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譯自2007年8月21日外電報導;朱以方編譯;蔡麗伶審校
自然保育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於21日發表了一份空前的研究,指出南美洲海洋保育的10大威脅。其中,魚類的過度捕撈是最嚴重的威脅,而開發的強大壓力與無數環境威脅,使得問題更雪上加霜。該研究的作者發現,若永續發展與保育議題無法獲得重視,那麼南美洲海域將面臨永久性傷害。
報告的主筆作者查特溫(Anthony Chatwin)博士表示:「過度捕撈在南美洲海域相當普遍。來自國內或國外的海鮮需求,驅動該區的經濟活動,而這極有可能造成不可回復的破壞。」
核安演習落幕 褒貶不一
集村農舍爆糾紛 審核趨嚴
607株珍貴樹木 高市府列管
防汛工程擺爛 沿海鄉鎮泡湯
司馬庫斯領域爭執 一度阻修路
清封港漂流木 林管處拒補助
中縣活豬 驗出禁藥氯黴素
北美3國協調工業化學物質管理方式
馬堡病毒出血熱威脅全球 病毒宿主指向蝙蝠
美國中西部豪雨成災 重災區進入緊急狀態
口蹄疫過去 英國下周恢復出口肉品
中國擬制定環境污染責任險 兩大公司質疑
深圳紅樹林突現大量死魚 魚屍延綿一公里
更多中國製含鉛玩具遭撤回
含甲醛超標 紐澳緊急回收大陸製毛毯
聖帕颱風已造成大陸39死損失67億人民幣
我們的島:連續下雨之後――美濃溪淹水紀實
「樂活一族‧我的工作假期」社區大學系列課程
2007年低碳節能親子體驗日
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博物館籌設動力工作坊》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推廣部徵求:企畫專員
綠色交通:
回歸簡單的移動-徒步苦行記
2007年仲夏,台灣生態學會暨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再度舉辦了「環境苦行」,繼06年完成徒步環島創舉之後,今年計畫以十四晝夜從台中大肚台地,經過彰化、雲林、南投,走上玉山主峰,帶領有心(且不怕餐風露宿)的朋友們親身進入環境現場,認識沿途重大的環境議題,反省從平地到高山,人類的開發行為對生界所產生的影響。
瘋狂的計畫
「哇,要怎麼走啊?」許多朋友對這樣的活動感到不可思議。我覺得,一般人之所以會對這種路線感到懼怕與不可思議,除了是對體力的挑戰之外,就是認為台灣的城鄉環境根本不適合以「行走」作為旅行的方式,人們對馬路的印象就是漫長或單調的景象。許多道路在設計施工時,以今日似乎沒有考慮到慢車與行人的需求,沿著馬路旅行是一件危險又不舒服的事。
慢走樂活:
台灣步道私房故事
小姪女自從有了自己的裝備後,充滿興致,一直想走座高山試裝備。為做好萬全準備,我們常去家中附近的台北大學登山社。尤其登山社的指導老師伍元和,經常上山做調查,對台灣的步道瞭若指掌,更成了我們請教的對象。
伍老師建議要上山前,可要多看書、看地圖,對步道有基本的認識後再上山,並且多和當地人聊天,才能真正認識一條步道。「台灣的古道從清朝、經過日治時代打造成形,留下許多先民文化遺跡和故事,再加上林相多變,生物資源豐富,所蘊涵的人文景觀與自然美景,絕對可成為國際級的觀光步道!」
讀者投書:
人民參與治水、突破生態戒嚴
作者:趙家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監事)
颱風來襲,豪雨不止,積水三尺。國軍出動,官員巡視,選舉承諾。這些畫面,是台灣與洪水交織不清的永劫回歸。而這一次,還伴隨了些激越的話語。如馬英九問著:「1400億,到底花到哪裡去了?」如徐少萍喊著:「美濃溪整治特別預算總共136億,可是有在執行嗎?只執行13.4%!」然而低落的執行率,反倒是台灣社會與自然生態之福,因為現行高達1410億的治水預算,只是行政立法兩院交相賊的產物。
而這治水預算到底有何問題?
綠色課表
綠色交通
慢走樂活
讀者投書
本會快訊
本會徵求編輯志工
改版測試:你喜歡(22)日電子報版型嗎?
成立海洋事務部以落實台灣優先
環保署20週年 環境倒退 民間送腫瘤蛋糕
水患
海洋保育
蓋斑鬥魚 一度瀕臨絕種 (4)
「環評已死」 環評委員靜坐抗議 (17)
訂閱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彭郁娟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