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學生回去請教長輩以前台灣環境生態和國家公園是怎樣? 河川是如何,和現在比是差多少?
【評論連結】 前瞻2007 我們可有永續的未來?
【評論連結】 無法共存的非核家園與低碳社會?
各宣誓城市於氣候變遷會議會場發表聲明;圖片提供:低碳生活部落格
台灣3大城簽下國際抗暖協議 40年間減碳6成
中美兩國尚未做好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準備
聯合國最新氣候報告:制訂碳價 可大幅度減低排放
抗暖化 都市規劃要扮演更積極角色
巴里島氣候變遷會議12(日)展開一連3天的部長級高階會議,所有關於清潔技術轉移的談判,以及2012年後工業國家是否訂定進一步強制性減量目標,發展中國家應否強制減量的爭議,都將試圖化解。不過包括台北、台中、高雄在內的國際城市,已一同宣誓,要在2050前把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1990年標準的6成!
另一方面,第三世界國家是否應設定強制減量目標的問題,昨(12)日在一場「氣候變遷區域觀點」會議上,亞太區域提出自己的減量認證架構,強調新架構有助於實質減量,不需設立強制目標。聯合國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代表達法(Barder Al-Dafa)率先發難:「我們是石油最大的生產者,卻不是主要的消費者,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氣候變遷中受到不平等的看待。」精彩內文
文字:林燕如(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慶鍾(公共電視記者)
每天隨手買杯咖啡、不小心重複列印了好幾張、信封寫壞一次就丟掉、老是有人下班不關電燈或電腦,這些動作的背後,是否有看到辦公室環保的問題?
在台北有間辦公室很特別,他們會把垃圾拿來秤,還做成紀錄追蹤,它是博仲法律事務所。袁詩薇是事務所綠色辦公室小組的成員,負責紀錄垃圾量,如果垃圾量異常,也會提醒同事注意垃圾減量。精彩內文
城市或地方若能瞭解並尊重在地資產,便可展現其人文深度與多元樣貌;若不能,憾事就會一件件發生,而民眾必須挺身而出。基隆市民發現舉世知名的豆腐岩上壓著消波塊,但官員竟說不礙事;土城居民則是努力呼籲縣府保留土城彈藥庫的自然生態。而經過鐵道文史工作者的奔走,台北市捷運局終於以挪移台北工場的方式,減小對古蹟的傷害。
消波塊壓豆腐岩 基市府:不礙事
台北工場挪移 2012年歸位 禮堂牌匾保留
反對看守所遷至土城彈藥庫 民眾呼籲建生態保育區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作者:黃修文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正如學術界普遍承認的,石門水庫的淤積主要來自崩塌所產生的泥砂,而這些崩塌主因是颱風時雨量太大超過土地負荷導致,而且崩塌地大多是天然林地。我們必需承認,要降低這些天然崩塌率非常的困難,至今也還沒有人想出真正的良策。但是如目前石門水庫集水區整治計畫中廣建各式防砂壩的作法只是在逃避問題,甚至惡化問題。把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資源轉移到沒有意義的工程,這些工程製造了安心的假象,最終只是拖延了解決問題的時間。精彩內文
台北縣政府以興建新店溪畔腳踏車道與拓展公園綠化為由,今年9月以每人一萬元搬遷費的代價,要求溪洲部落遷徙搬走,住進三峽「隆恩埔原住民臨時安置所」。過程中沒有進行意願調查,更計畫年底強制拆遷。居民組成溪洲部落自救會,提出「爭取原地居住」訴求。自救會批評政府對外宣稱已經辦了20幾場說明會,但溪洲居民表示從來不知道有這回事。「這等同要我們放棄現有的工作與生活,但我們付不起房租,而且我們只能暫住,2年後要與其他弱勢者競爭居住國宅的資格!」精彩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