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8.7.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為何收不到電子報?
我們正在徵求專職編輯與專案執行。

誠徵志工協助採訪編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生態工程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程入口網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通往「幸福花東」靠蘇花高?馬團隊誰說了算?

環團說:幸福花東要鐵路不要蘇花高。圖片來源:綠黨
【相關連結】

明年環評若過 蘇花替即動工

南澳和平段環保爭議小?環評委員:不盡然

走蘇花高規劃路廊 具高速公路水準

劉揆出奇招 變相興建蘇花高

蘇花高換湯不換藥? 環保團體行政院前痛批

蘇花高/蘇花替爭議風波尚未落幕,碰上輕颱卡玫基來襲,關心花東長遠發展的環保團體昨日(17日)上午共三十多人,齊聚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手持一張大型支票,列舉出總統馬英九在選舉期間所開出的東部政見,要求馬英九兌現承諾,給花蓮人兩條安全回家的路:安全的蘇花公路以及買得到票的鐵路座位。

馬英九在競選總統時,曾開出「幸福花東」支票,提出未來十年內,擴增鐵路客運量、完成鐵路電氣化、增購太魯閣號72輛、採購750輛貨車車廂載運砂石、改善蘇花公路易落石及易坍方危險路段、闢砂石車專用道等。對此民間團體希望馬英九記得當初承諾,而不是任由麾下幕僚玩弄蘇花高或蘇花替的文字遊戲…精采內文

 
 
  書齋:讓澎湖馭風,金門秀軍威(下)
《我所看見的未來》一書封面。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作者:嚴長壽(亞都麗緻旅館集團總裁、台灣觀光協會名譽會長)

十多年前,金門也同樣曾在開發的路口徘徊。可惜,最後它錯失了自己的方向。

記得那時候,金門即將解除戰地政務,我三度前往金門參訪,並對政府與民間業者發表演講。

我建議金門鄉親,在閘門未開之前,應該先確認金門的「核心價值」。要透過各種獎勵以及保護措施,讓金門的戰地風光,未經過度開發而保留的閩南式古厝,甚至如貢糖、鋼刀、高粱酒等特色產業,成為開放之後具有觀光潛力的金門特色。

從「外人想到金門看什麼?」這個簡單的問題出發,金門的未來就活潑起來…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德宗
位於Abrolhos珊瑚礁系統內的魚類。圖片來源: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國際消息,巴西海洋生物學家發現新的珊瑚礁群,此區域存在豐富的海洋生態。為整合國內海洋資源的保護及復育工作,去年在高雄設立 的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目前核心業務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內的資源調查及生態復育,預計園區內珊瑚礁生態回復到60%以上,即可開放民眾進行生態旅遊和生態教育。關心海洋,由認識溼地開始,前天在台南四草溼地舉辨的「四草海洋總動員兒童夏令營」,讓小朋友認識海洋生物多樣性及海洋文化

保育新聞方面,「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國際貿易公約」 (CITES)允予非洲南部四國出口公有象牙,並將此次的收入,全數投入象群保育,以及發展與象群比鄰而居之當地居民的福利計劃。在台灣,春夏兩季為鳥類繁殖的季節,但近來有部分人士逕自將鳥蛋或雛鳥帶走,農業處表示,此行為已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蘇花高爭議別再搞分裂
馬上可以做的就是,馬英九總統選舉期間「花東地區幸福工程」的承諾,增購72列太魯閣號。圖片來源:Wikipedia
作者:潘翰聲(綠黨秘書長)

過去破壞性的經濟成長,無法讓利益雨露均霑,反而擴大貧富差距,兼顧地方利益的永續發展已是顯學,生態旅遊便是常見的雙贏方案;而當前環境管理的主流,早就從末端污染防治提高到源頭管制的政策高度。偏偏還有很多人以為環保就是撿撿垃圾,甚至誤以為收入增加後,衣食足而知榮辱,環境就會自動變好,而對層出不窮的鎘米等健康污染視而不見。

蘇花高這種大規模交通建設的環境衝擊,不只是道路沿線的破壞,更重要的是引入大量小汽車之後對空間與社會的改變,宜蘭在雪隧通車後許多農田紛紛種上房子而不是稻子,現在花蓮市區過年期間已見塞車,如果打通蘇花高,未來花蓮還有無毒農業可言嗎? 精采內文

 
  論壇:從蘇花高爭議看台灣的觀光政策
義大利五鄉地的海岸,像極了蘇花海岸。 圖片來源:徐佳君
作者:徐嘉君(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

筆者近日走訪義大利北部地中海畔的五鄉地(Cinque Terre),這個被聯合國公告的世界遺產,猛然一看,景色竟與蘇花公路十分相像。

五鄉地原本是濱海的五個漁村,千百年來,陡峭的山坡上以石砌梯田耕種著葡萄樹等作物,釀製產量少卻高品質的白葡萄酒,五鄉地被義大利政府劃為自然保護區,區內步道縱橫,許多觀光客來此健行。

這五個漁村以鐵路銜接,村內只容許環保公車運行,所有的車輛包含本地人都得停在村外的停車場,外車一天的停車費高達16歐,縱使如此,國內外的觀光客依然絡繹不絕,可見便利的公路輸運絕非促進觀光的必要手段…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黃德宗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