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救氣候 全球接軌起而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青年救氣候 全球接軌起而行

2008年03月24日
作者:劉大絹(環境資訊電子報特派員)

各小組以投影片的方式分享行動方案。圖片來源:楊維晟當台灣還陷入322總統大選的激情裡,台灣一群年輕人23日已把注意力集中在「2008台灣青年氣候變遷論壇」,他們絞盡腦汁、發揮創意,用心思考節能減碳等抗暖化的行動方案,向外界推廣,希望讓台灣與全球各個力行低碳政策的城市接軌,由下而上地讓台灣的環境政策向前行。

這項由英國文化協會主辦的青年氣候變遷論壇,吸引近六十位大學和研究所的青年和專家、企業代表參加,不但是國內首度舉辦的青年救氣候的論壇,也請來企業、環境專家和青年對話、交流經驗,學習與國際接軌。

培力青年關心環境

台灣的年輕人在面對考試升學的壓力之外,多半浸淫在流行文化裡,對氣候變遷、減碳這類環保議題不太投注心力,「這干我什麼事?」、「我一個人做得了什麼?」…,種種近乎否定的疑問句讓青年和暖化議題脫勾,除非被列為學測、聯考的考題,才有被注視的可能。

因此,這次舉辦2008台灣青年氣候變遷論壇,意義非凡。它不但啟動青年們對暖化議題的關心,更用心思索自己能怎麼做,進而讓它形成一個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向周遭及社會各階層擴散、感染。

這個過程形同訓練青年們提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認識問題、分析解決方法到行銷推廣一應俱全,也使他們有提前進社會的參與感,大學、研究所畢業後,不再是社會的「新鮮人」。

承辦論壇活動的亞熱帶生態學學會理事長金恒鑣說得好:「青年將是未來氣候變遷最大的受害者,而青年也是最有能力扭轉惡化局勢、改變未來的生力軍!」藉由這次論壇,除了讓青年找出他們所關心的環境議題,訓練他們找資料及表達意見的能力,更要培力青年人能擁有改變未來的行動力,他甚至建議,往後論壇應往下扎根,培養中學生關懷抗暖化的行動力。

亟待媒體聲援擴大效益

事實上,氣候變遷、抗暖化所應採取的節能減碳行動,照理應該列為中小學的參考教材,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說得更直接:暖化、氣候變遷的情形不改善,你我都可能為環境難民。一旦海平面上升要淹沒人們生存的空間,或因此得忍受頻頻發生的洪澇與乾旱等天災,你我都無法倖免。

媒體扮演重要的宣導與教育角色,「全球暖化議題就是媒體炒熱的。」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製作人于立平直指媒體在傳播氣候變遷現象的功能,不過,抗暖化這項重要議題要取得主流媒體關注,實質上又存在許多侷限性。例如不夠聳動、麻辣的新聞就很難上得了版面,青年們減碳節能的創意構想和行動計畫,亟待媒體聲援加以「推波助瀾」,幫助青年及早行動、擴大效益。

除了仰賴主流媒體,隨著網路和部分媒體招募公民記者等管道,都是當前多元媒體環境下的重要發聲管道,化被動為主動是另一種選擇。

台大新聞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呂理德並不悲觀,他認為,只要提出創意,例如青年們提出的「一個月的低碳生活競賽」,就是媒體會有興趣的行動計畫,其中除了要注意趣味性,也要考慮親近性,亦即向民眾點出「這和我有什麼關係?」

傳承國際經驗 化約成在地行動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擔任媒體組主持人,引領青年討論媒體行動方案。圖片來源:楊維晟這場以青年為主角的氣候變遷論壇,起因於2007年底,台灣四位青年代表前往印尼茂物 (Bogor)參加由英國文化協會、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以及國際林業研究中心 (CIFOR)主辦的「亞太青年領袖氣候論壇(Asia Young Leader Climate Forum, AYLCF)」,英國經濟學家史登爵士(Sir Nicholas Stern)會見了包括台灣青年代表邱皓兮在內的亞洲青年領袖氣候論壇代表,聆聽年輕人的抗暖化方案,並提出建議。

四位台灣青年代表與來自其他13個國家的30位代表,在該場會議中共同研擬出一套減緩氣候變遷的行動方案─AYLCF Action Plan,並將此行動方案帶回台灣,由34歲、目前在台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的蕭人瑄,發起並主持這場青年氣候變遷論壇,希望傳承亞太青年領袖氣候論壇的經驗,為台灣本地提出具體可行的抗暖化行動方案。

經過一整天的熱烈討論,青年們分別針對個人、社區、政府、教育、企業與媒體等六大領域,提出多項減緩氣候變遷的創意構想。

例如教育組的「大學生筷樂沒?」是一項三年的行動計畫,青年們要在校園推行不用免洗筷運動,透過個人自備餐具的示範影響周邊的師生,以及由系學會與校方溝通合力舉辦演講、環保筷展售會等相關活動,讓校內餐廳不再提供免洗筷,進而養成個人自備餐具的好習慣,每年計算效益並舉辦成果展,讓環保成為校園時尚。

由此衍生的生活環保行動不勝枚舉,例如不少大學生是騎機車上學,能不能每周至少一天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騎腳踏車上課,讓環保、樂活、減碳成為校園的流行風潮,對青年們來說,都是頗具挑戰性且值得一試的生活課程。

企業組的行動方案則要提倡青年的購物態度,價格不再列為消費的優先考慮項目,製造商品的企業是否在節能減碳和抗暖化方面善盡企業責任,才是購買與否的關鍵因素。

媒體組青年則提議在網路上舉辦環保樂活比賽,把各自的環保、省錢生活秘笈在網路上分享,比較前後的碳足跡和花費,用實質效益激起人們主動參與環保減碳新生活的行列。同時也可訴求健康、減肥,讓生活環保有益身體健康。

減碳救氣候 從你我生活做起

參與社區組的青年熱烈討論,大家將自己的想法貼在海報上。圖片來源:楊維晟「你準備好了嗎?」總統大選的流行口號,在青年氣候變遷論壇裡則轉化為對全民的呼籲,希望大家一起來,從生活做起,身體力行迎接低碳社會的來臨。

英國文化協會 (British Council Taipei)教育副總監賴信元深刻感受全球許多國家,在各階層都積極參與二氧化碳減量行動,台灣的排碳量已居亞洲第一,因此減碳行動更有迫切性。

賴信元從住家到辦公室都備有環保筷,他認為,做環保並不難,只要願意行動,勿因善小而不為。這次藉由青年領袖氣候論壇的種子代表和專家的經驗分享,讓台灣青年也能感受氣候變遷的重要性,並實際參與行動方案的研擬,期待每位青年皆能把行動方案推展至社會各階層。

金百利克拉克台灣分公司家庭用紙事業部協理陳忠民也提醒大家,挑選商品的一念之間,你就在做減碳與否的決定。例如每天必用的衛生紙,來自永續林場紙漿製成的衛生紙,就比一般產品來得環保減碳,因此,綠色消費低碳商品就是減碳行動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