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7.11.1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聯合國最新氣候報告:制訂碳價 可大幅度減低排放

IPCC最新氣候報告;圖片來源:IPCC

IPCC最新氣候報告;圖片來源:IPCC
【相關連結】

世界銀行:碳市場或可幫助保存雨林不受濫墾

到達里程碑之後:西雅圖溫室氣體減量的啟示

布希重申反對強制減少廢氣排放量

梵蒂岡 全球第一個碳中和國

碳交易市場機制不完善 反而不利保護原生林

由重量級科學家和政府官員組成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17日發表報告指出,如果世人要對抗全球暖化,必須讓大至航空,小至傳統燈泡的各種碳排放污染行為,付出更高的成本。IPCC報告中提到,讓製造有害排放物的商品或服務業付費,需要全球經濟體系做出根本的轉變,但這麼做,卻「可以讓各層面都發揮有效減緩氣候衝擊的潛力」。  

IPCC與高爾一同獲頒2007年的諾貝爾和平獎,該小組肯定近來發生的全球暖化,有90%的機會是由人為活動造成,並警告未來氣溫升高將會造成嚴重衝擊。

他們也表示,要防止全球氣溫在2100年前繼續上升達6度,必須在接下來數十年內降低排放,而所需的科技目前其實都已存在。IPCC也指出,就算是大幅縮減二氧化碳排放,對全球經濟成長也僅會造成很小的影響。精采內文

 
 
  觀察中國:中國邁向「可再生能源」的明天
中國西遞的可再生太陽能設備。圖片來源﹕中外對話,husar攝。
作者:蕾切爾‧M‧瓦瑟(普林斯頓亞洲機構研究員)

中國90%的電力仍然依靠效率低下的燃煤發電,但國家制定了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大膽目標。中國真的能够實現可持續能源的目標嗎?

2005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上對與會者表示熱烈歡迎。他說:「中國高度重視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把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作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這是應對日益嚴重的能源和環境問題的必經之路。」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poiesis
河岸邊的電子廢棄物 。圖片來源:陳誼芩

聯合國新發佈的研究報告,證實氣候變遷速度超乎預期。

而這個星期,我們看到企業界在環境責任上的表現,也出乎預期。Wal-Mart自200年10月宣示要降低它的營運和產品的環境影響,而終於在本週發佈了它的的首份企業永續報告書。相對地,一向被認為較重視環保的德國與日本汽車業者,都分別在企業社會責任上出現負面訊息。

中國政府將企業環保資訊納入企業信用資訊徵信系統的「綠色信貸」政策,又有了相關報導。報導中,還引用了適用於金融機構專案貸款機制的企業社會責任規範──「赤道原則」。
 

【相關新聞】

沃爾瑪發佈首份環境報告

環保表現不夠綠 德國新車輸給法義

豐田本田不達社會責任標準 被英國「富時」除名

12家重污染企業被銀行拒絕貸款

在深圳,環保成為「硬約束」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由新竹科學園區砷排放問題 談民眾知的權力
作者:高正忠(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最近媒體報導的新竹科學園區砷排放問題,引起大眾注意,以下將砷排放的問題作更詳細的說明供新竹地區的民眾參考。寫這份說明,是希望大家能合作來改善我們的環境品質,也希望公部門能保障民眾知的權利及優先考量保護居民健康,本人鼓勵民眾應高度關切環境品質,但亦無意引起不必要的過度反應,民眾不必過度恐慌。然而本人衷心期望相關部門能主動面對問題,不要抱著大事化小的心態處理此類與環境品質及民眾健康習習相關的事務,應該用心改善我們的環境。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陳誼芩
感謝2007年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元)、環保署(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