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8.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中科四期搶用農水 影響230萬人糧食來源

 

「天頂落雨,雨水順著土入了溪,溪水彎彎的流,流過草埔,流過田園,流入地下水脈,生養眾生,灌溉萬物,洗淨人的身軀和心內的靈魂。」「水若流,萬物就生,水若止,眾生就悲。水就是生命。」

在台灣第一條官設水圳、溪州大庄村「莿仔埤圳」的水源頭,來自全台各地近千位民眾昨(7)日頂著豔陽天,隨著反中科搶水自救會會長、60多歲老農謝 寶元祭拜圳頭,感謝上天賜予農水。這座水圳供應彰化地區22萬農戶的生計, 但中科四期的輸水工程,將從中攔截掉每日至少6萬噸,影響全台1/10耕作面積的農田,台灣農村陣線學者估計,恐將衝擊230萬人的糧食來源。「沒得耕作,咱要吃什麼?」歷經集集攔河堰搶走濁水溪的教訓,這次 農民不再沉默,要站出來捍衛農權,呼籲政府停止中科的搶水工程。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農民控中科四期引水工程 未環評先動工

大壩上的思考──莿仔埤圳篇

台灣水資源戰爭正式開打

國光石化撤案 大度攔河堰喊停

法律人談環保∣環評:公民參與政府決策過程的權利

作者:田蒙潔(美國密蘇里洲律師)

我國對公民參與環境影響評估的認知,與國際間公認的環評制度有些距離。公民參與環評的制度設計,應該是公民參與「政府決策過程」的權利,也就是公民參與政府「核發開發許可之決策過程」的權利,藉以影響政府的決策。但是我國公民參與環評的制度設計,是讓公民參與「開發單位」的環評,讓弱勢的當地居民和資源不足的環保團體和開發單位角力、拉扯、對抗。由於政府只有決策、沒有形成決策的過程,所以公民沒有政府決策過程可參與,遑論藉參與決策過程以影響政府的決策。

目前國際間普遍實施的環評制度,是1969年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NEPA)首創的制度。NEPA自1970年1月1日開始實施,根據美國司法部1972年的統計,美國公民和環保團體根據NEPA提起的訴訟案件,遠超過同時期的任何其他環保法律。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鋁渣風暴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剪輯:陳忠峰

走進閒置了3年、長滿雜草的倉庫,原本緊閉的鐵捲門打開,刺鼻的味道馬上竄出,即使帶上口罩也擋不了。除了堆滿屋子的太空包,地底下還不知道埋了多少,高雄市鳥松區的地主簡先生怎麼也想不到,當初將倉庫出租,想賺個租金,怎麼惹來大麻煩,不法集團把它拿來堆鋁渣,堆滿之後就消聲匿跡。

簡先生是第一位受害者,陸續還有五位地主蒙受其害,犯罪手法如出一轍,以放置有機肥料、廢鐵材等名目承租工廠,卻偷堆鋁渣。

簡先生與行政部門互動最多、感觸也最深,2008年1月底,附近居民向高雄縣環保局檢舉,倉庫裡堆置廢棄物,環保局到現場稽查後,因大門深鎖而折返,連地主也不得其門而入。簡先生越想越不安,於是求助於環保局和環保警察,但也沒有下文。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為了糧食安全問題,印尼政府將於全球設置約100個農業氣象站,提供農民何時插秧或何時播種的資訊。現在什麼都可以在網路上查到呢,環保署在這個夏天,每週公布一次海灘水質監測結果。但要是想去海灘玩,上網查到了水質OK,到了現場發現沙灘不見了,多嚇人阿!台南黃金海岸曾是度假勝地,如今因為侵蝕,只剩下消波塊了。海灘消失,漁貨也沒了,嘉義東石漁民最近捕到總量2公噸的大紅鮕,這種「海中魚虎」是宗教團體放生的外來種,長大以後通吃海裡魚蝦,使漁民非常憂心。這實在不是功德阿!而是屠殺阿!施主!

曾給科學怪人之類的科幻片給嚇壞過嗎?小編兒時還因此睡不著呢!隨著科技進步,這些惡夢會不會就此成真呢?一群英國頂尖科學家7月下旬公開呼籲,將人類基因或細胞植入動物的科學實驗,需要新的規範,以確保這些實驗不僅要合乎倫理,並且不會導致「怪獸」誕生。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錯失的十年能源轉型期

作者: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 )

德國國會通過了一系列的能源法案,決定在2022年關閉所有的核電廠。決議的內容震撼全球,它的作成原因更是讓人匪夷所思:日本的福島危機嚇壞了遠在9千公里以外的德國人!

早在2000年,當時的社民黨、綠黨聯合政府就訂下了逐年廢核的方針。可是,核子電廠關閉了,能源怎麼來呢?它的配套是:截至2010底,替代能源(風力、太陽能、水力、地熱與沼氣等)的比重必須自8%提升到12.5%。沒想到今年年初的統計出來了,這種能源的實際佔有率竟然已經高達17%!前綠黨環保部長特里亭(J. Trittin)現在每每提到這一段就驕傲莫名。他不久前訪問東瀛,在演講中重提了歷史往事,許多日本聽眾都驚訝不止:什麼,17%!你們甚至還要在11年內增加到35%?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