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度依賴進口石油作為能源,發展高耗能產業,並拒絕為國內溫室氣體排放設定減量期程。反觀國際,日前西雅圖市政府發佈的消息,西雅圖事實上在2005年已經達到了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西雅圖2005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的水準要低了8個百分點。西雅圖在溫室氣體減量上的努力,已經達到了一個里程碑,領先眾多其他美國城市。
另一消息來自中東油藏豐富的國家巴林,巴林今天的經濟依然高度依賴石油和天然氣。但巴林也正在開創一條邁向永續能源的未來之路。最近,在首都麥納瑪的全新商業發展區域——巴林世貿中心,安裝了第一組風力渦輪發電設備。建築設計師認為,這項專案啟發著其他地方的商業大樓與可再生能源整合。精采內文
作者:劉曼儀(台灣生態登山學校秘書長、屏科大野保所黑熊調查研究助理)
說起屋頂農園或許很多人覺得奇怪,沒錯!就是基於一個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方式,將原本毫不起眼的屋頂改造成綠意盎然的都市農園,而我們的田就座落在頂樓,當然得透過防水層的設計,讓屋頂澆水時樓下不至於下雨。最方便的莫過於只要爬個樓梯,就可以就近照顧到自己的小田地,即使只有一個塌塌米大,卻也是得花心思去照顧。
2005年3月,因為師大永續校園的屋頂農園的計畫,讓我們這群苦悶的研究生在困頓之餘,有一「席」之地來培養自己的第二專長,於是就在這個機緣下,我開始踏上小小農夫之旅。
精采內文
屏東縣獅子鄉1公頃的10年林木才賣2萬元?澎湖七美雙心石滬受風浪侵蝕坍塌嚴重,文建會補助經費修復,但七美鄉公所8度上網招標都流標。大甲溪及大安溪流下的有價漂流木,被縣府任其堆置腐爛,如同垃圾。光靠大政府為這寸土寸金的寶島資源把關 ,顯然是不足的。在對岸有年輕的菜農,藉由部落格,專門報導大陸國營媒體不敢報導的新聞,成了對抗國營媒體的新管道。而在台灣,能否有更多部落客,願意站在環境前線為其發聲 ?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但巴林也正在開創一條邁向永續能源的未來之路。最近,在首都麥納瑪(Manama)的全新商業發展區域——巴林世貿中心(Brhrain World Trade Center / BWTC)安裝了第一組風力渦輪發電設備。
巴林世貿中心預計於2008年初完工,而位於大樓的3座直徑29公尺的風葉,其所產生的電力足以供應2棟50層辦公大樓需求量的10-15%;預估每年可以提供1100-1300千瓩小時的潔淨電力。這龐大的225千瓦的渦輪機,是在2007年3月完成安裝於橫跨在2棟大樓間的3座橋上。
風帆的結構是為了使波斯灣附近的微風可以灌入並加速,好讓風力渦輪機發揮最大效率。這個概念是受到阿拉伯人風塔(Al Barajeel)的啟發。風塔通常位於清真寺或一般房舍的頂端,可以產生自然的通風效果。
這個專案是3年密集研發的成果,研發團隊的設計師和工程師是由世界頂級設計公司Atkins和它的丹麥合作夥伴Ramboll及Norwin共同組成。根據Atkins資深專案經理李特羅(Simha LytheRao)表示,這份努力創造了紀錄,第一次有如此大規模的風力渦輪機組被安裝在如此高的高度,也是第一次被安裝在2棟大樓之間,這些都為安裝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除了風力渦輪機之外,巴林世貿中心還具體融合了其他幾項特色,以試圖減少潛在的碳足跡,包括熱回收系統、可開闔的窗戶讓空氣流通、灰水回收、由太陽光電供電的戶外照明,以及建築物外部正面玻璃的遮光效果。
Atkin相信,這個專案為世界上的永續建築創下先例。而巴林世貿中心也正啟發著其他地方的商業大樓與可再生能源整合。
Top
養土是我學到的第一門課,因為剛開始我們的土是廠商混合沒有生命的土和小小顆的保麗龍球,屋頂有承重壓力,但土層太低卻又會影響種植,只好藉助「保麗龍球」來增高,所以一開始會看到遍地白雪的狀況。要把那一坨坨的土變成顆粒較細的土壤必須透過不斷翻土,有時還帶靠手的幫忙,因此粗手粗腳在所難免。在翻完土之後,雖然勉強可以開始灑上菜苗,但因為我們的土沒啥生物,偶爾我會從野外帶點土或蚯蚓進來,增加裡面的微生物。
做中學 習得「因地置宜」的智慧
配合歲時節氣(這時候發現農民曆頗好用),再加上同學彼此間的討論,種過的東西還不少呢!各種a菜、大陸妹、茼蒿、萵苣、高麗菜、空心菜、香菜、九層塔、玉米、菜豆、茄子、苦瓜、不仔、小黃瓜、蕃茄、花生、地瓜葉、百合以及各種香草植物等……族繁不及備載。 通常我是使用混種的方式,比如說中間一排種玉米,兩側以及邊坡可以種其他葉菜類。除了可以吃到不同的蔬菜以外,多樣性的種植也可以避免讓菜同時被蟲蟲攻擊。因為我們的土層不夠高,大約20-30公分左右,因此不適合往地下紮根的作物,所以在種植上也得挑適合這種土層以及能適應屋頂豔陽的作物。
因為有立即的需要,於是我們就會開始想了解關於種菜的相關知識,剛好一位同學在社區大學(淡水社大)上過類似課程,便成為我們諮詢的對象。除此之外,我們也邀請在社大的講師來幫我們上一門基礎課,讓我們了解種菜需要注意什麼。我們也會相約到台北近郊的農園遊學,比如我們曾經到過三芝大屯溪自然農園聽聽自然農法的聲音。當然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自己在過程當中的做中學,找出菜長不好的原因,或是如何去改善自己的土壤,怎麼去調配有機肥料的量……這些都是在種菜的過程當中會面臨到的問題。
欣賞泥土的芬芳
種菜的過程除了實質上的讓我有機會去當一位實習農夫以外,當然也讓我在寫論文之餘有一個得以發洩的小園地。透過種植讓自己跟土地結合,即使是一個被建築物堆高的土地,仍是有他的價值所在。印象最深的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對於「土」開始有不同的感覺,我看到好的土壤,常常忍不住拾起一把泥土享受它的芬芳。小小一床的菜圃,足以滿足身為都市人的田園之趣,說真的,一個菜圃就夠你累的!當然,看到自己的寶貝慢慢長大,觀察作物生長的過程,一切的等待與辛苦都會化成喜悅。
順著台9線往屏東楓港南進,來到獅子鄉草埔村的山上,沿路上都可以感受到恆春半島的強勁風勢,隱約在搖動的樹叢間,看到幾座山頭,有被砍伐過的痕跡,少了樹木的屏障,山頭的風更大了。到了現場,只能用滿目瘡痍來形容眼前所見。
負責承辦的鄉公所人員,說這是合法申請的砍伐案件,因為屬於原住民保留地的林業用地,本就可以造林、砍伐循環使用,民眾只要依法向縣政府取得採運許可證,就能夠賺取木材收入。每年農委會也會提供縣政府可伐木的面積額度,讓縣市政府有所依循,在額度進行管制。為了避免對地表造成更大的破壞,也對每個案件申請限制伐木面積,最多只能申請2公頃,不過即使程序完全合法,現場看到裸露樹頭跟鬆軟的土質,還是讓人擔心會不會有水土保持的問題,既然有水土保持的疑慮,按照現行法令卻能合法使用,其中牽涉到的,就是原住民的生計。
在草埔造林30多年的李正忠,即使知道賣木材的收入微薄,1公頃最差的時候甚至不到1萬元,但是為了下次收成,還是不得不賣,部分林農為了有更好的收入,想盡辦法在土地上做最大效益的使用。在通往草埔的途中,看到林下全都是一朵又一朵盛開的山蘇,山蘇讓植被環境單一化,失去自然演替的環境,但對只想填飽肚子的林農來說,生物多樣性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似乎有點遙遠。
在地主看來,在自己的土地上收穫農作物是天經地義的事,只不過他們的作物是樹木跟山蘇,他們不理解,只是收成自己的作物,為什麼需要跟政府報備。曾經和政府的承辦人員有所爭執,而政府也為了讓林農上山照顧林木,同意在林木長大的2年緩衝期間種植短期作物,保育與生計之間,常常都只能妥協。
2007年屏東縣政府率先在常有洪災發生的瑪家鄉和三地門,以自行籌款的方式,推出限制伐材補償方案,鼓勵林農留下樹木,以10年為一期,按材積數給予補償。造林收入的不穩定,讓大多數的林農願意接受補助方案,到2007年10月底,已經補償了200多萬元(約28公頃)。
不過,長年關注台灣山林的李根政老師,認為由各縣市政府自行籌資補助林農,不是長久之計。根本之道,要從中央的林業政策通盤檢討,將防災防洪等工程費用,重新分配,土地地目也必須盡快清查、重新劃分,讓國土復育條例正式立法通過,才能徹底解決山坡地的問題。
如果具體來說,按照印度農業大學的研究,一棵50年壽命以上的大樹在生態上所產生的周邊效益,包括製造氧氣、改善土壤等等,就超過4,0000萬元以上的價值,2萬元的代價,就能換取1公頃的森林,這樣的帳,似乎怎麼都不划算!
採訪側記
1公頃的10年林木才賣2萬元,聽到的時候都傻了眼,如果早知道林木這麼廉價,大夥集資買他個五、六十年,就可以保有這片森林了。以屏東縣為例,原住民保留地的林地有5萬多公頃,10年換算下來大約是10億,這還不包括重複使用的造林林地,若能夠盡速展開清查,重新做地目規畫,或許費用還能降低,相較於動不動一年好幾億的建設經費,這也許才是治本之道吧!
七美雙心石滬建於1937年,是少見以海石堆成雙重滬房做成的捕魚陷阱,目前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文化景觀」保存。不過長年在東北季風及海浪侵蝕下,石滬坍塌嚴重,據七美鄉公所測量,坍塌面積已近40%,其中以延伸入海的伸腳遭破壞最嚴重。
七美鄉公所財經課長洪偉堯說,文建會補助200萬元經費修復,但石滬非一般工程,需要兼具專業修復人才與海事工程的廠商才有能力承包,業者認為不敷成本,因此修復工程8度流標。
澎湖文史工作者林文鎮說,雙心石滬修過幾次,都不堪一擊,石滬修復必須有專業人才在現場監督,並建立修復技術傳承制度,才不會修了又垮,光靠政府發包是辦不到的。
縣府農業局林務課長鄧清林解釋,兩年來經網路公開招標拍賣,4度流標,今年7月已由工務局水利課負責清理。鎮民代表莊嘉村表示,2年多來多次向縣府陳情,松柏漁港這麼優美的海埔新生地,因縣府下令囤積漂流木,反而破壞美景,希望縣府趕快處理,結果2年來一直流標,好木材也會因風吹雨淋而腐爛。
他說,更讓人不滿的是縣府把漂流木當成寶,賣不出去也不給地方利用,像鎮農會、鎮公所要求用來裝飾海濱平台及「匠師的故鄉」景觀,都被拒絕,甚至民眾撿拾都被移送法辦,但昨天他去看時,堆置場的漂流木已被飛砂覆蓋,「寶木」變成成堆垃圾,情何以堪。
警民爆發衝突,抗議民眾被大陸公安架走,這樣的新聞,在中國大陸的國營媒體根本看不到,但是在周曙光的部落格,都可以看到;儘管相關單位把他的網頁和內容一刪再刪,周曙光仍想盡辦法,突破大陸的網路封鎖,堅持要揭發事實,繼續報導這些大陸的黑暗面。
他採訪的重慶的「釘子戶」事件,是第一個放在部落格上,後來才引起大陸境內和國外極大的關注。不畏公權力,只想探討真相,26歲的湖南省菜農周曙光,藉由部落格,幫小百姓傳達心聲。如今他的部落格,也成了對抗國營媒體的新管道。法律專家人權代表張先生:「它可以變成無數的媒體,每個人的部落格都是一個媒體,我想過去的新聞封鎖,事實上已經失敗了。」
總部設在四川成都的「綠色江河」負責人楊欣說,中國新聞媒體報導環境和生態惡化時,往往不敢得罪各級政府。楊欣說,要防止類似太湖水危機事件的再次出現,鼓勵社區民眾對環保的參與是一個關鍵。因為社區本身是屬於環境的受害者。
另外它對周圍的環境關注力度更大一些,所以政府在這方面除了自身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和執行力度以外,還要充分依靠媒體的監督,甚至社區的監督。必須建立社區反應問題的暢通渠道,使政府能夠更準確地把握有關環境污染的信息。這樣才能做出第一反應,對環境污染的企業進行一些處罰與制止,這樣才可能更大層次地減輕超標的排放、污染等等。
從日本統治時代到國民黨戒嚴時期,台灣寫滿被統治者對抗國家的血淚史,朝野涇渭分明;解嚴之後政壇多番洗盤,加上政黨輪替的巨變,不乏政治明星脫離原有陣營,欲佔據第三勢力的地盤,政客遊走朝野界線也顯得稀鬆平常。但各黨愈來愈趨同於偏右的民族主義政黨,儘管表面上的認同略有差異,公共政策上幾乎雷同,都是拚經濟的自由化意識形態,無能面對全球化的變局,只好坐穩屁股的位置,以反射神經來決定嘴巴的開合。如果兩大黨差異微小,從中裂解出來的新瓶舊酒,也變不出什麼新把戲,在新選制下,小黨必須有其獨特性。
商場上臭掉的品牌,經常在併購或更換經營者後,以更名來重新定位目標市場,只要廣告銀彈打得夠凶,便能爭取到新的顧客,但知曉該公司過往不良紀錄的客戶,還是會有所猶豫。而政黨或政治人的生命是延續性的,無法像企業一樣跟歷史切得乾淨,因此李登輝在國民黨執政時期的責任被質疑,三立名嘴年輕時加入國民黨的舊帳被翻出來,甚至馬英九在美留學的過往如陰魂般揮之不去,更不用說謝長廷與陳水扁切不斷的關係。政治人物並非不能換旗易幟,但必須誠實面對過往,交代信仰改變的緣由,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
在宣示「中間偏左」的新路線之後,台聯將種族主義的廖本煙「還」給民進黨,立委賴幸媛一向在樂生院保存及各地環境抗爭上出力不少,創造了與社會進步力量合作的可能。但台聯過去極度鮮明的形象一時之間難以抹滅,勢必無法囊括所有中間選民,單一選區雖持續激化兩極對立夾殺小黨,在兩黨惡鬥民不聊生的情勢下,必有大量政黨票分裂投票支持第三選擇,因此我們樂觀期待數個小黨都能同時跨越5%門檻,廣義的第三勢力未必硬要整合成單一政黨。
德國在1983年採比例代表制,綠黨異軍突起觸發歐洲政壇與產業經濟轉綠,台灣首次實施兩票制的此刻,高爾與IPCC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全球暖化是最熱門的國際政治焦點,今年12月8日將是第三年全球同步大遊行,而近日中央大學民調有半數民眾對自然環境保護不滿,另一份民調有高達八成民眾對地球生態與環境永續的問題感到憂心,大環境讓台灣綠黨極可能複製德國綠黨經驗。
檢視國民兩黨不分區名單中的環保人士,國民黨依舊從缺,民進黨本屆三位環保立委,不是意外掉出安全名單,就是敬陪末座注定陪榜,甚至根本被捨棄,顯示兩大黨已背離世界趨勢與主流民意;而綠黨的不分區名單,分別是在婦女界、教師會及學術界長期耕耘環境議題的社會工作者。綠黨在環境資訊電子報的網路募款上線不到一天,就有數萬元的捐款承諾的熱烈支持,與其對政壇大老提供建言,我們更樂意多花時間擁抱基層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