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6.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為何收不到電子報?

我們正在徵求專案執行。

誠徵志工協助採訪編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全球氣候變遷協定 面臨艱鉅挑戰

圖片來源:ENB
【相關連結】

聯合國新回合氣候變遷會議於德國波昂舉行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 關鍵場次於曼谷啟動

163國代表與會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曼谷揭幕

二十國部長在日會商後京都議定書國際架構

來自170個國家,超過2000名與會者13日晚上在結束最新一輪由聯合國所贊助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談之後,就要收起行囊打道回國了。此次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談在波昂(Bonn)舉行,但在會中對於後續的京都議定書協定僅獲得了少數實質性的發展,京都議定書的第一承諾期將在2012年到期。

6月2日到13日在波昂舉行的會議是2008年第二個主要談判會議,會中分成三個專題討論小組,包括氣候變遷的適應問題、金融與科技等,旨在深入了解建構哥本哈根協議的相關議題。與會各國希望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新一輪談判之前加速協商,以利達成一個更穩固、更有效的國際氣候變遷協定…

精采內文

 
 
  生態工作假期:萌芽的種子-陽明山棲地守護志工隊正式啟動
七星鱧
作者:孫秀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與志工中心主任)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從2005年開始與陽明山國家公園合作,將原雍來廢礦場的水泥池改造為符合自然狀態的人工溼地,以營造適合生物棲息的環境。在棲地營造的過程中,更開放志工們一同參與,透過工作假期的方式讓生態保育成為有心人皆可參與的行動。

三年前的暑假,4天3夜的工作假期奠定了雍來生態教育園區的雛型,接著,連續三年的春、夏兩季,我們號召志工們上山拔草,以平均每月一次的人為適度干擾來維持溼地的活力。在這段時間裡,有超過500名志工共同參與了種源保存與棲地經營管理的工作,也由於志工們持續的努力,溼地的原生植物種類及多樣性亦保持在良好的狀態中…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楊婷婷
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邱郁文講解珊瑚礁生態。圖片來源:曾彥蓉

 


今年是十年一度的國際珊瑚礁年,令提醒各國更加重視海洋資源。中國因長江諸多魚類面臨生存威脅, 編列預算成立長江珍稀魚種保護中心;在台灣則有小琉球及澎湖舉辦珊瑚礁相關活動,帶領大家認識海洋雨林,「小琉球海洋資源保育講座暨研習營」旨在教導學員漁業該如何運作才能達到永續;澎湖的活動則是由成立滿十週年的共生藻協會發起,主要呈現歷年來保育珊瑚礁的點點滴滴。

順著油價上漲,現在正是推廣大眾運輸的最佳時期,北市政府交通局日前研議取消商圈周邊停車格,讓機車停入鄰近公有停車場,並計次20元,相信能為減碳邁進一步。另外高雄人不得不注意的是,復育有成的半屏山再度成了水泥公司青睞的對象,山區開發除影響生態、亦隱含極高危險性,「半屏湖香榭綠都開發計畫」一案有待重新規劃與評估。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兩年看到淡水河水質的績效?天方夜譚!
淡水河兩岸的污水下水道。圖片來源:陳建一
作者:陳健一

淡水河及支流的大漢溪、新店溪這幾年水質已較乾淨,是歷經十數年努力於污水下水道的佈建,使家庭污水及工廠廢水有出處,水質才會乾淨。這是集體、長時間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施政的結果。不是一個人可以做成的!

接下來,就略談一段過去近十年來,淡水河兩岸縣市長加諸污水下水道的努力吧…精采內文

 
 
 
  全球氣候變遷協定 面臨艱鉅挑戰
摘譯自2008年06月13日ENS德國,波昂報導;游珮綺編譯;蔡麗伶審校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架構下的長期合作行動之特設工作小組主席馬查多。圖片來源: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來自170個國家,超過2000名與會者13日晚上在結束最新一輪由聯合國所贊助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談之後,就要收起行囊打道回國了。此次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談在波昂(Bonn)舉行,但在會中對於後續的京都議定書協定僅獲得了少數實質性的發展,京都議定書的第一承諾期將在2012年到期。

與會各國也感到壓力,希望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新一輪談判之前加速協商,以利達成一個更穩固、更有效的國際氣候變遷協定。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執行秘書長德布爾(Yvo de Boer)在今天的閉幕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現在對於各國希望哪些條文,最後能加入長期的氣候變遷協定已具有一個清楚的共識,但是現在距離哥本哈根會議還有一年多的時間,要達成協議所必須面臨的挑戰仍相當艱鉅。」

而6月2日到13日在波昂舉行的會議是2008年第二個主要談判會議,會中分成三個專題討論小組,包括氣候變遷的適應問題、金融與科技等,旨在深入了解建構哥本哈根協議的相關議題。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架構下的長期合作行動之特設工作小組(Ad Hoc Working Group on Long-term Cooperative Action)主席馬查多(Luiz Figueiredo Machado)指出,「與會各方透過討論已經歷了所有重要的過渡轉換期,使之進入到協商階段,這對促進協商過程而言非常重要,但是,下個階段所要求的將是更具目標性的提案。」

氣候變遷被認為是對全球環境和永續發展最嚴重的威脅之一,其可能對人體健康、食品安全、基礎建設、經濟活動、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等產生衝擊。

舉例來說,根據與會者和越南國會議員在5月25日舉行對於氣候變遷的高層討論會所得的結論顯示,越南將是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這經由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證實,只要海平面上升1公尺,就會淹沒越南超過6%的區域,造成超過1千萬人民無家可歸。

世界上大多數的科學家都同意,因人類活動而排放到地球大氣層的溫室氣體濃度上升,是導致氣候變遷的主因。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生態工作假期:萌芽的種子-陽明山棲地守護志工隊正式啟動

作者:孫秀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與志工中心主任)

2005至2007年 溼地從無到有的努力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從2005年開始與陽明山國家公園合作,將原雍來廢礦場的水泥池改造為符合自然狀態的人工溼地,以營造適合生物棲息的環境。在棲地營造的過程中,更開放志工們一同參與,透過工作假期的方式讓生態保育成為有心人皆可參與的行動。

三年前的暑假,4天3夜的工作假期奠定了雍來生態教育園區的雛型,接著,連續三年的春、夏兩季,我們號召志工們上山拔草,以平均每月一次的人為適度干擾來維持溼地的活力。在這段時間裡,有超過500名志工共同參與了種源保存與棲地經營管理的工作,也由於志工們持續的努力,溼地的原生植物種類及多樣性亦保持在良好的狀態中。

2008年 建立棲地守護志工隊 以志工帶志工

老師帶領著學員體驗陽明山的美好但對於種源保存、棲地經營管理的工作,仍需長年不斷的努力投入,才可能產生效果。為了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和體驗,2008年進入陽明山棲地保護的第四年,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及國科會科學志工的支持下,我們培訓了第一批的「陽明山棲地守護志工隊」,除了培訓志工參加雍來生態教育園區棲地經營工作與環境監測外,並藉由「以志工帶志工」的方式,帶領更多民眾體驗生態工作假期,瞭解棲地永續經營的方法。

為了達成目的,志工培訓共分為四個階段,包括基礎培訓課程、實地演練、解說實習、與檢測結訓等,透過室內課程的專業知識傳授和戶外實地操作,讓這群種子志工們可接受完整而深入的訓練與實習,以便後續可以將棲地守護的理念散播給更多的人。

來自四面八方的熱情

還記得課程一開始,一大早來自四面八方,懷著不同目的與期待而來的志工們齊聚一堂,從大夥的臉上看到些許對新環境的不安與蠢蠢欲動的環保熱忱,當下,直覺得當志工應該是歡喜的,而不是受苦,而一個志工團隊,除了「做對的事」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讓這群朋友,真的彼此互相了解,建立互助並有助環境的團隊。要認識生態環境,不就是要從身邊的夥伴開始嗎?膫解了同伴,才能更一步去瞭解身邊的花花草草。於是,徵詢了大家的意見,並意外發掘了志工中有人是復健師可以帶領大家做早操,所以我們走出戶外,在陽明山的美景與陽光下,伸展我們的肢體,認識彼此的生命故事,放空心情以迎接後續各式各樣的專業知識。

起而行 溼地初體驗

瞭解了「工作假期是什麼」、「外來種有什麼影響」、「環境監測怎麼做」、「環境解說怎麼進行」之後,就是志工們最期待的動手體驗時間了。在活動前的那一週,每個人的心情都隨著天氣而擺動著,果然五月初,我們還是在淒風苦雨的狀況下上了雍來。面對16度的氣溫,與能見度約20公尺的霧氣,志工們仍不放棄這個第一次穿青蛙裝,踏上泥濘溼地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之前已經儲備大量維護生態的熱忱,更需要動手作的機會,來為這股熱忱找到出口。這一次,志工們進行的是移除優勢種-李氏禾的工作,大家自許為水牛及梅花鹿,認真的拔除這個造成溼地陸域化的優勢植物,以提供其它水草生長的空間。

第二次的實習,大夥來到了二子坪,協助在二子坪新建的生態池裡種植原生物種,有別於前次的「移除」行動,這回,大家進行的是「種植」行動。不過光是在現場選擇要移植的植物以及要避免外來種混入的工作,就讓志工們實實在在的又再度認識了水生植物,也因為要實作,一定要認得種的是何方神聖。這比在課堂上課,成效更快。來自永和社大的志工秀芳說:「這種滿足感與優越感,以及現場遊客的欽佩眼神與鼓勵,讓我覺得水生植物好美喔,我好喜歡它們。」這不就是工作假期的目的嗎!讓志工從行動中找回對自我的肯定與對自然的連結,也讓自然環境得到良好的照顧及對待。各得其利。

第三次的實習,再次回到了雍來,這次是個好天氣,志工秀婉說:「第三次再回到雍來,微晴微陰,不太冷不太熱,看到大夥更賣力的在『度假』,濕了衣服,弄花了臉,玩的好盡興,在這片被用心經營的溼地,竟看到泥鰍,甚至是前所未見的鮕鮐(七星鱧),這不該就是自然的單純,回復了該有的面貌。」

單純的人 單純的自然

沒錯,一群單純的志工,遇上了單純的自然,彼此用心的照顧與回應,這就是工作假期的精神吧!所有的課程,在5月底畫下句點,但這只是一個段落,從6月份開始,一直到9月為止,這群已經萌芽的種子志工,將輪番上陣,帶領更多第一次加入生態工作假期的志工們,一起體驗與自然互動的美好。

志工們在淒風苦雨中與李氏禾奮戰               陽明山棲地守護志工隊正式成軍

※ 若您對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有興趣,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相關訊息請點選此處

Top

 
 
  長江珍稀魚類保護研究中心成立
摘錄自2008年6月16日新華網南京報導

江蘇省海洋漁業局表示,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與江蘇省江陰市長江三鮮養殖有限公司合作投資的「長江珍稀魚類保護研究中心」日前在江陰市成立。這個集科研、科普、交流、培訓於一體的研究中心,占地20畝,總投資1500萬元,將重點建設生態實驗室、魚類生理實驗室、水化學實驗室、浮游生物培養室等。

目前,長江魚類資源已面臨諸多方面的威脅,長江白鰭豚、鰣魚已先後絕跡,長江河豚、中華鱘等部分種群已達到瀕危的程度,其他魚類品種與數量也越來越少,開展長江珍稀魚類保護研究迫在眉睫。

Top

 
 
  力保小琉球「海上公園」美名 海洋教育傳達永續觀念
本報2008年6月16日屏東訊,曾彥蓉報導

擁有「海上公園」美譽的小琉球,名列世界7個面積一平方公里以上的珊瑚礁島嶼之一,也是台灣附近14座屬島中唯一的珊瑚礁島嶼,但在長年過渡捕撈,以及大量人工開發的壓力下,已有50-80%的珊瑚遭到破壞。琉球鄉秘書公所洪大發表示,早期沒有保育觀念,以為開發、人工化是最好的,殊不知對環境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為宣導海洋永續觀念,琉球鄉公所上週末(13、14日)舉辦「小琉球海洋資源保育講座暨研習營」研習活動,辦理團隊包括海生科技公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及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共吸引社區40多人參與,學員來自琉球鄉的解說員、漁民、民宿業者,還有十多名來自台灣本島的教師、學生及地方團體,在研習中體認永續漁業的重要性,並凝聚對小琉球觀光資源的共識。

小琉球近海漁業資源匱乏 應改善漁具的衝擊

飯店經營業者「小琉球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許成智表示,小琉球是他從小生長的家,大約在20年前,很多漁民大量採集珊瑚去賣,直到珊瑚被破壞光了,漁業資源也匱乏了。身為美容業者,同時也是小琉球解說員的鄭小姐表示,解說員擁有正確的環境保育概念非常重要,有時候看到解說員自己做不當的示範,都覺得非常痛心。

如何減低漁業對海洋生態的衝擊,採用適當的漁具及適當的方式,相當的重要。以往流刺網誤刺很多海獅、海豹、海龜,聯合國因此在1993年1月1日發佈禁止在公海使用流刺網。根據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系教授陳朝清介紹,目前對台灣海域傷害最大的捕撈方式是「沿近海雙拖」,網子寬約200多公尺,深40公尺,範圍幾乎從水面到海底,補2-3個小時,就可以抓一頓的魚,但是80至90%都是下雜魚(幼魚或非成魚),對永續漁業的衝擊非常大。陳朝清指出,若要減少對海洋生態的傷害,就要減少「By catch(混貨,意外捕獲)」,採用「釣」或「籠子」方式,可降低海洋生態的衝擊。目前全世界都在使用拖網,但都在研究如何減少拖網對海洋生物的影響,也有很多國家研究漁具在研發可腐爛的漁具。

魚季?魚祭? 慎選海鮮 永保海洋健康

一般人認為,吃魚的人比較聰明、又可以保護眼睛,禁止大家吃海產是沒有用的。而要宣導正確的挑選海鮮方式,才能永保海洋生態的健康。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邱郁文老師指出,很多海洋生物都吃到快絕種了,還不知道他的種類。台灣有很多「魚季」,但如果不正當宣傳,反而造成漁業資源的提早匱乏,反而變成是這種魚種的「魚祭」,宜蘭曼波魚季就是一個例子。

2007年,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進行全民挑海鮮計畫,針對目前漁業年報的評估結果,漁撈漁獲以「鎖管」生活短,浮游性,漁法單純,可能是對海洋傷害最低的一種漁撈對象。而養殖物種,以牡蠣、文蛤,對環境最為友善的物種。另外,鸚哥魚及七星斑,屬於珊瑚礁魚類,性成熟年齡長,且捕撈方法有混獲的情形,漁具漁法有造成海洋環境的傷害,被列為最不建議的海鮮物種。邱郁文也表示,鼓勵大家吃「食物里程低」的海產,建立「漁業履歷」政策,讓民眾知道每種海鮮的捕撈過程,絕不吃珊瑚礁魚類以及對海洋生態衝擊大的生物,慢慢改變海產文化,才能永保海洋生態的健康。

小琉球豐富的珊瑚礁生態資源,例如俗稱海龍王的錢幣。圖片來源:曾彥蓉休閒漁業 志工假期 小琉球的觀光機會與轉機

在大量人工化的衝擊下,小琉球的未來要如何走下去?在大家探訪小琉球的潮間帶後,發現豐富的生態資源,仍相當具有觀光吸引力。長期在小琉球進行海洋資源調查的朱雲瑋,語重心長地強調,海岸線是國土的起點,不是終點,提出小琉球發展「休閒漁業」的可能,讓大家「體驗」小琉球之美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與會的講師,也強調地方特色的重要性,要大家思考小琉球的觀光特色在哪裡。

實踐大學休閒產業管理系助理教授李宜欣則分享高雄甲仙及寶來社區推廣的「青年農村實習long stay」案例,引導學員思考如何從「遊的設計」、「物的設計」,呈現地方的特色。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經理曾彥蓉分享「生態工作假期」的概念,可以從「環境保護議題」為出發點,吸引國內外志工到小琉球進行保育工作,在假期中服務,在服務中體驗琉球之美,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和地方居民的交流,進而帶來觀光效益。義守大學休閒事業學系助理教授趙仁方分享長年在綠島的發展生態旅遊的實例,指出小琉球的交通便利,應可發展夜間活動,思考如何讓遊客從當天來回,到願意停留兩天一夜,甚至三天兩夜,將有助於小琉球的觀光發展。另外,進行總量管制,發展非假日的旅遊,讓大家體驗小琉球的清晨、傍晚之美,都是很重要的觀光發展方式。

除了宣導正確的海洋資源保育概念之外,琉球鄉公所也開始進行海岸資源調查工作,希望透過長期監測,提供數據讓當地漁民瞭解海洋資源保育的重要性。協辦單位之一的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曾昭雄理事長表示,培育地方保育人才,以及持續凝聚地方共識,發展特色的民宿,也是小琉球可以繼續努力的方向。

Top

 
 
  響應2008國際珊瑚礁年 澎湖「藻員」歡唱海洋保育之歌
本報2008年6月15日澎湖訊,吳佳其報導

澎湖縣中興國小小朋友們唱出珊瑚礁生態系保育需要你我一起努力 今(2008)年是國際珊瑚礁年,也是澎湖縣共生藻協會成立10週年紀念,「藻員」們14日假澎湖青灣種源庫進行「國際珊瑚礁年暨澎湖縣共生藻協會十週年慶活動」,會中邀請到國小學童高唱「珊瑚礁年之歌」中文版,將送交至國際保育團體總部參與競賽,為台灣的保育力量發聲。

共生藻協會理事長蔡萬生提到取名「共生藻」的原因,就是因為共生藻雖然小得看不到,就如同藻員們是默默付出的一群,但是對珊瑚礁生態系卻是非常重要;同時,會員們也以「藻員」自稱。

共生藻協會於1998年由一群愛好潛水的夥伴成立,每年均於澎湖各海域進行珊瑚礁總體檢(Reef Check)工作,監測紀錄珊瑚礁生態系之健康狀況,累積之長期觀察的資料,也使今年年初寒害發生後,對環境之變化及影響,有最好的了解與因應。

國際珊瑚礁年有一首主題曲──珊瑚礁年之歌(The Year of Reef),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保育珊瑚礁生態系的重要以及與珊瑚礁與全球環境的關係,14日特別邀請到澎湖縣中興國小五、六年級的小朋友,以優美的合聲唱出珊瑚礁年之歌的國際中文版,現場收音將寄送到Reef Check基金會於美國加州總部的辦公室,參加競賽。澎湖縣縣長王乾發特地到場聆聽表演,除肯定共生藻協會10年來為海洋生態保育所做的努力外,並指出澎湖想要永續發展,必須卯足全力做到海洋保育的工作。

活動中,播放多年來,藻員們於澎湖青灣、東吉等地拍攝到的珊瑚礁畫面,並將寒害前後之改變進行對照,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特別勉勵小朋友們,看到美麗的珊瑚礁以及他們所面對的威脅後,能更加關心我們環境的未來。藻員謝恆毅也號召更多青年加入,有了不可或缺的共生藻,珊瑚礁生態系才能永遠美麗。

為慶祝2008國際珊瑚礁年,Reef Check基金會希望您可以參與簽署以下「國際珊瑚礁生活權的連署宣言」。期望募集全世界百萬人共同連署並於2009年的一月將此連署宣言轉交給世界上擁有珊瑚礁海域的國家。連署的目的是在於提醒眾人珊瑚礁的重要價值以及鼓勵所有民眾及政府一同支持保育珊瑚礁。

相關參考:
2008國際珊瑚礁年網站
英文版珊瑚礁年之歌線上收聽
澎湖縣共生藻協會討論區

Top

 
 
  商圈路邊機車格 將逐步取消
摘錄自2008年6月16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為抑制機車數量,研議擴大機車停車收費範圍。停管處表示,為解決街頭停車亂象、還路於行人,計畫在大眾運輸方便的商業區如忠孝復興、忠孝敦化,逐步取消路邊機車格位,讓機車停入鄰近的公有地下停車場,並計次收費20元。

北市交通局長羅孝賢強調,使用機車幾乎沒有成本,台北市的公車捷運票價低廉,機車騎士轉換交通工具的意願仍不高,原因就在於機車的成本更低,「已經到了不合理的地步」。羅孝賢說,收費是管理手段之一,使用道路就該付出成本,機車騎士停車理應付費,每次20元的停車費並沒有反映實際社會成本,只是讓民眾使用機車的成本相當於搭乘大眾運輸,鼓勵大家多搭公車捷運。

停管處長張哲揚說,收費人力有限,路邊機車格亂象不容易解決,目前考慮將路邊1格1格的機車格位,改畫為1大格「停車區」,解決2格硬塞3輛車的爭議。另將逐步取消路邊機車格,就近在公有停車場內規畫出機車停車區,讓機車停放,依次計費。

Top

 
 
  半屏山開發住商大樓 輿論譁然 要求受公開監督
本報2008年6月17日台北訊

高雄市半屏山「半屏湖香榭綠都開發計畫」曝光後,引起環保團體與地方民意高度關切,無論是山坡地興建高樓層建築的安全性,或半屏山景觀所受到的衝擊,均引起疑慮。高雄市議會昨(16)日辦理研討會,聽取民意後決定先請都市計畫委員會撤回該案,擇日開公聽會再議,並將監督市府即時公開資訊,讓民眾有參與機會。

高雄市的半屏山,經歷40年的水泥礦業生產,在數年前礦石停採後得以稍歇,逐漸恢復水土保持,加上近年來在地環保團體的努力之下,也逐漸改善其生態多樣性,半屏湖濕地公園公共設施的開闢,也讓民眾終於得以一窺其幽靜之美。

然而,由於舊礦場鄰近左營高鐵站後方,建台水泥公司正提出「建台水泥半屏湖畔香榭綠都」開發計畫,規劃以10公頃許的山麓土地,興建36米高、十二層樓高的集合式住宅和五層樓高的商業區。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抨擊,此案單就住宅區開發密度就計畫將引進一千餘人,僅留0.6公頃的土地,和一般工業區變更標準相同,缺乏山區開發的審慎考量。地方民眾也質疑興建高樓層建築的適宜性,並憂心開發案對半屏山景觀的衝擊。

由於此案引起民眾關切,高雄市議會昨日舉辦「建台水泥半屏湖香榭綠都開發計畫」研討會,由市議會副議長黃石龍和李根政共同主持,開發單位代表、8個環保團體、以及30周邊社區民眾,引起熱烈討論。黃昭星、林瑩蓉、林國正、陳玫娟、陳麗珍、周玲妏、黃紹廷、吳益政、藍健菖、楊色玉、周鍾、陳美雅等市議員也前往關切。

市議員對此案多持保留意見,左楠選區議員抨擊過去水泥在地方造成污染、環境危害,現在又以粗糙的開發案來牟利,不是公眾之福祉。議員呼籲開發案除了應該還給民眾一座綠油油的半屏山之外,也應提出真正符合社會共同利益的規劃,有條件地開發,不要糟蹋了這塊重要的土地位置。特別是應由都發局先提出區域規劃構想,建台水泥廠區應結合鄰近東南水泥廠區、中油煉油廠遷廠一併規劃,以謀求高雄市整體城市發展的願景,再受理本案,且應改為「公辦重劃」,才不會受制於業主個別的規劃內容。

在場的福山、左營地區居民也表示,半屏山過去是北高雄重要地景,成為郵票、唱片封面,也是許多人度過童年的地方,但是現在不但不成山形,若再開發高樓建築,民眾將看不到半屏山了。因此希望能夠積極進行半屏山復育,還給民眾欣賞、遊憩半屏山的權益,讓下一代也能夠擁有美好的生活環境。

地球公民協會、高雄市綠色協會、高雄市柴山會、高雄市左營舊城文史協會和高雄市文化愛河協會等團體也在會中指出此案多項缺失,並希望政府核准前能做到以下要求:

  1. 此案地形地質與1997年發生崩塌的「林肯大郡」相似,事後中央與地方政府負擔國賠及善後高達十億元,政府應要求廠商投保20億元以上災害險50年。
  2. 建築物高度應限高10米,不得高於半屏山後巷地面,以維護半屏山天際線的完整。
  3. 因應環評結論要求,建商應興建完整的污水處理廠,做到三級廢水處理並回收再利用。
  4. 鑒於近日豪雨造成建台水泥基地滯洪4萬噸,應規劃地面式生態滯洪池3公頃以上,兼做鴛鴦復育棲地、廢水回收淨化、休憩之用,不得為地下式。
  5. 基地西側及東側「防災密林帶」二條(至少各15米)。
  6. 因應環評要求,鴛鴦保育及裸露地綠化、多樣化植栽完成,才能送都委會審議。
  7. 開發基地上方沈砂滯洪池之水土保持計劃自1997年至今未能通過驗收,在未驗收前,都委會不應審理本案。
  8. 應要求開發單位建台水泥先增資成為資產正值,並將國有財產局及軍備局列為共同開發及法律責任人再審理本案。

在聽取民意後,會議主席決定將請市長、都委會主委前往議會進行專案報告,並請都委會先撤回本案,由都發局考量社會、環境、永續發展等要素主導整體規畫;期間並應即時公開資訊,提供民眾參與機會,並舉辦公聽會後再重新評估此案。

Top

 
  兩年看到淡水河水質的績效?天方夜譚!

作者:陳健一

我也不敢相信只花兩年,竟讓淡水河是三十年來最乾淨的。除了大自然力量外,民眾開始參與巡守,注意污染。有人講,我在做一件四年內看不到績效的事,但我兩年就讓大家看到績效。

這是民國97年5月28日周錫瑋縣長在時報文教基金會的活動場合中講的話。這些話不明究理的人會認為周縣長英明,短短兩年的努力,淡水河變乾淨了,若更進一步計較淡水河變乾淨的歷程,關於周縣長這句話,你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淡水河及支流的大漢溪、新店溪這幾年水質已較乾淨,是歷經十數年努力於污水下水道的佈建,使家庭污水及工廠廢水有出處,水質才會乾淨。這是集體、長時間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施政的結果。不是一個人可以做成的!

周縣長說到:兩年就讓大家看到績效(讓淡水河乾淨?),要嘛是無知!要嘛把選民當白痴!要嘛別有圖謀!

接下來,就略談一段過去近十年來,淡水河兩岸縣市長加諸污水下水道的努力吧!

台北市政府在馬英九當市長時就很重視「污水下水道」工程的佈建,儘管當時中央和地方的互動不佳,馬英九仍然積極爭取經費,努力污水下水道佈建,近一、二年,台北市污水下水道飆到60至70%,這在台灣各縣市始終不到10%的情形,真是不可同日而語。面對這樣的政績,各位或可以到士林雙溪、天母橫溪等淡水河較小的支流觀察,水質真的乾淨很多。

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積極於佈建污水下水道的同時,台北縣長也不遑多讓;當時台北縣縣長蘇貞昌,意識到歷來台北縣資源不若台北市多, 卻有複雜的環境髒亂、空間混亂、污水橫陳、違章建築等課題,一時處理不容易,即著手於更整體、大策略的規劃和實踐;對於淡水河、大漢 溪的髒亂及水質污染,採取積極措施,包括爭取中央污水下水道經費,並提供編制人員參與此一政策,進行更整體的佈置和建設,他甚至把水利局改成「污水下水道暨水利局」以彰顯建設台北縣污水下水道的決心。

在當時,污水下水道所需的經費龐大,不是地方政府能力能支付,中央政府負責污水下水道的政府為營建署,列有龐大的污水下水道工程經費進行此事,並且希望各縣市政府在人力和部份經費、行政上的配合, 使污水下水道能夠順利完成。

但是各縣市首長幾幾乎乎都表現消極,理由是:「污水下水道都在地下進行,選民看不到,做好了政績不夠明顯,不足以在選舉活動時讓選民體會到,轉化為選票」。面對這樣的民選首長的短視風氣,台北縣的蘇貞昌縣長卻執意努力,在人力、經費、行政等面向挹注大量支援。幾年下來,遇到諸多困難,特別是在蘆洲、三重等地方做污水下水道的佈 管時,許多違章建築阻斷巷道,讓污水幹管埋設阻礙重重,但是當時蘇縣長仍執意進行,幾年下來,基礎逐漸建立;也在同時,很早就開始進行污水下水道建設的台北市,在地下佈管基礎建立後,近幾年來,污水下水道以50%、60%、70%在推進,台北縣卻在10%左右擺 盪。唉!果然,再努力,成果也不會在短短四年或八年的時間呈現,無怪乎其他縣市不太情願跟進,現在想想,蘇貞昌縣長真是「笨蛋」!

但是一條河流的髒、水質不好,總要面對啊!不可以因為民眾不懂、不好在選舉上彰顯政績,就不去努力。但是,台灣民選的縣市長幾乎都是這樣不在乎呢!

談到這裡,各位可以到各縣市去觀察,我們經常看到城市裡的河川都是黑的!卻很少在選舉場合,看到縣市長及侯選人以「讓河流的水變乾淨」做選舉訴求。唉,真可恥!愛台灣,愛鄉土,只撿自己有好處的部份。你還相信這樣的政治人物和選舉機制嗎?

台北縣周錫瑋縣長是緊接在蘇貞昌縣長之後當選縣長,他一上任,就不談「污水下水道」,原來的「污水下水道暨水利局」也悄悄的改回「水利局」。然後對外談到大漢溪的污水處理,完全用「人工溼地」掩蓋,說「人工溼地」如何好用,只要整治成功,可以把都市裡的污水處理百分之多少多少……。

想提醒,就倚靠大漢溪旁的幾畦人工溼地,要處理板橋、新莊、土城、樹林等人口眾多地方的污水,真可謂「天方夜譚」!周錫瑋竟然用這樣「呼攏」的方式和民眾談(雖然沒有誇下海口),卻不提「污水下水道」!

我不知道周錫瑋怎樣看待台北縣民?他內心裡怎樣看污水下水道?

高雄市在愛河弄了污水截流站,就在愛河畔建一個污水截流展示館讓民眾參觀,我感覺到高雄市政府把人民當主人,高雄人有當主人的尊嚴!

台北市長期以「硬功夫」、「不討好」選民的方式,一步一腳印的進行污水下水道的工程,現在「河清之日」指日可待!最近,已當上總統的前台北市長馬英九,甚至以官邸要建污水下水道,晚一點搬進官邸 ,更可見馬英九對於這項「看不到的政績」(污水下水道工程)的重視。

台北縣在過去近十年來的努力,污水下水道基礎初胚已經架構,也陸續佈管,接下來換了現任縣長周錫瑋,他標榜「大河治縣」,卻旁落這項淡水河、大漢溪、新店溪水質是否良好的關鍵工程--污水下水道。

過去時日,我幾乎沒有從縣長或他的幕僚口中,聽到污水下水道,好像污水下水道不曾存在?

或許,周縣長會說,他沒有這樣說,而且污水下水道工程都在進行,這些中央就在進行的政策,不需要他花口舌去說明。話也沒錯,但是,在談到水質改善當時,縣長可有談到污水下水道?一再談「人工溼地」,不去談污水下水道,是擔心前任縣長的光芒搶掉自己的努力嗎?

假如是這樣的話,就太政治了!太小覷台北縣的公民見識了!

談到這裡,各位再回顧一下,周縣長在時報文敎基金會的場合說的話:「我也不敢相信只花兩年,竟讓淡水河是三十年來最乾淨的。除了大自然力量外,民眾開始參與巡守,注意污染。有人講,我在做一件四年內看不到績效的事,但我兩年就讓大家看到績效。」

你以為呢?

「有人講,我在做一件四年內看不到績效的事,但我兩年就讓大家看到績效。」

各位,你以為呢?再審視,湳仔溝的高架橋決策?各位是不是看到端倪?是不是看到縣長決策的脈絡和慣性?或者縣長的心事?

各位,你或許會以為周縣長在人工溼地、中港大排、抓大漢溪及新店溪的盜採砂石情形,很「英明」!我要說,這些固然重要,也表現得真好,但是在面對更複雜的施政課題,他是嚴重的顧左右而言他。

縣長,,你敢面對難度較高的湳仔溝課題嗎?你敢更整體檢討大漢溪兩岸土地長期利用與規劃的課題嗎?你是屈從短視利多?還是勇敢捍衛縣 政府所轄土地的二十年利益?

※ 本文轉載自「守護湳仔溪」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黃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