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縣文化局擬出拆遷重組計畫 預計明年2月拆除樂生院並搬遷院民
埋管排砂成效佳 引起學術界關注
延擱14年 澎湖雲騰號開標拆除
北市公園騎單車 擬限時限點
河濱騎警隊成軍 開始取締
森林變遷歷史中 看見文化流動
新研究讓「沙發馬鈴薯」改變飲食習慣
世界銀行發起「照亮非洲」活動
歐美人士愛吃生菜 使蔬菜污染益發嚴重
研究發現新病毒可能造成美國蜜蜂大量消失
河南嵩山歷史建築群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大量採挖冬蟲夏草 高原生態敲警鐘
暖化 天山冰川每年退8公尺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逾45萬平方公里
香港環保團體轟西半山規劃現屏風效應
劍南蝶舞樂悠‧長夜蔓蔓(劍南除蔓行動)
劍南蝶舞樂悠遊‧駐站導覽活動
誠品9月環保講座-建立健康安全生活環境
黑面琵鷺解說員暨七股生態保育種子培訓
永續發展教育十年論壇會議
無車之旅:
看與被看──維吾爾的麵包家庭
作者:吳郁娟(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計畫成員)
整個過程,我們不是一再按快門,就是攝影,麵包家庭也不嫌煩,只覺得我們好笑。我想我們是最不友善的被觀看的了。我們不喜歡汽車一路緩緩地跟著我們,給我們照相,死盯著我們。我們不喜歡路人老圍著我們,東摸摸西摸摸我們的單車。
每當有人推動或自行坐上我們的愛車時,不免會驚嚇地跳起來:「不可以,這是很貴!」車車確實脆弱,但群眾也是出自純粹的好奇。如同我們看饢製作過程的驚喜,這些觀看我們,想透過觸覺更進一步解惑的人,又何嘗不是呢?
透視中國環境:
素食者的生態貢獻
作者:蔣勁松(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中國現在許多人對素食的誤解,是將爲了動物保護、環境保護和健康的主動素食混同於經濟窘迫情况下的被迫素食。」
不必列舉類似太湖藍藻爆發這樣的轟動事件,現在幾乎每天我們都可以從新聞中看到生態危機的消息。也許在全球範圍內,人類今天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就是如何保護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問題。
讀者投書:
反對獵殺台灣獼猴
曲解濫用野生動物保育法21條緊急處理條款是違法行為 作者:關懷生命協會
台灣獼猴為本土的保育類動物,大致出沒於苗栗、台中、雲林與嘉義縣山區,近日嘉義縣政府卻決定將活動於農林的獼猴予以獵殺,並且將和狩獵協會合作,於本月20號大開殺戒。對此,本協會發出嚴厲的譴責,我們認為嘉義縣政府曲解濫用野保法的緊急處理條款,也開啟了任意獵殺保育類動物的大門。
一般來說,世界各地許多國家都有所謂的「猴患」,農民也常為猴群所苦,而歸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人類的濫墾濫伐,與過度開發土地的結果,造成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縮小,只好必須與人類爭奪資源。根據學者專家指出,台灣獼猴的數量維持在一定的數目;因此,農民與獼猴之間的衝突並非獼猴的數量超過棲息地的負荷。我們應當思考的是:人類是否侵佔了獼猴的棲息地,而不是以撲殺的方式做為解決問題的對策。
綠色課表
無車之旅
透視中國環境
讀者投書
本會快訊
本會徵求計時助理編輯、企劃專員。
長年禁錮 無法野放 壽山收容中心形同野生動物監牢
引進自然農法 更促進農地保育
國家公園
禽流感
三峽老街 完工遙遙無期 (1)
天山氣候持續暖濕為新疆生態帶來變數 (1)
訂閱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李育琴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