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8.2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土地徵收不是錢的問題 農團:停止浮濫圈地才正港

照片提供: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修改《土地徵收條例》民間聲聲催,日前行政院提出院版修法草案,總統馬英九昨(24)日公開宣示將徵收補償由現行的公告現值加成改為市價補償、除非基於公益或重大國家建設,不得徵收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以此作為土地正義的回應。

然而,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改草案所揭示的「建立具體嚴謹的公益性與必要性審查標準」、「將有名無實的公聽會改為落實人民參與的聽證會」及「完 全補償原則」卻未受重視。台灣農村陣線及捍衛農鄉聯盟稍晚召開記者會,批執政當局將問題簡化為價格多少,逃避憲法保障人民私有財產權的責任。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土地徵收修法慢吞吞 國際連線聲援農民

【影音報導】重返凱道

土地正義 莊嚴的訴求

凱稻秧苗結穗 在美濃收成「土地正義」

【氣候變遷Q&A】(13) 什麼是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碳捕集技術的主要形式?

本報2011年8月25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碳捕集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稱CCS),指的是收集與埋藏二氧化碳的技術,避免進入大氣層造成溫室效應。

碳捕集與封存,或是簡稱為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或是碳封存(carbon sequestration)技術;這一類別的技術旨在捕捉二氧化碳以減緩全球暖化─從發電廠、工業場所、甚至直接從空氣中捕集二氧化碳─然後永久地儲存在地底下。

有些科學家相信,除非廣泛地應用CCS技術在現存以及未來的發電廠,否則世界很難依據科學性建議達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相對地,有些遊說者爭論CCS技術無法達到符合經濟效益的商轉規模,並且因為信賴這不切實際的「清潔煤炭」技術,而減緩朝向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速度。

精采內文

透視中國環境∣ 國際狩獵能否保護野生動物?

作者:孟斯(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的副主編)

最近,有外國人申請在中國獵捕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岩羊和藏原羚,順利獲得國家林業局相關部門批准,此事引起動物保護人士關注。沉寂5年的國際狩獵背後,爭論從未停息:在中國開放狩獵,對野生動物究竟是福是禍?

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在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8月11日的講座上說,公眾認為野生動物這麼少,還要打,還讓外國人打,無法接受,這也是正常的。但從科學管理保護角度來講,在到位的管理下,狩獵是很好的事情。「在青海,打一隻盤羊要2萬美元,打的都是很老、快死的殘羊。這些羊,本來最後不是被狼吃掉,就是餓死。國際獵人過來,將這些本來就要死的殘羊通過狩獵換得2萬美元,就能夠用來保住更多的野生動物,當然是件好事。」

中國最大的國際狩獵企業正安國際旅行社總經理王巍,在上述達爾問講座上表示,開放國際狩獵,將狩獵費用給予牧區牧民,可避免當地牧民出賣偷獵的野生動物器官,以減少偷獵行為。前述《人民日報》報導也有介紹,1988年—2006年,都蘭國際狩獵場通過辦理「有限狩獵」活動,共納稅400萬元,並將狩獵所獲資金中的280萬元用於當地野生動物保護。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歐巴馬政府正計畫,開放阿拉斯加數百萬英畝的極地,以探鑽石油與天然氣。再加上大批遊客的侵擾,保護區中的野生動物們四面楚歌中,需要人類高抬貴手。而在開採石油的過程中若是發生事故,廣大的海洋所受的傷總是難以平復,渤海灣溢油事件到目前,現場仍有少量油膜覆蓋,海面仍有油花冒出。鯊魚知道了這樣的消息,大概可以鬆一口氣:雲林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最近成功將台灣鯛尾巴製成魚翅,由於「鯛魚翅」與傳統鯊魚散翅口感激似,日本與香港餐廳業者試吃後,大讚「價廉物美」而下單採購,間接幫助許多鯊魚逃離被獵殺、活割魚鰭的命運。東北角龍洞灣海域有隻玳瑁受困廢棄的流刺網,所幸潛水客出手相助,逃過了溺斃或餓死的厄運,他們的義舉固然值得開心,但政府嚴格取締與漁民回收廢棄漁網,才能讓更多海洋生物得救。本報專欄作家、長居加拿大鹽泉島的文學家兼海洋生態學家賈福相,日前病逝,享年80歲。最近幾位關懷環境的先賢一一過世了,如台灣第一位環境倫理學博士鐘丁茂教授,與美濃鄉土作家鍾鐵民,但相信他們的風采與為環境的努力,會有更多人流傳下去。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跨世代美濃情 歌手林生祥給作家鍾鐵民的追思信

作者:林生祥(歌手)

常常,我們這一批返鄉青年,在笠山腳下與您聚會談笑、談憂心、談未來,也偶爾在您家客廳耳聞有意思的生命哲學,這種跨世代的經常性對話,我真想知道您是用什麼心境去面對與享受?這樣的對話您又如何跨越所謂的代溝?您的後輩朋友這麼多,甚至連我的女兒也好喜歡去找您,依我看來在台灣很少有人能像您這樣。我也記得幾年前,有一次您和我的農婦媽媽眉飛色舞談起在笠山渡過的童年,我覺得您的頑皮程度遠超過我,真令我吃驚。

我很喜歡讀您的小說,看見我父母親類型的角色在小說裡穿梭,也連結了我許多的成長記憶點滴,讓我感受農村的愛恨幽默、生命矛盾、人性脆弱...。在我心目中,您的小說創作早已超越了您的父親,而鍾理和的名氣是如此巨大,您卻能處之泰然,穩穩以對。因緣際會我也踏上創作的路,您用了文字詩句與我的音樂交會,一起成就了紀念鍾理和的音樂專輯「大地書房」,謝謝您在決定推動此計劃時想到了我,並且容忍我去衝撞你們幾位文壇前輩,幫我居中協調連結三代人,終於完成這十幾年來許多人期待的製作。

精采內文

 

土地徵收不是錢的問題 農團:停止浮濫圈地才正港

本報2011年8月25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池依林攝影

台灣農村陣線等團體回應總統馬英九,立即停止浮濫土地徵收才是土地正義。修改《土地徵收條例》民間聲聲催,日前行政院提出院版修法草案,總統馬英九昨(24)日公開宣示將徵收補償由現行的公告現值加成改為市價補償、除非基於公益或重大國家建設,不得徵收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以此作為土地正義的回應。

然而,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改草案所揭示的「建立具體嚴謹的公益性與必要性審查標準」、「將有名無實的公聽會改為落實人民參與的聽證會」及「完全補償原則」卻未受重視。台灣農村陣線及捍衛農鄉聯盟稍晚召開記者會,批執政當局將問題簡化為價格多少,逃避憲法保障人民私有財產權的責任。

徵地戶:抱著錢等死

台灣農村陣線批行政院版的修正草案內容荒腔走板,與民間期待落差過大(參附表)。80多歲的竹北老農民謝見祥以客家話激烈陳詞,認為馬總統鼓勵財團搶農地,甚至數度以手重擊桌子表示內心的憤慨。「馬總統應該依憲法15條保障人民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呀!」

竹南大埔自救會發言人葉秀桃也質疑,為何不能讓居住當地的人民安居樂業、務農?只給錢卻不給工作機會,難道要他們拿著錢等死嗎?他指出浮濫徵地下,不斷消滅族群文化,居然還說市價徵收是土地正義,痛批總統虛應故事。

捍衛農鄉聯盟會長、竹東二重埔農民劉慶昌表示,地方政府濫用區段徵收強搶農民土地,把上好的農地拿去標售給建商、財團,大作無本生意,大發不義之財。好不容易盼到有機會修改徵收惡法,竟然未修危害最大的區段徵收,「政府如此打馬虎眼,避重就輕,根本沒把農民的心聲聽在耳裡、放在心裡。」

廖本全:徵地暴行仍未停止 應回歸憲法精神

廖本全指出公告市價非土地正義,徵地價格是最末端的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表示,人民要的土地正義是從源頭解決土地徵收的問題,透過修法制止浮濫的土地徵收,是根源性、整體性的變革;而總統只談末端「擦屁股」的技術性改變,他強調土地徵收應回歸憲法精神,保證人民的身家工作權,讓土地徵收成為最迫不得已的手段。當土地徵收修法之後,才會有少數不得已被徵收土地的人民,需以價格補償,而這都是技術性問題。

「若以今天總統所談為解套,那麼浮濫圈地的殘暴本質仍然存在,土地徵收仍然是政府拿來炒作土地的方式,地方政府拿來解決財政困難的工具。」廖本全說,總統今天的表現和過去不同的,就是錢給的多一些,只要有錢就要取得人民的一切,而這還是慷全民之慨,讓全民買單。

「如果要實現土地正義,總統就該宣布停止所有浮濫徵地,停止所有不正義徵地案件,而且明確告訴人民如何透過修法讓土地徵收回歸憲法第15條的精神,徵收是迫不得已的手段,特別是區段徵收。」廖本全說,確定土地徵收的意涵之後,最後才是價格的問題。 

廖本全指出「完全補償」應盡量減小徵收對人民產生的影響,使人民在徵收後仍能享有與徵收前相同甚至更好的生活條件,絕非僅只是單純計算市場價格的「市價補償」。甚至,一個有良心的政府,徵收的價錢可能是市價的好幾倍,「因為你很清楚知道你徵收的是什麼!」

「正義絕對不會來自政客的嘴,正義只有在社會的覺醒以及公民的行動參與中才會出現;而且人民才會成為真正的主人,自己財產的主人、家園的主人以及國家的主人。」廖本全感慨,但現在公民是僕人。

詹順貴:兩黨共識豈可違憲

律師詹順貴認為台知園區土地徵收地方民代居然表示已有兩黨共識,一定徵收是惡質文化,表示將抗爭到底。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環境法委員會主委詹順貴回應,公益性及國家重大建設如果沒有判斷的依循及依據,地方政府還是可用國家重大建設之名發動徵收。他舉台知園區為例,新竹縣政府即以此案為政府通過之國家重大建設為由,徵收特定農業區。

土地徵收不但違反人民私有財產權的意願,強制剝奪可能違反憲法第15條對私有財產之保障;其次更隱含迫遷的效果。徵收使得民眾可能必須遷離10幾、20公里外才能取得房子和土地,等同於迫遷。詹順貴提及,總統不但簽了兩公約,也今年開始施行;而兩公約即禁止政府造成人民迫遷。

詹順貴表示,官版草案仍然是政府說了算,表面上具有公益性、又是國家重要建設、資訊公開透明,未見民眾參與的條文,這並不符合土地徵收的要件。他認為民眾參與的機制包括行政聽證的辯論,他以歐美日等國家為例,徵收前都要不斷地傾聽人民的意見,甚至依行政程序進行交互辯論,以檢視到底有沒有他們宣稱的公共利益的存在、徵收有沒有必要性。

對於面積高達440公頃,其中99%為農地的台知園區開發案,上週區域審查,有民進黨民代表示已與國民黨協調,具有「兩黨共識」,未來絕對會徵收,詹順貴指出荒謬處。「憲法所保障的私有財產權,什麼時候輪到兩黨的政客只要獲得共識就可以剝奪?」對此,詹順貴表示將發動全民監督,甚至不惜發動投廢票表達對剝奪人民財產惡法之抗議。

農陣:土地徵收應嚴謹管控 杜絕浮濫徵收

台灣農村陣線及捍衛農鄉聯盟表示,現行土地徵收實務最大的問題在於徵收過於浮濫,欠缺嚴謹的公益性及必要性審查;在都市計畫區早已過於充足與閒置工業區面積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政府仍可以不斷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或開發工業區以遂行土地徵收。

依據「內政部營建署都市計畫區人口與密度表」顯示,2009年都市計畫人口數為25,256,210人,不但遠高過現況人口數18,598,123,甚至高過全台人數。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曾多次公開指出,在學理上,徵收行為的發動有五大要件,即公益性、必要性、比例性、最後手段性和完全補償,五者缺一不可。若不致力於建立極度嚴謹的公益性、必要性審查標準及審查程序以控管土地徵收,將無法有效解決日益擴大的民怨。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表示,只要政府一天沒有正面合理回應民間訴求,民間團體就會持續對抗不公義的徵收個案,並鍥而不捨地推動修改圈地惡法。

表: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比較表

項目

行政院版

民間版

爭議點

徵收原則

 

 

宣示優良農地原則不徵,但涉及公益性與行政院核定重大建設例外。

特定農業區農地不得徵收。

行政院版留有但書,大開徵收優良農地後門。

徵收前提

 

 

宣示符合公益性與必要性,用地人須進行公益性評估。

土地徵收個案必須先依照法律明定的項目提出公共利益評估報告,再將此公共利益評估報告交由人民公開參與、具有法律效力的聽證會進行辯論,以確保每一個徵收個案都有一定的民間共識作為基礎。

行政院版缺乏公益與必要性評估聽證程序,與舊法並無二致,形同虛設。且對於可徵收土地的事業仍未明確定義,留有「其他依法得徵收土地之事業」的後門。

徵收程序

 

 

宣示公開透明。

須進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聽證程序。

行政院版缺乏公民參與的聽證程序,與舊法並無二致,形同虛設。

徵收補償

宣示市價補償,市價界定交由地方政府評議,朝向以公告地價加成作為市價定義。

若確定土地徵收個案確有辦理的必要,則政府必須給予人民完全之補償,包括土地、房屋、農作物之市價;營業損失及遷移費用的發給;安置計畫的擬定等等。且市價之評定須由公正之民間單位進行鑑價。

市價若由地方政府以公告地價加成計算,則與現行土徵地價補償計算方式,並無二致。行政院版僅是玩弄數字遊戲。

製表:台灣農村陣線

※ 喜歡這篇報導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

Top

 

【氣候變遷Q&A】(13) 什麼是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碳捕集技術的主要形式?

本報2011年8月25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什麼是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一旦捕集完二氧化碳,需要將其液化,並埋藏在地質結構內,像是地下鹽水層或是廢棄的油田。圖片節錄自:英國衛報報導/Sipa Press/Rex Features 。碳捕集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稱CCS),指的是收集與埋藏二氧化碳的技術,避免進入大氣層造成溫室效應。

碳捕集與封存,或是簡稱為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或是碳封存(carbon sequestration)技術;這一類別的技術旨在捕捉二氧化碳以減緩全球暖化─從發電廠、工業場所、甚至直接從空氣中捕集二氧化碳─然後永久地儲存在地底下。

有些科學家相信,除非廣泛地應用CCS技術在現存以及未來的發電廠,否則世界很難依據科學性建議達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相對地,有些遊說者爭論CCS技術無法達到符合經濟效益的商轉規模,並且因為信賴這不切實際的「清潔煤炭」技術,而減緩朝向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速度。

現階段至少有三種不同的CCS系統可應用在發電廠;燃燒前處理、燃燒後處理、富氧燃燒(post-combustion, pre-combustion and oxyfue)。牽涉其中的大部分技術已經被證實是可行的,
但是目前為止,CCS各階段的技術只應用於小規模的試行計畫之電廠,像是德國北部的12MW電廠Schwarze Pumpe.

專家們對於商業運轉規模CCS的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效益抱持著分歧的看法,但是每個人都同意CCS技術的價格不可能低廉,發電廠約40%的能源產生可能最終被使用在CCS設備的運轉和運輸補集的二氧化碳。估計約需花費10億英鎊才能將英國現存的老舊發電廠更換CCS設備。

一但二氧化碳被補集後,還需要經過液態化和運輸的過程,運輸距離有時高達幾百英哩,才能被埋藏在適合的地質結構裡,無論是地下深處的鹽水層或是廢棄的油田井。將捕捉來的二氧化碳儲存在廢棄油田井裡的處理過程稱為「提高石油開採率」,將二氧化碳打入油田可取得殘餘且難以開採的石油。

※碳捕集技術的主要形式?

蘇格蘭Longannet發電廠控制室。蘇格蘭電力公司試行計畫,將從燃煤火力發電廠捕集二氧化碳。圖片節錄自:英國衛報報導/ Murdo Macleod 。現階段有三種碳捕集和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稱CCS) 能夠協助減少火力發電廠和工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燃燒前處理、燃燒後處理、富氧燃燒(post-combustion, pre-combustion and oxyfue)。

  • 燃燒後處理式(Post-combustion)CCS技術

此種技術,是將二氧化碳從電廠的煙氣(flue gas)中分離,藉由液體溶劑(像是氨)來吸收溫室氣體。在最廣泛使用的系統,一旦吸受器內化學物質飽和後,一股加熱後約120度C的氣體通過後,將釋放出被捕集的二氧化碳,接下來就會被運送到其他地方儲存起來。

另外一種試驗性的技術,不需要兩步驟即可從煙氣中分離二氧化碳,藉由海水吸收氣體,再將混和物注入海洋內做長期儲存。不過,截至目前為止,這些方法被證實是效率較低與較不可靠的。

  • 富氧燃燒式(Oxyfuel)CCS技術

當煤、石油、天然氣在空氣中燃燒後,二氧化碳佔廢氣組成的3~15%─若要分離出二氧化碳是非常困難與耗能源的。另一種可行的方式是將燃料在純氧中燃燒。在這樣的環境裡,燃燒產生的廢氣成分很單純,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水蒸氣可被降溫凝結排掉,二氧化碳則直接運輸到儲存設備。

在富氧燃燒系統,最大的挑戰是要將非常大量的空氣分離出液態氧、氣態氮、氬和其他微量氣體。這樣的過程會消耗電廠15%的輸出能源。

  • 燃燒前處理式(Pre-combustion)CCS技術

此種方法通常應用於燃煤氣化循環式發電廠(coal-gasification combined-cycle power plants)。燃煤被氣化後產生由一氧化碳和氫氣組成的合成氣體。一氧化碳和水反應後產生二氧化碳,即可被捕集;反應也會產生更多的氫氣。氫氣可以被送到渦輪機燃燒後產生電力。另一方面,氫氣也可以用來填充汽車的氫氣燃料電池。

此種技術的缺點是無法和舊有的燃煤火力發電廠結合,而這些舊型發電廠佔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火力發電廠。燃燒前處理技術也可能和天然氣發電廠結合,藉由甲烷和蒸汽反應產生一氧化碳和氫氣。但是燃燒前處理技術的經濟效益仍然還未被證實。

※資料來源:英國衛報報導一

Top

 

透視中國環境∣ 國際狩獵能否保護野生動物?

作者:孟斯(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的副主編)

圖片作者whisperwolf

最近,有外國人申請在中國獵捕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岩羊和藏原羚,順利獲得國家林業局相關部門批准,此事引起動物保護人士關注。沉寂5年的國際狩獵背後,爭論從未停息:在中國開放狩獵,對野生動物究竟是福是禍?

據《人民日報》8月8日報導,此次7名美國人分別通過中國內的正安國際旅行社、中國婦女旅行社等兩家代理機構,提出赴青海省都蘭國際狩獵場採集中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標本的行政許可申請,擬於今年秋季奔赴青海都蘭國際狩獵場獵捕岩羊6隻、藏原羚4隻。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委託12名專家組成的「野生動物獵捕專家委員會」,對此進行了4小時的評審。8月5日,該申請通過專家評審。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表示,將在核實相關申請材料並結合專家評審意見的基礎上,在20個工作日內批復此申請。

中國動物保護記者沙龍聯合發起人張丹說:「這12名專家是由什麼人組成的?他們代表誰說話?有沒有動物保護組織的代表參與?這些資訊必須公開,因為除了利益集團,社會各界有權瞭解。」

部分動保人士認為獵殺動物是殘忍行為,並將進一步惡化生態環境,一些組織開始籌備寫公開信給中國政府,質疑相關資訊公開問題。此次外國人申請狩獵的都蘭國際狩獵場,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境內,總面積約為2.6萬平方千公尺。這次狩獵瞄準的目標岩羊和藏原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也有較「溫和」動保人士表示,在資訊透明的前提下,認可狩獵對野生動物保護有積極作用。他們認為保護動物不能只講情感,不講科學——「科學捕獵」在民間和官方不乏支持者,他們認為狩獵活動能推動對野生動物的研究,而且捕獵收費能為動物保護提供資金。
 
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在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8月11日的講座上說,公眾認為野生動物這麼少,還要打,還讓外國人打,無法接受,這也是正常的。但從科學管理保護角度來講,在到位的管理下,狩獵是很好的事情。「在青海,打一隻盤羊要2萬美元,打的都是很老、快死的殘羊。這些羊,本來最後不是被狼吃掉,就是餓死。國際獵人過來,將這些本來就要死的殘羊通過狩獵換得2萬美元,就能夠用來保住更多的野生動物,當然是件好事。」

中國最大的國際狩獵企業正安國際旅行社總經理王巍,在上述達爾問講座上表示,開放國際狩獵,將狩獵費用給予牧區牧民,可避免當地牧民出賣偷獵的野生動物器官,以減少偷獵行為。前述《人民日報》報導也有介紹,1988年—2006年,都蘭國際狩獵場通過辦理「有限狩獵」活動,共納稅400萬元,並將狩獵所獲資金中的280萬元用於當地野生動物保護。

但張丹說:「這些錢平攤到18年裡可以說微不足道,真正用到野生動物的保護上有幾分幾厘更是個未知數。」無論是從道義、情感還是理性上她都不能接受獵殺行為。「野生動物是必須保護的寶貴生命,不是可任由某些人類打著各種名目剝削、利用、獵殺的『資源』。真正保護野生動物很簡單,尊重它們,不侵擾它們,不剝奪其生存空間,不惡化其生存條件,遠遠地、安靜地欣賞和敬畏它們,這就足夠了。」

動物保護組織的反對,還來自於對中國生態環境和動物保護水準的擔憂。光明日報記者、達爾問自然求知社研究員馮永峰在其博客上撰文說,中國政府官員和野生動物專家對中國野生動物現狀根本不瞭解。他們說不清楚中國到底有多少隻野生岩羊,多少隻野生藏原羚。這些對中國野生動物現狀不清不楚的專家和官員,卻有權力對中國的野生動物痛下殺手,決定它們的命運,以此替自己換取利潤和投資。

但狩獵場試圖用數位證明捕獵數量的合理。據《人民日報》報導,都蘭國際狩獵場負責人稱,2011年—2012年,按照當地野生動物資源狀況及獵捕率不超過5%的國際經驗,建議在都蘭國際狩獵場獵捕岩羊520隻,獵捕率為1.22%;獵捕藏原羚53頭,獵捕率為3.48%。「此次捕獵量遠遠低於國際標準,對當地野生動物影響可忽略不計。」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六條規定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但註明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或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捕捉、捕撈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的,需向相關部門申請特許獵捕證。

早在2006年8月,國家林業局計畫在成都舉辦首次秋季國際狩獵野生動物額度拍賣會,由於受到輿論強烈質疑,被迫暫停。此後國家林業局沒有再批准過國際狩獵者申請。

但實際上受到重創的狩獵行業並未消失。合法與不合法的狩獵活動仍低調繼續。野生動物獵捕專家委員會成員、國際關係學院法律系副教授畢雁英說:「實際上,此類狩獵不僅向外國人開放,也向中國人開放,但截至目前,還沒有中國人提出相關申請。」然而,已有中國人走出國門到海外狩獵。據《北京晚報》8月5日報導,正安國際旅行社每年都代理數十名中國和國外的狩獵愛好者去巴基斯坦、蒙古、北美及非洲進行狩獵。

近年來常有「解禁」狩獵的呼聲。去年7月《第一財經日報》文章《國際狩獵者的槍聲在中國再次響起?》報導了狩獵場、地方林業機關、中外專家學者、國家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等多方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的「野生動物保護及運動狩獵國際研討會」。與會者多方向國家野生動物主管部門建議「在掌握現有資源狀況、科學論證、依法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狩獵」。

在該報導中,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所長時坤認為,狩獵對野生動物種群有調控作用。在科學狩獵的前提下,獵人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頂級捕食者的角色,對種群過快增長而又缺乏自然天敵的野生動物起到了種群調控的作用。時坤表示:「動物就像莊稼一樣,割一茬長一茬。在對其數量有相對詳細掌握的前提下,可持續的狩獵應該是合理的。」他也表示,現在中國的狩獵仍處於試點階段,限制在狩獵場之內,收益分配等問題有確定的原則,細節仍在研究,但應該說還是透明的。 

相關文章

野生動物狩獵權拍賣「可以保護動物」 2006年9月29日

「攔車救狗」引發激烈爭論 2011年7月15日

加拿大來賣海豹製品,中國怎麼辦? 2011年4月20日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1年8月23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石油開發與觀光 阿拉斯加保護區四面楚歌

摘譯自2011年8月15日ENS阿拉斯加,安哥拉治報導;林可麗編譯;范仕穎審校

一位在阿拉斯加極地野保區空卡庫特河的漁夫展示他的釣獲。圖片來自:USFWS。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12日表示,荒野暨風景河川(Wild and Scenic Rivers)以及新的國家荒野保護區(National Wilderness Area)是阿拉斯加極地野保區在其15年保育管理計畫草案中的重要一章。

在歐巴馬政府計畫之下,阿拉斯加州正準備將開放野保區西邊邊界數百萬英畝州屬的極地讓開發業者探鑽石油與天然氣。

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局的全面保育計畫與環境影響評估初稿(Comprehensive Conservation Pla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中,提出了六項長期管理的方案。

其中的一項方案建議會國會將忽拉忽拉河(Hulahula River)、空卡庫特河(Kongakut River)以及沼岔坎寧河(Marsh Fork Canning River)等河流劃定為荒野暨風景河川。

野保區的管理者佛斯(Richard Voss)表示,「我們的方案著重於建議可納入考慮的荒野暨風景河川,以及管理空卡庫特河。」

空卡庫特河位於布魯克斯山脈(Brooks Range)之北,景觀壯闊,範圍自山脈延伸至海岸平原,囊括了一系列獨一無二的地質奇景,將近四分之一造訪野保區的遊客的目的地都是空卡庫特河,流域全屬荒野區劃定地。

然而,計畫書指出,野保區的工作人員接獲許多通報,包括大批遊客擠滿遊船碼頭,遊客使用設施發生衝突;飛機飛越野保區上空頻率過於頻繁;營火堆;帳篷堆石,以及在遊客集中點與熱門的營地垃圾堆積;脆弱的河岸或凍原棲息地硬化或受到破壞;以及飛航機起降點增加。

極地野保區的海岸平原是北極熊重要的穴居與生產地。圖片來自:USFWS/Susanne Miller 。為了進一步保護野保區,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局正考慮將三個區域列入劃定為國家荒野保護系統中(National Wilderness Preservation System),包括極地野保區海岸平原與布魯克斯山區。

上述受到考量的提案並不會影響現有的人類維生捕獵規範。

為了徵詢公眾對於所提六個方案的意見,該局於定案前正舉行一連串的公聽會以審視大眾意見,從這些意見徵詢的過程將會得到最終的建議方案。

阿拉斯加區保育規劃與政策處的天然資源規劃者塞姆(Sharon Seim)說道,「公眾參與是這份持續數年的全面保育計畫發展過程關鍵的一部分,我們也期待能在初稿計畫書中收到正式的公眾意見。」

塞姆說道,「我們想要知道人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還有為什麼會這樣?我們想要知道我們遺漏了甚麼,還有我們該如何改善這份計畫。」

在野保區的野生動物與魚類物種包括了:北極熊、灰熊、棕熊與黑熊;狼、狼獾、貂,以及北極狐;北極旅鼠、麝牛、麋鹿以及達爾綿羊(Dall's sheep);矛隼、大麻哈鮭(chum salmon)以及國王鮭(Chinook salmon)、湖鱒、北嘉魚(Dolly Varden)、北極紅點鮭(Arctic char)、海豹、白鯨,還有偶爾出現的露脊鯨。

野保區也是成千上萬的候鳥築巢的棲息地。

中央北極圈的馴鹿群季節性地會在大陸分水嶺的北邊棲息,而分水嶺南邊的谷地則是豪豬、馴鹿群與北極馴鹿群過冬的地方。

這份全面保育計畫傳達了一個野保區的願景。「這片未經馴化的極地景致持續保存了生態多樣性以及其特殊價值。自然的歷程將會延續下去,傳統文化將隨季節與時序更迭茁壯;心智與體能的挑戰考驗我們的身心靈;我們藉由尊敬與自我約束來榮耀大地、野生生物,與原住民。透過負責任的管理,這片宏偉壯闊的荒野之地得以傳承給子子孫孫的世代。」

這片廣達9百萬英畝的北極國立野生生物保護區(Arctic National Wildlife Range)是在1960年代的時候建立的, 目的在於「為了保護獨一無二的野生生物、荒野,以及休閒價值…。」

在1980年代,阿拉斯加權益用地法案(Alaska National Interest Lands Conservation Act)將這片保育區擴增至1900萬英畝,並且重新命名為極地野保區,其中8百萬英畝的土地劃分為荒野區,並且有三條河流劃分為野生河道(Wild River)。

非營利組織野生物保衛者(Defenders of Wildlife)的執行副總克拉克(Jamie Rappaport Clark),同時也是柯林頓當政時期的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局主任,她表示極地野保區亟需加強保護。

棕色的區域是極地國家野保區。圖片來自:USFWS。她指出,「政府需要將極地野保區裡脆弱的野生動物與天然資源看得比石油可能帶來的的暴利來得更重要,並且朝向建議設立荒野區的選項努力。如果魚類暨野生動物局能夠建議最終採納這個選項的話,將是跨進正式劃定野生保育極富意義的一步,而決定權則握在國會手中。」

克拉克說道,「若這個區域受到劃定,將會得到進一步的保護,包括嚴禁石油天然氣的開發行為,以及其他可能會干擾該區野生生態特徵的工業行為,都對保護野保區物種免於受到氣候變遷造成的威脅極為關鍵。」

野生物保衛者在12日公布的新研究報告指出,對於極地國家野保區裡38種哺乳類而言,其中有16種哺乳類動物必須立即加強保護措施,以確保它們能夠繼續生存下去。

報告指出,北極熊、北極狐、山貓以及馴鹿可能面臨嚴重的風險,因為北極的地貌已受到暖化的氣候以及工業發展入侵的影響而改變。

石油與天然氣開發商早對進駐極地國家野保區垂涎已久。

現在他們打的主意則是六月時由阿拉斯加州長帕內爾(Sean Parnell)宣布緊鄰野保區西邊邊界州屬土地的出租買賣。

州長計劃將於10月26日開放拍賣1470萬英畝的州屬極地租賃權供石油天然氣開發。

預計出租的土地包括了幾乎所有的中央極區州屬土地,範圍由坎寧河(Canning River)在極地野保區(ANWR)西邊的邊界,一直延伸到柯維爾河(Colville River)在阿拉斯加國家石油保護區(National Petroleum Reserve of Alaska)的東界。

出租的土地由北至南,將從北極海上三英哩的州屬水界拓展到布魯克斯山脈內陸120英哩之遠。租賃權並將包括所有沿著極地野保區以及阿拉斯加國家石油保護區的阿拉斯加州屬水體土地。

藉由探鑽州屬土地以及靠近阿拉斯加國家石油保護區以及極地野保區的水體,業者可能得以取得聯邦屬地底下蘊藏未經開發的原油。

這可能將是2011年在美國境內的最大宗租賃權買賣,這宗買賣包括了576塊地區:波弗特海(Beaufort Sea)海岸線沿線2百萬英畝;沿海北坡中部區域的510萬英畝;中央極區的布魯克斯山腳下共760萬英畝土地。

阿拉斯加石油天然氣管理處(Alaska Division of Oil and Gas)估計,預計出租的土地可能的原油蘊藏量約介於3百萬至6百萬桶之間,而天然氣含量則約介於24-44兆立方英呎之間。

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局宣稱,「氣候變遷在可預見的未來,預計將會持續影響野保區的資源以及相關的人類環境。」該局竟表示,「野保區實在沒有甚麼可以採取的行動」能管理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

儘管如此,計畫初稿還在管理指引中加了氣候變遷的內容。野保區的工作人員將會監測以及研究氣候變遷,但是將依據不干預的立場進行,除了在有入侵性的物種威脅下,或在緊急情況下的管理,如公眾安全,受到威脅或瀕危物種,或生存資源。

克拉克表示,「早在石油與天然氣探鑽行動進來攪局之前,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局就已經接手四面楚歌的野保區生態價值保存這份艱鉅的任務。」

她指出,「將這片區域劃分為荒野保育地,保護土地上的野生生物以及天然棲息地不受帶來污染的石化燃料開發所威脅,將能提供野保區一個機會,強化野保區的功能,並且爭取到寶貴的時間來育養有生存危機的野生生物。」

除了公眾諮詢期外,該局也宣布了將在阿拉斯加舉辦一系列的公開會議,這些活動將由8月24日在費爾班克斯(Fairbanks)舉辦的魚類暨野生動物局開放日揭開序幕。詳細的活動日期與地點清單可參考以下連結:按此連結活動清單。公眾諮詢期將持續至2011年11月15日止。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渤海溢油事故現場仍有油花冒出

摘錄自2011年8月23日新華社報導

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赴現場調查指出,目前溢油事故現場仍有少量油膜覆蓋,海面仍有油花冒出。事故聯合調查組分別在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平台和事故海面進行實地調查,對事故下一步處理以及生態索賠等進行研討。據了解,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22日承認,在蓬萊19-3油田C平台北側15米範圍內發現10處海底油污滲漏點。中國海監船只和飛機19日巡航監視發現油田海域有3處油膜覆蓋區域,油膜長度從5公里到10公里不等,寬度50米到100米,分布的海域範圍達1.35平方公里。

Top

 

台灣鯛尾變魚翅 拚經濟又保育

摘錄自2011年8月24日中國時報報導

台灣鯛不僅可以外銷拚經濟,還可以解救鯊魚!雲林縣口湖鄉漁類生產合作社最近成功將台灣鯛尾巴製成魚翅,取名「鯛魚翅」。與傳統魚翅相比,品質不變、價格減半,一推出即獲日本與香港餐廳業者簽約年採購80公噸,也間接幫助許多鯊魚逃離被獵殺、活割魚鰭的命運。

台灣鯛每年外銷市場達1、20億元,是台灣第一大養殖魚類,最初主要產品為鯛魚片。後來口湖鄉漁類生產合作社發現,鯛魚鱗含豐富膠原蛋白,著手開發各種膠原蛋白相關產品。最近又把腦筋動到鯛魚尾巴,成功變成高貴食品「魚翅」,直銷特定的餐廳,少部分賣到台北迪化街。

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說,以前魚尾巴不是丟掉,就是與魚骨磨碎做成魚飼料,有天他靈機一動,「魚尾巴不就是魚翅」?於是開始研究,經過特殊加工,終於「化腐朽為神奇」,把魚尾巴變魚翅。「鯛魚翅」的口感與傳統鯊魚散翅幾乎一模一樣,日本與香港餐廳業者試吃後,大讚「價廉物美」,立即下訂單採購。

王益豐說,「鯛魚翅」讓台灣鯛價值更上一層樓,但他最高興的是,藉由「鯛魚翅」的推出,可以減少大量鯊魚被捕殺,台灣鯛不僅可以拚經濟,還可以做保育,稱為台灣「國寶魚」,當之無愧。

Top

 

玳瑁困流刺網 潛水客救一命

摘錄自2011年8月24日聯合報新北市報導

東北角龍洞灣海域有1隻玳瑁被困在廢棄的流刺網裡,潛水教練尹德成8月23日和2名友人前往割斷網繩,協助玳瑁脫困,以免牠因長時間受困水中溺斃或餓死。

尹德成8月22日到龍洞灣北口海域潛水時,發現這隻玳瑁的後足被流刺網纏住;因當地水域約有5公尺深,玳瑁雖無法脫身,但仍能浮出海面換氣,沒有立即的生命危險。

尹德成說,如果配備不足貿然施救,可能救不了玳瑁,甚至自己也會被流刺網纏住;他8月23日和2名友人帶著小刀和鉤子下水,很快的割斷纏住玳瑁後足的網繩,接著割斷纏住玳瑁頸部的三條細繩,還牠自由。

尹德成表示,他們一割開纏住玳瑁的漁網,玳瑁就奮力擺動前後足想「逃之夭夭」,離去前曾「回頭」向他們點了幾下頭,似乎是向他們道謝;但他研判玳瑁「回頭」,應該是擔心再被纏住的反射動作。

尹德成說,台灣陸地環保做的不錯,但海洋環保仍待加強。如果政府不嚴格取締非法布放的流刺網,漁民不回收廢棄漁網,會造成海洋生態復育努力大打折扣。

Top

 

知名海洋學家賈福相 病逝溫哥華

本報2011年8月24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賈福相2008年返台時的身影。本報專欄作家、長居加拿大鹽泉島的文學家兼海洋生態學家賈福相,台北時間23日凌晨5時(溫哥華時間22日13時)病逝於當地明托女士紀念醫院(Lady Minto Hospital),享年80歲。

賈福相近兩年健康轉壞,數月前即因嚴重肺炎住院多日,後因吞嚥困難導致器官衰竭,治療不見起色,昨日平靜辭世。

賈福相1931年生於山東省壽光縣賈家庄,少年時期歷經戰火與饑貧交迫的困頓,來台一路苦學考上台師大生物系,後取得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曾於6個國家教過7所大學,在加拿大亞伯達大學任教24年,1996年於香港科技大學退休後,任台北海洋館館長3年,為國際知名的海洋學家。

他也是一名感性的文學家,1986年開始以筆名「莊稼」發表在報刊發表詩文,計著有散文集《獨飲也風流》、《吹在風裡》、《看海的人》、《星移幾度》、《生態之外》等,多數文章亦已收錄於本報專欄作家單元。

他近年致力於詩經英譯,費時5年將160篇《詩經.國風》完整地譯成白話文與英文,並以生態學者的科學家精神,考究詩經中出現的蟲魚鳥獸與植物,文獻已集結成冊出版《詩經‧國風─英文白話新譯》,部分內容已選錄於本刊

賈福相具備浪漫文人情懷,談吐風趣、心胸豁達,曾在著作《看海的人》自述「有一天海也許會把我帶走」。去年在病痛中寫下「人生最大的功課是『未知』,明天是未知,何況明春或10年呢?」

賈福相任教期間作育不少保育英才,中研院不少受教於他的生態學者聞訊均感不捨,目前在台相關人士正籌備追思會,細節確定後將公告台灣親友參加。

※ 訃文 (賈福相教授治喪委員會提供)

賈福相博士慟於2011年8月22日病逝加拿大卑詩省鹽泉島明托女士紀念醫院 (Lady Minto Hospital),享壽80歲。攜手共度48載之遺孀賈雪倫,女兒瑪麗亞、亞莉莎以及四位外孫兒女皆隨侍在側。賈教授出生於中國山東省,父母與三位兄長均已離世,故鄉仍有兩位姊妹以及多位姪兒女。祖父是昔日家族中唯一識字者,擔任公正人暨風水師。賈教授自幼受祖父鞭策學習中國古典文學。母親雖是文盲,卻擅長說故事,慧眼識得四子福相資質聰穎。滿15歲時,母親要他「走遠一點」,希望他接受教育,發揮潛質。接下來的3年時逢日軍侵華、國共內戰,賈教授走過戰亂的中國東部,冒著被徵召或被殺頭的危險,開始顛沛流離的生活,食不裹腹,往往只能藉由乞討、撿取戰地死者身上之香菸糖果販賣勉強圖溫飽。

賈福相教授山東老家並非富裕人家,仰賴一片農地維持生計,然在1949年共產黨興起之後因持有土地遭到迫害。在舅父的安排下隨著軍隊前往台灣,曾遭懷疑是共產黨間諜入獄一週。中學畢業後進入師範大學生物系,大學畢業後擔任兩年少尉編譯官。1961年,學業成績優異獲獎學金赴美華盛頓大學專攻海洋生物,在美取得碩博士學位,開始他的學術生涯,曾任教於歐美亞三大洲六所大學。早年在英國教書,最後於香港科技大學榮譽退休,其中在加拿大愛德蒙頓市亞伯達大學任教時間最長,同時也在華盛頓大學星期五港實驗室以及溫哥華島班費爾海洋研究中心主持研究計畫,成為國際知名海洋學者,編輯專書四本,發表論文逾兩百篇,指導碩博士與博士後研究員五十餘人,不只是因為他深受大學生愛戴,更因為他重視啟發年輕學子的夢想。

1978年至1983年間,賈教授擔任亞伯達大學生物系主任五年,1983年至1993年任研究生院院長十年,以身作則貫徹學術卓越、公平、創新、正直之理念,連年獲得加拿大全國排名前十之高額研究獎金,教學著述之餘,身兼校務行政。

1990年代中期賈教授獲香港科技大學延攬,前往協助該大學發展亞洲頂尖理工學院,以媲美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四年後於香港退休,任台北海洋館館長三年後返加。三度退休後,賈教授偕妻搬離愛德蒙頓市,於鹽泉島定居至80歲,此間來自亞洲與北美的演講邀約不斷。

賈福相教授對於文學的喜愛亦不亞於科學與校務方面的成就,幼年來自祖父的文學啟蒙逐漸開花結果,1986年開始發表散文,以筆名「莊稼」替雜誌及副刊撰文,著有詩集、散文集並翻譯中國古典文學,在台灣、中國大陸和海外華人圈擁有廣大讀者。亦曾獲殊榮成為《科學人》雜誌中文版每年首期專文作者,自由選題發揮獨到見地。他對世界最大的學術貢獻──也是他最鍾愛的一本著作──或許當屬2008年出版的《詩經‧國風:英文白話新譯》,《詩經》為現存世界文學中最古老的詩歌集,賈教授致力將之譯為白話中文與英文。2010年該譯作獲北京大學出版社青睞重新出版簡體版,確定譯作之經典地位,創下他四十餘年學術生涯的另一高峰。此後,賈教授至臨終前仍孜孜不倦地寫作、翻譯詩文、草擬回憶錄、四處演講,講題涵蓋生態、哲學與詩文學。他進而接觸更多民眾讀者、青年學子,使其熱愛科學、藝術和文學,對他而言,無論年紀身分如何,只要心中秉著一份好奇,皆能領略學習之樂趣。賈教授一生精彩豐富,儘管他可能會謙虛地拒絕如此之讚美,但他的生命確實展現出偉大與崇高,是為崇尚精神自由之無神思想者。

賈教授家屬由衷感謝明托女士紀念醫院醫護人員的關懷照護,尤其感謝懷特醫師與麥克菲爾醫師,同時也要向鹽泉島丹貝西醫療基金會(Hospice/Bessie Dan Foundation)致謝。

懇辭一切鼎惠,如有任何心意,請以紀念賈福相教授之善款形式捐贈以下單位:Land Conservancy of British Columbia [301-1195 Esquimault Road, Victoria, B.C. V9A 3N6],或是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for the Fernald Fellowship Fund at the Friday Harbor Laboratories, Friday Harbor, Washington, USA 98250。

謹訂於9月2日下午2:30時至4:30時於鹽泉島港灣之家飯店(Harbour House Hotel)為賈福相教授舉行告別追思會。謹此訃聞。

賈福相教授治喪委員會謹啟

Top

 
 

論壇∣跨世代美濃情 歌手林生祥給作家鍾鐵民的追思信

作者:林生祥(歌手)

編按:作家鍾鐵民為文學大師鍾理和之子,長期關注美濃鄉土,於本月22日過世。同樣致力於守護美濃鄉土的歌手林生祥,從反水庫運動開始,長久深受其風采影響,他們更曾合作鍾理和紀念專輯「大地書房」,為樂迷津津樂道。林生祥作此信追思鍾鐵民,更發願將對家鄉美濃的情感,向下往後傳承。

大地書房封面,大大樹音樂出版。鐵民老師:

認識您是從電影「原鄉人」開始的,那年我應該是國小一年級,我媽媽用「野馬125」的摩托車載我們兄妹四人,在美濃美都戲院經驗了我生命裡的第一部電影,到現在我都還珍惜保存那段美好的記憶。在台南唸高中放假回美濃的時候,有時也騎摩托車去鍾理和紀念館走走,那時我已懂得尊敬您的父親鍾理和以及他的文學故事,並且驕傲著自己家鄉是台灣的文學重鎮。

唸大學時,有幸參與了台灣解嚴後在美濃如火如荼發生的反水庫運動,過程中認識了傳說中的您,並且在我重返美濃後,慢慢熟識您的家族成員。您常常帶領大家征戰各個運動場合,而我背著吉他帶唱反水庫的歌,一同攜手走在那個狂飆年代。印象中最深刻的是:1999年在立法院的決戰,您領著美濃鄉親在立法院門口下跪的事,您透過大聲公用堅決強壯的語氣,大喊了一聲:「跪!」在濛濛細雨中跪下去的同時,我的眼淚就飆了出來,這應該是我的記憶裡最悲壯的一刻,也是青春年代的重要印記。

常常,我們這一批返鄉青年,在笠山腳下與您聚會談笑、談憂心、談未來,也偶爾在您家客廳耳聞有意思的生命哲學,這種跨世代的經常性對話,我真想知道您是用什麼心境去面對與享受?這樣的對話您又如何跨越所謂的代溝?您的後輩朋友這麼多,甚至連我的女兒也好喜歡去找您,依我看來在台灣很少有人能像您這樣。我也記得幾年前,有一次您和我的農婦媽媽眉飛色舞談起在笠山渡過的童年,我覺得您的頑皮程度遠超過我,真令我吃驚。

我很喜歡讀您的小說,看見我父母親類型的角色在小說裡穿梭,也連結了我許多的成長記憶點滴,讓我感受農村的愛恨幽默、生命矛盾、人性脆弱...。在我心目中,您的小說創作早已超越了您的父親,而鍾理和的名氣是如此巨大,您卻能處之泰然,穩穩以對。因緣際會我也踏上創作的路,您用了文字詩句與我的音樂交會,一起成就了紀念鍾理和的音樂專輯「大地書房」,謝謝您在決定推動此計劃時想到了我,並且容忍我去衝撞你們幾位文壇前輩,幫我居中協調連結三代人,終於完成這十幾年來許多人期待的製作。

很榮幸我成為其中一員,如果我錯失這個參與,應該會是我生命裡的巨大憾事。我很喜歡您寫的「大地書房」與「假黎婆」的歌詞,那真的是很棒的歌詞,犀利專業的樂評人,給了「大地書房」2010年年度第一名專輯的最高評價,我也相信我們的作品將留下深刻的足跡。

最近我們連結各界朋友正努力推動兩件事,催生「美濃自然公園」和籌備「美濃藝術節」,我們想把家鄉推向自然、人文、藝術之地,連結土地裡生長出的傳統,盼望未來十年能耕耘出成績,並跟兩代人、三代人持續對話,就像您為美濃、台灣做出的貢獻那樣。

生祥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