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10.3







近期活動

2011台灣民族誌影展,試煉與重生
『綠色產品創新』國際研討會--強化綠色競爭力 從搖籃到搖籃設計
「2011蝴蝶資源普查培力坊」(北台灣)培訓簡章
田野微風內城村,在地食材好味道-內城小旅行
敬邀參加2011碳揭露調查台灣發表會‏
原民千年 台灣巴萊 血淚控訴音樂會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不要讓東方草鴞消失 保育計畫啟航

攝影:李文化,高雄鳥會提供

繼八色鳥、水雉、黑面琵鷺等珍稀野生動物保育有成,被列為台灣保育紅皮書瀕危物種、一級保育類動物草鴞,能不能成為下一個保育有成的對象?由民間發起的第一個草鴞保育行動計畫於上周五透過論壇方式,吸引民間、學者以及政府部門參與討論。除了公布已知的草鴞研究現況,也呼籲政府正視草鴞以及台灣夜行性猛禽(貓頭鷹)現況,不要讓草鴞從這一代消失。

草鴞和其他貓頭鷹最大的差別是築巢於地面上的草叢,因此得名。草鴞又稱為東方草鴞,屬於台灣特有亞種,依據特有生物研究中心中海拔研究站主任姚正得推估,族群隻數不到100隻,對於特有亞種而言,情況十分危急。草鴞不容易引起關注,直到2003年高雄鳥會大聲疾呼,草鴞的處境才得以曝光。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黑夜潛行的神秘客:東方草鴞

短暫停留的過客:東方角鴞

原始森林裡的大塊頭:褐林鴞

身手矯健的貓頭鷹:褐鷹鴞

法律人談環保∣是公民參與,不是委員參與

作者:田蒙潔(美國密蘇里州律師)

最高行政法院於2010年作出判決的中科三期案,首次確認開發案對環境「無重大影響之虞」爭議的「司法審查標準」,立下我國環評史重要的里程碑,是我國環評法的「指標性判例」(landmark case)。

公民訴訟是公民參與的利牙。公民參與要能揮發監督功能,有賴司法救濟,因此對於中科三期案這樣的指標性判例,有意參與環評的公民和團體有必要仔細研究法院審查的原則和脈絡,作為未來參與環評時最重要的策略依據。

中科三期案的初審和終審法院,都作出撤銷一階環評結論的判決,受到環保團體的肯定。但是在中科三期案中,兩院判決所根據的事證,都是環評審查委員會之審查委員周晉澄先生的專業意見,而且兩院都特別強調周委員的「審查委員身分」和「專業背景」。法院在審查環評爭議案件時,是否要考慮意見提出者的身分和專業背景,值得深究。

精采內文

民間國是論壇∣落實再生能源發展的想法與策略

作者:林瑞陽(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榮譽教授、晶泰科技董事長)

台灣設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立意在善盡做為地球村一份子的責任,以期降低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並鼓勵綠色能源,呼應全世界為減緩地球暖化而逐年限制排放溫室氣體的約定。由於人類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造成地球暖化,全球溫度逐漸上升,即通稱的溫室效應。有識於地球暖化危及人類賴以生存的陸地及氣候,聯合國各國為了減緩地球暖化,訂定京都議定書(2005年2月生效)以制約CO2排放,減少溫室效應對全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更進而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中與會者達成共識:同意為了人類永續生存,必須將全球溫度控制在目前溫度的2℃之內。根據國際能源總署在2009年的統計報告,有高達83%的溫室氣體(其中CO2 佔94%)是從石化能源使用而產生的,例如火力發電及汽機車的動力。近年更因俄國、中國、印度、巴西等金磚四國的經濟崛起,石化能源的使用已如脫韁野馬,失去控制。若不儘速限制傳統石化能源的使用,而代之以不釋放溫室氣體的可再生能源的話,將因更多的溫室氣體屯積,加速全球暖化而導致地球生態劇變。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頭條照片中的草鴞照片可愛得教人融化,然而他們面臨非常危機,動物園裡也有許多可愛的動物,帶給人們歡樂的同時,住在北市動物園的卻由於衛生條件環與境品質不佳、照顧人員不足等問題,3年內有590條生命離開這個世界。英國科學家表示,可以透過最新的檢驗方法,從動物屍體上取得盜獵者的DNA,現在已可追查出盜獵者,可能會是解決野生動物犯罪的一大突破。

緬甸9月30日突然宣布將「順應民意」停建密特順水電大壩,這大大出乎主要出資者中國的意料,連忙邀求協商。民意有可能撼動政策,哪怕發生在獨裁的緬甸,週末我國民間團體也舉辦了民間國是論壇,期許民間力量結合台灣西南海岸侵蝕嚴重,在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加劇下,未來海岸侵蝕、海水入侵的危機將愈來愈大,專家呼籲政府應該面對。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終止還在發生的「誤設」事件:一個「熟漢」的「賽德克‧巴萊」觀點

作者:思乃泱;攝影: Lisin Haluwey、思乃泱

現實生活中,即使不是原住民族,難道我們不能放下自己預設的觀點,進入對方的視野、同理他們在當下社會的處境與心情嗎?

一整天下來,捷運站打掃的阿姨、小吃店的媽媽、開計程車的司機,看到我們都是同樣一句問話:「你們去表演喔?今天是什麼活動?」我聽了心裡就很幹,姑且先不論我非原住民身分穿傳統服有什麼正當性,而是:誰說穿傳統服就一定是表演啊,而且幹嘛是演給誰看?不是去表演的時候,穿傳統服就很奇怪嗎?你漢人穿長袍馬褂穿中國風服飾,原住民會說你是去相聲掃墓嗎?為什麼更廣大的社會,對於原住民身分穿傳統服的就認為是在表演、而非原住民身分穿傳統服的就是去跟服裝出租公司像租女僕裝那樣在玩cosplay!真是令人費解!!對於穿傳統服被認為等於表演歌舞這件事同感傻眼的妹妹楷君,後來在FB上也說:「請有傳統服的大家一定要穿去看賽德克巴萊。傳統的衣服也是平常的衣服,為什麼平常不能穿?賽德克巴萊可能是改變大家想法的契機,要抓住。如果不再有人對於有人穿傳統服走在路上感到『奇特』,這個國家會不一樣。」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