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6.2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步道100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五溝溪整治舊思維 毀壞大武山下自然湧泉?


五溝村湧泉匯流區水草豐美,縣府卻以防洪為由整治。朱玉璽攝。

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文建會指定全台唯一的歷史聚落保護區,近日屏東縣政府擬進行「新赤農場永久屋基地聯外排水改善工程」,拓寬五溝村到佳屏溪之間的河道,環團擔心破壞五溝溪自然湧泉濕地,發起連署搶救。此項工程將於今晚於五溝社區活動中心的說明會,縣府水利處長謝勝信表示將廣納民眾意見,做成工法參考。

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朱玉璽說,2008年文建會將五溝指定為聚落,而五溝溪清澈未經破壞的溪流,正是聚落形成之核心,清楚呈現過往先民的智慧與土地紋理,應視為文化資產一併保護。五溝溪原已具備濕地蓄水滯洪的功能,與湧泉的水匯流,形成自然的滯洪區,形成渾然天成的生態區。與其將水導引到村里的排水溝,造成更大危害,他提出分洪的作法。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我們的島:搶救自然野溪

我們的島:野溪整治大危機

從野溪整治到生態工程的思維檢視

十年 我們學到了什麼?

生物簡介∣ 蚜蟲的小小食物鏈

作者:李鍾旻

在天氣涼爽的時節,隨手栽種的盆栽,特別容易遭到蚜蟲大軍的突襲。居家窗台前的花卉,例如百合、菊花等,多少都可能出現牠們的身影。是否曾在植物葉片、嫩芽上,看過這些聚集在一起、一粒粒的小小生物呢?可別把這些小傢伙誤認為是蟲卵了,牠們可是有六隻腳、活生生的昆蟲。

蚜蟲也常會現身在農田裡。特別是在蔬菜、果樹上,要見到牠們相當容易。蚜蟲不但生長期短、產量也大。以植物汁液為食的牠們,雖然體型小,但是在成群蚜蟲的摧殘下,能夠迅速的影響植物生長,造成植物枯萎。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西伯利亞虎


 

俄羅斯普列莫爾斯基有片名列世界遺產的森林,然而最近有伐木公司計畫砍伐當地的木材,這將威脅到當地原住民與西伯利亞虎的棲地,因此他們表達了強烈的抗議。搶救森林全球一起來,世界知名的芭比娃娃與一些迪士尼人物玩偶住進了用印尼雨林製造的紙盒裡,讓他們的可愛沾染了血腥,綠色和平出面譴責並且要求立即改善。

在地球很遠的另一方的事情跟我們有關嗎?2週前智利火山爆發產生的火山灰雲,居然環繞南半球1圈後,又飄回了紐澳地區,這一大片火山灰雲將干擾飛航次序。所以全地上每件事都是不停交互影響的,德國提出一項報告,對全球173個國家做評估,發現全球可能遭受自然災害風險最大的國家是萬那杜,而除了先天的地理條件,一個國家危機處理能力也會使天災造成的災難程度大不同。真的,地球需要我們一起搶救。很多人都不相信自己可以改變生活習慣,趁著明天夏至,不妨加入「夏至關燈」活動,晚上關掉家裡的電燈,或者到松山菸廠的圍牆外散散步,或者就在自家附近的樹下乘涼,感受一下綠地能給你的清涼與舒爽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身為一個非現實的夢想家:村上春樹的反核演講 (上)

村上春樹

 

講者:村上春樹;譯者:陳炯霖

身為日本人,似乎就意味著自己必須與許多自然災害共存。日本國土的大部分,每到夏天至秋天,會成為颱風的必經之路。每年都有颱風帶來莫大的災害,並失去許多性命。此外在各地也有活躍的火山運動,更不用說地震。日本列島位於亞洲大陸東隅,就在4個巨大板塊的交界處上。我們常說,自己就像是在地震的巢穴生活一樣。

颱風來襲時的日期及行徑能被預測,但地震卻沒有辦法。我們只能知道一件事,這次地震絕不是最後一個。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下一個大地震發生。有許多學者預測,未來20年到30年內,東京周邊的地區將發生芮式規模8級以上的大型地震。它可能是10年後,也有可能是明天下午。如果在東京這個人口密集的巨大都會,發生直下型地震的話,到底會造成多少被害呢?沒有人能估算出正確數字。

儘管如此,目前東京都內仍有1300萬人口過著「普通的」日子。人們依舊乘著擠滿的電車通勤,在摩天樓上班。這次地震過後,從未聽聞東京人口有減少的情形。

為什麼?或許你會想問這句話。為什麼在這麼可怕的地方,仍然有這麼多人理所當然地生活著?他們不會因恐懼而瘋狂嗎?

精采內文

 

 
 

大武山自然湧泉恐遭破壞 五溝溪整治費思量

本報2011年6月2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五溝村湧泉匯流區水草豐美,縣府卻以防洪為由整治。朱玉璽攝。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文建會指定全台唯一的歷史聚落保護區,近日屏東縣政府擬進行「新赤農場永久屋基地聯外排水改善工程」,拓寬五溝村到佳屏溪之間的河道,環團擔心破壞五溝溪自然湧泉濕地,發起連署搶救。此項工程將於今(21)晚於五溝社區活動中心的說明會,縣府水利處長謝勝信表示將廣納民眾意見,做成工法參考。

屏東縣政府水利處表示,萬金社區排水位於東港溪整體整治計畫最上游區塊,在水利署治理規劃由下游往上游辦理原則下,到2013年易淹水治理計畫第3階段結束時,可能未及改善。現因新赤農場永久屋基地興建,萬巒鄉赤山和萬金村民陳情盡快進行排水工程,縣府因此得到重建會經費,改善基地週邊排水之餘,得以一併處理易淹水區。

清晨的五溝湧泉溼地,朱玉璽攝。工程規劃在農場邊挖掘滯洪池,在上游的萬金社區加寬地下涵管,以及下游五溝水社區拓寬野溪河道,疏引暴洪入河流。屏東縣政府水利處長謝勝信表示,從五溝村到嘉屏溪,長度為900公尺,寬28公尺(加上水防道路4公尺則為32公尺);施工方式不會採用堅硬混擬土方式施作,拓寬之後將降低淹水的機會。多種工法有待評估,保證不會破壞生態。「最不濟,就是挖開有如埤,每年衝垮,再修復。」

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朱玉璽說,2008年文建會將五溝指定為聚落,而五溝溪清澈未經破壞的溪流,正是聚落形成之核心,清楚呈現過往先民的智慧與土地紋理,應視為文化資產一併保護。

朱玉璽表示,原萬金村即有台糖造林地營造的人工滯洪池,能減緩萬金社區立即衝擊;靠近萬金社區的民眾怕淹水,又挖了滯洪池。原本是方便排水,又在五溝村拓寬水溝,忽視原有的天然滯洪池。五溝溪原已具備濕地蓄水滯洪的功能,與湧泉的水匯流,形成自然的滯洪區,形成渾然天成的生態區。與其將水導引到村里的排水溝,造成更大危害,他提出分洪的作法。

五溝段野溪圖。(圖片來源:朱玉璽)

朱玉璽建議可從赤山聚落(台糖農場)分洪,沿著台糖舊鐵軌往左分洪到佳屏溪,右邊經過萬金的溪,但會經過私人土地;他認為只要農民腹岸照顧好,讓此地成為自然湧泉溼地公園,保留現有的地景地貌就是最好的防洪措施。因此,可徵收或長期租賃易淹水地區(約7公頃),擴充土地徵收費,減少工程費用。

當初計畫並沒有分洪的構想,分洪需要比較多經費,朱玉璽認為這是比較好的方法。

如此做法卻遭謝勝信否決,認為不可行。他說,環團要求的工法不但增加大筆預算,並且曠日廢時;將工程改道由低到高,對生態也會造成改變。水利工程科承辦人員尤瑞聯則說,五溝村位於五溝溪下游,站在河川整治的立場,不可能只整治上游而不動下游。否則易造成災害轉移的問題。眼見汛期即將來臨,若不施工恐危及民眾身家安全。

朱玉璽認為技術上是可行,而東北到西南向雖略有落差,工程上是可以克服的。赤山淹水越淹越嚴重,但此工程並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他說,地方政府要跳脫野溪整治的概念,讓水順勢發展才能雙贏。

Top

 

生物簡介∣ 蚜蟲的小小食物鏈

作者:李鍾旻

※編按:生物多樣性其實不只發生在遠山深海中!世界上有超過30億人居住在都市地區,在生活周遭,其實有許多不同的生命型態與我們共存,有時我們視而不見,有時我們將其視為不共戴天之敵。然而,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東西,都在大自然的生態系裡佔有一席之地,各有其角色、功能,若是細細觀察,也能發現宇宙共通的道理或法則。自本週起,生物簡介專欄將帶您從不同角度,重新認識幾種生活中常見的昆蟲,或能領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之趣味,敬請期待!

在天氣涼爽的時節,隨手栽種的盆栽,特別容易遭到蚜蟲大軍的突襲。居家窗台前的花卉,例如百合、菊花等,多少都可能出現牠們的身影。是否曾在植物葉片、嫩芽上,看過這些聚集在一起、一粒粒的小小生物呢?可別把這些小傢伙誤認為是蟲卵了,牠們可是有六隻腳、活生生的昆蟲。

蚜蟲也常會現身在農田裡。特別是在蔬菜、果樹上,要見到牠們相當容易。蚜蟲不但生長期短、產量也大。以植物汁液為食的牠們,雖然體型小,但是在成群蚜蟲的摧殘下,能夠迅速的影響植物生長,造成植物枯萎。

蚜繭蜂:親愛的,我把蚜蟲變木乃伊了

蚜蟲有沒有天敵呢?蚜蟲吃植物,瓢蟲吃蚜蟲。一般我們最清楚的蚜蟲天敵,大概就是瓢蟲了。不過事實上,還有另一類更常見的天敵,常伴隨著蚜蟲出現。也許你也曾在自家所栽種的盆栽上見過牠們。

這類生物叫做蚜繭蜂,屬寄生性的蚜蟲天敵,也就是所謂「寄生蜂」中的一群。蚜繭蜂幼期以寄生蚜蟲維生,但由於體型微小,或許很少有人會注意到牠們的存在。牠們究竟有多大呢?一隻蚜繭蜂,體長大約僅2~3公釐。

有時我們能觀察到,蚜繭蜂的雌蟲伸長著腹部,將身體末端的產卵管連續刺向蚜蟲的身體,好似在為蚜蟲「打針」一般。其實這樣的動作,便是在產卵。這些微小的蜂,能將卵產在蚜蟲體內,讓幼蟲在其內發育,並以蚜蟲的身體為食。不過蚜蟲所能提供的「肉」與空間有限,一隻蚜蟲的體內僅能容納一隻蜂。通常被寄生初期的蚜蟲,身體會隨者體內幼蟲的發育而腫脹;到後期則會死亡,被吃得只剩下一層薄薄的體壁,外觀呈金黃色、銀白色,稱為「木乃伊」。蚜繭蜂的幼蟲則會在其內化蛹,直至長為成蟲,始鑽破蚜蟲體壁離去。不過也別擔心,牠們不會叮人,更不會寄生在人類身上。

寄生者,人恆寄生之

除了蚜蟲、蚜繭蜂,另有一類寄生蜂,通常也伴隨著蚜蟲出現。但是,牠們卻不是以寄生蚜蟲為目的。原來牠們的寄生對象是蚜繭蜂。乍聽之下可真複雜,怎麼會有寄生中的寄生?

這種專門寄生另一種寄生性生物的現象,稱為「重覆寄生」。金小蜂便是常見的重覆寄生性蜂類。常可見其在植物表面以跳躍的方式移動。牠們的體型比蚜繭蜂更小,若非借助顯微鏡,常人看來或許只是不起眼的黑色小點在植物表面彈跳著。

某些種類的金小蜂,會在植物表面搜尋已遭寄生而死亡的蚜蟲,並將卵產於其內。卵孵化後,金小蜂幼蟲便以蚜繭蜂的組織維生。此時的木乃伊蚜蟲外表顏色會稍稍轉深,略為偏向褐色;蚜繭蜂也如同蚜蟲般,成了受害者,終至死亡。待金小蜂長為成蟲後,亦將鑽破蚜蟲體壁離開。蚜繭蜂寄生於蚜蟲,金小蜂則寄生蚜繭蜂,三者的生命環環相扣。

自然界的定理:一物剋一物

同樣都是寄生,寄生人體的蟯蟲、跳蚤僅是竊取養分,不會導致人類的死亡;然而,蚜繭蜂、金小蜂等的寄生蜂卻會食其血肉,將所寄生的對象至於死地。像蟯蟲這類吸取生物營養,不殺死寄生對象的生物,是為「寄生者」;寄生蜂這類會殺死宿主的生物則通稱為「擬寄生者」,意指類似於「寄生者」,但寄生模式卻稍有差異的類型。

蚜繭蜂能夠以寄生的方式,消滅危害作物而被人們視為重大害蟲的蚜蟲,因此身為益蟲;然而另一種寄生蜂,金小蜂卻會殺死這些益蟲,而處於害蟲的角色。

植物、蚜蟲、蚜繭蜂,以及金小蜂,這些不同的生物被連結在一起,彼此之間構成了食物的順序關係。一物剋一物,永遠是自然界中不變的定理。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西伯利亞虎生存空間萎縮 原民抗議伐木公司毀諾

本報2011年6月21日綜合外電報導,黃健強編譯,蔡麗伶審校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圖片來自:WWF。來自俄羅斯普列莫爾斯基地區的消息指出,該地砍伐西伯利亞虎棲息地的計畫一傳出,立刻引起民眾強烈抗議,要求撤銷計畫,保護此一世界遺產候選場址。

WWF俄羅斯分會和普列莫爾斯基省原住民協會提出聲明,反對 JSC Les Export公司,該公司專門砍伐木材,並用以製造鑲木地板後再銷售出口。

普列莫爾斯基省位於俄羅斯的極東邊,它是所有大型貓科動物和野生數量少於500頭的西伯利亞虎所僅存的棲息地之一。

林業公司毀諾  衝擊原住民維生所需的古森林

這抗議起自於Les Export公司提出林地租用申請,要利用位於比金河(Bikin River)流域的Bikinsky松子生長區,該地區是古老闊葉紅松樹最大、最完整的地區,也是西伯利亞虎極為重要的棲息地。比金河流域已在2010年11月列入世界遺產候選場址。

但JSC Les Export在2011年5月取得林地租賃許可後引起了公眾的憤怒,該林地也包含了珍貴的老虎棲息地。

這兩份林地租賃許可的區域分別在Pozharsky松子生長區和Sredneussuriskiy省立野生動物保護區兩地,而後者建造了唯一的生態走廊,跨越中國在黑龍江省完達山區的邊界連接俄羅斯西伯利亞虎與中國的西伯利亞虎的族群。

WWF俄羅斯分會的阿穆爾河分部主任Yury Darman指出,這樣的行為是一種背叛。JSC Les Export原先承諾不砍伐松子生長區或保護區的林木。此行為已違背了該公司為FSC取永續林業認證的承諾。

Darman批評,這也是對比金河原住民的一種背叛,當地的烏德蓋人(Udege)、那乃人(Nana)完全按照傳統的生活方式,依靠當地的資源為生。自1992年開始,這些當地的居民就要捍衛比金河地區防止外來開發的剝削。

莫爾斯基省原住民協會自2009年6月就已租用這片森林,作為松子和藥用植物的採收地區。該會副會長Igor Kukchenko表示:「這是我們的森林,為了我們每個人的日常所需,我們在這裡打獵、捕魚、採集藥草和砍伐樹木。我們krasniy Yar村的居民公開反對JSC Les Export公司租用這森林走道以及反對任何其他在比金河附近的工業伐木活動。」

2011年6月5日,Krasniy Yar的居民向省政府及州政府請願,要求禁止出租比金河中游和上游附近的流域作為林木採收使用。

繼續伐木  西伯利亞虎處境雪上加霜

過去50年來,西伯利亞虎數量雖有回升,但由於盜獵、人類與老虎之間的衝突和大量森林開墾,其生存仍然遭受嚴重威脅。

根據WWF於2011年4月所提出的《維生森林研究報告》(Living Forests Report) 第一章指出,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和作為的話,超過2億3千萬公頃的森林將會在2050年消失,而這可怕的情況代表僅有2300頭老虎在13個國家中愈趨孤立的小棲息地中生存下來。

※資料來源:WWF新聞稿

Top

 

芭比包裝涉伐木 環保團體譴責

摘錄自2011年6月20日原住民電視台報導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6月8日在印尼召開記者會,譴責製造芭比娃娃的美製作芭比娃娃的公司,使用砍伐印尼雨林的造紙公司所製造的紙來包裝產品。他們要求美這家公司要立即改善,並且協助拯救印尼的雨林。

綠色和平組表示,他們把芭比娃娃的外包裝拿去請人鑑定,確定這些包裝所使用的紙漿,是來自印尼的雨林。另外迪士尼一些玩具的外包裝也有同樣的問題。因此這兩家大公司都要為印尼雨林快速消失負責。綠色和平組織指出,這些玩具公司都是使用印尼一家破壞雨林的造紙公司「亞洲紙漿造紙公司」所生產的紙張來包裝。

對於綠色和平組織的指控,這一家公司發表聲明說,他們已經針對包裝用紙的來源跟綠色和平組織進行溝通。不過「亞洲紙漿造紙公司」則駁斥綠色和平組織的說法毫無根據。造紙公司說,他們的產品完全符合法律規定,並且指責綠色和平組織的指控是為了挑起為人父母者的不滿情緒,以打擊印尼這個開發中國家的工業。

去年法國一家零售業的巨擘量販公司才剛剛宣布,基於環保理由,停止購買某些造紙公司的產品。根據統計,印尼每年有1百萬公頃的林地遭到濫墾濫伐。而在全球一片減緩氣候變遷的氣氛中, 印尼也成為國際施壓的主要目標。

Top

 

火山灰飄回澳洲 恐干擾飛航

摘錄自2011年6月20日法新社雪梨報導

氣象專家今天(20日)指出,2週前智利火山爆發產生的火山灰雲環繞地球1圈後已飄回紐澳地區,可能干擾澳洲飛航。

普耶韋火山(Puyehue)已穩定地減少活動,讓安地斯山脈居民可以回到家園,但普耶韋火山噴發的巨大火山灰雲仍然在整個南半球上空飄移。

澳洲氣象局火山灰諮詢中心的杜柏(AndrewTupper)今天說,雖然這片火山灰雲在飄移時一直變薄,但他預期火山灰雲明天還是會對澳洲南部上空造成影響。

他說:「上週飄來的火山灰雲大部分已經消散,不過火山灰雲又再回來。」

「我們能在衛星影像上清楚看見這片火山灰雲。」

杜柏說,火山灰雲大約位於西澳省(WesternAustralia)南方2000公里處,但他預期火山灰雲明天早晨會通過澳洲東南海岸,對阿得雷德(Adelaide)機場造成影響,可能也會影響墨爾本(Melbourne)。

Top

 

萬那杜是自然災害風險最大國家

摘錄自2011年6月20日中央社柏林報導

太平洋上的島國萬那杜被評估是全球可能遭受自然災害風險最大的國家。社會和經濟因素使得許多亞洲及拉丁美洲國家危機處理能力不足,遇到天災時受創特別嚴重。

德國的聯合開發工作組織與位於波昂的聯合國大學(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共同提出的一項報告指出,嚴重的天災發生在不同的國家,造成的災害情況大不相同,主要是看各國的行政管理機制及危機處理的能力。

報告針對全球173個國家的情況做評估,發現最脆弱的是太平洋上的島國萬那杜,而天然災害風險最低的是中東國家卡達。

名列高風險國家的還有亞洲的菲律賓、孟加拉和柬埔寨,以及拉丁美洲的瓜地馬拉及薩爾瓦多。
根據這些機構的分析,以2010年發生在海地及智利的大地震為例,海地芮氏規模7.0的地震造成20萬人死亡,而智利的芮氏規模8.8的強震奪取500條人命。災害死亡人數有如此大的差別,主要是因為智利的公共部門有效率,尤其是最近幾年全力肅貪,對於建築物的規範及管理很嚴格。

報告指出,不論是發生地震、颶風或是洪水,對於天然災害的防範工作做得比較好的國家,受災的情況也相對較低。國家的領導階層非常關鍵,而建築物的狀況、糧食的供應和醫療的水準都有關係。

Top

 

夏至晚關燈 松菸亮起來

本報2011年6月21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圖片:松菸公園催出聯盟提供松菸公園催生聯盟發起,22日夏至晚上關掉家裡的電燈,一起到松山菸廠的圍牆外散散步,並亮起點點燭光來為松山菸廠祈福。

「夏至關燈」活動,主要為了搶救松山菸廠這片綠地,讓郝市長聽見人民的聲音。

松菸公園催生聯盟表示,台灣2,300萬人口所用的日常用電只佔不到兩成,也就是說就算全台灣老百姓回到沒電的日子裏,能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也非常有限。所以要減緩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除了節約用電之外,更應該要求國家從政策面的產業調整以及森林、都市綠地保護等各方面著手!而當我們把燈關了之後,當我們願意改變自己的生活來節約資源,我們也希望政府有勇氣能回應我們對永續發展的盼望。

松菸公園催生聯盟誠摯邀請各位鄰居、好朋友,在6月22日夏至晚上8時,關掉家裡的電燈,一起到松山菸廠的圍牆外散散步,並亮起點點燭光來為松山菸廠祈福,讓市政府看見我們維護世代正義的決心,讓松菸森林趕快回到我們的身邊,更期待在大家的呼籲下,台北能擁有越來越多的大型公園綠地。

 Top

 

論壇∣身為一個非現實的夢想家:村上春樹的反核演講 (上)

講者:村上春樹;譯者:陳炯霖

村上春樹,圖片來自維基百科。我上次造訪巴賽隆那是兩年前的春天,當時的簽名會擁入大批讀者,令人吃驚。冗長的行列竟使參加民眾要排一小時半才能取得簽名。為什麼要花這麼久的時間呢?因為有許多女性讀書要求與我親吻,簽個名得花上一番功夫。

我在世界各個城市舉辦過簽名會。但被女性讀者索吻的,世界上只有巴賽隆那而已。從這點看來,就能知悉巴賽隆那是個不凡的城市。今天我能夠重返這個擁有古老歷史及高度文化的美麗城鎮,感到自己相當幸福。

但很可惜的是,今天我要說的不是有關索吻的故事,而是一些稍微沉重的話題。

各位都知道,已消逝的3月11日午後2時46分,日本的東北地區遭受巨大地震侵襲。地球自轉甚至因這場前所未有的地震變快,一天的時間縮短了百萬分之1.8秒。

地震帶來了龐大災害,之後來襲的海嘯也在大地上留下了慘不忍睹的傷痕。有些地方的海嘯達到39公尺。39公尺,是在一般大樓飛奔上10樓也不一定能獲救的高度。沿岸地區的人們逃生不及,將近有24000人犧牲,其中有9000人失蹤。他們被超越堤防的巨大海浪侵襲,至今仍尋找不到遺體。或許有許多人就這樣沉沒在冰冷的大海吧?當我想到這些事,想像自己如果是他們的時候,胸口就會不禁絞痛。活下來的人,也大多失去了家人或親友,失去了家園與財產,失去了生活場域,失去了生活重心。甚至也有被連根拔起,消失的一乾二淨的村落。也有更多人,被徹底剝奪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身為日本人,似乎就意味著自己必須與許多自然災害共存。日本國土的大部分,每到夏天至秋天,會成為颱風的必經之路。每年都有颱風帶來莫大的災害,並失去許多性命。此外在各地也有活躍的火山運動,更不用說地震。日本列島位於亞洲大陸東隅,就在4個巨大板塊的交界處上。我們常說,自己就像是在地震的巢穴生活一樣。

颱風來襲時的日期及行徑能被預測,但地震卻沒有辦法。我們只能知道一件事,這次地震絕不是最後一個。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下一個大地震發生。有許多學者預測,未來20年到30年內,東京周邊的地區將發生芮式規模8級以上的大型地震。它可能是10年後,也有可能是明天下午。如果在東京這個人口密集的巨大都會,發生直下型地震的話,到底會造成多少被害呢?沒有人能估算出正確數字。

儘管如此,目前東京都內仍有1300萬人口過著「普通的」日子。人們依舊乘著擠滿的電車通勤,在摩天樓上班。這次地震過後,從未聽聞東京人口有減少的情形。

為什麼?或許你會想問這句話。為什麼在這麼可怕的地方,仍然有這麼多人理所當然地生活著?他們不會因恐懼而瘋狂嗎?

日語裡有句話叫無常(mujo)。它的意思是,一直持續的狀態並不等於唯一的常態。生活在這個世上的萬物總有一天都會消逝,所有的事物將馬不停蹄地持續變換。沒有永遠的安定,也沒有不變不滅的事物能讓人依賴。這是從佛教起源的世界觀。日本的「無常」這個想法,雖跟原來的宗教脈絡有些許差異,但深殖在我們心中。從古代開始就幾乎不見改變地被傳承下來,成為民族的精神結構。

「所有事物終究都會消逝」這個觀點,換句話說就是個消極的世界觀,人類再怎麼抵抗大自然的潮流都是無用的。但日本人卻反而在那消極之中,積極地找出了美學。

說到日本的自然,我們在春天時迎接櫻花盛開,夏天觀看螢光蟲,到了秋天可欣賞紅葉,這些觀賞自然的行為,可說是具有集團式、習慣性的,人們明知道自己在重覆同樣的事,卻還是熱心地去參與。賞櫻名所,賞螢名所,賞楓名所,每到季節來臨就會擁擠不堪,連旅館都很難預約。

為什麼呢?

因為不管是櫻或螢或楓,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失去它的美麗。我們為了目擊那一瞬的光彩,路途再遠也願意前往。那裡存在的不只是純粹的美麗,人們親眼確認它們失去小小的光芒,看到鮮艷的色彩在眼前凋零,會不自覺地鬆一口氣。當人們目睹一場美麗的盛宴消逝時,反而能找到安心感。

這種精神性到底有沒有影響到日本國民對自然災害的看法,我也不知道。但我們確實是在從不間斷的自然災害中越過一道道關卡,接受一切都是「沒辦法的事」,集團式的克服困難生存下來的。或許這種共同經驗,影響到了我們的美學意識也說不定。

這次的大地震,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受到相當劇烈的打擊。連平常習於地震的我們,看到這次的大規模災情,直到現在仍然心存恐懼,抱持著無力感,並對國家的未來感到不安。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仍必須重新整理精神,邁向復興之路。關於這一點,我並不特別擔心。因為日本人就是這樣超越艱苦,寫下悠久歷史的民族。我們不會一直停留在恐慌中,倒塌的房屋可以再蓋,崩塌的道路可以再修。

說到頭來,我們只不過是在地球這顆星球上恣意地借住罷了,我們從來沒問過地球要不要讓我們住。所以當它晃幾下時,我們也沒資格抱怨,因為地球本來就會搖晃。一切非關喜惡,我們只能與這樣的自然共存。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一個跟道路或建築物不同,無法簡單修復的東西。例如說倫理,又或者是道德規範。這些概念不是具體事物,一旦毀損就無法輕易地恢復原狀。並不是準備好機器,召集人手及物資就能處理的事情。

我要說的是,更具體一點來說,就是福島核電廠的事情。

恐怕大家也知道,福島因為地震及海嘯侵襲,6座原子爐起碼有3座已無法修復,而且現在仍持續向周邊散發出放射能。爐心熔毀了,附近的土壤被污染,含有高度放射能的污水被排放至近海,風也將輻射搬運至更廣域的地區。

有近10萬的人們,被迫從核電廠周邊地區撤離。農田、牧場、工廠、商店街及港灣,全部成為無人地帶。曾經住在那裡的人,或許這輩子再也沒有機會回去了。災情不只限於日本國內,非常抱歉的是,輻射對鄰近諸國也造成了影響。

為什麼這種悲劇會發生?其原因已經證實了。蓋核電廠的人們,從來沒想過會有這麼大的海嘯會來。雖然有少數專家一直持續警告,該地曾有類似這次的大海嘯來襲,要求重新檢討安全標準過。但電力公司從不把它當一回事。為什麼呢?因為為了個幾百年也不一定會來一次的大海嘯做巨額投資,是件不受營利企業歡迎的事。

我們也能看到,理應嚴格看管核電安全的政府,為了順利的推行核能政策,不斷地降低安全標準的水平。

我們必須查明所有事情,如果確有過失,必須讓所有資訊公開。因為這些過失,起碼讓10萬以上的人們不得不捨棄自己的土地,改變自己的生活。我們必須為此憤怒,這是理所當然的。

不知道為什麼,日本人本來就是個不太生氣的民族。我們擅長忍耐,卻不知道該如何將感情爆發。關於這點,或許跟巴賽隆那的市民有些不同。但這一次,我想日本國民真的生氣了。

在那同時,我們也不得不對允許這個扭曲的社會結構存在至今的自己深切反省`。因為這次事故,與我們的倫理規範具有深刻的關連性。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史上唯一遭受過核彈攻擊的國家。1945年8月,美軍轟炸機在廣島與長崎兩個城市投下原子彈,總共有20萬以上的人命犧牲。死者幾乎是非武裝的一般市民。在此我們先不討論核爆的是非問題。

我想說的是,死掉的不只是爆炸瞬間的那20萬人,有更多殘存下來的人,在那之後苦於輻射被曝症狀,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死去這件事。核彈的破壞性有多強,輻射對這個世界,對於人體會留下多麼深的傷痕?透過這些犧牲者,我們學習到了這些事。

戰後的日本朝向兩個大方向前進。一是經濟復興,另一個是放棄戰爭行為。無論發生什麼事態都不再使用武力解決,經濟要富裕,祈求和平,這兩件事成了日本這個國家的新指標。(待續)

※日文全文:村上春樹さん:カタルーニャ国際賞スピーチ原稿全文(上)(下)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