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8.2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水‧評‧作」:2010環境新聞編採營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立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南方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破報
苦勞網
推薦瀏覽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灣綠黨
生態關懷者協會
崔媽媽基金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環境信託網站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新世代青年團
  專家會議無結論 白海豚命懸一線


中華白海豚;圖片來源:munch

國光石化環評白海豚專家會議25日續審,國光石化報告書對白海豚棲地熱點、活動範圍、族群分布,堅持白海豚要學會轉彎等,仍無法與環團取得共識。經過4個多小時交戰,主席蔣本基未對會議下結論,後續交由環保署處理。

研究團隊指出中華白海豚台灣族群的滅絕風險,未來200年內完全滅絕的機率為12-36%;當因人為介入導致總數量小於25頭,滅絕機率95%;族群被分隔時,若無適當之保育作為,則可能在13-55年內達到滅絕。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特稿】國光石化勢必影響漁業資源 學者籲請政府保育
國光石化開發 中華白海豚生死一線間
現在就保育白海豚 學者:應啟動禁漏原則!
【搶救白海豚】吳晟:只能為你寫一首詩
 

書齋:《綠領經濟》未來就是現在:糧食篇

作者:范‧瓊斯(Van Jones) (前白宮綠領政策特別顧問)

乍看之下,供養人體的糧食系統跟汽車燃料、房屋冷暖氣和照明比起來,似乎跟氣候變遷比較沒關連。但若考慮一項隨機又詭異的因素,開車回家跟整個糧食系統之間的相互關係:1990年代美國人平均增加了10磅的體重,使得航空業每年額外消耗了3億5000萬加侖的燃油。雖然這是你能找到的籠統相關性之一,但我們的糧食系統確實是寶貴資源的主要消耗者,從生產過程到運送全球之間,踩下了碩大無比的碳足跡。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姿穎
氣候行動營人員在RBS位於蘇格蘭的總部紮營,圖片來自:Climate Camp。

環境污染事件頻傳,六輕大火,戴奧辛濃度,逾日建議值10多倍,日本周界空氣戴奧辛建議值為0.6pg,雲林縣環保局在7月25日大火發生後隔天,於六輕廠區東北邊魚塭區監測點測得平均監測值為7.68pg,之後的監測則在標準值內。而25日在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第八次環評專案小組初審中,並未納入后里既存風險,就通過了中科三期環評初審,主席表示,后里背景風險高不是中科的錯,而后里農民問,環評審查可以不理會后里人既有的汙染,這是你們環評委員摸著良心說出來的話嗎?面對自然生態受到破壞,當孩子問起時父母應該給孩子怎麼樣的回答?自然生態元素: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孩子對自然都有一份好奇心,若是藉由媒體可能會被扭曲、失真,這時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探索,養成對自然生態的尊重與同理心,而不至於迷失在媒體。

英國環境行動人士抗議化石燃料與投資者的行動,在23日發起大規模的串聯。在愛丁堡抗議行動遍地開花,反對化石燃料戕害地球。而來自全美各地的16名社會科學家聯名抨擊,美國核廢料小組忽視民眾的恐懼感,對於核廢料,歐巴馬政府付出太多的努力在處理技術的問題上面,以至於無法回應公眾對於儲存與處置工作的擔憂。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我們不是別人,我們是一家人!

作者:王元才

最近看到環境跟經濟衝突的新聞不斷,沒有人不會難過的,可是同在一片土地上的我們,難道就只能做個旁觀者嗎? 或是我們的政府站在財團這邊,玩弄法律條文,為財團護航?

事實上,我們同為幫兇,原因何在?

這些黑心廠商所生產的產品,充斥在我們的生活週遭,最鮮明的例子是聚氯乙烯(PVC),環保團體不只一次諫言──對此一產品提出替代計畫,原因在於此類產品的誕生、回收再生都會產生難以處理的污染,而耐用、成本低卻是其最大的優點。類似的製程也出現在台灣的許多生活產品中,包括面板、甚至於半導體。而我們對這樣的訊息了解有限,不去促使廠商重視環境責任,反正商品好用、炫麗、便宜就好。然後不加思索的跟著團或政府高喊「環境保護不能放棄經濟發展」,這難道不是幫兇嗎?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831聲援樂生院,讓院民安養天年

發起單位:青年樂生聯盟

近日,樂生院裂縫情形加劇,已由「非續住區」擴及到「續住區」,8月9日人權會後才四日,短短時間內,反省室、怡園出現寬達0.5公分,長達數十公尺連貫的裂縫,道道平行捷運工程線,同樣面臨崩山危機!而捷運局在公視新聞議題中心的報導中已坦言此現象已超乎他們當初預期!捷運局也驚覺事態嚴重,已暫停捷運新莊機廠工程。

因此,8.31(二)早上9:00讓我們在市政府前要求:
 1.郝龍斌市長公開承認捷運機廠選址錯誤、施工方法錯誤造成山坡滑動,並向社會大眾公開道歉。
2.捷運新莊線分段通車。
3.進行樂生院區地質調查與鑽探,確認工程安全無虞前,不得復工。精采內文

 


 
專家會議無結論 白海豚命懸一線

本報2010年8月2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國光石化環評白海豚專家會議25日續審,因為環保署場地不夠用,而使用文化大學教育推廣中心。立法委員田秋堇質問,什麼原因急到必須到外面開環評會。國光石化報告書對白海豚棲地熱點、活動範圍、族群分布,堅持白海豚要學會轉彎等,仍無法與環團取得共識。經過4個多小時交戰,主席蔣本基未對會議下結論,後續交由環保署處理。

國光石化委託之中興顧問公司旗下研究團隊(下稱研究團隊)此次由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教授陳孟仙報告,報告中對族群量約75-80隻的估算,已獲得共識。但在白海豚族群量其中成年及老年期的比例約18.45%,明顯低於其他族群(廈門36.58%、馬普托灣50%)。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下稱彰化環盟)理事長對於族群結構僅以照片比對、最小存活族群數,有疑慮。

陳孟仙:資料用時方恨少

研究團隊也指出中華白海豚台灣族群的滅絕風險,未來200年內完全滅絕的機率為12-36%;當因人為介入導致總數量小於25頭,滅絕機率95%;族群被分隔時,若無適當之保育作為,則可能在13-55年內達到功能性滅絕。研究團隊不否認白海豚正處於存亡關頭。

研究團隊表示,無法預期未來10-20年漁業資源的變化以及白海豚族群之變化,表示目前並無足夠研究資料可供說明,更無法用以預測未來10-20年漁業資源即白海豚族群的變化。而對於濁水溪河口是否為中華白海豚的主要覓食區域,研究團隊也說目前尚無相關資訊、無資料足以確認本地為是。

陳孟仙表示,台灣西岸缺乏長期歷史背景資料的調查。

國光石化認為港口堤頭水深約為17公尺,比六輕台中港、麥寮港之堤頭水深28.5公尺及24公尺來得淺,並因此推測對於中華白海豚南北遷移造成阻斷機率不高。

在減低影響措施包括:嘗試透過行為訓練誘導動物穿越彰化海域,期能確保南北交流不致中斷;如前述誘導措施不可行,將嘗試在堤頭設置移動式的食物誘導設施,或設置中層FAD集魚器以吸引海豚通過約700公尺寬的航道區,增加其南北交流機率;施工及營運期間將進行水下監聽,於海豚易出現時段加強管制,避免影響海豚;與漁民協商成立保育區,透過科學圈養以擴大其族群數量;國光石化將積極參與可能由農委會籌組之「中華白海豚保育基金會」進行長期調查與評估工作。

然而在基礎調查上,許多不確定的答覆惹火在場的專家與環團代表。環團質疑這麼多不確定因素,除了顯示白海豚研究資料不足,更讓人擔心在此情況下執意開發如何達到「禁漏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

台大教授李培芬即建議林務局應對白海豚在台灣的分布要進行了解,並指出研究團隊因為海象差就不調查,造成不同月份次數不同,以這樣的資料比較不客觀。台大教授李育明詢問,提出的措施可以降低多少危害?陳孟仙說無法保證,純屬實驗性質。李育明也說開發單位不宜將是否採用禁漏原則全讓政府承擔。兩位學者同時也是環評委員。

鄭先祐:不確定的研究計畫怎麼禁漏?

捍衛白海豚保育「禁漏原則」的專家代表台南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長鄭先祐委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員吳孟純代表發言。

鄭先祐表示,研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的保育措施仍不合宜,無法確保中華白海豚免於滅絕的風險;基本生物與生態資料仍然不足。

鄭先祐也不否認白海豚族群結構、存活率、生殖率、族群數量變動趨勢、社群關係與結構、棲地利用與領域範圍、聲音敏感範圍、食性位階與汙染問題,以及填海造陸和潮間帶的影響衝擊等,是需要長期的調查研究。

這些相關的基本資料不足,開發單位提出的保育措施,只是腦力激盪,創意式的措施,仍需要再研究的計畫,而這代表著有可能失敗或有疏失,也就是說有造成滅絕的風險。

對於專業團隊認為「禁漏原則」是否採用,為政府之權限,「開發單位將尊重政府之決定,並依據政府確認之方式執行」,鄭先祐表示,雖然是否採納「禁漏原則」,取決於決策者,但採用此原則,是保育專家的共識,要開發就要先做到這件事。

而研究團隊更有舉證責任,證明計畫「安全無虞」。倘若「安全無虞」的証明,有瑕疵、有錯誤或有問題,這個計畫應擱置,即零計畫。

他重申暫停開發計畫。政府應投入更多的研究經費,加強對中華白海豚的基本生物與生態資料的了解,待了解更清楚,可提出萬全的保育措施時,再考慮開發利用。

蔡嘉陽:保育策略ECFA讓利白海豚

研究團隊認為白海豚在台灣西岸有2個熱點,一在苗栗,另一在嘉義;而國光石化廠址不在2個中華白海豚棲息熱區。蔡嘉陽認為只有一個熱點,從苗栗龍鳳港到台南將軍港之間都是重要的棲地,不能被阻斷。

蔡嘉陽表示說應以84-86隻的白海豚為保育基準點,族群數量不可以再下降。他說減碳目標有BAU (Business as Usual)原則,生態保育也該有CAU (Conservation as Usual)原則。而生態保育策略也應該有ECFA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以保護白海豚生態為優先之研究工作和保育對策,讓利白海豚。

蔡嘉陽說白海豚保育為國家既定之政策,請政府明訂出保育對策之後,再來要求國光石化開發個案所需承擔之責任。也要求政府停止放話以政治指導來干預獨立審查。

對於白海豚五大威脅:填海造陸、淡水補注減少、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水下噪音、誤捕、過漁。蔡嘉陽也要求政府應執行劃設白海豚之重要棲息範圍、白海豚生態習性與分布調查、白海豚保育之國際合作等保育策略。

崑山科技大學副教授翁義聰也認為「兩個熱點說」不對,支持只有一個熱點,並提出預定開發區位生物多樣性的論述。然而研究團隊卻回覆,他們只研究白海豚,不研究海域生態。

施月英:以野保法就教專家

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此次以《野生動物保育法》(野保法)第1、4、8、18、19條論戰,他認為白海豚這個被林務局列為一級保育類哺乳動物、IUCN(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為CR(極度瀕危)等級的重要物種,需要保護,已經沒辦法浪費時間嘗試錯誤。

野保法第1條立法精神「為保育野生動物,維護物種多樣性,與自然生態之平衡」,第4條野生動物區分為下列二類,其一為保育類,指瀕臨絕種、珍貴稀有及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以上都指出白海豚保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第8條,指出「在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經營各種建設或土地利用,應擇其影響野生動物棲息最少之方式及地域為之,不得破壞其原有生態功能。」這也是國光石化開發需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的原因。

白海豚保育依據專家建議,應採禁漏原則,野保法第10條也說地方主管機關得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有特別保護必要者,劃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擬訂保育計畫並執行之。施月英表示2008年IUCN將台灣西岸的白海豚列為CR級時,環保團體就倡議公告重要棲息地,政府至今遲遲未回應。

而國光石化以食物誘導、行為訓練要白海豚穿越800公尺的海岸,施月英更批為「騷擾」,違反第10條第4項第1款、第18條「保育類野生動物應予保育,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主管機關應公告管制。

他依據最新一份經SCI期刊認可的論文指出,白海豚最適合生存的棲地是離岸3公里,水深30公尺內的範圍,國光石化開發完全是騷擾白海豚,他指控國光石化嚴重違反野保法。

保育白海豚 林務局聲聲慢

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棲地經營科科長張弘毅表示,林務局已針對白海豚保育成立專案小組進行調查,對於五大威脅,農委會也多次會議討論如何減少衝擊,而12月將會定稿是否畫設保育區。

行政院對外公開的時間表,預計11月國光石化動工;而林務局要到12月才決定要不要畫設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

專家為國光石化解套

與會的專家除了強調白海豚保育的重要性,也為國光石化提出解決方案。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陳章波認為國光石化政策環評不過或中華白海豚保育不可行,就不該通過開發案。因此,他舉前例,建議國光石化請經建會出面整合保育措施,提供更積極的保育錯失。

田秋堇再度提出「人工海島」的作法,表示往外海推移10公里、水深30公尺之處,頂多多花200億。而方案中只往外推移800公尺,有專家就說合理懷疑,只是為了方便挖土方。國光石化要保證不是壓在白海豚身上最後的一根稻草。田秋堇形容國光石化的計劃是幾年前端出來的「餿水飯」,一煮再煮都臭酸了,到這個節骨眼,何不趁這機會提出新的方案。

對於本次會議在外召開,田秋堇也問為何這麼急著接連舉辦專家會議?環保署公務人員表示,原本國光石化應8月底結束環評、11月開工,但田秋堇認為開發是長久之計,不該如此倉卒。

以白海豚來思考

「鯨豚爺爺」楊鴻嘉也到現場發言,他說,台灣並沒有人提出中華白海豚正式的研究,海豚不會講話,但專家會讀資料、有智慧,要為白海豚說話。國光石化一旦做下去,會影響海底生物,屆時中華白海豚到濁水溪口找食物,找不到,到時白海豚會餓死,族群將減少。他說,千萬不要用人的方式去思考,要以海豚的立場思考。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創會者文魯彬提到,白海豚是因為2002年審台塑大煉鋼廠時才以科學證明台灣白海豚的存在,2004年已有政府機關的經費以及國際研討論,也已經發表相關資料。研究團隊表示此研究只有1年時間,文魯彬質疑,台大教授周蓮香研究團隊早已接過台電、林務局、漁業署委託的研究案,時間不只一年。他詢問研究團隊給的資料是否與之前的每項研究一致,要求提供完整的資料了解彼此間有無出入。

文魯彬也說,東海灣海峽(台灣西岸)中華白海豚國際學術社群同儕審查的論文報告每年都有,研究團隊卻只選對自己有利的,不利或引起專家質疑的資料就不引用。

翁義聰要求研究團隊要確認資料是否與開發單位印出來的相同,不能推給開發單位。他怒說「希特勒殺了1千萬人,卻說不是他殺的。就是有人當他們的幫兇啊!」

媽祖魚保育聯盟志工陳秉亨詢問開發單位研究團隊,是否簽訂保密協定?顧問公司回覆沒有。田秋堇說,不該簽保密協定,即使簽了也不算數,環評有行政效力。

全程與會的台灣溼地保護聯盟執行秘書劉清榮會後表示,研究團隊是專家立場,其實不需為開發廠商多說,只需呈現數字就可以。

本次會議因未列入環保署的會議通知,因此多家媒體都在提早參加下一場「海岸變遷專家會議」抵達現場時才知道;而會議無法達成結論,讓白海豚存亡更形險峻。而民間發起的「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買棲地,搶救白海豚,也因內政部以「程序障礙」未審查。

台灣西岸的中華白海豚命懸一線,或有機會透過民眾的一股獲得保護,但至今,則完全命懸政府部門的決心。政府部門絕對做得到,至少要展露具體的行動;而萬萬股民務必共同監督,白海豚保育才有希望。

Top

 
書齋:《綠領經濟》未來就是現在:糧食篇

作者:范‧瓊斯(Van Jones) (前白宮綠領政策特別顧問)

乍看之下,供養人體的糧食系統跟汽車燃料、房屋冷暖氣和照明比起來,似乎跟氣候變遷比較沒關連。但若考慮一項隨機又詭異的因素,開車回家跟整個糧食系統之間的相互關係:1990年代美國人平均增加了10磅的體重,使得航空業每年額外消耗了3億5000萬加侖的燃油。雖然這是你能找到的籠統相關性之一,但我們的糧食系統確實是寶貴資源的主要消耗者,從生產過程到運送全球之間,踩下了碩大無比的碳足跡。

貿易與食品安全專家米他爾(Anuradha Mittal)批評以石化燃料運送食物的荒謬距離:「今天有20%的加州新鮮葡萄送往中國,而中國卻是全世界最大的新鮮葡萄產地。加州加工的番茄有一半送到加拿大,而美國每年從加拿大進口價值3600萬美元的加工番茄......我們出口那些從別的地方進口的食物,只因為那些進出口公司有利可圖,而不是因為這對國家或對環境有益。」

糧食系統真正且往往隱而未現的成本,還包括因化學肥料流失及工廠式農場廢棄物造成的水污染、殺蟲劑造成的毒害、牲口與農地耕種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表土流失與地力弱化、執行食品工業管理與降低農損任務的多個聯邦政府單位、聯邦農業津貼、用於製造石化肥料與殺蟲劑的石油、食品加工與運送途中所消耗掉的石油、長途運送食物所使用的防腐劑及有時外加的包裝等等。據估計,這些真正的成本加起來每年達400億美元。

同時,美國人民實際上正在挨餓。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08年有4910萬的美國人生活在「食物不足家庭」,包括3240萬名成人與1670萬名兒童。許多低收入社區,尤其是在都市環境裡,找不到半家真正的超市。他們被迫光顧賣芝多司與士力架的小酒鋪,運氣好的話也許可以買到馬鈴薯或香蕉,但得付出比一般商店高出3到7成的價錢。當然附近會有無所不在的速食連鎖店。然而,全美用在治療糖尿病與心臟病等與飲食相關疾病的醫療支出,每年高達750億美元。

這個體系最大的敗筆在於對食品工業員工嚴重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對那些在農場工作的勞工。美國農場工人將近7成是在外國出生,其中94%來自墨西哥。雖然有些現成的工具可以減輕對身體的傷害,但當農場主人不願付錢購買符合人體工學的工具,套句查維茲(Cesar Chavez,墨西哥裔美國勞工運動者,也是聯合農場工人聯盟的領袖)的話來說,許多工人仍無法避免辛苦「彎腰工作」。現行體制讓傳統農民覺得不受尊重,轉業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每年超過1萬7000人或每半個小時就有1個農民轉行。自殺率也破了紀錄,美國農民死因的第一位就是自殺。

毫無疑問,這個體系需要改革。農業需要轉型成供給有機、無農藥、不用化學肥料也不用防腐劑的在地食物,以不傷害消費者、食品工人、動物或是土壤與水的方式生產,而且還能讓生產者與消費者都得到應有的尊重。

幸好,社區食物安全運動正逐漸興起。這個運動認為,在地永續的食物供應體系不只能保障營養與健康,也能讓社區自給自足與社會公平極大化。它能創造工作機會,都市與都市周邊(在城市邊緣)的農業計畫能開拓新的勞動市場,而這些都可算是綠領工作。

推動食物體系改革與有機都市農業發展兩位主力推手是芝加哥的芮蒙(LaDonna Redmond)與在奧克蘭主導「人民雜貨店」的阿瑪迪(Brahm Ahmadi)。奧克蘭或許有跡可循,離新鮮的季節性食物產地很近。

以地區為基礎、完全在地化的糧食系統,讓消費者採買的大部分食物來自居住地點數英哩的範圍之內,消費者可以直接認識這些農場、農民及食物生產的地點和方法。利用對環境友善的工作並能減低糧食系統碳足跡來完成革命。最終,有尊嚴的工作與財富的創造將根植於社會正義與環境永續的基礎上。

這個在地模式在經濟上確實可行。農民把食品直接銷售給當地的商店及餐廳,或是透過農民市集、訂購會員制,可以賺得食品售價的8、9成。以米他爾計算在地模式對加州經濟的影響為例:「只要加州人在食物上的開銷有10%(每人每年85美元)用來購買加州生產的食物,估計大概會有8億4800美元的額外收入會流向加州的農民,挹注加州整體經濟約13億8000萬美元,並產生1億8800萬美元的稅收及5565個工作機會。」

在地化糧食系統在政治與經濟上的成果能與自然和諧並存,有利而且美麗。

※本文摘錄自《綠領經濟》第5章 未來就是現在

 

【書的圖片來源:野人文化提供小檔案】

書名:綠領經濟: 下一波景氣大復甦的新動力 The Green-Collar Economy: How One Solution Can Fix Our Two Biggest Problems
作者:范.瓊斯(Van Jones)
譯者:鄭詠澤、何豪毅
出版社: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定價:NT$300

※本文轉載野人文化出版之《綠領經濟: 下一波景氣大復甦的新動力 》一書,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Top

  六輕大火 戴奧辛濃度 逾日建議值10多倍

摘錄自2010年8月26日自由時報報導

7月25日,麥寮六輕台塑石化煉製二廠發生重油外洩引發大火及氣爆,雲林縣環保局在大火發生後5小時,測得揮發性有機物濃度超過標準,之後的監測則在標準值內,環保局26日在六輕廠區的東北邊魚塭區及台西漁港,監測空氣中戴奧辛濃度。

雲林縣環保局指出,26日監測一整天,其中東北邊魚塭區監測點的平均監測值為7.68pg,台西漁港濃度不高,主要是因當天吹南風;目前國內對於戴奧辛的排放標準,僅規定煙道排放標準,並無訂定周界標準,日本周界空氣戴奧辛建議值為0.6pg。

環保署監測全國環境中戴奧辛濃度,2006年全國監測值在0.004至0.217pg,雲林縣自2006年8月到2009年1月的監測值為0.016至0.190pg。

六輕工安事故25日「滿月」,地方未再傳出激烈抗爭,麥寮鄉代會主席許留賓表示,台塑已與地方洽談善後事宜。如果六輕在本月31日前無法就健保、健檢補助提出滿意的答覆,麥寮鄉民將再發動抗爭。

六輕則低調回應,地方訴求將代為轉達。

Top



 
  未納入后里既存風險 中科三期環評初審過關

本報2010 年8月2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即使后里的背景汙染已相當嚴重,居民也一再懇求應將既有汙染與中科三期汙染一併計算。但25日在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第八次環評專案小組初審中,主席、成大教授李俊璋說:「后里的汙染是歷史共業,改善不是中科的責任」,最後宣布中科三期重新環評初審過關。

原本排定26日舉行環評大會確認此次專案小組結論。不過環評委員會後討論時認為「這麼急有礙觀瞻」,次日環評大會先取消,等中科補齊資料後再送環評大會確認。不過晚間10點又變卦改本周五(27日)上午8:30舉行。以此次審查情形看來,環評大會幾乎確定通過。

國科會表示,一旦環評大會通過,環保署公告審查結論,中科三期七星基地公共工程部分即復工,台北高等法院的假處分即解除。

本次會議包括主席、7位學者委員(歐陽嶠暉、李育明、凌永健、林鎮洋、陳莉、陳鎮東、蔣本基)、5位官派委員(只有環保署長沈世宏、副署長邱文彥未到)與會。

最後做結論時2位委員先離席(陳莉、陳鎮東)、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迴避。

無委員回應后里農民進入二階審查的要求

主席李俊璋請委員就四個項目選擇:不通過、有條件通過、補件再審、進入二階。部分委員不表意見或建議補件再審,但沒有委員選擇進入二階或不通過。

7月30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的裁定中科三期七星基地停工。8月10日國科會宣布裁定不及於第三人,七星基地內的友達、旭能不必停工。在廠商沒有停工的情形下,環保署接著舉行第7、第8次環評會、1次健康風險專家會議,現在初審過關。

今年元月21日最高行政法院駁回環保署上訴,撤銷中科三期環評通過結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中科三期的空氣汙染、廢水排放、排擠農業用水,都對當地環境及居民健康有重大影響,但卻未進入二階環評審查、也未做健康風險評估。

重作的環評依然一階通過 民間:繼續提告

如今環保署雖重作環評,后里居民多次要求應考量居民健康風險、環境重大衝擊,進入二階環評。但環保署在重新環評後還是未進入二階環評,爭議恐怕不會就此打消。律師蔡雅瀅表示,民間還會繼續提告。

未納入后里既有風險 不是真的風險

中科三期重新環評最重要的部份就是應進行「健康風險評估」,之前學者及后里居民呼籲后里的背景汙染及風險已相當嚴重,一旦中科三期進駐,居民的健康風險勢必更高。

要求應合併計算后里現有、新增汙染,才看得出居民「真正的風險」。

不過,中科在此次會議提出的報告,還是把后里的既存、新增風險一切為二。雖呈現后里的背景汙染的確嚴重,但認為中科三期「單獨」的健康風險屬可接受。然而這種枉顧后里居民「真正風險」的環評結論,外界無法接受,預料民間還會針對此點繼續提告。

健康風險專家會議功能喪失

另外,環保署在環評專案小組審查過程中,將健康風險評估議題單獨拉出來舉行「專家會議」,上周舉行完專家會議後,決議把許多委員提問但未解的議題,移到本次專案小組會議再討論。

不過本次會議並未接續討論,對專家會議中未回應的議題中科也多數沒有回應,有委員表示,如何融合專家會議、專案小組審查應有一個機制。而由中科三期案例來看,專家會議的功能已幾乎喪失。

誰挺后里農產品

后里是農業之鄉,后里農民帶來后里特產:火鶴花、文山蘭、馬鈴薯、紅蘿蔔、高接梨。百位大學生發起監督環評委員,學生們到場聲援並在環保署門口義賣后里農產品。

 

花農陳欽全把花帶進環評會場,他舉起外銷日本的紙箱指出,后里花卉外銷日本,是國家重要的經濟作物。后里的農產品行銷全國,是台灣重要的農業生產品,后里的空汙、廢水對居民的影響應嚴格評估。

后里養殖漁民許金水要求,未來如果漁民的水產品因空汙、廢水受到損失,中科應具體承諾賠償,但中科副局長郭坤明只表示會依法補償,至於如何依法則未進一步說明,許金水對此相當不滿。后里農民廖明田也批中科過去到現在的承諾都是假的。

中科三期放流水將排放到大安溪口,大安鄉公所代表今再度到場,表達放流管滲漏可能汙染地下水,要求全鄉13村應接自來水管,廢水管應海洋放流、居民應健檢,但本次結論還是只同意3個村接自來水管,而且汙水管不會海洋放流。

委員:基於專業價值應補件再審

會議中有委員指中科的環評報告很多不一致,未來定會受到挑戰。有些關切物質報告指「沒測到」,但事實上是用的方法不對,根本測不出來。

他認為整體而言,採樣分析不足,讓人覺得是「用比自來水還乾淨的水來評估,所以風險很低」。

這位委員指專家會議時有委員質疑,大安鄉民多用地下水,但健康風險評估並未評估居民使用地下水洗澡、飲用的風險。諸多問題未釐清,他要求應補件再審。

另有委員指出,「你說風險評估做得保守,但我說你打迷糊仗」,很多數據沒有說服力。他強調,環評制度要如何走下去,「嚴謹是唯一的路」,事實上有關技術部分有機會可做得更嚴謹,「基於專業價值,應補件再審」。

比較特別的是,官派委員、研考會副主委魏國彥也認為應補件再審。他指出,應注重程序正義,而現今環評制度已受到很多考驗,而有關地下水模擬他認為有缺失,不應急著過關,應補充資料再審。

主席:后里背景風險高不是中科的錯

主席、李俊璋一再強調,中科的健康風險評估報告符合健康風險評估技術規範,而且有關放流水、空汙排放的情境假設都「較保守」。

李俊璋還說,后里的背景風險應該降低,但這是歷史共業,改善不是中科的責任,環保署、台中縣環保局應負起改善責任。

不過,后里農民王婉盈問:環評審查可以不理會后里人既有的汙染,這是你們環評委員摸著良心說出來的話嗎?」

※本次會議審查結論:

  • 全區用水量不可超過每日63000噸。

  • 用水量不得影響農業用水,不得提出水權優先變更。

  • 廢水回收維持在86%以上。

  • 放流水專管未完成前,同意短期排放到牛稠坑溝,但要持續做土壤及地下水監測,專管完成後還要再監測至少2年。

  • 放流水專管沿線滲漏汙染監測不得超過管制標準,土壤及地下水不得超過監測基準。

  • 揮發性有機物VOC排放,每年500噸以下,250噸需由中科自行在園區外找廠商改善抵減,250噸由中科一、二期移撥。

  • 化學品使用管制,應依健康風險評估為物質清單,建立危害物質使用管理,要「參考」歐盟REACG精神,未來化學品如有變更要重新環評,進駐廠商不守規定依違反環評法處罰 。

  • 審查結論公告後1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營運後每5年做流行病學調查,與健康風險評估數據比對。

  • 設立健康與保險基金,未來對環境汙染理賠,補助后里鄉內居民成人健檢自付額。40歲以上每三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

※兩個附帶建議:

  • 后里背景汙染高致癌率,為有效削減汙染,請環保署、台中縣環保局持續加強管制。

  • 基於敦親睦鄰原則,請中科評估分期、分區協助大安鄉自來水接管,3個村於100年完成,另9個村應評估是否裝設。

※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自然生態元素: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本報2010年8月26日台北訊,實習記者陳律維報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洪建全文教基金會合作,第2場自然影像講座於本月20日展開,邀請到知名生態作家、廣播與電視節目主持人、導演范欽慧,她以自己過去10年來,步道旅行做筆記的心路歷程和身為一個母親角色與孩子共同探索、接觸自然經驗現身說法。

范欽慧感性地說:「會從最早的生態記錄者,到發願在故鄉的土地上孕育自己的孩子,是在一次登上玉山山頂時的感動。我希望能有機會和自己的孩子共同感受與見證這樣的美與和諧,以及一個期許為後代子孫守護自然的責任。」投影片上秀出范欽慧親子出遊的照片,及一張張孩子們以生澀技巧拍下,但一點也不含糊的自然景色。這時我們看到的不是一位作家或主持人,更不是媒體導演,而是一個有著滿足與驕傲笑容的母親。當孩子們的「情感撲滿」中裝著「親子關係」和「對自然生態的感受力」時,那記憶是溫暖的、共同的。

范欽慧因為所學背景,了解到電子媒體是一把雙面刃,它能快速、有效的提供人們資訊與娛樂,免去許多時間和空間的花費,但對於處在人格養成重要階段的孩童而言,媒體卻剝奪了孩子體驗生命、感受自然的機會。

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對大自然的印象?這個印象隨著成長一步步的模糊,被升學主義切斷,並隨著工作的忙碌、背負家庭的責任而逐漸模糊、遺忘。范欽慧在紐約雪城求學時,發現當地社區有環境教育團體積極地把周遭環境、生態,乃至文化介紹給居民認識。范欽慧感受到國外對自然人文體驗的重視,自己非常嚮往這種帶領的工作情境。這樣的嚮往如一顆種子深深的埋進心田,回國後她輾轉地由平面媒體到廣播節目,最後如願跨足到電視生態環境節目的專業工作者。當初的種子不但發了芽,還結了果,讓她藉著自己的孩子回到童年的現場,去彌補過去童年的遺憾。藉一次拍攝黑潮紀錄片的機緣,范欽慧說服丈夫全家出動,與孩子一起在海洋展開第一場探險。以大自然為師,也當保母,讓孩子在自然的懷裡接受人生的洗禮。期間也曾遭遇到因接近殺青而必須與孩子分別,甚至中斷哺乳的意外插曲,但這一段親子關係難以割捨的經歷,以及壓抑思念的堅強,卻被孩子一通越洋電話的呼喊所瓦解。這樣感人的故事,讓現場一名母親動容潸然,自然和親情如此容易觸動人心,電子媒體著實相形失色。

當自己的孩子漸漸長大,范欽慧發現到,目前有太多的孩子已經沒辦法再擁有藉由與自然接觸而去證明自己的機會,確認自己的每一個腳步、每一個接觸與每一個發現。取而代之的是,缺乏互動的教材和人造媒體。課本上的描述再確實、影片中拍攝的影像再活潑生動,都比不上在大自然的親身體驗,哪怕只是一個聲音,那是一個會烙在心底的感動,屬於自己的記憶。范欽慧讓孩子拿起相機,以自己的眼睛去探索,找到不一樣的美感,追求自己的特質,因此展現自我的肯定與自信。

孩子們在小時候對生命與自然都有一份獨特的好奇心,對於這樣的情感,若是藉由電腦、電視媒體,那樣的刺激有可能將好奇心扭曲而失真,也有礙於孩子對自然感受力完整發展。性格與價值養成所需要的豐富質感與溫柔,都將因速成而消失殆盡。

透過實際大自然的體驗,如對自然經驗的累積、蒐集自然素材的過程,有了對山林獨特的記憶。當自然生態受到破壞、威脅、消失,會感到傷心與難過,這是「生態教養」理念重要的一環。范欽慧舉了一個她在澎湖拍攝節目時的經驗為例:當地海龜的生存雖然受到威脅,但我們卻無法代替地球之母〈earth's womb〉以人類的雙手來幫助他們生長,這樣的行為無非是開繭助蝶。規律蘊藏在事物的內部,那樣的奧秘只能有限地體會,而無法完全了解,我們所能做的是提醒更多人意識到環境對生命的重要性,減少以人為方式去破壞,這是我們人類與地球同生為命運共同體的珍貴體認,也是對生命價值的尊崇。若海龜在誕生的第一個挑戰是奮力爬回海洋的路途上記住土地它獨特的氣味,引導自己未來能再一次回到熟悉的家園,進而傳承孕育出下一代繼起的生命。那讓孩子從小了解自己在環境中的定位,進而去努力爭取,追尋對生命獨特的記憶,不也是很重要、很寶貴的嗎?

現代的人談生態保育,可是有許多孩子甚至不了解它原來該有的樣子,你若不曾去觀察去注意,不會知道大自然到底受到怎樣的傷害、目前所處狀況的尷尬。大自然隨者四季有著不同的面貌,這樣的美麗需要保護;生物為了存活下去,面對環境變化的奮鬥與韌性,也同樣需要受到尊重。大自然變化所帶來的資源,是一種生命的餽贈、季節的提醒,隱含許多訊息與啟示。想要孩子們養成這樣細膩的價值觀,需要父母的引導與陪伴,更需要從最初的想像與好奇心一步一步的帶領,養成對自然生態的尊重與同理心。

范欽慧最後提到,這是新學習的開始,孩子們若無法探索自然,也無法認識自己,將可能迷失在電子媒體前,感受力與體認終將流失,他們未來與人、自然的連結,會像一座孤島。父母應該選擇「做對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而非無意中選了似是而非的事情,只求把它「做完」〈Getting the things done〉。應該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並培養一個公民應有的素養與行動能力。

保護我們的自然與環境,萬物的存在都有他們獨特的價值。父母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為親子活動中多加入一點自然生態的元素,讓童年更美麗。

帶娃訪山林
荒野若比鄰
父母腳步隨
親情生態永不墜

父母的親情保存期限有多長?對於生命與生態的價值與尊重,父母能領孩子走的多遠?孩子們在21世紀「電子媒體充斥的世代」中,你想給孩子一個怎麼樣的童年?

※更多訊息:
99年度【自然生命印象-自然影像講座】
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
自然生命印象專欄

Top

  愛丁堡抗議行動遍地開花 反對化石燃料戕害地球

摘譯自2010年8月23日ENS英國,愛丁堡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8月22日,身著白色生化防護衣的環境行動人士在警方圍起的圓圈中跳舞,地點在蘇格蘭皇家銀行總部。照片來自:氣候營。英國環境行動人士抗議化石燃料與其投資者的行動,在23日發起大規模的串聯。愛丁堡的氣候行動營抗議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 RBS)投資化石燃料,以行動迫使銀行總部關門;綠色和平船隻則在北極海域抗議英國廠商凱恩能源公司(Cairn Energy PLC)進行深海石油鑽探,與丹麥軍方正面遭遇。

23日上午,綠色和平組織發言人班‧史都華(Ben Stewart)於「希望號」船上表示,他們遭到丹麥軍方以充氣艇包圍,上面載有丹麥軍艦支援的黑衣人員。

「希望號」目前位於加拿大與格陵蘭之間的戴維斯海峽,停駐在「Stena Don」深海鑽油井(drilling rig)的2公里外,該處油井是石油公司凱恩能源在格陵蘭外海擁有的兩處採勘井之一。凱恩能源總部設於愛丁堡,是歐洲最大的獨立石油與天然氣公司之一。

史都華表示遭到警告,若「希望號」進犯鑽井周圍500公尺安全區,船隻將遭到搜捕,船長將會被逮補。

「希望號」於12天前離開倫敦,來到這個史都華稱之為「北極中危險的深海鑽井」。

 「這不是需要保護的石油鑽井設備。」綠色和平英國分會於23日發表的聲明中表示。「英國石油在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災害中,我們都看到深海鑽探的危機。在北極區的寒冷海水中,這些危機會有不同的強度。冰冷的海水意味任何漏油都需要更長的時間分解。此外,北極海每年結凍,意味任何『減壓井』將再花上3年時間鑽鑿,而這整段時間都得讓石油源源湧出。」

海上對峙的同時,保護氣候的抗議者也出現在凱恩能源總部、佛斯能源(Forth Energy)愛丁堡辦公室外,而另有上百個抗議者已經迫使RBS總部關閉。

抗議者在凱恩能源總部大門口抬出一隻假的巨大小豬撲滿,象徵公共資金被用來支援該公司營運。他們並潑灑糖漿來象徵石油,還噴了一些在牆壁和柱子上。

這些行動人士表示他們在22日獲悉,凱恩能源2009年自RBS獲得1億1700萬英鎊的貸款與資產抵押借款,這筆金額中的大約一半就洽好能讓該公司開始在格陵蘭外海進行鑽探。

有7位抗議者在佛斯能源位於愛丁堡利斯港(Leith)的大樓外示威,抗議該公司計畫在蘇格蘭建造4座生質能發電廠。2名示威者攀爬至屋頂懸掛抗議布條,標語將生質能與氣候變遷和汙染畫上等號。3位抗議者進入佛斯公司辦公室,將自己與家具鍊在一起,另外2人則將自己和辦公室前門鍊在一起。

皇家蘇格蘭銀行總部位於愛丁堡東緣的古哥柏恩區(Gogarburn),是19日氣候營初次現身的現場,到了周日(22日)已有數百名環境行動人士聚集。

在週末期間,抗議者圍攻RBS總部,豎起一個6公尺高,以輪胎製成的模擬攻城塔,在前方安裝一個以紙做成的真實大小犀牛頭。大樓上懸掛的布條寫著:「油砂=環境大亂」。另一幅布條懸掛在A8號道路,寫著:「RBS:用我們的錢強姦地球。」。

22日有數百名行動人士身穿全套白色生物防護衣潛入銀行總部大樓,在大廳舉行舞會。20日有位行動人士闖入接待區,把自己「超粘」(superglue)在接待桌上。

RBS銀行總部大樓23日被迫關門,數千名員工被告知在家工作,或者放一天假。

位於尼可森街的RBS分部,有3名行動人士把自己超粘在門口,其他成員則一邊放送傳單,一邊演奏音樂並跳舞。警察逮捕了其中3位抗議者。警方帶走第一批抗議者後,又來了一批身上沾滿糖漿的示威者,把自己和大樓鎖在一起,讓分行再次關閉。

7位抗議者把自己超粘在吉爾(Gyle)購物中心旁RBS公司專屬的停車場。

有一組行動人士則藉由諧仿女神卡卡熱門歌曲「Pokerface」的歌舞,改寫歌詞成RBS資助化石燃料,這個舉動讓其愛丁堡幾家分行關門。他們還闖入皇家哩大道(Royal Mile)上RBS贊助的表演舞台,向路人表演這齣歌舞。

另一組40-50人組成的街頭表演行動者則在愛丁堡古哥柏恩區與皇家哩大道演出「漂綠游擊隊」行動劇,來表現「PBS的公關活動如何掩飾其投資的真正面貌」。轄區警方說,他們23日已在愛丁堡逮捕8個人。

一名行動成員哈利‧雷諾茲(Harry Reynolds)表示:「我們今天(23日)已經做了很多事來阻撓RBS的骯髒能源業務,但我們會盡力持續施壓,直到我們設法切斷資金從這些銀行流向化石燃料產業。」

Top

  科學家抨擊:美國核廢料小組忽視人們的恐懼感

摘譯自2010年8月20日ENS美國,華府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能源部的漢福德核廢料儲存場,2310噸的放射性鈾廢料原先被儲存在華盛頓州中部哥倫比亞河附近,以水充滿的混凝土池內。部分燃料棒還很完整,部分則受到腐蝕。圖片來源: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來自全美各地的16名社會科學家聯名指出,對於核廢料,歐巴馬政府付出太多的努力在處理技術的問題上面,以至於無法回應公眾對於儲存與處置工作的擔憂。

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的科學期刊中表示,歐巴馬政府的「美國核能未來藍絲帶委員會」(Blue Ribbon Commission on America's Nuclear Future)並沒有對社會與政治可能的解決方案付出足夠的心力。

科學家們寫道,「雖然科學與技術分析是必要的,但不該、甚至不可用學術之名凌駕在與公眾有關的實質及程序性問題之上。」

「與人溝通有關放射性廢料的風險是十分困難的,」弗里德曼(Friedman)說,「放射性看不到也摸不著,不能確定它造成的影響,而不同的暴露程度帶來的風險也很難解釋。這些都在灌輸人們恐懼感,也不利於公眾接受核廢料處理方案的建議。」

代表全美各州,超過170個中央與基層的環保團體,簽署了一份名為《核廢料安全處理原則聲明(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Safeguarding Nuclear Waste at Reactors)》,這份聲明敦促包括藍帶委員會等決策者,強化全美核電廠場內高強度核廢料的儲存安全。

弗里德曼教授是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科學與環境寫作課程新聞與通信主任,也是這篇發表在科學上的文章的16名共同作者之一。她說由科技專家與前政治人物所組成的18人藍絲帶委員會,「似乎看到並且試著回應社會學家過去20年來,對於公眾對核廢料風險的看法與認知。」

「許多社會學研究已經指出,核廢料問題如何影響社區,而政策又如何解決。我們不應該浪費這些知識,而應該好好利用它們來找到解決方案。」弗里德曼說。

科學期刊上這篇論文發表的當下核能正在抬頭,全世界有超過50座反應爐正在興建,還有超過100座反應爐計畫在未來10年內興建。

但放射性廢料儲存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今天,全美有大約6萬噸的高放射性核廢料沒有理想的處理方案。

「解決相關的社會問題並不保證能成功,但是忽略問題只會增加重蹈覆轍的機會,如同亞卡山的問題一樣(譯者按:亞卡山是美國政府選定的高放射性核廢料儲存場,但啟用後引發的社會、衛生、健康與環境爭議不斷)。」

亞卡山位於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西北方90英里處,是國會於1982年指定,全美唯一的地面核廢料儲存場。但歐巴馬總統以撤回相關的經費,並要求撤銷申請許可。

今年7月22日,參議院撥款委員會否決了一項修正案,停止亞卡山計畫。

「我很高興撥款委員會認定亞卡山計畫已經終止,也拒絕其死灰復燃的機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里德(Harry Reid)說。「現在是時候停止這個既危險又浪費納稅人金錢的計畫了,讓我們國家最聰明的人繼續工作,找到處理核廢料真正的解決方案。」

該委員會由15名成員在具有核能問題專業知識與經驗的專家,包括科學家、業界代表以及政界德高望重的人士。委員會的成員們在解決難題、周全的方式以及在各方利益間建立共識方面很有經驗。

藍絲帶委員會成立於2010年1月,委員會將在2011年6月製作一份臨時報告,2012年1月做出結論報告。

到目前為止,委員會已舉行了3次全面的公聽會,以接受專家們的證詞。

最近的公聽會在7月舉辦,地點位於華盛頓州的里奇蘭(Richland)附近的漢福德核廢料儲存場,全美2/3的高放射性核廢料,高達5300萬加侖(20萬4千立方公尺)的核廢料就儲存在177個位於地底下的核廢料儲存桶內。

3個小組委員會分別處理核廢料處置、核燃料循環技術以及運輸儲存問題等,也舉行了公聽會。

在最近一次舉辦的公聽會中,運輸儲存小組委員會在聽完相關證詞之後,認為使用過的核廢料以濕式儲存、是否集中存放或是遠離反應爐儲存等方式的風險相比,乾式儲存是現場長期存放的可行方式。

全球每年產生使用過的核廢料,可以填滿一個深1.5米,面積約等於一個足球場的範圍,重量大約是1.05萬公噸。

Top

  論壇:我們不是別人,我們是一家人!

作者:王元才

最近看到環境跟經濟衝突的新聞不斷,沒有人不會難過的,可是同在一片土地上的我們,難道就只能做個旁觀者嗎? 或是我們的政府站在財團這邊,玩弄法律條文,為財團護航?

事實上,我們同為幫兇,原因何在?

這些黑心廠商所生產的產品,充斥在我們的生活週遭,最鮮明的例子是聚氯乙烯(PVC),環保團體不只一次諫言──對此一產品提出替代計畫,原因在於此類產品的誕生、回收再生都會產生難以處理的污染,而耐用、成本低卻是其最大的優點。類似的製程也出現在台灣的許多生活產品中,包括面板、甚至於半導體。而我們對這樣的訊息了解有限,不去促使廠商重視環境責任,反正商品好用、炫麗、便宜就好。然後不加思索的跟著團或政府高喊「環境保護不能放棄經濟發展」,這難道不是幫兇嗎?

再者,很多人出門都得要開車代步,甚至於視汽油為生活必須品,每每油價漲價1至2元時,就嚷嚷著政府任由中油搶錢,有多少人認真的想過我們花錢去燒掉的汽油,從地殼出土到排放到大氣中,製造多少污染?我們可以試算在台北騎車與搭乘大眾運輸系統至少便宜超過一半以上,開車若加上保養費則是差不多的,因此很多人就成本考量,當然選了汽機車,但是我們花了多少錢去回饋在環境和受害者身上?我們排放的二氧化碳,據科學家統計,從大氣回到地表要經過100年,比我們的壽命都要長得多。我們如果不用同理心看待我們鄰居所面臨的環境迫害,與加害者又有何異?環境正義是葬送在我們自己手裡,台塑只不過在其中賺了黑心錢的劊子手。政府也不過只是在旁邊的推手啊!

小時候,每個人都聽過格林童話裡的3個願望,上帝給了富人跟窮人各3個願望,窮人只求溫飽,不多做奢求,一樣平安快樂。富人實踐了3個願望,欲求不滿,到最後原有的財富都被上帝所剝奪,一貧如洗。我覺得台灣人裡有故事裡的窮人和富人,而上帝給我們的不是願望,而是用來救命的石油和智慧,而我們卻沒有窮人般樂知天命,卻如富人般的索虛無度。最後故事結局---富人的垃圾倒進了窮人家,淹死了窮人,淹大水的時候,富人也沒有倖免。

全球暖化的今天,我們有可能避免這樣的結局嗎?背起我們自己的碳背包,縮小自己的碳足跡,別無他途,只因為麥寮人不是別人,我們同為一家人。

Top

  行動參與:831聲援樂生院,讓院民安養天年

發起單位:青年樂生聯盟

樂生院「續住區」裂縫失控,嚴重威脅院民生命安全!

郝龍斌出面負責!

重新調查地質、要求院舍安全

8.31(二)早上9:00@台北市政府

懇請大家聲援支持,讓院民安養天年。

聯絡人:卡卡 0911035970
E-mail:happylosheng@gmail.com

近日,樂生院裂縫情形加劇,已由「非續住區」擴及到「續住區」,8月9日人權會後才四日,短短時間內,反省室、怡園出現寬達0.5公分,長達數十公尺連貫的裂縫,道道平行捷運工程線,同樣面臨崩山危機!而捷運局在公視新聞議題中心的報導中已坦言此現象已超乎他們當初預期!捷運局也驚覺事態嚴重,已暫停捷運新莊機廠工程(相關報導)。

捷運局一直以「530方案」作為擋箭牌,表明「非續住區」將因捷運機廠施工造成損害,不願正視潛藏危機的裂縫現象。而今,承諾院民得以安住的「續住區」也出現嚴重裂縫。甫出院回家休養的呂阿伯,床邊便是一道觸目驚心的裂縫;2008年被迫由貞德舍搬遷怡園的藍阿姨更是感慨:「來這裡才住一年多,現在又發生這種事情,實在無奈!」年邁的林卻阿嬤,也同樣無法再承受第二次的搬遷。

2007年開始,我們不斷提出「保留樂生,分段通車仍可行」的訴求,唯直到2010年五都選舉前,捷運局才承諾可分段通車,可見捷運機廠完工與否都不影響捷運通車,自始至終,政府才是真正阻礙捷運發展的始作俑者,還將責任推給弱勢院民,也是造成今日新莊機廠工程安全問題、樂生院區建築毀壞的兇手。

因此,8.31(二)早上9:00讓我們在市政府前要求:
1.郝龍斌市長公開承認捷運機廠選址錯誤、施工方法錯誤造成山坡滑動,並向社會大眾公開道歉。
2.捷運新莊線分段通車。
3.進行樂生院區地質調查與鑽探,確認工程安全無虞前,不得復工。

※相關報導:
聯合報:捷運開挖地裂,自救會促停工
華視新聞:樂生房舍裂痕,民團要求捷運停工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樂生忌日530(上)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樂生忌日530(下)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陳姿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