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7.12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聯合國報告:避免全球毀滅 只有綠能


台中火力發電廠

聯合國出版一份新報告中《2011世界經濟與社會概況:綠色技術大改造》 指出,由於人類的活動違反了地球的永續發展,以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使用急速擴張,現在需要一個比工業革命規模更大、速度更快的科技革命,以避免發生「全球性的大災難。」

調查中指出,接下來的40年間,每年需要投入1.9兆美金在綠能科技,其中至少有1.1兆美金要花在發展中國家,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食物和能源需求。而為了加速傳播綠色科技,必須建構更多的多邊智慧財產權模式,而不能拘泥在當前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架構下。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聯合國新報告:再生能源可望成為主流

綠領經濟的許諾與失落

創造就業又減碳的產業才夠綠

面對「熱平擠」的世界 小看綠能商機就落伍了

生物簡介∣ 花紅葉綠間的小壞壞——薊馬

作者:李鍾旻

路旁的榕樹,幾片樹葉看起來不太一樣,兩側朝向中央對折,是人為刻意造成的嗎?不僅如此,有些葉子更是捲成了長條狀,並且表面佈滿了紅色與黑色的斑點。如此的外觀不禁讓人聯想到餐桌上的水餃與火鍋料,莫非葉子裡包覆著某些驚喜?

將其中一片葉子翻開,赫然發現數隻體態纖細、瘦瘦小小的生物藏身在葉片裡。原來,這些捲起來的樹葉不光是「薊馬」的傑作,同時也是牠們棲身的大本營!覺得薊馬這個名詞聽起來很陌生嗎?其實牠們跟哺乳類的馬兒可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一群植物上常見的昆蟲。不過由於牠們長得太小了,小得讓人不容易發現,再加上,牠們總是喜好藏身在植物上隱密的縫隙處,因此容易使人忽略牠們的存在。

雖然許多薊馬因會影響植物生長而屬害蟲,不過也有對人類有益的種類。許多居住在花中的薊馬能幫助植物授粉;肉食性的種類則會補食蚜蟲等的小型害蟲。儘管薊馬長得如此微小,細細探究倒也能發現當中許多奧妙。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歷經福島核災後的日本,持續著限電大作戰,麒麟公司取消了自動販賣機的24小時照明,並在夏季將下午1點至4點間的冷卻功能也停止,希望能讓旗下的自動販賣機達成節省15%以上用電量的目標。忽然開始一點一滴電力都不能浪費的生活,想必有些人適應的有點痛苦,但在建築師的巧思設計下,哥本哈根市中心的焚化爐成功轉型,變得永續又好玩,竟然在上面滑雪呢。這樣好玩又節能的生活,需要多用心來設計。中國的昆明也安裝了風能、光電互補的綠能路燈,將帶來每年節電16萬度的效應。反觀我國,台電公司為了解決花蓮地區用電需求提出了萬里水力電廠,當地的萬榮村居民認為這個計畫低效益、高風險,讓他們可能成為第二個小林村,多麼叫人恐懼,應該有更好的方案!

關心環境時,也需要講求科學精神,像BBS Taiwan的調查讓愛鳥者接受一些基礎的訓練,一起​關心鳥類物種消長,留下資料記錄提供研究,更能為環境貢​獻一份心力。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核災 政府不敢估算的成本

作者:田秋堇(立法委員)

日本福島地震引發核災,至今滿四個月,雖然媒體關注漸淡,但災情仍持續發展。世界各國對於核電廠存廢皆有重大反省,包括台灣環保團體也曾在期間發起兩反核次大遊行。但是,台灣政府仍採取僥倖心態,僅口頭上宣稱:「不排除」讓核一、二、三電廠準時除役。行政單位與台灣電力公司以「核電發電成本一度0.6元、非核就會漲電價、阻礙經濟發展」等似是而非的理由恐嚇人民。核電工業背後巨大的利益集團與經濟發展大旗,讓非核家園的路充滿挑戰。精算台灣可能的核災成本,則有助於讓台灣人了解,哪怕機率再小,台灣根本沒有發生核災的本錢,因此筆者力促立院召開數次專案報告,要求行政單位提出核災社會成本總分析。

但是,縱然有福島核災前車之鑑可供參考,行政單位卻虛應故事,刻意模糊焦點,避談核災成本。在2011年5月23日,立法院社服衛環委員會召開的「若台灣發生核災之環境、社會總成本評估」專案報告,內政部的報告九頁,僅是收容安置、救災措施政令宣導,報告指出,扣除核電一、二、四廠20公里範圍,北區收容場所有3,300處,可收容55萬人,南區扣除核三廠二十公里範圍內,有4,000處,可收容68萬人,但仍無法提出長期安置的規劃。公共工程委員會提四頁報告,毫無統計數字,教育部提出15頁報告,僅書面說明加強防災教育。

精采內文

 

聯合國報告:只有綠能科技能夠避免全球毀滅

摘譯自2011年7月5日ENS美國,紐約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俄羅斯的金基(Khimki)森林被清出一條通道,以興建莫斯科與聖彼得堡之間的高速公路。圖片來自:Daniel Beilinsin 相本。聯合國出版一份新報告中指出,由於人類的活動違反了地球的永續發展,現在需要一個比工業革命規模更大、速度更快的科技革命,以避免發生「全球性的大災難。」

2011世界經濟與社會概況:綠色技術大改造》 (The World Economic and Social Survey 2011: The Great Green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5日由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UNDESA)出版,呼籲每年至少要投入1.9兆美金以避免這場災難。

報告中說,「以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使用急速擴張,解釋了人類違反地球永續發展的原因,包括全球暖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干擾氮循環的平衡等,都影響著地球生態系統的永續性。」

報告中警告,「現在迫切需要一個全面的全球性能源轉型,才能避免這場重大的災難。」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報告的序中寫道,「我們應該看到永續與成長兩者間互補與互相支持的重要性,而不是相互競爭矛盾。如果我們支持低碳、節約資源且有利窮人的經濟模式,這就能成為可能。」

「原本覆蓋地球的森林,大約有一半已經消失。地下水源正在枯竭且遭受污染,生物多樣性大量降低,這些都已經發生,」報告說,「石化燃料的使用不斷增加,地球氣候的穩定性正受到全球暖化的威脅。」

調查報告建議:「為了讓發展中國家的人民達到一定的生活水準,特別是數十億仍處於赤貧中的人,以及本世紀中將增加的另外20億人口,人類需要更大規模的經濟發展。」

「維持現狀並不是一個選擇,」報告的主要作者Rob Vos說,「即使我們現在停止推動世界成長的引擎,現有的生產方式與消費習慣將使資源的消耗以及自然環境的污染持續下去。如果沒有大規模的改善並推廣綠色科技,我們無法扭轉持續下去的生態破壞,也無法為全人類保住現有的生活,不論是現在或是將來。」

為了滿足戰勝貧窮以及保護環境的雙重目標,《2011世界經濟與社會概況》中呼籲推動一個以人類經濟活動為基礎的科技轉化。

印尼蘇門達臘廖內省的森林和泥炭地被破壞以種植油棕。圖片來自:綠色和平東南亞分部。報告建議,全球應該在發展與擴大潔淨能源科技、永續農業與林業技術、改善氣候的基礎建設以及減少廢棄物的科技等項目進行主要投資。

這個「綠色科技大改造」,必須在30-40年間完成,速度必須是上一波工業革命的兩倍。

調查中指出,接下來的40年間,每年需要投入1.9兆美金在綠能科技,其中至少有1.1兆美金要花在發展中國家,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食物和能源需求。

該報告建議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公共技術共享的國際制度和網絡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中心。

報告指出,為了加速傳播綠色科技,必須建構更多的多邊智慧財產權模式,而不能拘泥在當前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架構下

「現在需要比第一次工業革命更大規模的科技轉化,而且要再更短的時間內達成。」報告指出,「新的技術必須要能夠使今天的窮人達到一定的生活水準,同時減少排放以及廢棄物,並且終結對地球不可再生資源的無限制消耗。」

《世界經濟與社會概況》每年出版一次,去年的調查要求對國際金融、援助與貿易進行大規模改造。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生物簡介∣ 花紅葉綠間的小壞壞——薊馬

作者:李鍾旻

路旁的榕樹,幾片樹葉看起來不太一樣,兩側朝向中央對折,是人為刻意造成的嗎?不僅如此,有些葉子更是捲成了長條狀,並且表面佈滿了紅色與黑色的斑點。如此的外觀不禁讓人聯想到餐桌上的水餃與火鍋料,莫非葉子裡包覆著某些驚喜?

捲曲的蟲蟲睡袋

將其中一片葉子翻開,赫然發現數隻體態纖細、瘦瘦小小的生物藏身在葉片裡。原來,這些捲起來的樹葉不光是「薊馬」的傑作,同時也是牠們棲身的大本營!覺得薊馬這個名詞聽起來很陌生嗎?其實牠們跟哺乳類的馬兒可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一群植物上常見的昆蟲。不過由於牠們長得太小了,小得讓人不容易發現,再加上,牠們總是喜好藏身在植物上隱密的縫隙處,因此容易使人忽略牠們的存在。

薊馬家族的成員往往體型微小,常見的個體僅約1~2公釐左右長,行動則相當敏捷,僅有少數種類體長會大於一公分。牠們外表的顏色常呈淡黃色、褐色或黑色。儘管牠們的身體如此的小,不過從那又尖又細長的腹部,再加上短小的足,我們可以輕易的將牠們與螞蟻、蜘蛛等小動物做區別。

多樣貌的薊馬集團

薊馬在台灣從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皆有分佈。台灣產的薊馬種類數約在一百種上下,全世界的種類則計有上千種之多。

大部分的薊馬以植物汁液為食,一般常見於植物的莖、葉、花上。而也有少數以花粉為食,以及肉食性的種類。植食性的薊馬一般以刺破、劃開植物表皮,吸取汁液的方式進食。某些種類薊馬的取食會造成植物樹葉變形或不正常生長,路邊榕樹上發現捲起來的葉子便是一個例子。榕樹上常見外表黑色的榕樹薊馬,牠們能夠促使樹葉由邊緣向中央捲曲呈圓筒狀,並藏匿其中。

不同種類的薊馬食性不盡相同,除了榕樹上的種類,也有專門吃食花卉、蔬果的薊馬。人類社會裡,許多植物都有薊馬的存在,尤其是在農作物上,與人類關係密切。薊馬普遍存在於農田裡的各種花卉、蔬菜、果樹,常因取食造成葉片外表變色;當作物遭到大量薊馬取食,則會導致葉片乾枯脫落。另外牠們也可能攜帶病原,傳播植物疾病而影響收成。許多薊馬會將卵產在植物的嫩芽、嫩葉或花瓣之組織內或表面藉以繁衍後代。

羽毛狀的纓翅

薊馬的翅膀很特別。雖然,如同大部分昆蟲一樣,許多薊馬具有兩對翅膀,然而薊馬成蟲的翅膀主要由一佈滿許多細毛的長型主體構成,外觀如同迷你版的鳥羽毛。雖然這樣的構造,邊緣由許多毛組成,對牠們來說仍可用以飛行。薊馬家族在分類上屬昆蟲綱中「纓翅目」。「纓」,指的是用絲線般的穗狀飾物、繩索等物體,即是形容牠們那特別的翅。

雖然許多薊馬因會影響植物生長而屬害蟲,不過也有對人類有益的種類。許多居住在花中的薊馬能幫助植物授粉;肉食性的種類則會補食蚜蟲等的小型害蟲。儘管薊馬長得如此微小,細細探究倒也能發現當中許多奧妙。

※ 編按:生物多樣性其實不只發生在遠山深海中!世界上有超過30億人居住在都市地區,在生活 周遭,其實有許多不同的生命型態與我們共存,有時我們視而不見,有時我們將其視為不共戴天之敵。然而,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東西,都在大自然的生態系裡佔 有一席之地,各有其角色、功能,若是細細觀察,也能發現宇宙共通的道理或法則。生物簡介專欄將帶您從不同角度,重新認識幾種生活中常見的昆蟲, 或能領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之趣味。

【來看看其他的蟲蟲】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東京限電 麒麟推行販賣機節電措施

本報2011年7月12日綜合外電報導,林菁香編譯,翁御棋審校

圖片節錄自:麒麟飲料公司網頁。 為了因應今夏預估的電力不足問題,販售啤酒、清涼飲料的麒麟公司東京都涉谷區主管表示,在7月至9月期間,位於東京電力公司限電區域內的自動販賣機,將採行節電措施,減少用電尖峰時刻25%以上的用電量。

311東日本大地震後,該公司在東電供電區內採取了自動販賣機照明設備24小時熄燈等對策。另外,進入夏季後,除了於下午1點至4點間停止販賣機的冷卻運轉功能外,亦因應相關機關的要求採取更多措施,包括停賣飲料、輪流停止販賣機冷卻功能。

該公司還對東北電力配電區內的自動販賣機設定了節省15%以上用電量的目標。

※新聞來源:讀賣新聞

Top

 

建築師Bjarke Ingels操刀 哥本哈根焚化爐也能滑雪

哥本哈根市中心的焚化爐成功轉型 建築師最新設計既永續又好玩 本報2011年7月12日綜合外電報導,黃雅琳編譯,蔡麗伶審校

Bjarke Ingels設計改造的哥本哈根焚燒爐。圖片來自:英國衛報報導。利用綠色能源與山區休閒運動這兩者看似不可能的組合,建築師Bjarke Ingels在為哥本哈根設計新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競賽中得標;這座發電廠將於2016年開放,預計成為全世界最清潔的發電廠之一。對得獎的Ingels而言,在創造的過程注入樂趣非常重要。

他說,「當你花了35億克羅納(丹麥貨幣單位,相當於191.52億台幣)在哥本哈根市中心蓋一座能源發電廠,你不能讓它成為一個很醜的箱子,鄰居會抗議,也影響市容。」「你必須讓它成為一座公園,一處吸引人的地方,而且當孩子們來到焚化爐頂部滑雪,他們也許會好奇這座高高的建築物裡頭有什麼事正在進行。」

Ingels 從小就想成為圖文小說家,但現年36歲的他卻被譽為同世代中最令人興奮的建築師之一。

2010年上海世博展中,Ingels將哥本哈根最出名的小美人魚地標,連同美人魚雕像旁港口的海水,完整移師至中國,藉此為參觀者展示哥本哈根城的永續性;參觀者可騎著腳踏車,從丹麥館內的迴旋腳踏車道上看到小美人魚雕像。

Ingels說,「我的靈感是享樂主義者的永續性,能同時改善生活的品質與增進生活的樂趣。」「哥本哈根乾淨到你甚至跳進港口都沒關係,這幾乎是奇蹟。哥本哈根是具永續性的城市,但這不代表得作很多犧牲。」

「雖然人們偶爾願意犧牲,但他們還是會開車載孩子去踢足球。人們不是因為想要汙染環境而開車;他們開車是為了拜訪朋友。這跟改變我們的行為無關,而是要以更聰明的方式過生活。舉例來說,將原本要丟掉的廢棄物視作一種資源,一公噸的廢棄物便幾乎相當於兩桶的油。」

這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將是哥本哈根最高的建築物,並且取代原本位於市中心邊緣工業區、有40年歷史之久的焚化爐。在丹麥,已經有超過50%的廢棄物用來轉化為能源,這座新建的發電廠將比舊廠增加20%的效率。這座建築物的外觀將以花盆裝飾成綠色,參觀者可搭乘裡面的一部電梯至「雪山」頂部,將發電廠內部的機械裝置一覽無遺。

每當有一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發電廠頂部的煙囪便會排出30公尺長的煙圈,藉以提醒參觀者哥本哈根的碳足跡。Ingel認為,「碳排放的一個問題就在於太抽象與無形,你可以看到煙囪有煙排出來,但是你不知道這個數量是否相當可觀。從2016年起,在哥本哈根,你可以輕易地從發電廠煙囪排出的煙圈數量得知碳排放的數量。」

「發電廠變成了(滑雪)公園,傳統上象徵污染的煙囪也化身為有意思的存在。」

Ingels成立的BIG 建築師事務所,近來因為在哥本哈根一系列的創新居住建築設計而聲名大噪,其「山居系列」(Mountain Dwellings)設計案,在好幾層樓高的立體停車場上蓋公寓,每戶屋頂有獨立的花園,最為知名。

※資料來源:英國衛報

Top

 

昆明安裝綠色路燈 每年節電16萬度

摘錄自2011年7月11日新華社雲南報導

隨著昆明滇池環湖公路通車,全線63公里的4000多桿風光互補綠色照明路燈也同時啟用。據昆明市政部門介紹,這是昆明首次大規模安裝使用類似綠色路燈,在美化道路環境的同時,實現零電費、零排放,每年可節約用電約16萬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2萬噸。

Top

 

花蓮萬里水力電廠 居民批低效益、高風險

本報2011年7月1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萬榮林道環保署現勘地形驚險,居民在林道的懸崖邊綁上抗議白布條。(反萬里水力發電廠自救聯盟提供)台電公司為了解決花蓮地區用電需求,繼西寶電廠開發案遭挫後,重新修正計畫再以「萬里水力發電計畫」送審,並於近日進入環評審查程序。昨(11)日環保署及台電到當地進行現勘,由萬榮村及長橋里等社區居民所組成的「反萬里水力發電廠自救聯盟」(下稱聯盟)也前來關心,現場更掛滿反對興建的白布條。

預計耗資108億元、裝置容量4.9萬千瓦、年發電量1.65億度的萬里水力發電廠,前身即為西寶水力計畫,聯盟表示,因西寶水力計畫原預計於馬太鞍溪、萬里溪越域引水、穿越地質敏感的溫泉區,引發居民強烈反對,遂於2005遭立院凍結預算,2010年3月宣告終止。

然而,去(2010)年11月台電以萬里計畫重新出發,規模縮小,預算卻不減。聯盟表示,萬里水力電廠雖取消馬太鞍溪越域引水工程,但依舊需攔截萬里溪之水。台電預計在萬里溪上游興建6-13米高的水壩攔截水流,再以6公里長的隧道將水引至下游放水,藉由放水的落差來發電,經費僅比西寶計畫少4億左右。

此外,花蓮一年用電量約為23億度,萬里電廠僅能提供6.7%左右發電量。聯盟指出,一個如此低發電效益的計畫,卻可能引發諸多問題。萬里溪上游有多個大型崩塌地及堰塞湖,而未來主要的施工便道萬榮林道亦是每逢颱風必定崩塌無法通行。該區地質危脆,萬榮村有不少居民認為,動工之後,萬榮村可能成為第二個小林村。

其次,鳳林鎮以種植稻米為主,4千公頃的水稻田皆仰賴萬里溪的灌溉,未來灌溉水必須配合電廠的放水時間,農民勢必面臨與台電搶水的危機,對鳳林鎮農業發展影響甚鉅,而台電在地方說明會也只有口頭承諾,居民認為未受重視。

鄰近萬里溪橋的太魯閣族部落居民、下游長橋里及鳳林鎮的客家庄農民,都擔心土石流及灌溉水源缺乏而反對興建電廠。聯盟表示,整個花東地區需電量僅佔全台灣2%,並沒有電力不足的問題,且萬里水力電廠發電量小,對花蓮縣的供電實質上沒有太大助益,堅決反對此項計畫。

台電雖以提高再生能源為興建理由,萬里溪水壩,壩高33公尺、寬約100公尺,但有生態學者認為,水壩式的電廠卻會毀掉一條資源豐富的河川,施工過程更將破壞水土保持。東華大學教授夏禹九則表示,萬里溪是少數沒有攔沙壩的河流,應保留起來,當作台灣將來溪流復救的參考河流。

針對聯盟質疑,台電一再保證,地質絕對沒有問題、農業用水也不受影響;此次現勘意見也將於29日環評專案小組會議中進行討論。

Top

 

儲備平民科學家 繁殖鳥調查課程開跑

本報2011年7月1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至今有將近200名志工參與BBS Taiwan全民科學家調查的行列,圖為志工參與野外調查的情形。(圖片來源:特生中心)全台最大的繁殖鳥類調查行動,BBS Taiwan (Taiwan Breeding Bird Survey),近日加入數千生力軍,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將於7至11月與荒野各地分會舉辦12場志工培訓課程,開放有興趣的民眾參與。

BBS Taiwan是台灣最大型的生態基礎調查,最早有全台各地的野鳥學會響應,今年荒野保護協會再號召近千位志工參與,可望加速普查速度。特生中心表示,藉由觀察在我們身邊的鳥類繁殖行為現況及長期趨勢,定期發布調查報告,以作為評量台灣生態環境變遷的重要指標,並成為保育管理政策的基石。

BBS Taiwan今年已邁入第3年,是亞洲第一個以全民科學為用,結合政府機關、學術單位及民間團體的計畫。圖片來自:特生中心。<br />
該計畫自2008年籌備規劃,在台灣全島選取400個調查樣區,並於2009年正式展開調查。在特生中心與各地鳥會、台灣大學生態演化所及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等合作夥伴的齊心努力下,至今已有將近200名志工參加,並認養約270個樣區的調查任務。2011年再加入荒野保護協會,可望加速普查速度。

訓練課程主要內容包括BBS理念及、調查方法介紹以及引領學員進入獨特有趣的鳥音世界與辨認技巧,期待以全民科學為核心概念,人人都可以成為鳥類調查者。

特生中心棲地組黃國維表示,只要有意願成為志工,即使是入門者都能透過訓練執行任務。有興趣的民眾可點選活動網址,進一步了解課程內容。

Top

 

論壇∣論壇∣核災 政府不敢估算的成本

作者:田秋堇(立法委員)

立法委員田秋堇日本福島地震引發核災,至今滿四個月,雖然媒體關注漸淡,但災情仍持續發展。世界各國對於核電廠存廢皆有重大反省,包括台灣環保團體也曾在期間發起兩反核次大遊行。但是,台灣政府仍採取僥倖心態,僅口頭上宣稱:「不排除」讓核一、二、三電廠準時除役。行政單位與台灣電力公司以「核電發電成本一度0.6元、非核就會漲電價、阻礙經濟發展」等似是而非的理由恐嚇人民。核電工業背後巨大的利益集團與經濟發展大旗,讓非核家園的路充滿挑戰。精算台灣可能的核災成本,則有助於讓台灣人了解,哪怕機率再小,台灣根本沒有發生核災的本錢,因此筆者力促立院召開數次專案報告,要求行政單位提出核災社會成本總分析。

但是,縱然有福島核災前車之鑑可供參考,行政單位卻虛應故事,刻意模糊焦點,避談核災成本。在2011年5月23日,立法院社服衛環委員會召開的「若台灣發生核災之環境、社會總成本評估」專案報告,內政部的報告九頁,僅是收容安置、救災措施政令宣導,報告指出,扣除核電一、二、四廠20公里範圍,北區收容場所有3,300處,可收容55萬人,南區扣除核三廠二十公里範圍內,有4,000處,可收容68萬人,但仍無法提出長期安置的規劃。公共工程委員會提四頁報告,毫無統計數字,教育部提出15頁報告,僅書面說明加強防災教育。

衛生署與農委會提出的數據可稍為讓國人參考,衛生署估計,如果台灣發生核災,核電廠30公里內,僅是醫院停診一個月,損失高達147億,一年為1,764億。農委會評估核一、二電廠30公里內可能農損為每年107.2億元,核三廠為每年66.88億。如果發生核災,30公里內土地,數十年內可能無法再作利用,福島輻射塵汙染至180公里外的東京市,因此,農損可能必須再乘上百倍,已遠遠超過核子事故損害賠償法42億上限,還不包含國人糧食飲用水受到污染之後,必須向國外大量購買的成本。如果,再估算核電廠30公里內可能損失的房地產價值、工商業等經濟活動因核災的損失、人民生命與健康損失。若北台灣發生核災,首都運作全部停擺之社會成本,更是無法估算。

※核災可能導致之農損(億元/年)整理自農委會報告

損失項目

核一、二廠30公里

核三廠30公里

漁業

35.4

13.5

農作

18.39

17.16

畜牧

1.6

0.8

林業

51.6

33.8

灌溉損失

0.21

1.62

總計

107.2

66.88

921地震,震度超過0.4G範圍(資料來源:辛在勤,2001,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世界銀行2005年報告指出,台灣是地震、海嘯、颱風、的高風險國家,921地震之後現任氣象局長辛在勤的論文指出,台灣震度高於0.4G以上範圍廣及國土1/5面積。中央地調所報告也指出,台灣東北與西南海域有海嘯風險,台灣鄰近之石垣島也曾在1771年發生過淹沒範圍溯及80公尺高的海嘯。台灣核一廠抗震係數僅0.3G、核二、三、四廠0.4G,抗海嘯閘門核一、二、四廠為12公尺、核三廠15公尺,抗海嘯閘門絕對無法阻止從四面八方湧入的海水。特別是外界批評為拼裝車的核四廠,違法變更千項設計,試運轉過程就缺失不斷,遇到複合式天災,根本難以保障百分之百的核能安全。面對筆者質詢,要求行政單位保證百分之百的核安,吳敦義院長回答:「我都不能保證下個星期會不會感冒,我怎麼敢保證」,台電陳貴明董事長回答:「我作的是發電事業,我不負責保證」,台灣核電廠可能不需等候天災,就有人禍。

支持核能發電者多半持「核能是乾淨、便宜的能源」論點,往往忽略了核電廠興建、營運、提煉燃料,以及電廠除役後管理、核廢料處理----的能源損耗,極度美化核電成本。說實話,就生命週期來看,核電也不是什麼太乾淨的能源。根據研究,核電的Life Cycle Emissions (LCE) 是9-70 gCO2e/kWh,風力為2.8-7.4,太陽光電為19-59,太陽熱能為8.5-11.3,如果都取最大值來看,核能也排很多碳。此外,如果計算「能源回償時間」(Energy Payback Times),亦即投入興建、營運和除役所需能源,對比其生命週期所能產生能源如果要打平,核能電廠所需要的時間遠高於風力、太陽光電或太陽熱能,而跟火力發電廠差不多 (Beyond Zero Emmisions Office, "Zero Carbon Australia Stationary Energy Plan ", pp.35-36)。

根據外交部所提供之資料,1957英國建於蘇格蘭Caithness地區的Dourneay核電廠原型快滋生反應爐(Prototype Fast Reactor, PFR),至1974年完工約花費4000萬英鎊,每年運轉費用平均5000萬英鎊,至1994年停用為止。目前Dourneay核電廠相關除役及淨化工作預定於2036年完成監控狀況(Interim care and surveillance state),用於除役費用約為3億英鎊,為興建時經費之7.5倍。而該地區必需要等到2336年才可能成為可再利用的棕色土壤場域(brownfield site),估計所需費用高達29億英鎊,為興建成本之70倍以上。若比照英國核電廠除役所需之經費,則我國核一、核二及核三廠除役經費將高達1兆3800億元,而非政府所估算的675億元,核電廠後端營運包含核廢料處理及恢復土地利用等至少300年間所需經費,更將高達13兆3400億元,而非僅有3353億元。

台灣地小人稠,獨立於太平洋之上,絕對無法承擔核災風險,核電更非乾淨、便宜的能源,加上台灣百分之99.7能源倚賴進口,必須比其他先進國家更積極提高國家能源自有率,提高國家能源安全的企機。斷然拒絕對當代人很方便但是具有高風險與高度世代不正義的核能,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台灣才有可能推動「低碳經濟」,邁入真正永續發展的新紀元。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