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量級科學家和政府官員組成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17日發表報告指出,如果世人要對抗全球暖化,必須讓大至航空,小至傳統燈泡的各種碳排放污染行為,付出更高的成本。IPCC報告中提到,讓製造有害排放物的商品或服務業付費,需要全球經濟體系做出根本的轉變,但這麼做,卻「可以讓各層面都發揮有效減緩氣候衝擊的潛力」。
他們也表示,要防止全球氣溫在2100年前繼續上升達6度,必須在接下來數十年內降低排放,而所需的科技目前其實都已存在。IPCC也指出,就算是大幅縮減二氧化碳排放,對全球經濟成長也僅會造成很小的影響。精采內文
中國90%的電力仍然依靠效率低下的燃煤發電,但國家制定了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大膽目標。中國真的能够實現可持續能源的目標嗎?
2005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上對與會者表示熱烈歡迎。他說:「中國高度重視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把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作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這是應對日益嚴重的能源和環境問題的必經之路。」
精采內文
聯合國新發佈的研究報告,證實氣候變遷速度超乎預期。
而這個星期,我們看到企業界在環境責任上的表現,也出乎預期。Wal-Mart自200年10月宣示要降低它的營運和產品的環境影響,而終於在本週發佈了它的的首份企業永續報告書。相對地,一向被認為較重視環保的德國與日本汽車業者,都分別在企業社會責任上出現負面訊息。
中國政府將企業環保資訊納入企業信用資訊徵信系統的「綠色信貸」政策,又有了相關報導。報導中,還引用了適用於金融機構專案貸款機制的企業社會責任規範──「赤道原則」。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最近媒體報導的新竹科學園區砷排放問題,引起大眾注意,以下將砷排放的問題作更詳細的說明供新竹地區的民眾參考。寫這份說明,是希望大家能合作來改善我們的環境品質,也希望公部門能保障民眾知的權利及優先考量保護居民健康,本人鼓勵民眾應高度關切環境品質,但亦無意引起不必要的過度反應,民眾不必過度恐慌。然而本人衷心期望相關部門能主動面對問題,不要抱著大事化小的心態處理此類與環境品質及民眾健康習習相關的事務,應該用心改善我們的環境。精采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