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8.3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號召全民賞蛾 台灣飛蛾之夜9月登場


脈紋野螟蛾。(攝影:施禮正)

在我們身邊翩翩飛舞的鱗翅類物種,除了蝴蝶,還有更多是飛蛾。相較於蝴蝶基礎資料的建置,台灣飛蛾更需積極趕上。為了喚起台灣民眾賞蛾風氣,進而達到保育目的,由特有生物研究中心蛾類研究團隊發起的「台灣飛蛾之夜(Taiwan Moth Nights)」,將於9月24-28日連續5天,以台灣為舞台,號召全台民眾一起守護蛾類多樣性。

在這5天,民眾可以拍下周邊觀察到的飛蛾影像及資料回傳到主辦單位,由專業的科學家彙整記錄後,將結果公布於網站上分享,以宣導蛾類的保育。特生中心解說教育組組長林旭宏表示,藉此達到大眾教育的效果,也讓科學家得以監測蛾類變遷的情形,進而掌握環境變動的狀況,也可據此擬出保育策略。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架構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BBS TAIWAN號召全民科學家

隨手拍蝴蝶 全民都是科學家

10年有成:全球首次海洋生物普查結果出爐

慕光之城 守護台灣蛾類之美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轉型城鎮萊特斯頓:多元、分享、連結 開啟社區無限可能(下)

作者:鄭美華、蔡孟薰

糧食是城鎮轉型最關心的議題之一,TTL也不例外。因此在都市當中,更應當注意食物的來源從何來?讓人們知道從某地方運送過來本地的食物,食物里程達到什麼程度,所產生的碳排放又是如何,讓民眾了解這其中的關係,藉此發展出責任感,而不是讓居住在都市的人們誤以為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需要或想要的東西,與其完全地倚靠消費行為來取得食物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要破除錯誤尾端的消費模式,就讓食物的產生脈絡清晰展開。

喚起居民對於食物的意識固然重要,但蘿絲.貝德羅女士也同步指出,若我們有機會找到18世紀的倫敦地圖,會發現當時倫敦市街的規劃有許多空間是保留來營造市場花園,而當時的食物來源就是這些稱之為市區農園(allotment)的綠帶。反觀現代人極力將食物的生產活動排除在自己關心的事情之外,認為食物就是來自於光鮮亮麗的TESCO等大型量販店,更認為價格低廉便是食物最大的特點。蘿絲貝德羅女士對此現象表示,現在人根本對吃到肚子裡的食物沒有半分認識,對於食物的態度也輕忽到令人難以想像的狀況,潛藏在TESCO等大型量販店中食品背後的所有外部成本就在大眾這種心態下被無言的原諒或甚至忽視,也難怪有心改革的人無從著手進行改革。

精采內文

綠色人物∣ 馮永鋒 帶著俠客精神看自然環境

作者:張姿慧

這是馮永鋒寫的詩,字裡行間流露對大地萬物的關懷。即便詩人大都懷有一顆敏銳的心,但馮永鋒似乎不以個人情感抒發為走向,反倒是藉由感性的字句來批判中國環境現狀,是一位帶有社會責任的詩人。馮永峰說:「會抱著使命感來創作,這與自己的經歷及背景有著很深遠的關係。」

一直視「行動」為首要條件的馮永峰,不光只會喊口號,本身也是一個行動主義者。來台參加訪談交流行程中,他隨手只帶了一只望眼鏡,完全融入主辦單位安排的活動裡。不管是來義鄉原住民部落收穫季體驗,或是探訪社頂的生態旅遊區……,一抵達現場,他渾身細胞就自動綻放開來,像個孩子似的在沼澤裡打滾,或在溪水裡清洗衣服。在別人眼裡,他的行徑或許過於瘋狂,但馮永鋒說:「要喜歡大自然,要參與環保,光是討論、開會、培訓、下決心,是沒有用的。必須要親自到自然界中去看,看它們的苦難,看它們的美好,彼此融合,深入了解後,你才有能力為它做點什麼。」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坦尚尼亞官員在桑給巴爾港查獲了1041隻象牙,這表示最少有500隻大象遇害,這個消息震驚了長久為了大象努力的保育團體。悲觀來看,地球上沒有足夠的大象可以滿足亞洲對象牙的需要,因此我們更該努力推廣讓更多人拒絕購買象牙。如果經濟發展而犧牲環境,只是為了賺更多的錢搞些奢華的浪費,傷害其他的生物,這多麼叫人心痛。台塑六輕一年發生七次工安事故,把國民的怒火也燒出來了,經濟部正在舉行台塑六輕停工審查會議,可以說是「關鍵大審」。

南瑪都颱風帶來雨水,基隆的新山水庫進帳不少。自來水公司預估基隆市到今年底都不會缺水。然而南台灣卻開始淹大水了,適逢大潮海水上漲,屏東沿海地區的林邊、佳冬、東港部分地區積水嚴重,之前中國環境媒體才去參訪的來義鄉也因為土石流警戒,村落已經進行撤離。海的另一頭也不平靜,颶風艾琳橫掃美東,造成美國東部災損恐高達70億美元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市價徵收 不是土地正義

作者:詹順貴(律師、台灣農村陣線成員)

馬英九總統日前大張旗鼓舉行記者會,宣稱未來將採市價徵收,以捍衛土地正義,並表示《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將列為立法院下會期最優先法案,隔天行政院會火速通過。筆者迫不及待取得官方版草案研讀,結果大失所望。

首先,最根本的問題是,連續兩年,農民不辭辛勞夜宿凱道訴求土地正義,是盼停止浮濫徵收,修改圈地惡法。馬英九竟以為市價徵收,就是捍衛土地正義,隱然認為農民的反對徵收,不過是想坐地起價,其對輿情的冷感、無知,莫此為甚!土地徵收的本質,是行政機關用國家高權,不顧人民意願強制剝奪其財產權,再給一定補償。市價徵收只是用市價補償,本質仍是徵收,且是慷人民納稅公帑之慨。請讀者試想,若我們自己鍾愛之物或畢生心血所繫的家園,誰會願意別人用他們口中的市價,輕易從我們手中搶走?台灣還是個民主法治憲政的國家嗎?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