可能透過企業或民眾的參與、課程的教育、舉辦休閒活動,讓從前不接觸自然的人靠近土地,讓這些人們未來也許會再加入保護環境的行列。
自然公園目前雖然無法提供附近地方產業或經濟上實質的效益,但是自然公園提供的是當地居民的榮譽感,讓民眾了解到環境保護是可以自己來的。園區開放關渡里、八仙里、一德里的里民免費入園,來這裡的居民多半利用公園做早操或散步,久而久之視自然公園為自家的後花園,對這片土地的認同也讓居民願意主動成立河川巡守隊,或是成為自然公園志工的一員。
危機即轉機
自然公園成立到現在碰到了不少困難,看似阻礙環境經營的問題資源卻成為未來的資源。野鳥學會將解決這些難題的過程轉為自然教育的資源,園區中隨處可見的解說牌即蘊含了種種河川汙染的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像是利用河川自我潔淨的功能,就是靠溼地中植物、微生物的力量,可讓汙水變乾淨,保留自然界的機制,並在人工介入的過程中展現環境行動的能力。在溪流剛進入園區的地方,也使用生態工程的方式淨化水源,人工加速大自然分解汙染的能力,像是園區中的土壤滲透系統模場、礫間接觸處理模場等,這些生態工程的設施除了淨化河川,也具備了環境教育的意義,讓來參觀的民眾除了賞鳥散心外,對於河川自淨能力有進一步的認識,並且使人省思:我對環境做了什麼事?發現水汙染要怎麼辦?
採訪側記:小小生態工法示範
關渡自然公園內的自然中心因為建設時公共工程的問題,排水溝設計不良,下雨時只要水高過排水溝就會淹水,園區解決的辦法是在牆角打個洞,讓水溢流出去;但水就這麼讓它流掉有點浪費,於是園區又在戶外挖了小水溝導流,並在兩旁種植物,成了一個小小的生態池。在這過程中有點複製當地先民跟自然相處的方式,讓民眾在教育過程中認識到文明演進的歷程。大家以後到關渡自然公園,除了賞鳥以外,也別忘了繞到自然中心的轉角,低看這個有趣的小池塘。
綜觀以上4個故事,可以看到這些來自民間的守護力量,皆是出自民眾自發性的行為。其實大家都和你我一樣,也許不是出身這方面的專業,只是秉持著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對家園土地的熱愛、並「做對的事」的信念,一步步由做中學,才更了解相關知識、了解這條河流所蘊孕的土地的故事;另一方面,其實他們也在替基隆河創造一段屬於「他們的歷史」,就是這份熱忱與堅持,讓我們深深感動!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發現,要推廣環境意識,「教育」是大家一致的選擇。大坑溪巡守隊和忠孝醫院合作,向巿民推廣水資源的重要性,與舊庄國小發展傳承教育;基隆河左岸導覽與南港地區國中小學合作,推廣鄉土教學;內溝溪生態館與關渡自然公園,本身即是環境教育最佳舞台,唯有透過環境教育的向下紮根,才能真正擴大民間的守護力量。當然,即使有這些人的努力付出,我們更期待的是讀者您的響應!
你,去過基隆河了嗎?
Magpie Nest
Translated by Fu-Shiang Chia
Magpies build nests; cuckoos move in. A young woman marries; a hundred wagons wait for her.
Magpies build nests; cuckoos move in. A young woman marries; a hundred wagons receive her.
Magpies build nests; cuckoos move in. A young woman marries; a hundred wagons welcome her.
儘管,枝垂櫻沒有吉野櫻或八重櫻那樣滿樹繁華的絢爛,但垂墬伸展的枝條,也別有韻味。 這次的賞櫻之旅總算名符其實了。
說起來,上蒼對我們還是很疼惜的,祂不僅讓賞櫻之旅名符其實,還在我們即將離去的那一天早上,為我們畫下完美的句點。我們在香川縣的金刀比羅宮終於看到了滿開的櫻花,而且這些櫻花還形成了花海隧道!
行走在迷離的櫻花隧道下,我發現自己對於看不看得到櫻花這件事,並沒有自認為的豁達。
儘管之前一路上做了那麼多的心理調適與視覺補償,但來到這裡只看了一眼盛開的櫻花,心情還是被撩撥起來。
唉,萬般皆下品,還是只有滿開的櫻花是王道啊~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馬鹿絮語」寫于2007/4/7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副刊主編:倪宏坤 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彭郁娟‧網編:李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