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8.9.1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網際營活獎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週日副刊邀稿中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自然書寫:草地上的「煙囪」
中華稜柱散尾鬼筆。攝影:陳理德

 

作者:孟婉瑜

隨著日出時間的挪移,咕嚕和瑀魚也自動調整成早起的鳥兒,於是,最近我們在靜心湖畔散步的時間也變長了。

某一天,咕嚕發現湖畔步道一側的草地在陰晴不定的春雨中冒出了一些像「煙囪」一樣的東西。只要天放晴兩三日,這些煙囪很快地就開始頂端開裂、皺縮枯乾,而只要春雨一來,隔天那些白色煙囪又出現了…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去年今日此園中
去年今日此園中,樓閣流蘇相映虹。圖片來源:邱志郁

 

作者:邱志郁(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座落首都外環高地前緣,扼縱橫河谷通衢鎖鑰。足資抵擋一○五無後座力砲轟擊的防禦陣地,護牆正面留有機槍射口,管制哨哨所正前方是連級部隊的集合場……」讀到這裡,像是參訪某軍事基地的記錄,實際上竟是本院正門的寫照。

每天經過這個地點,總會留意這塊以鋼筋水泥鋪面營造的空地,究竟停放了幾部機車?平整而寬闊的空間,在未轉闢為汽車停車場之前,儼然成為機車騎士在紅燈時由研究院路右轉61巷(正門面向汐止的馬路)的最佳捷徑。如今肅穆而冷酷的手筆,竟也悄然揮灑到院區內最具氣質的文史重鎮。

故園神遊,多情應笑。真正整建的理由,竟只是為清理出停車空間…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走在城市的綠色臂彎裡

緬梔。圖片來源:江某

作者:江某

當從現代都會建築的紛沓錯落中穿梭而出,面對這藍白兩色砌合成的廣大建物時,彷彿眺望著無限寬廣的蒼穹,有種開闊舒暢的感覺,那不僅是空間的廣闊,還有顏色與天空銜接的一體感予人視野遼闊的印象。

如果想像成一隻鷹鷲從雲端鳥瞰,會發現紀念堂成方正格局且沿襲傳統的對稱性,中間主建物,兩側以綠帶連結至二廳院;就傳統閩南建築意象,中央是「正身」,二側綠帶就是「伸手」,意如綠色的臂膀,手臂代表延伸與連結。而這綠色的臂彎主要由肯氏南洋杉、榕樹、龍柏、松樹、黑板樹、福木等所組合,也兼植著一些台灣海岸的原生樹種,如:林投、欖仁樹、大葉山欖、瓊崖海棠等,在這綠色帶裡有傳統的松柏情結、南洋的熱帶風和來自台灣海岸的記憶…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詩經》白話新譯:〈鄭風.清人〉
譯者:賈福相

人在彭,駟介旁旁。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城的壯丁

清城的壯丁,駐防在彭城。
四匹披甲戰馬,兩柄紅纓長矛交錯,
沿著黃河岸,他們來回巡索。

Men from Qing

Men from Qing guard the city of Peng.
Four horses wear bright armour.
Two red tasseled spears: one rises, the other dip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on a merry march.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易俊宏•
副刊特約編輯:顧美芬、黃德宗•網編:黃德宗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