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3.3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青參獎得主出爐 青年透過服務發光發熱

卓越貢獻獎得主邱雅青從副總統呂秀蓮手上接下獎座
【相關連結】

國民黨掌大權 NGO應加強監督

護花「首投族」 用選票反對蘇花高

台灣青年救氣候 全球接軌起而行

台灣青年代表會見史登 聆聽抗暖化方案建議

到肯亞 看非洲青年創業精神與社區參與

「給青年更多鼓勵和機會,青年會用夢想與熱情創造更多驚奇!」昨日「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得主揭曉,卓越貢獻獎得主邱雅青,從副總統呂秀蓮手中接下講座。邱來自泰國,在南洋台灣姊妹會服務,為許多新移民女性爭取權益。呂副總統說,「公共參與」是公民社會與民主社會的基礎,「真正民主成熟的社會,不論哪一黨執政,其實都沒有關係」。

從這次各類別得獎者中,可看出環境議題已成為青年參與的重要趨勢。包括畢業於靜宜大學生態所的泰雅族拉互依˙倚岕,將部落傳統生態知識,化為研究成果,並用於服務部落。阿波羅太陽能車隊以傑出的太陽光電科技,讓世界看見台灣,獲得國際參與組獎項。公民媒體團隊組由是由一群關心花東的年輕人、經營蘇花糕餅舖的「蘇花高手」團隊獲獎。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做個綠色旅人
我們可以先做綠色的旅人

文字:林燕如;攝影:葉鎮中(公共電視)

來到旅館,溫暖的燈光、潔白整齊的床鋪、井然有序的毛巾,以及完善的盥洗用品,讓人不由得放鬆心情,卸下疲憊的身心,好好地休息迎接明天的到來。不過在舒適的背後,卻無形中過度消耗地球資源。在家裡會斤斤計較水、電,到了旅館卻會放肆使用,根據經濟部水資源局2001年的調查,在旅館,每人的每日用水量平均是902公升,足足是國人平均用水量的3倍。

多數旅館為了讓旅客隨時有熱水使用,會讓鍋爐24小時不停加溫;不過在高雄的麗尊酒店作法就不同了,改用回收的熱能來加熱水溫,不但可以解決壓縮機產生熱能,也能減少瓦斯鍋爐的使用。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德宗
北京停止捕殺大型狗(圖片來源: Sirius GAO)

 


據研究,在舊石器時代狗早與人類一同生活;在古埃及,貓開始被馴養,因此說貓狗是人類最佳的朋友不為過。韓國現在將狗肉列為畜產品,預計將引起不少爭執 ;在中國,湖南的活貓餐館過於殘忍,而乏人問津。在台灣,台北縣照顧生命協會成立「貓狗119」希望將虐待動物的事件降至最低。

【相關新聞】

首爾市的狗肉將正式列入畜產品

湖南水煮活貓餐館開業 太殘忍乏人問津

北縣照生會 將成立貓狗110

虐待動物將公布姓名照片

北市寵物最幸福 3成飼主每天花5小時互動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青參獎得主出爐 青年透過服務發光發熱
本報2008年3月31日本報訊,陳誼芩報導

「給青年更多鼓勵和機會,青年會用夢想與熱情創造更多驚奇!」昨(30)日數百名入圍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的熱血青年及親友團齊聚一堂,等待公佈得獎名單的那一刻。由行政院青輔會主辦的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邁入第三年,今年新增了公民媒體類獎項,也號召更多青年加入公共參與的事務。

卓越貢獻獎得主邱雅青從副總統呂秀蓮手上接下獎座2008卓越貢獻獎的得主是來自泰國的邱雅青,他在南洋台灣姊妹會服務,為許多新移民女性爭取權益。從副總統呂秀蓮接下獎座的她,分享了自己來台灣的心路歷程,也期許未來新移民能更順利的融入台灣社會。

除了新移民之外,有兩名台灣原住民也獲得青參獎的肯定,畢業於靜宜大學生態所的泰雅族學生Lahuy lcyeh(拉互依˙倚岕)獲得社區行動學生組的獎項,他將畢生所知的泰雅族傳統生態知識,化為行動研究的成果,並將知識應用在自己的部落裡,在頒獎現場,他以一曲泰雅族古調表示謝意。另一名是獲得國際參與獎學生組的布農族人江冠榮,透過參與各種國際原住民相關社團及交流活動,將台灣的原住民文化推向國際舞台。

這次的得獎名單,除顯示多元族群在台灣的共存共榮之外,環境議題也成為重要趨勢。其中,阿波羅太陽能車隊以傑出的太陽光電科技,讓世界看見台灣。因應全球能源危機,阿波羅太陽能車隊10年前研發「阿波羅一號」太陽能車,開啟了台灣太陽光電科技的重要里程。從第一代到第五代,經過研發改進,也在國際比賽上獲得佳績。

另外,公民媒體團隊組由蘇花高手獲獎,蘇花高手是由一群關心花東的年輕人組成,以創意和在地意識出發,製作各種深入淺出的蘇花高大眾教材,並將內容整合成蘇花糕餅舖創意網站,深獲好評。

行政院青輔會主委林岱樺致詞今年的青參獎,有各種不同年齡層的青年參與,從國中、高中到社會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方式也很多元。行政院青輔會主任委員林岱樺表示,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體現的是「多元參與、共同實踐」的價值,每位得獎人的事蹟不僅代表青年對台灣社會的用心和關懷,也反應台灣青年具體的公民實踐,帶領台灣公民社會的青年力量正逐步崛起。

呂副總統致詞時也表示,公共參與是公民社會和民主社會的基礎,「真正民主成熟的社會,不論哪一黨執政,其實都沒有關係」。因此,她呼籲在未來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時代,青年仍應持續參與公共事務,讓民間的力量更強大,扮演監督政府的角色。

Top

 
 
  我們的島:做個綠色旅人

文字:林燕如;攝影:葉鎮中(公共電視)

近幾年來台灣的民宿業成為地區發展的新興行業記得之前到韓國首爾玩的時候,很多人都提醒說,在韓國得自備盥洗用品,初聽到覺得很吃驚,飯店提供一次性的盥洗用品不是稀鬆平常的事嗎?沒想到韓國早已在推動環保旅館的概念,台灣一直到今年才有環保旅館的票選活動,政府開始注意旅館的耗能問題,根據環保署的資料,一家500間房間的中型旅館一星期的資源消耗量,是100個家庭1年的份量,如果可以切實管理好旅館的節電、節水,想必能夠省下不少能源。

來到旅館,溫暖的燈光、潔白整齊的床鋪、井然有序的毛巾,以及完善的盥洗用品,讓人不由得放鬆心情,卸下疲憊的身心,好好地休息迎接明天的到來。不過在舒適的背後,卻無形中過度消耗地球資源。在家裡會斤斤計較水、電,到了旅館卻會放肆使用,根據經濟部水資源局2001年的調查,在旅館,每人的每日用水量平均是902公升,足足是國人平均用水量的3倍。

多數旅館為了讓旅客隨時有熱水使用,會讓鍋爐24小時不停加溫;不過在高雄的麗尊酒店作法就不同了,改用回收的熱能來加熱水溫,不但可以解決壓縮機產生熱能,也能減少瓦斯鍋爐的使用。

除了熱回收系統,麗尊酒店也會視旅客人數的多寡,進行空調分區控制,達到節能的效果。水、電都獲得控制後,另一項顯而易見的――消耗品,也成為關注的焦點,麗尊酒店的副總經理李同根說:「備品使用的量非常大,一天的使用量就可能抵過一個家庭一年的使用量。」一些具有環保理念的旅館,開始陸續推動環保措施,在房間內放置宣導小卡,提醒旅客選擇不用每天更換毛巾與床單,鼓勵旅客自備盥洗用品,會在房價上直接給予優惠等。李同根也坦言,要完全不提供一次性的盥洗用品,以目前國人的消費習慣來說,是一大挑戰。

場景換到台北,游泳池是許多五星級飯店的必備設施,但是在頂樓的這座露天游泳池,為了確保水質清澈,每天都要換水。為了節省水資源,飯店選擇把泳池汙水提供給冷卻水塔使用,不單省下了水,還可以保持泳池的水質;更厲害的祕密武器是儲冰系統的設立,飯店利用夜間離峰時段製冰,白天則利用溶冰的冷氣供室內空調,達到節能效果。

在節水、節電的措施都解決之後,垃圾如何處理也是重點。以遠東飯店為例,一天所產生的垃圾,不含資源回收,有40幾噸,其中將近20噸是廚餘。目前遠東飯店的做法是將廚餘冰在5℃的冰庫內,等待養豬戶每日收取。為了更有系統的做環保,遠東飯店在2001年就申請ISO14001認證,還在每一年訂下不同的環境管理目標。

     如果可以切實的管理好旅館的節電、節水措施,想必能夠省下不少能源          游泳池是許多五星級飯店的必備設施          遠東飯店每天產生20噸廚餘

較具規模的旅館,可以透過有系統的環境管理系統來做環保,但是民宿業呢?

近幾年來台灣的民宿業成為地區發展的新興行業,在花蓮的金澤居,和其他民宿不太一樣的是,它是綠建築民宿。

屋主高大明,同時也是房子的建造者,他認為建造讓人感到舒適的環境,就是建築的精神所在。所謂的綠建築,就是房子在興建時,就考慮跟周遭環境共生的關係,利用當地的氣候、地形等因素,創造不同個性的房屋。為了讓更多人體會到綠建築的美好,他用民宿當作媒介,讓來居住的客人親自體驗住在綠建築裡的感覺。

跟著姐夫一起追逐夢想的陳秉忠負責民宿的經營,希望透過民宿,讓消費者接觸在地不同的產業,讓當地產業,可以經由旅客的消費帶動起商機。其中一項就是使用當地食材入菜,也是環保民宿所強調的重點,除了可以促進產業間彼此扶持,還可以減少食物在運送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也能確保吃到新鮮的味道。

每一段旅途,不管是工作還是遊玩,旅館都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場所,讓人獲得重新出發的力量。歐美國家和鄰近的日本、韓國,陸續都有環保旅館出現,台灣的環保旅館或是民宿才要起步,法令也尚未制定完善,但我們還是可以先做綠色的旅人,讓自己每一次的移動,不會成為地球喘不過氣的壓力。

採訪側記

環保觀念推展至今,多數人都有這個意識存在,也都願意配合;但觀念容易進入,習慣卻日積月累地深植著,就以推動好幾年的禁用保麗龍跟宣導自行攜帶環保筷為例,很多人都知道他們對環境的殺傷力,但當涉及生活上的便利性時,這些就很容易被遺忘掉,因此是否要透過更多的教育或強制禁用才能加速環保的腳步?像騎車戴安全帽,雖然大家心不甘情不願,但在法令的加持下,的確讓戴安全帽的人口急速增加了不少?

     花蓮的金澤居與屋主高大明          透過民宿,讓消費者接觸在地不同的產業          我們可以先做綠色的旅人

【影音閱讀】公視影音中心──我們的島

Top

 
 
  首爾市的狗肉將正式列入畜產品
摘錄自2008年3月26日中央社首爾報導

南韓首爾市政府有鑑於狗肉已經成為南韓民眾的一種飲食文化,因而打算建議中央政府將狗列為現行法律中規定的「家畜」,並將狗肉規劃為「畜產品」進行管理,以確保屠殺和加工過程的清潔衛生。

南韓「朝鮮日報」指出,依據南韓現行「畜產品加工處理法」規定,牛、馬、羊(包括山羊)、豬、雞、鴨、鹿、兔、火雞、鵝、鵪鶉、雉雞和驢等十三種動物屬於「家畜」。經營這些肉類的企業從屠宰到烹飪都會接受農林水產食品部和地方政府實施的定期衛生檢查,但狗肉卻不接受這種管制,完全在三不管地帶。

首爾市的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僅首爾就有528家狗肉湯餐廳,一到夏季的初伏、中伏及末伏,就會增加到六百多家,考慮到這種現實,有必要將狗肉列入「畜產品」,以便保護市民健康。南韓於1988年舉辦漢城夏季奧運會之前,曾受到國際動物保護者的抗議與爭議,而將被稱為「補身湯」的狗肉湯,易名為「四季湯」或「營養湯」,並將店鋪搬進不太看起眼的巷內。

但吃狗肉是韓國傳統的飲食文化之一,首爾市為避免動物愛好者的抗議和國際爭議,打算舉行多次公開聽證會,以審慎收集民眾意見。 如果狗肉成為合法「畜產品」,就能嚴格限制把活狗掛在柴木上用火熏或毆打等殘忍、不衛生的屠宰方式,這樣反而會有助於保護動物權益。南韓於1975年曾將狗列入可以合法屠宰並進行食肉檢查的「家畜」類,但在1978年取消。

Top

 
 
  湖南水煮活貓餐館開業 太殘忍乏人問津
摘錄自2008年03月26日綜合報導

一名在廣東東莞做過廚師的湖南湘潭人,看到廣東賣「水煮活貓」生意不錯,回老家同樣開一家餐館,結果大部分湖南人都認為太殘忍,來吃貓肉的人寥寥無幾。

「水煮活貓」是廣東的一道名菜,做法是:用鉗子固定活貓,以棍子猛砸貓的腦袋使其暈厥,再把半死不活的貓放進沸水煮熟,去毛剝皮後切片做湯。

湘潭雨湖區畜牧水產局工作人員說,流浪貓以剩飯剩菜和老鼠等為食物來源,感染寄生蟲的幾率相當高,吃貓肉不但不能進補,事實上極不衛生。

Top

 
 
  北縣照生會 將成立貓狗110
摘錄自2008年3月11日中國時報鶯歌報導

虐待動物事件頻傳,台灣也立法嚴懲,無奈執法不嚴,台北縣照顧生命協會「貓狗119」將成立「貓狗110」,對虐待動物者採取必要行動。

照生會執行董事阿虎說,他們接到的個案,多是受虐動物,但照生會本是救護為主,碰到虐待事件,也束手無策。連警方都不想碰,畢竟虐待動物救援績效不高,能閃則閃,像原本連絡上的民意代表,後來也全都失聯。

阿虎說,貓狗110有成立的急迫性,針對受虐動物施救,也能對施虐者進行調查,一切都可於法有據,加上虐待動物破案比照刑案績效處理時,就不會躲避處理虐待動物事件。

Top

 
 
  虐待動物將公布姓名照片
摘錄自2007年11月23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為保障動物的生命權利,行政院院會22日通過「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將對民眾虐待動物的作法祭出重罰,除提高罰鍰額度,也將首度公布施虐者的姓名、名稱或照片。

保障動物生命及生存權利,已是進步國家的普遍共識。主管機關農委會特別修訂若干條款,提高罰鍰額度,希望能改善風氣。草案新增對故意行為的處罰,例如因故意使動物遭受虐待或傷害,造成動物肢體嚴重殘缺、重要器官喪失或死亡。或宰殺狗、貓等經農委會公告禁止宰殺動物,將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

草案賦予公權力更多介入空間。如增列對情節重大的動物遭受嚴重虐待或傷害案件,主管機關得逕行沒入動物,以進行緊急救援與照護。另對違法者除逕行沒入所擁有動物,並將禁止其到公立機構認養動物或申辦寵物繁殖或買賣等許可。

草案還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為肉用、皮毛用,或餵飼其他動物的經濟目的,宰殺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禁止宰殺的動物,及加以販賣。

Top

 
 
  北市寵物最幸福 3成飼主每天花5小時互動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綜合報導

美國寵物食品協會(Pet Food Institute)與政治大學統計學系針對臺灣六大城市:臺北縣市、臺中縣市、高雄縣市共151位「獸醫師」及976位「飼主」,依據寵物飲食營養認知、飼主飼養方式以及客觀環境三大指標進行「寵物健康城市調查」,結果由臺北市奪冠,生活在臺北的寵物最幸福!

調查發現,臺北市超過三成的飼主平均每天花五小時以上與寵物互動,但在中部地區,卻僅有一成左右飼主每日與寵物互動超過五小時,三成以上南部地區的飼主每天與寵物互動時間不到三十分鐘。

政大統計系副教授鄭宇廷教授指出,由互動時間長短可以發現臺北地區的飼主將寵物視為家庭一份子,而中南部地區飼主對於寵物角色定位層次較低,多作為看門顧家的功能性寵物。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陳誼芩•網編:黃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