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6.2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國際環保動態周報
七股生態工作假期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地球日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看守台灣協會
地球公民協會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苦勞網
六足王國:台灣昆蟲
生態工作假期網站
 
  CSR? 近五成中小企業又愛又怕
【相關連結】

負責的企業 樂活的志工

社區力量:社會資本主義的基石
監督企業 NGO企業社會責任評比報告影響大
以「綠色採購」之名 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針對台灣企業所進行的「滙豐中小企業客戶對企業社會責任認知」調查,報告結果出爐;報告顯示,有七成六的中小企業認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CSR)對社會形象有正面助益,但其中近五成中小企業面臨不知道從何著手推行、或憂心執行成本過高。

問卷調查顯示,尚未實行CSR的企業中,超過五成(52.4%)表示需要專業的幫助,以評估投入企業社會責任作為的經費及效益,也有超過五成(51.7%)需要相關的教育訓練;未來不排斥參與相關CSR講座的企業,達近九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秘書長表示,CSR概念的推廣與落實於中小企業,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身為一個環保NGO與環境媒體,應可提供企業更多的協助。

精采內文

 
 
  生態工作假期:如果聚落保存這樣做
整理花宅傾倒古宅搜集保留舊建材

工作假期:公共資源有效投入的新途徑
作者:顏世樺(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2009年寒假期間,由本會(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招募了一群不畏強風天寒的伙伴,到了澎湖望安花宅聚落,完成了以聚落民宅整理為任務的工作假期。雖然,冬天的小島風光與豔陽藍天的夏日風情大異其趣,卻更能展現在地生活的真實面貌以及獨特的魅力。大夥在廢棄倒塌的廢墟中除草、清理、回收建材,也學著修復「菜宅」、撿拾海菜,體驗著一般遊客所無法體驗的聚落文化。這樣的經驗,提供了正在為聚落保存尋找出路的同伴們一個新思維,就是設法使公共資源投入聚落,利用工作假期模式一方面在漫長又不確定的修復過程中,做階段性整頓與預備工作;另一方面,藉由外來者的參與,對聚落文化凝聚更清晰的特色與認同。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呂苡榕


綠島近年觀光業蓬勃發展,有不肖業者帶領遊客就地抓熱帶魚,遭通報後通報人士反遭報復,在地保育人士希望海巡、警察單位有更積極的作為,以遏止不法,讓綠島生態永續。

今年初遭桃園縣政府拆除撒烏瓦知部落歷經兩個月後順利重建,但部落仍壟罩在二次拆除的陰影底下。即使未來充滿不確定,撒烏瓦知仍以歌舞慶祝部落重建。

由於上週環保署拒絕披露全國數百個煤灰場中,到底那幾個對附近社區居民的安全構成高度威脅,美國數個聯合環保團體6月19日正式向三個聯邦機構提出要求,公佈全國44個環保署列為「高度危險」煤灰處置場的清單

位於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之間的鹹水湖「死海」,因為缺水導致面積逐漸縮小,岸邊也出現至少3千個「陷坑」(sinkhole )。死海面積目前已消失1/3,如果不設法遏止死海繼續縮小,下個世紀它將再消失1/3。

中國擬將造紙業的排污費由每噸0.6元提高至1.5元,並將水資源費用增加至2.5元,以控制造紙行業的污水排放和促進企業節約用水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透視中國環境:中國市長上課 城市由「灰」變「綠」?

作者:孫曉華(中國日報高級記者)

最近中國的市長們接受了一項有關可持續發展的有益培訓。每次講座結束後,常永官總是第一個舉手提問,他甚至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也抓住機會和講演者聊個不停。人們很容易誤認為常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大學生,但是,他實際上是中國西南人口最多的城市──直轄市重慶大渡口區副區長。

常永官所參加的培訓是專門針對中國市長所開展的為期一周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兩型)城市建設」專題講座。該講座由中美清潔能源合作組織(簡稱「聚思」)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屬機構全國市長培訓中心共同舉辦。共有來自25個城市的市長,或相同行政級別的官員,來到北京參與了該培訓。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懇請連署 文化機關依法指定樂生古蹟,否則接受彈劾

連署發起單位:樂生保留自救會、IDEA Taiwan、青年樂生聯盟

今年6月11日,是樂生療養院被列為「新文資法第一例暫定古蹟」剛好滿三年的日子,監察院依法糾正文建會與文化局多年來對於樂生院古蹟指定工作的推諉怠惰;對樂生院來講,這是一個遲來而微小的正義。

目前,樂生院地下水爭議尚未解除,捷運局自兩年前承諾我們重做地質鑽探報告以來,至今仍未公布詳細數據供公眾檢驗。而樂生院建築已經出現龜裂,被結構技師懷疑有地層滑動現象。樂生保留自救會想邀請大家連署...精采內文

 
 
  CSR? 近五成中小企業又愛又怕

最需要「國內企業成功案例」分享與「政府綠色措施和獎勵」資訊
本報2009年6月23日台北訊,呂苡榕、夏道緣報導

針對台灣企業所進行的「滙豐中小企業客戶對企業社會責任認知」調查,報告結果出爐;報告顯示,有七成六的中小企業認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CSR)對社會形象有正面助益,但其中近五成中小企業面臨不知道從何著手推行、或憂心執行成本過高。執行調查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認為,台灣中小企業面臨全球化與對環境友善的作為上方面不遺餘力,只是需要更多的協助。

問卷調查顯示,尚未實行CSR的企業中,超過五成(52.4%)表示需要專業的幫助,以評估投入企業社會責任作為的經費及效益,也有超過五成(51.7%)需要相關的教育訓練;未來不排斥參與相關CSR講座的企業,達近九成,尤對於「國內企業CSR的成功案例分享」、「政府的綠色措施和獎勵方案」與「如何提升公司綠能競爭力」的內容最感興趣。陳瑞賓秘書長表示,CSR概念的推廣與落實於中小企業,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身為一個環保NGO與環境媒體,應可提供企業更多的協助。

滙豐銀行工商金融業務資深副總裁鄭克家表示,佔台灣企業總數近九成的中小企業,若能投入CSR將能提升整體社會對於環保的重視。為落實CSR,提高中小企業永續力及競爭力,滙豐銀行特別推出「滙豐營商新動力」計畫,旨在協助廣大中小企業貫徹能實現社會與環保責任的經營方式,並同時提高獲利及生產力。工商金融業務資深副總裁劉政瑩認為,大企業通常有許多資源與管道推動CSR,但中小企業卻缺乏管道,因此滙豐銀行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希望讓中小企業能在日常營運中便加入CSR的過程。

一般認知的CSR可以提升企業形象,也有近五成的企業認為CSR可提升企業競爭力,未來將於北中南各地舉辦數場的有關CSR講座。陳瑞賓表示,根據這項結果規劃首場座談以「國際綠能趨勢下,企業如何推動CSR?」為主題,結合營利與公益,強調綠能經濟與綠色產業的重要性,讓企業不只改善形象,更能迎接新的商機,擬邀請實踐社會企業責任方面有成的「綠色領袖」--企業代表,進行經驗分享與意見交流。

從調查分析中小企業CSR實施內容來看,現階段已採取若干CSR措施的企業,主要以環保類的各種措施為大宗;在其他部分,諸如公益活動的參與上,則多採取傳統的典型作法為主:例如捐款與贊助物資等。陳瑞賓建議,雖然國內中小企業受限於資源,無法像大型企業一般投入大量資金實踐CSR,但仍可透過許多方式,例如在企業網站中建立有關「永續」的子頁面,或是精簡的出版品,如摺頁或綠色產品DM;甚至在年報中另闢一有關CSR的章節,這些都是不花大錢,卻又能落實CSR的選擇。

本調查是全台首次針對中小企業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目前實施企業社會責任的概況以及未來採行相關措施的動機的調查,係由滙豐銀行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於2009年4月27日至5月17日期間,歷時三週,以線上與書面問卷方式進行,共取得388份成功樣本數。

Top

 
 
  生態工作假期:如果聚落保存這樣做

工作假期:公共資源有效投入的新途徑

作者:顏世樺(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2009年寒假期間,由本會(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招募了一群不畏強風天寒的伙伴,到了澎湖望安花宅聚落,完成了以聚落民宅整理為任務的工作假期。雖然,冬天的小島風光與豔陽藍天的夏日風情大異其趣,卻更能展現在地生活的真實面貌以及獨特的魅力。大夥在廢棄倒塌的廢墟中除草、清理、回收建材,也學著修復「菜宅」、撿拾海菜,體驗著一般遊客所無法體驗的聚落文化。這樣的經驗,提供了正在為聚落保存尋找出路的同伴們一個新思維,就是設法使公共資源投入聚落,利用工作假期模式一方面在漫長又不確定的修復過程中,做階段性整頓與預備工作;另一方面,藉由外來者的參與,對聚落文化凝聚更清晰的特色與認同。

從古蹟修復到民居修復的窘境

自80年代起,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或是稱為古蹟保護)越來越受重視,無論是學界、民間或公部門,也投注相當多的關心與資源。因此,除了各類古蹟陸續的指定與修復,也漸漸注意到古蹟周邊環境以及街道、聚落的保存。面對這樣的轉變,政府部門卻也面臨了修復經費龐大、後續維護不易等難題,使得「區域性」的文化資產保存遭遇挫折。這中間最直接的問題來自於政府出資補助修復的對象由單一古蹟建築,變成聚落中多已頹圮的民居空間,真要「雨露均霑」恐怕政府非破產不可!

整理花宅傾倒古宅搜集保留舊建材整理花宅傾倒古宅搜集保留舊建材協助整理傾倒古宅

此外,民宅修復經常牽涉產權複雜及居民意願的問題,更使得修復工作曠日廢時。另一個更關鍵問題是:聚落要怎麼保存?保存些什麼?真若完成聚落中建築物的修復,真的就能達到聚落保存的目的嗎?就國際文資保存趨勢與潮流而言,「凍結式」的古蹟保存,已被「永續式」的環境復育所取代。也是從過去專注於「菁英文化」漸漸轉移到「常民文化」的重視。很遺憾,就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實務來看,仍然是共識不足。無論公部門或在地居民,對於聚落保存的願景想像,僅僅寄望於建築的修復而顯得創意不足。同時,有限的公共資源亦使得修復工作停滯,甚至是利益分配因素,使得修復的目標及保存的價值受到嚴重扭曲。種種原因都使得聚落保存狹隘到公共工程的發包標的物,或淪為口號式的自我安慰!

花宅經驗

手工花宅饅頭澎湖望安花宅為全國第一個依據文資法登錄之「重要聚落」,過去就一直受到學術界聚落研究的注意,直到幾年前,世界文化遺址基金會將花宅聚落列入全球百大瀕危古蹟名單中,才再獲更多的重視。陸續經由公部門資源的投入,促成聚落保存的初步研究,並由村民自組「台灣花宅聚落古厝保存協會」推動保存。在缺乏「聚落保存計畫」的情形下,公部門現已補助修復部分民居,數量上不及總數(約150棟)的10%。保守估計,若一棟民居修復工程費以500萬元計算,全數修復完畢至少需要7、8億元以上!再以修復所需時間來看,若每年以20棟計算,最快也要7至8年!當然,聚落保存不只是修復建築,還包括周邊配套計畫,以及後續經營管理的規劃。因此,僅僅是公共資源投入與執行的繁複程度可見一斑,何況是聚落民眾與民間團體的參與,以及過程中種種不順遂的外部因素(政策、政治、地方勢力、經濟環境等)。

等!等!等!是聚落現況的真實狀況,等公部門挹注經費、等居民有保存共識、等外出青壯回鄉經營、等觀光客能絡繹不絕、等一年又一年。在「坐以待斃」的過程中,可以很消極,卻也是創意經營的絕佳時機。聚落可以有時間來蒐尋在地文化,也可以測試環境接受改變的容忍度,更可以嘗試任何永續發展的可能模式。這比起「一次到位」的「樣板(民俗村)」保存工程,似乎更為自然、更為細緻、更為真實。

過客、遊客、部落客

靜心花宅在澎湖觀光活動中,望安習慣作為「南海(七美、望安)」路線的一站。遊客自搭乘的客船上魚貫上岸,早已安排好的遊覽車帶大家「環島」導遊,約莫二小時,再催促上船趕往下一站。因此,在花宅看到景象經常是導遊帶著整隊的遊客,由聚落主要通道經過,偶爾在「桂花巷」、「長發」、「曾宅」前停留拍照解說。與其說是遊客,不如說是「過客」還比較貼切!有些則提供出租摩托車遊覽島上風光,由於自主性較高,能穿梭聚落巷弄、光顧村中小店,或許比較能算是「遊客」!相較於工作假期的方式,讓人能夠在聚落中停留比較久的時間,有機會體驗在地生活,與在地居民接觸,更能夠期待以觀光旅遊來帶動地方發展,而不是走馬看花。若能更進一步讓外來的人和地方產生互動,對這塊土地產生情感,甚至願意留下來生活(習慣性、週期性)而成為「部落客」,則更能夠為聚落生存帶來更強的動力與支持。

如果工作假期帶來的不只是志願性質的服務,也能帶來觀光旅遊對地方發展的助益,或許公部門在考慮龐大的修復經費籌措時,可以先嘗試提供聚落發展工作假期的可能性。若每年能夠持續補助民間團體或地方組織一百萬元,辦理5至6次的工作假期,每次能夠整理2至3處的聚落環境、擴大參與的在地人數、發掘未被注意的的地方特色,7、8年下來,花費不過千萬,不只能帶給聚落二、三十處整理過的空間、幾十個新成員以及地方故事的出版流傳,還能讓更多的過客成為遊客、讓遊客願意投入部落客的行列。不然,花更多的錢、更多的時間、修更多的民宅,充其量只是提供更多過客觀賞而已!

Top

 
 
  檢舉抓熱帶魚 綠島船遭縱火

摘錄自2009年6月23日自由時報台東報導

綠島近年來發展海洋生態觀光產業有成,近日卻驚傳有不肖業者帶領遊客就地抓熱帶魚,被娛樂漁船業者通報海巡人員處理,沒想到這艘船當晚就被縱火,在地保育人士希望海巡、警察單位有更積極的作為,以遏止不法,讓綠島生態永續。

娛樂漁船業者蔡居福說,事發當天,他發現有人帶著遊客潛水捕熱帶魚後,趕緊通報海巡單位處理。未料當天深夜12時多,他接到鄰居通知,才知道自己的船起火了,所幸發現的早,未進一步釀禍。蔡居福說,他早年以捕魚為生,不懂生態保育,邊學邊轉型休閒漁業,綠島就是靠這些珍貴的海洋資源發展觀光,如果發現再有不法,他還是會照樣通報。

綠島保育人士表示,大部分業者都有共識保護海洋,遊客也多能配合,但仍有不肖業者討好遊客做出不好的示範;希望海巡及警方更積極作為,查個水落石出,提振保育人士的士氣,否則誰還敢投身保育工作?

Top

 
 
  撒烏瓦知開心重建 三鶯部落恐遭拆遷

本報2009年6月24日台北訊,呂苡榕報導

年初遭到桃園縣政府拆遷的阿美族的撒烏瓦知部落,20日在大溪河濱公園舉行「重建落成同歡會」。他們以歌聲表達對各界的感謝,除了動態的歌舞表演,重建後的撒烏瓦知也展示這兩個月來,部落從拆遷到重建的影像紀錄。

位於桃園縣大溪鎮武嶺橋下、大漢溪畔的撒烏瓦知部落,建立於大溪河濱公園一個角落。但桃園縣政府為興建連接大溪武嶺橋、鶯歌到三鶯橋之自行車道,2008年12月5日於沙烏瓦知部落張貼公文,要求居民在期限內搬離,否則將強制拆除。

在2009年2月20日縣府以位於行水區、違反水利法為由強制拆除撒烏瓦知。這個已存在30年以上的阿美族部落瞬間變成廢墟。河濱公園的自行車道工程挖走阿美族長期經營的特殊濕地植被,代換以景觀的草坪。

居民在搭帳棚露宿兩個月後,在遠離提防背靠山坡的未定地進行重建。他們以二手的建材,搭建三排呈梯行走勢向上的小木屋。中原大學景觀系的學生並協助鋪設階梯和房子四周的綠美化。

即使重建部落仍持續壟罩在隨時被勒令拆遷的陰影中。但撒烏瓦知仍舉行了同歡會,邀請各方關心都市原住民問題的朋友前往同歡。三鶯部落與崁津部落也都到場聲援,並一同表演,用歌聲與舞蹈為彼此加油打氣。

雖然撒烏瓦知順利重建,但都市原住民居住地合法權的問題並未解決,就在上週二(15日),三鶯部落第三度遭台北縣政府張貼拆除公告。三鶯部落自救會顧問江一豪表示,今天三鶯的人雖然在這裡表演,但心裡多多少少會點擔心自己未來怎麼辦。只是我們不會怕,我們會在這裡抗爭到底。

緊鄰河濱公園自行車道的部落大門,貼了一整張支持撒烏瓦知就地重建的連署簽名海報。路過的自行車騎士停下來觀看,提筆簽下名字。

三排新落成的木屋外掛滿照片,紀錄兩個月來抗爭、衝撞與露宿河堤邊的經歷。房子的內部大多尚未裝潢完畢,但族人已搬進去。一張張設計圖上寫滿他們對未來的期待,包括與自行車道共存、共享的心願,只盼縣府能夠看見。

Top

 
 
  環保人士要求公開44個「高度危險」煤灰場址清單

摘譯自2009年6月19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張桂芳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數個聯合環保團體6月19日正式向三個聯邦機構提出要求,公佈全國44個環保署列為「高度危險」煤灰處置場的清單。移土專用機試圖清除金士頓發電廠外泄的含毒煤灰污泥。圖片由TVA提供。

由於上週環保署拒絕披露全國數百個煤灰場中,到底那幾個對附近社區居民的安全構成高度威脅,因此「山巒協會」、「地球正義」、「環境正義計劃」、「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就「資訊自由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共同提交了這項要求。

環保署在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指示下,拒絕公佈這44個蓄煤灰壩的位置。煤灰是發電用煤的副產品。

據説拒絕公開訊息的原因為基於國家安全考量,即便其他同屬於危險地點如核電廠的位置卻是對外公開的。

加州參議員,也是參議院「環境暨公共工程委員會」的主席博克瑟(Barbara Boxer),上週五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中表示,她已被下令禁止對外公開透露這44個煤灰場的位置。而她卻堅持保持資訊透明度的立場,並允諾對此議題舉行委員聽證會。

自去年12月田納西河谷管理局經營的金士頓燃煤發電廠,10多億加侖的含煤灰污泥廢棄物外洩風波後,環保署即對全國燃煤廢灰處理場進行視察,並在各地發現了幾百處的煤灰丘。其中包括了足以構成「高度危險」的44個站點。

博克瑟說「管制燃煤廢灰的法律非常有限。事實上,全國對預防一般家庭垃圾危害的措施比煤灰更嚴。」

煤灰中的含毒成分包括:砷,鈹,硼,鎘,鉻,六價鉻,鈷,鉛,錳,汞,鉬,硒,鍶,鉈及釩,以及二噁英和多環芳香烴化合物。

該環保組織警告說「這些有毒物質很可能慢慢釋出污染飲用水源。或者一旦擋土牆破裂,大量流入附近社區導致泛濫,如同當初金士頓發電廠事故一般。」

「自然資源保護理事會」的水利專家迪瓦恩(Jon Devine)說:「處理廢煤灰最好的方法為制訂和執行責任歸屬的條令。詳列處置辦法,而不是向附近居民隱藏其風險。」我們希望政府用開放和透明的方式來回應此議題,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擔當起清除這些污染場址的負責。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un2009/2009-06-19-02.asp

Top

 
 
  被人類搾乾 死海反撲「坑」人

摘錄自2009年6月23日大紀元報導

位於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之間的鹹水湖「死海」,因為缺水導致面積逐漸縮小,岸邊也出現至少3千個「陷坑」(sinkhole ),這個地下坑洞會突然裂開,吞噬所有在坑洞上方地面的物體。專家指出,陷坑的形成與缺水、觀光、工業活動脫不了關係。

5年前曾經在探勘死海陷坑時被一個突然裂開的10公尺深陷坑吞噬,受困長達14小時才獲救的地理學家雷茲,現正推動繪製這些在死海岸邊越來越多的陷坑位置圖,避免其他人碰上和他一樣的遭遇。他說,陷坑現象與死海嚴重缺水、近年觀光和化工活動及人口越來越多有關,「這是人類粗暴地影響死海環境最明顯的證據」。

位於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約旦之間的死海,主要水源來自約旦河,是全世界最鹹的水域之一。死海岸低於海平面400多公尺,是地球海拔最低的陸地,環境不利於大多數生物生存,造就死海乾燥荒涼的景象。1960年代以色列和約旦引約旦河水供農業、工業使用,抽取死海水提煉磷酸鹽,死海面積迄今縮小了1/3,湖水減少導致地下鹽層被淡水溶解而形成坑洞。

雷茲說,現存已出現裂口的陷坑就多達3千個,還沒裂開的陷坑數量可能也不亞於這個數字。這些陷坑除了對遊客安全造成潛在威脅外,也影響以色列的開發計劃,迫使當局關閉一處露營地和一座小型海軍基地,取消有5千間客房的旅館興建計劃。

雷茲指出,隨著死海日漸縮小,死海附近小池塘裡許多靠地下泉水維生的原生魚種、兩棲生物和螺類總有一天也會跟著消失。世界銀行正在研擬一項開鑿人工運河的計劃,打算從160公里外的紅海引水注入死海,但因費用估計高達150億美元(約台幣4,900億元),恐怕難以實現。如果不設法遏止死海繼續縮小,下個世紀它將再消失1/3。

Top

 
 
  環保部:造紙排污費每噸擬提至1.50元

摘錄自2009年6月23日京華時報報導

造紙廠排污費每噸擬由0.6元提高至1.5元,以控制造紙行業的污水排放。這是記者日前從「中國造紙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了解到的消息。

據環保部政研中心主任俞海介紹,制漿造紙工業污水排放量約佔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第一位,佔10%至12%。而造紙行業污染物居高不下除與造紙業集中度低、小紙廠偏多、生產技術落後等有關外,還與目前國家現行的水資源費和排污費征收額度過低有直接關系。

俞海表示,當前我國具有自備井或直接從江河取水的造紙企業,其交納每噸水資源費未超過0.2元,交納每噸廢水排污費僅0.6元,兩項之和不足1元,遠低於企業深度處理一噸廢水(達到回用水質)3元左右的邊際成本。因此,他建議將我國造紙行業的排污費增加至每噸1.5元,一噸水的資源費增加至1元,共 2.5元,以此價格機制來促進企業節約用水。

據悉,通過提高以上兩項收費標准,中國每年可削減COD(化學需氧量)18萬噸,對節能減排的貢獻率是28%。

Top

 
  透視中國環境:中國市長上課 城市由「灰」變「綠」?

作者:孫曉華(中國日報高級記者)

攝影:kindsir 最近中國的市長們接受了一項有關可持續發展的有益培訓。每次講座結束後,常永官總是第一個舉手提問,他甚至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也抓住機會和講演者聊個不停。人們很容易誤認為常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大學生,但是,他實際上是中國西南人口最多的城市──直轄市重慶大渡口區副區長。

常永官所參加的培訓是專門針對中國市長所開展的為期一周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兩型)城市建設」專題講座。該講座由中美清潔能源合作組織(簡稱「聚思」)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屬機構全國市長培訓中心共同舉辦。共有來自25個城市的市長,或相同行政級別的官員,來到北京參與了該培訓。

常是去年被提拔為重慶市大渡口區副區長的,在此之前,他在重慶市環保局工作了近20年。在中國,官員的提拔需要政績的綜合考核,但是在建設「兩型」社會的大背景下,他豐富的環保實踐經驗,顯然為他在政治道路上的前進加了很多分。

然而,常永官一上任就面臨著中國大多數市長所面臨的共同難題──解決快速增長的城市人口和日漸枯竭的自然資源之間的矛盾。他希望通過這次培訓,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城建方面專家。

做為全國最大的直轄市,重慶共有12個區,大渡口是其中之一。該區現有人口24萬,預計在2020年,將會達到45萬左右。而根據《大渡口區十一五規劃》,該區計畫在2006年至2010年之間,其GDP的年增長保持在12%。同時,根據常永官的介紹,大渡口是重慶的老工業基地,轄區內有重慶重型鑄鍛廠,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重工業企業。這些企業長年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給該區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居民也深受空氣污染之害,很多人因此得了哮喘。

常永官必須摸索出一條既保證經濟快速發展又不破壞環境的道路。這也是來參加本次培訓的市長們的共同願望,不論他們來自中國最發達的城市--北京或者上海,或是來自偏遠地區--甘肅或者貴州。

目前,中國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快速度的城市化進程。在未來15年至20年之間,大約有4億的中國居民從農村搬進城市,大概相當於每年建造兩個紐約市。這個規模令人吃驚,因為這意味著從現在到2025年,中國城市將新鋪設50億平方米道路,建設170條快速交通體系。到2025年,各城市將建設500萬座建築,面積達400億平方米,其中將有5萬座摩天大樓。同時,中國將出現12座人口在6千萬左右的超級大都市。

人稱「LEED(美國綠色建築協會建立並推行的《綠色建築評估體系》)之父」的羅伯特•沃森,將中國的快速城市化比作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中國的市長在他看來就是「在最前方衝鋒陷陣的勇士」。

這種比喻並不誇張,因為中國正在用世界上7%的土地和水資源、4%的油和2%的天然氣資源供養著21%的人口,而這些自然資源部分還是被污染的。

仇保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親自給這些市長上了第一課,主題就是如何實現有序的城鎮化。

「市長必須掌握城市化的相關知識,」他說。「中國有的市長在規劃城市發展時曾經犯過錯誤,有的甚至是常識性的錯誤,比如為了獲得土地填湖或者填河,這種做法完全破壞了當地的生態。」

其他的講者還包括前倫敦市副市長Nicky Gavron,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Stephen A. Hammer,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節能領域的專家江億等。

河南省信陽市副市長張春香在培訓結束後說:「這些講座幫助我們擴展了視野,接觸到了很多新觀點,大家都很受啟發。但是如何把國外的成功經驗引入中國、如何把美好的規劃付諸實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聽了前倫敦市副市長尼基•嘉夫隆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史蒂芬•海默的演講,張春香受到了啟發但也感到困惑。

「把能源規劃作為城市規劃的一部分這個想法其實非常好。」 張春香說道,「但是講座中也提到,任何一個完整的城市規劃方案,如果要付諸實施,至少需要10年到20年的時間。考慮到中國地方政府四年一換屆的慣例,如何保持政策的延續性是每個城市規劃者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有的市長則通過這次培訓,糾正了長期固守的關於節能減排的錯誤觀念。比如,儘管常永官本身就是環保領域的技術型官員,但是他發現原來以為辦公樓安裝中央空調可以節能的觀點竟然是錯誤的。

「看來我們又需要改造了,重新安裝上分體式空調。這樣,在週末或者假期,沒有人上班的時候,空調就不需要一直運行。」常永官說。

中國政府制訂了嚴格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十一五目標──單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10%,希望借此實現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但是參與培訓的市長們私下都透露說,儘管中央政府的節能減排目標非常明確,但是由於各地情況差異較大,北京並沒有給地方政府以明確的、詳細的指導。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市長們需要摸著石頭過河,琢磨出適合當地的辦法。這也是參加培訓的市長為什麼如此熱衷於聽課的原因。這次培訓也為市長們提供了一次與前沿環境專家對話的機會,有助於實現向低碳社會轉型。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9年6月23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行動參與:懇請連署 文化機關依法指定樂生古蹟,否則接受彈劾

連署發起單位:樂生保留自救會、IDEA Taiwan、青年樂生聯盟

今年6月11日,是樂生療養院被列為「新文資法第一例暫定古蹟」剛好滿三年的日子,監察院依法糾正文建會與文化局多年來對於樂生院古蹟指定工作的推諉怠惰;對樂生院來講,這是一個遲來而微小的正義。

遲來三年的正義,樂生最後的希望火光

遲來,是因為在這文化機關互踢皮球,恣意曲解法令三年間,院民為了自己的家園奔走,甚至在抗爭現場受傷,最終仍使樂生院九棟建築遭到拆除,大門口也將於今年八月開挖;微小,是因為我們可以預見,在文建會與北縣文化局軟弱怕事、以工程便利為首要目的之施政風格下,仍將會發明千百個荒謬的藉口,拒絕將樂生指定為古蹟。

監察院能還給樂生院的,甚至也無法稱之為遲來的正義,只是一個肯定與證明。證明樂生保留自救會多年來主張的院區文化資產價值確實存在,證明民間團體對公部門的指責與憤怒並非空穴來風,這是一個來自公部門的歷史文件,在官僚無誠意的道歉之外,我們終於為樂生院多年來遭受的敷衍、推託與委屈留下永遠的證據。

樂生院不需要文化景觀登錄,需要古蹟地位保護!

因為樂生的保存本就不只是牽涉其中居民的人權,它也的確是一塊從醫療史、建築、環保等方面來看都極為珍貴的淨土。(攝影:莊坤儒)依監察法第二十五條,及其施行細則第六條及第二十條之一規定,自監察院提出糾正的6月11日起算,8月11日是文建會與北縣府提出改正、答覆的期限。從文建會媒體上表示「詫異」,北縣府則態度強硬,仍不承認自己行政有任何疏失的發言內容中,我們幾乎可以預見,如果我們坐在家裡等待,樂生院依然不會在八月被指定為古蹟,三年來的等待與失望又要再次輪迴。

而從北縣府在監察院答詢中的發言我們可以知道,北縣府目前想將樂生院依文資法53條等規定,登錄為文化景觀。然而,正如擔任北市古蹟委員的李乾朗老師所說:「文化景觀只是給這些建築戴個桂冠,沒有任何法定效力,指定下去以後,三個月以後通通拆掉,也沒有任何人會受到處分!」

所以,樂生院不願接受指定古蹟之外的任何文資法定地位。在台灣許多人心中,樂生院早已戴上了桂冠,樂生院最缺乏的,是一個完整而具有法定效力的古蹟地位保護。

2009年8月:實現文資精神,要求首長負責

目前,樂生院地下水爭議尚未解除,捷運局自兩年前承諾我們重做地質鑽探報告以來,至今仍未公布詳細數據供公眾檢驗。而樂生院建築已經出現龜裂,被結構技師懷疑有地層滑動現象。

因此,樂生保留自救會想再次邀請大家連署:請於8月11日前,若文建會與北縣府沒有將樂生院依法指定古蹟,社會大眾將共同連署要求監察院彈劾中央主管機關首長,文建會主委黃碧端;以及地方主管機關首長,台北縣長周錫瑋。

活動連絡人:王同學(0932831767)、張同學( 0928858601)、何同學(0911371768)
連署信箱:happylosheng@gmail.com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彭瑞祥、呂苡榕•網編:易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