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持續發燒,國內也在新政府上台後極力唱議節能減碳;永續發展的思維及做法,在大規模的國家建設上更是刻不容緩。事實上,現有案例證明,只要用心規劃與執行,公共工程也可做到節能減碳。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陳振川表示,公共工程包括港灣、捷運、道路、橋樑等,具有量體大、水泥使用量大等特質,且多位於高山、臨海、偏遠等地區,較之單一建築體,對環境影響更大,也更具考驗性,更應當帶頭實踐永續發展及節能減碳。而運用科技研發的創新材料與創新工法,不僅能用最少的資源、最少的能源,達到一樣、甚至更好的工程品質,還可因為技術的提昇,帶動國內產業界於國際競爭力上的優勢。
為了推廣節能減碳觀念,工程會日前在一場「永續公共工程與節能減碳研討會」中,發表多起兼顧環境保育及節能減碳的案例,供各界參照,其中包括了「國道六號工程」、「高雄捷運之飛灰爐石應用」、「淤積土石就地利用」、「預拌砂漿運用」、「CLSM工法運用」等五個案例。
以「國道六號工程」為例,國工局副局長方文志表示,在歷經了「以安全、經濟為主要考量」的第一代高速公路、以及「在突破橋樑高度限制等建造技術上精進」的第二代高速公路後;工程界也不斷反思工程與生態間之競合問題,而第三代高速公路──國道六號,正因此有了「順天應人、永續發展」的全新思維及做法。方文志舉例說,國道六號採行了「以鋼棧橋取代傳統施工便道」、「以生態池落實濕地現地保存理念」等諸多作法,因此降低了工程對環境生態的衝擊。
而在節能減碳作為上,本案例則包括採行了「土方平衡」、「保留原土壤種子庫植生綠化」、「再生利用水庫淤泥製作輕質骨材混凝土」、「再生利用爐石粉製作高性能混凝土」等技術,而有可觀的節能減碳效益。以高性能混凝土(例如高強度混凝土、自充填混凝土等)來說,本案例因為以爐石粉取代了一定比例水泥用量,因此減少CO2排放量約21.3萬噸,約相當於2.1萬公頃林地每年的CO2固定量;此外,像自充填混凝土,還具有:完工品質因此更緻密、更耐久,施工過程更省電、更省勞力(約只需原來十分之一人力)、更省經費,同時降低噪音干擾等諸多優點。另外,像國內應用輕質骨材混凝土的首例──石灼巷橋樑,不僅因此解決了水庫淤泥去處的問題,也因為強度增強,橋墩斷面因此縮減16.7%,而達於混凝土用量減少的節能減碳效益。
運用高性能混凝土,而有顯著節能減碳績效的另一案例為「高雄捷運之飛灰爐石應用」。據高雄捷運局總工程司鐘禮榮介紹,此案例除了同時具備國道六號案例中的諸多優點外,高雄捷運因為當地地下土壤及水質含鹽量高,會逐步腐蝕結構體,產生龜裂問題,鋼筋也會因此鏽蝕;而經採行了高爐水泥混凝土(於混凝土中添加爐石)後,不僅解決了原本棘手的鹽化問題,再生利用了原本要海拋的中鋼廢棄物(爐石),減少水泥開採過程的環境破壞,甚至還因此創造了極為可觀的節能減碳效益。
事實上,以2007年為例,台灣在各項工程中共使用了560萬噸爐石與200萬噸飛灰替代水泥用量,除了產製更優質的耐久性混凝土,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576萬噸。
台灣營建研究院所長鄭瑞濱也提到,像石門水庫淤泥、山崩後淤積土石等問題,可借鏡「淤積土石就地利用」案例,透過配比實驗,克服原本因組成成分不穩定而無法直接使用問題。鄭瑞濱說,若能將淤積土石在地化利用,可減少造成二次土石危機及耗能運輸。
另外,潤弘精密工程副總經理丘惠生則提到,「預拌砂漿運用」具有諸多優勢,例如可提高材料穩定性、減少材料吊運及清潔費、減少廢料、降低空氣污染、提高安全衛生品質、快速施工、減少維修率、延長工程使用壽命、精密產製特殊用途砂漿等。
至於「CLSM(控制性低強度材料)工法」,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工程總隊副總工程師王銘榑則說,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在進行自來水管線汰換工程的管溝回填作業時,因為應用了CLSM工法,而大幅降低原系統管線漏損問題。
工程會也表示,這些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案例,都值得各界參照,也期待後續相關工程於規劃設計及施工,都能廣加採行永續及節能減碳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