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7.12.2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2008TEIA感恩茶會,邀請您∼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黑潮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綠色陣線協會  

好燒的京都議定書
 
  山巒俱樂部票選2007年度環境新聞
http://e-info.org.tw/files/active/74/20071225-114440-scrapbookroundup.jpg

圖片來源:Sierra Club

【相關連結】


2007國際新聞回顧


波特曼愛地球的2007十大環境新聞票選


2007台灣環境新聞回顧


談蘇花高、環境教育 台美2大環保組織相見歡

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Peopo公民新聞平台、Hemidemi共享書籤網站協辦的2007十大環境新聞票選已進入倒數階段,而美國的山巒俱樂部(Sierra Club)也在其網站上進行年度環境新聞票選。關心環境的讀者不妨參考下列的票選內容,並前往票選頁面進行投票。

1. 蜜蜂再見——北美蜜蜂群的神秘失蹤事件,讓養蜂人家和困惑的專家們警覺,可疑的原因包括蜂群衰竭失調(CCD)、全球暖化、基因改造穀物到手機電信塔。雖然真正的原因還不明確,但是這個事件顯現出我們對於只靠一種動物傳花授粉的過度依賴。

精彩內文

 
 
  生物多樣性:超越綠建築 挑戰永續生態城市(下)
如何讓不永續城市轉變為生態永續城市,成為都市發展重大課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作者:廖桂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博士生)

都市運作帶來的大規模環境影響,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永續發展的重要挑戰。雖然目前全球都市的總面積佔地球表面不到十分之一,但全球都市人口已經超越鄉村人口,都市對環境和氣候的影響遠遠大於都市的實質範圍,在都市人口持攀升的趨勢下,都市的發展該如何避免像現在一樣帶來毀滅性的生態浩劫和氣候災難,是未來人類生存的關鍵。那麼,什麼樣的都市,才算是生態永續的都市?精彩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單車上路爭路權,數百名單車族上街。

 


環保署正在大力推動油氣雙燃料車,目前大放利多,除了買車可得5萬元補貼,計程車改裝也可獲2.5萬元現金獎勵,一般車輛改裝將與地方政府協商補助方式,傾向予2.5萬元加氣券,經濟部也承諾5年內完成加氣站至150站。政府為了降低空氣污染,除了鼓勵民眾換車之外,是否更該提倡共乘制,以及提供更完善的大眾運輸系統和利於單車族的道路設施,這或許是比換車更環保也更經濟的作法。

【相關新聞】

70億利多 推油氣雙燃料車


推減碳仍1人1車縣首長挨刮


油氣車減稅 還要補助瓦斯車


台紐單車騎士橫跨亞歐 宣揚無車理念

淨化空氣 嘉義縣府試辦免費借用腳踏車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行動參與:救救飛鳳山脈,聲援被黑道威脅恐嚇的純樸老農吧!!

發起單位:需要你舉手之勞幫助的華龍村村民

喧騰一時的關西精密機械園區,在各方的努力之下,終於被阻擋下來,也保住了飛鳳山脈免於腰斬的命運。最近縣府似乎有人在醞釀起死回生。

12月15日星期日晚上,業者在華龍村集會所舉辦土石採取說明會,會中居民表達強烈抗議的心聲,業者則發動大批〈留著小平頭〉來路不明青年,手持照相機及錄影機對出席村民,一一照相錄影,這場說明會簡直就是業者恐嚇會,居民強烈抗議業者這種挾帶恐嚇與侵犯人身自由的行為,在場警察卻並未制止,也未對不明身分人士加以盤詢,留下其身分資料,致令現場衝突幾度升高,險象環生,倒是業者與警察頻頻交頭接耳,這簡直是對公權力的當頭棒喝。精彩內文

 
 
 

山巒俱樂部票選2007年度環境新聞

本報2007年12月25日台北訊,范仕穎、施宏燕編譯;莫聞審校

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Peopo公民新聞平台、Hemidemi共享書籤網站協辦的2007十大環境新聞票選已進入倒數階段,而美國的山巒俱樂部(Sierra Club)也在其網站上進行年度環境新聞票選。關心環境的讀者不妨參考下列的票選內容,並前往票選頁面進行投票。

1. 蜜蜂再見——北美蜜蜂群的神秘失蹤事件,讓養蜂人家和困惑的專家們警覺,可疑的原因包括蜂群衰竭失調(CCD)、全球暖化、基因改造穀物到手機電信塔。雖然真正的原因還不明確,但是這個事件顯現出我們對於只靠一種動物傳花授粉的過度依賴。

2.連喝一滴都難——美國的一大區域,尤其是西南及東南區,處在嚴重及極度嚴重的乾旱之中。2007年10月新聞指出,亞特蘭大都會區可能在3個月內沒有水用,而喬治亞州長派度(Sonny Perdue)真的為了求雨而祈禱。同時在西部,水位也一直遲遲無法上漲,科羅拉多河流域的蜜德湖(Mead)水庫現在僅有其平常48%的儲水量。

3.剩下最後一個——因為澳洲勞工黨在11月大選中獲勝,澳洲對於為抗暖化的《京都議定書》的態度也大轉彎,這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加入的工業國家。

4.生質燃料一場夢?——第二代的生質燃料讓許多人對於不再依賴石油的日子燃起希望,但直到這個夢因為我們燃燒草和木材廢料而不被看好。因為農夫為了生質燃料常常砍林整地,以改種棕櫚樹和黃豆,印尼和巴西的森林的砍伐率突破新高。同時,美國的穀物產量多被挪為生產乙醇,也影響到物價上漲,進而對自然保留區造成威脅,而因為過多的施肥,海灣死區的狀況也一直惡化。

5.污染物的定義——在美國,因為山巒俱樂部的請願讓麻州政府對上環保署,最高法院裁決的結果和政府的論點恰恰相反。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非常符合《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中污染源的定義,因此環保署有權對溫室氣體制訂管理規章。

6.鉛滾開——山巒俱樂部在2006年9月曾要求法院,應強制環境署重視玩具首飾的含鉛量。令人遺憾的是,在今年,這個議題仍因為有毒物質被發現普遍存於兒童玩具中,而成為頭版新聞,也因此造成大量回收。

7.大融化——2007夏天,北極冰帽溶解再創新紀錄,9月的海冰量比長年平均低了38%,也比2005年的紀錄低了24%。融冰現象激起了爭奪領土的野心和國際緊張局勢,尤其在之前,俄國就已派遣微型潛艇到北極海底插國旗示界。

8.煤炭時運不再——要說煤炭稱霸的時代在2007年已經結束是有些誇張,不過顯然它是大勢已去。這要歸功於草根運動團體和執法機構不屈不撓的聯合出擊,讓這項產業出乎意料地遭到來自地方立法者、法院、甚至是投資者的抵制。

9.共識已經達成——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 (IPCC)在其發布的第4份評估報告中聲明,全球暖化是無庸置疑的,而且絕大部分觀察到的暖化現象,「非常有可能」是由人類造成。這份報告來自於超過 2500名科學家的研究。該小組的研究工作受到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表彰,並和高爾共享這份殊榮。

10.高爾大獲全勝——今年高爾的運氣超旺。首先,他的作品「不願面對的真相」奪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接著他因創辦互動電視平台Current TV,贏得艾美獎。之後他又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而山巒俱樂部將該機構最高榮譽「約翰繆爾獎」( John Muir Award)頒給他,也不過是錦上添花。他真該趁今年結束前去買張彩券。

※請由此進入Sierra Club票選頁面

Top

 
 
  生物多樣性:超越綠建築 挑戰永續生態城市(下)

作者:廖桂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博士生)

二十一世紀的城市挑戰

組構城市的硬體,除了建築物之外,還有交通道路、水電等管線的公共設施、公園綠地等等,這些城市硬體設施的建造與運作,控制著都市中的水循環、空氣流動、泥土、能源和物質的流進流出,深刻地影響著區域的環境與氣候;特別是人口密集、在經濟和政治上具全球影響力的大都會,其都市運作模式的環境與生態影響也是全球性的。

都市運作帶來的大規模環境影響,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永續發展的重要挑戰。雖然目前全球都市的總面積佔地球表面不到十分之一,但全球都市人口已經超越鄉村人口,都市對環境和氣候的影響遠遠大於都市的實質範圍,在都市人口持攀升的趨勢下,都市的發展該如何避免像現在一樣帶來毀滅性的生態浩劫和氣候災難,是未來人類生存的關鍵。

那麼,什麼樣的都市,才算是生態永續的都市?在概念上,生態都市的運作除了不能為周遭的環境帶來負面影響之外,同時也應該是一個人與自然作用和諧共存的健康系統;一個適於人居的城市,能不能同時也是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地方?都市防災設施能不能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同時,尊重環境系統的自然機制?這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我們徹底改變「人與自然相對立」這樣根深蒂固的二分法觀念。

多元專業投入,共同修復城市生態系統

一直以來,規劃設計專業界在思考城市發展時抱持著單一目標,就是如何將城市打造為適於人居的城市,在不瞭解自然與工程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之下,滿足人類需求和便利性是以犧牲自然生態環境來成就舒適的硬體生活環境,這樣的觀念必須改變。

雖然聽起來可能很不對勁,但城市跟其他自然生態系統一樣,也是一個物種與物理環境交互作用下的生態系統,只是目前城市這個生態系統的運作嚴重失衡,也連帶影響城市中主要物種—人類—的健康。我們建造都市的模式,是不斷用科技和人造硬體來取代原本生態系統可以提供的服務,包括防洪防災、空氣和水的濾淨、氣候調節、廢棄物的分解處理等等;而人造系統卻遠不如自然系統有效率,許多系統甚至非常不管用(防洪工程是最好的例子),於是,我們的都市在喪失生物多樣性、阻隔自然水循環、流失有養分的土壤之際,也同時創造了許多棘手的災難。

就像綠建築的積極意涵一樣,從無到有打造一個所謂的生態城市或生態社區沒有任何意義,今天,我們真正該做的是修復無數個現有的、不永續的城市生態系統。空間相關專業者如都市規劃師、地景建築師、工程師、建築師等首先必須義無反顧地扛下這個責任,發揮高度創意來設計解決方案。然而,要修復龐大複雜的都市硬體所需的專業遠超越空間專業,我們更需要生態、地質、水文、大氣領域的科學家的共同投入。全球暖化的威脅迫在眉睫,只談綠建築已經不合時宜,所有關心未來的朋友,都應該更積極地向永續城市的目標挑戰!

Top

 
 
  70億利多 推油氣雙燃料車
摘錄自2007年12月24日工商時報台北報導

為落實減碳行動,行政院會本週三將祭出逾70億元政策補貼利多,5年內全面推廣油氣(LPG)雙燃料車至15萬輛,並擴大購買雙燃料車誘因,每輛車可得5萬元補貼,藉以鼓勵車商生產雙燃料車;另5年內興建完成150站加氣站,每站新建補貼由700萬調高至840萬元。

行政院會本週三將通過環保署研擬「全面擴大雙燃料車推廣計畫措施」。為因應高油價時代來臨,並配合全球積極減碳行動,政院擬自97年起至101年,5年內計畫推廣至15萬輛,第一年改裝車加新車約2至3萬輛。

經政院多次研議,對購買新車除給予2萬5千元定額減免貨物稅優惠,為期5年外,並再給購車者2.5萬元加氣券補貼,等於每輛新車補貼5萬元,以激勵車商生產雙燃料車意願。

對改裝車,優先鎖定9萬輛計程車為補助對象,給予2.5萬元現金獎勵,環保署擬委託車輛測試中心協助培訓改裝車廠,大幅降低成本,讓計程車不必花一毛錢即能完成改裝。至於一般車輛改裝,將與地方政府協商補助方式,傾向予2.5萬元加氣券。

為便利民眾加氣,經濟部承諾5年內完成加氣站至150站為目標,加氣站由今年20站,明後年增至37站。經濟部將祭出更優惠興建補貼措施,比照縣市第一站優惠,由700萬元提高至840萬元,同時將邀各單位會商,不影響安全前提下,研議放寬設置加氣站土地鬆綁措施。加氣站補貼經費估計逾12億元。

Top

 
 
  推減碳仍1人1車縣首長挨刮
摘錄自2007年11月22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台北縣推行減碳政策,鼓勵員工力行「共乘」,惟正值議會定期會,北縣府所有一級主管卻都「1人1車」赴會,而且每天早上、下午各來回,遭議員質疑帶頭製造二氧化碳「增碳」,結果下午會議一結束,所有局長馬上分組「共乘」。

21日輪由議會次級團體「北台會」總質詢,縣議員蔡淑君詢問台上局長座車都坐幾人,只有交通局長林重昌和農業局長吳建興舉手聲稱,除了司機外有坐兩人,其餘超過20個局室首長全都「1人1車」。蔡淑君說,若再加上各議會聯絡員,開議期間縣府每天至少有45部座車進出議會,且一天各來回兩趟,不僅排放不少二氧化碳,如今油價又貴,實在也浪費公帑,質疑縣府執行減碳,局室首長卻帶頭「增碳」。

「北台會」群起要求縣府落實首長共乘制,或是搭乘中型巴士也可以,事實上,像汐止市公所這幾年因興建新大樓,所、會分別暫位不同處,但公所官員參加代表會就都以箱型車共乘赴會。周錫瑋則直說議員構想很好,認為縣府即刻就可以這樣做,要求幾個局長共乘1部車。

Top

 
 
  油氣車減稅 還要補助瓦斯車
摘錄自2007年11月21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為推動節能、鼓勵民眾購買油電和油氣雙燃料車,行政院擬提供降稅優惠及相關補助。財政部原則同意配合政策降低油氣混合車的貨物稅。

全球暖化導致油價高漲,國際油價已一度逼近每桶100美元,經濟部能源局為加緊提倡節約能源,不僅積極推動使用生質柴油、酒精汽車等替代性能源,也打算協調財政部、環保署等相關單位,針對油電與油氣雙燃料混合車提供賦稅優惠及相關補助,希望鼓吹民眾使用低耗能的交通車種。

車商認為,貨物稅減半確實有誘因,但推廣「瓦斯車」成敗,最大的關鍵是能不能廣設加氣站;如果加氣不方便,油氣混合車就不易普及。

Top

 
 
  台紐單車騎士橫跨亞歐 宣揚無車理念
本報2007年10月12日台北訊

旅行,也可以很環保,選擇低碳的移動方式。兩名台灣青年與一名紐西蘭自行車愛好者發起的「2007年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活動──迎接行的新時代」活動(簡稱 B2P Carfree),經過4個月、1萬3000公里騎單車的艱苦行程後,10日傍晚順利抵達終點巴黎艾菲爾鐵塔前。

B2p成員出發前在北京合影

據中央社布魯塞爾報導,來自台灣的吳懿婷及紐西蘭的歐立•鮑威爾發起的這項活動,主要目的是希望藉由自行車旅行的長途探險模式,呼籲全人類減少車輛使用,推廣無車生活(Carfree living),以營造更安適的社區環境。他們在6月10日從北京出發,經過4個月的艱苦跋涉,並經由行程中善心人士協助與自身豐富的單車經驗,終於抵達終點。

除吳懿婷與鮑威爾外,另有多位來自台灣、澳洲、紐西蘭、英國及馬來西亞其他人士,參加這項自行車長途探險活動。

吳懿婷與鮑威爾兩人沿中國絲路、哈薩克、吉爾吉斯、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德國,並按計劃於10日抵達巴黎;同樣來自台灣的黃嘉友則單騎走蒙古、西伯利亞、北歐三國及德國後,進入法國,抵達活動的終點站。

圖片來源:台灣地球日網站

他們在旅途中並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行的《台灣地球日電子報》合作,進行連線報導,針對沿途經過十幾個國家的城鎮交通、社會人文與環境生態實況,進行深度觀察與第一手報導,同時宣傳B2P Carfree的概念,提醒社會大眾珍惜自然資源,減少車輛使用。

「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活動」的發起源由,主要是吳懿婷與鮑威爾在2004年的亞洲單車旅行中,在中國瀘沽湖畔讀到雜誌介紹1907年第一次開車橫越北京到巴黎的競賽,受到報導啟發,兩人決定號召一場北京到巴黎的「無車」探險活動,希望一百年後的「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活動」,標示著更美好交通運輸時代的來臨。

在抵達艾菲爾鐵塔後,3名致力推動環保理念的自行車騎士除攝影留念外,並發表聲明,呼籲各國政府鼓勵大眾騎乘自行車,推廣無車輛生活。

Top

 
 
  淨化空氣 嘉義縣府試辦免費借用腳踏車
摘錄自2007年12月13日5中國時報嘉義報導

空氣汙染物減量,從推動多騎腳踏車做起。嘉義縣環保局將提供30部傳統式與助動式腳踏車,免費提供員工、洽公民眾與遊客使用,並裝設投幣退幣式鏈條固定基座以方便管理,粗估每天可減少二氧化碳2454公斤,如果成效不錯,將擴大辦理。

依估算,若是汽車每公升汽油跑8公里、機車30公里,換算等於可取代汽車30輛次,或機車12輛次,約省下汽油1096公升,減少二氧化碳2454公斤。

環保局長林榮和指出,因全球暖化現象持續惡化,車輛尾部會排放出氮氧化物,及顆粒物等汙染源,對空氣品質會造成重要的影響,且隨著汽柴油傳統燃料價格不斷上漲,推動替代燃料及使用無汙染自行車將形成風潮,因此環保局開辦的腳踏車免費借用計畫,將陸續推動

Top

 
 
  行動參與:救救飛鳳山脈,聲援被黑道威脅恐嚇的純樸老農吧!!

發起單位:需要你舉手之勞幫助的華龍村村民

喧騰一時的關西精密機械園區,在各方的努力之下,終於被阻擋下來,也保住了飛鳳山脈免於腰斬的命運。最近縣府似乎有人在醞釀起死回生。

在此同時,機械園區的後山,也就是芎林鄉永興、五龍、華龍等村365公頃的山坡地,已被縣府核准採石業者開發「陸上採石」,日前華龍村民正醞釀阻止開發,12月18日星期三縣府將與採石業者,及地方居民現場會勘,居民準備以強烈態度表達抗議。

12月15日星期日晚上,業者在華龍村集會所舉辦土石採取說明會,會中居民表達強烈抗議的心聲,業者則發動大批〈留著小平頭〉來路不明青年,手持照相機及錄影機對出席村民,一一照相錄影,這場說明會簡直就是業者恐嚇會,居民強烈抗議業者這種挾帶恐嚇與侵犯人身自由的行為,在場警察卻並未制止,也未對不明身分人士加以盤詢,留下其身分資料,致令現場衝突幾度升高,險象環生,倒是業者與警察頻頻交頭接耳,這簡直是對公權力的當頭棒喝。

會中業者與縣府官員,理直氣壯聲稱該案經合法聲請通過。但按環評程序必須公告居民及召開公聽會,而芎林鄉民並無一人知悉此事,且鄉公所歷兩任鄉長,都持反對開發意見,該案所謂「合法」聲請通過,究係何指?

飛鳳山脈為頭前溪與鳳山溪之「水源水質保護區」。且瀕臨主要道路。依法不得開墾,該採石區並無公設運輸道路,業者與居民爭路搶道,且破壞水土,危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居民抗爭,自有道理。

希望全國有志之士,為環境保育,群起聲援無助的華龍村民,轉寄此信給各級相關單位,如法務部、環保署、營建署、新竹縣政府、議會、芎林鄉公所、代表會、各級警政單位、各環保團體及人士、立法院、各委員等。

華龍村抗爭紀錄片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李育琴
感謝2007年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元)、環保署(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