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10.04







近期活動

【生物多樣性講座】小C漂流記—— 海洋廢棄物的冒險旅程
『綠色產品創新』國際研討會--強化綠色競爭力 從搖籃到搖籃設計
原民千年 台灣巴萊 血淚控訴音樂會
台灣猛禽研究會10月8日墾丁生態講座:飛向猛禽的天空
PLES電影放影會(三):「退潮」& 「太平路上的相思寮」
原民千年 台灣巴萊 血淚控訴音樂會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賽德克‧巴萊》到台東 美麗灣土地之戰同步上演

攝影:林國勳

《賽德克‧巴萊》將在台東上映,10月2日早上導演魏德聖及電影美術顧問漫畫家邱若龍出席上映記者會。因台東沒有電影院,台東藝文中心特別安排放映,一早史前館出現大排長龍買預購票的民眾,期待觀看此齣描寫台灣原住民族重要歷史文化的電影,包含卑南、排灣、阿美等不少台東原住民都排隊購票,甚至有排灣族青年盛裝出席,出現了台東難得一見的盛況。

在此同時,一群由部落族人及台東在地居民及未能到場但書面支持的原住民,及東部團體組成的反美麗灣渡假村群眾,在記者會場外,傾盆大雨下身穿傳統服、手持標語,演出守護土地的行動劇,特別在台東縣長黃健庭進場時,表達反對美麗灣BOT侵踏原住民族生存權的訴求。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不要告別東海岸 金曲歌手嗆「聲」,捍衛傳統領域

相挺護杉原 千人牽手吼海洋

終止還在發生的「誤設」事件:一個「熟漢」的「賽德克‧巴萊」觀點

賽德克‧餘生者—歷史回顧與現實反省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 永續家園如何變? 轉型推動者說分明(上)

作者:蔡孟薰

儘管有眾多改變的小契機,但世界不總是美好,總是上演著藉由多方角力來決定方向要往哪邊發展的事件。或許在很多時候,每個人都曾覺得,「改變」不但遙遠、也常讓我們覺得渺小無力或甚至心灰意冷。蘇芮大學的Tim Jackson教授先前在接受訪問時表示,若大環境的氛圍或文化沒有改變,獨自努力發動改變的個體終將被排山倒海而來的主流價值排擠,然後發現自己是多麼地孤立無援。改變,當然來自個人,而渺小的個人除非有無視一切的超強大意志力,否則終將與教授所指出的壓力正面交鋒。但,要怎樣改變才有效果?

推動教育訓練的Naresh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深層的改變來自於一系列細緻心理上的過渡,並非一蹴可幾。尤其當人們已習於現代生活帶來的舒適便利,要讓人們從「上癮」般的狀態脫離出來更需心理層次上的認知。以個體的角度來看,教育訓練在改變居民的意識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取決於帶領者如何能正確辨認出參與者所處的心理階段,並設計出正確的行動來帶領參與者走下一個新的階段乃至於採取實際改變世界的行動。

精采內文

民間國是論壇∣德國風力發電經驗的啟示

作者:康世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2010年4 月在華沙的歐洲風能國際研討會(European Wind Energy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上,與會者尤其是德國,開始討論因為再生能源在近幾年快速的發展後,新的電力市場秩序如何進行更大規模結構調整的問題。會上曾經有過一個被關注的子議題:德國再生能源市場的快速成長與電廠如何因應未來再生能源價格與獲利的下降。國內的自由時報也在當時發出了一份有趣的編譯稿。如同該報所下的標題「德風力電廠供過於求,電廠傷腦筋」,台灣對再生能源的貧乏想像使許多台灣讀者可能很難想像,同樣是太陽能與風力等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兩地之間的發展層次怎麼可以有麼大的差異。

這則值得重視的外電編譯新聞,其實透露出兩個關心永續能源政策的我們應該正視的議題。其一是再生能源具高度市場潛力;其二則是再生能源市場化與永續發展原則的潛在衝突。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這幾天雨不停,東部豪雨成災,海上也發生了嚴重的事情,巴拿馬籍砂石船瑞興輪3日凌晨在基隆外海觸礁,船上312.5噸油料外洩,長達3公里海岸受到汙染,至少須1年以上才能逐漸恢復,恐怕造成海洋生態浩劫。如此的人為破壞太多了,保育地景更顯重要,為了喚起國人珍惜寶貴地質,昨晚台灣國家地質公園網絡成立了,全國各機關代表以及社區意見領袖同聲發表「地景保育台北宣言」。北極淨土多少商人虎視眈眈,阿拉斯加將辦公投,決定是否禁止破壞鮭魚棲息環境的大規模採礦活動,這項公投主要針對佩柏礦業在阿拉斯加布里斯多灣上游採礦計畫,全美都很關注,除了同業杯葛,許多名人也都出面反對。

今天10月4日世界動物日,動物星球頻道推出新節目,揭露在人口爆炸、快速都市化影響下,動物因棲息地縮減而反撲,警訊四起。可能有些人對於動物傷人,不問理由的完全不能接受,但人類作了什麼呢?之前歐美名媛流行在手提包裡放隻探出頭來的小狗,現在流行退了,這些從小受溺愛又缺乏運動的小型名種狗住滿了英國流浪狗收容中心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仆街」大巨蛋,還我綠地趴

作者:松菸公園催生聯盟

五年了,大巨蛋簽約到今天滿五年了。五年來小蝦米努力對抗大鯨魚,幾度讓大鯨魚翻了白肚,最後卻因郝市府的包庇護航,大鯨魚又把松菸綠地吞了回去。雖然吊車與怪手劃破了松山菸廠美麗的天際線,小蝦米們卻從沒放棄過守護松菸綠地的夢想,因為,這是屬於我們的土地。

在地居民、里長與關心松菸綠地的民眾仍無懼豪雨特報,選擇在3日上午齊聚松山菸廠,以「仆街」的行動來表達對北市府包庇財團鯨吞松菸綠地、放任大巨蛋違法施工的不滿,同時也高喊「還我松菸綠地,終結巨蛋弊案」「我要森林公園,不要商業巨蛋」「遠雄施工違法,立即停工」「兆豐銀不要當謀害森林公園的幫兇」的口號,宣示著堅決守護都市綠地的決心,絕不讓屬於下一代的幸福斷送在貪婪的政客與財團手中。

精采內文

 

《賽德克‧巴萊》到台東 美麗灣土地之戰同步上演

本報2011年10月4日台東訊,特約記者比亞茲報導

《賽德克‧巴萊》將在台東上映,10月2日早上導演魏德聖及電影美術顧問漫畫家邱若龍出席上映記者會。因台東沒有電影院,台東藝文中心特別安排放映,一早史前館出現大排長龍買預購票的民眾,期待觀看此齣描寫台灣原住民族重要歷史文化的電影,包含卑南、排灣、阿美等不少台東原住民都排隊購票,甚至有排灣族青年盛裝出席,出現了台東難得一見的盛況。

林國勳攝

導演魏德聖搭乘飛機至台東參與記者會

導演魏德聖搭乘飛機至台東參與記者會,一度因大雨飛機盤旋台東上空,在此同時,一群由部落族人及台東在地居民及未能到場但書面支持的原住民,及東部團體組成的反美麗灣渡假村群眾,在記者會場外,傾盆大雨下身穿傳統服、手持標語,演出守護土地的行動劇,特別在台東縣長黃健庭進場時,表達反對美麗灣BOT侵踏原住民族生存權的訴求。

林國勳攝

行動劇演出阿美族原本在大家共有的杉原灣捕魚,但美麗灣公司與阿美族搶奪漁網,縣政府出面指控阿美族佔用國土,並跟美麗灣公司簽訂50年合約,讓美麗灣在沙灘上蓋起了違法、危險、房價一晚1~2萬元的大飯店。雖然法官判決了縣政府跟美麗灣敗訴應停工,但台東縣政府並不承認,美麗灣渡假村強硬地準備於年底營運。此時,阿美族請求賽德克頭目支援,一起聯手反抗這樣不公不義、侵踏原住民族生存權的事件。

台東縣長林國勳攝 縣長黃健庭臉色凝重 不發一語入場黃健庭抵達時,看到反美麗灣守護土地的民眾,臉色凝重不發一語的走入記者會場。而電影美術顧問邱若龍表示支持此行動,因為在現實的台灣社會,電影呈現的80年前原住民族生存及文化存續的艱難困境,並沒有因為時代不同而改變。在《賽德克‧巴萊》劇中飾演頭目的太魯閣族演員,也聲援演出行動劇中協助阿美族爭取族群權益的角色。

如果你的文明是讓我們失去土地 我們就要讓你們看到我們永不放棄的堅持

在場表達守護土地、反對侵害原住民族生存權的民眾表示,「霧社事件」吸引了魏德聖導演的注意:「我想要拍一部能喚起台灣人驕傲的電影!」,《賽德克‧巴萊》果然引起台灣人對多元文化、台灣歷史的省思,也開啟對台灣土地上不同族群,不同文化重新認識的眼光。然而,《賽德克‧巴萊》一片終於正式在台東上演的同時,原住民族被壓迫的事實卻真實在台東上演。

民眾表示,如果台東縣長出席及致贈達悟族背心,表達的是政府肯定此片所宣揚的價值,如果《賽德克‧巴萊》一片能為台灣帶來爭自由、反族群壓迫的進步思潮與反省力量,那麼,阿美族部落及杉原灣的被壓迫處境卻正諷刺著真實世界裡的不正義與不進步。

美麗灣飯店所在之處的杉原灣,原本是太平洋旁純淨美麗平緩的金色沙灘,海下蘊藏台灣珍貴獨特的珊瑚礁生態系。世居當地的阿美族人,稱它「Fudafudak」,是長長海灘上壯闊的飛沙。這片沙灘隨著7年前一紙違法BOT合約的粗暴開發而美麗不再,巨大的水泥大飯店在海灘上留下難以復原的污染與人工垃圾,都將徹底毀滅族人的生活與文化存續。

美麗灣飯店一晚房價高達1萬至2萬,消費族群鎖定白領階級。高檔消費、特殊階級門檻必定將無此經濟能力的民眾排除在外,杉原灣的美景不再是全民可以共享親近,所謂促進產業繁榮的糖衣裡,包裹的是對當地的經濟文化掠奪、絕對不平等的貧富差距及對大自然的永續剝削。

在場的民眾呼籲:一、尊重原住民族自然主權、美麗灣BOT不該定案,二、臺東縣政府尊重法院停工判決,美麗灣應立即停止開發,三、還給大地與海洋應有的尊重與潔淨。最終應終止所有這類侵犯在地原住民生存權益且罔顧台灣海洋生態的不當開發案。

Top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 永續家園如何變? 轉型推動者說分明(上)

作者:蔡孟薰

※ 編按:英國轉型城鎮巡禮系列專欄來到尾聲,讀者們或許已能勾勒出「轉型城鎮」這一新鮮的名詞的內涵,但細部的操作還需要更深入的瞭解才能辦到,本日專欄將透過轉型城鎮兩位共同發起人的訪談,與讀者們分享「如何改變」的經驗與秘訣。

轉型城鎮網絡共同發起人之一,Ben Brangwyn在托特尼斯這個寧靜山城中,我們跟南漢斯區議員羅勃.芬特先生以及許多城鎮中的小商家們暢聊到底什麼是轉型城鎮,以及轉型城鎮對他們帶來的影響。我們看到這些充滿活力的人如何透過相互連結,共同營造出一個更好的家園。城鎮對他們來說就像個實驗室,各種不同的綠點子都可在這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來一起實踐。對山城中的居民來說:改變,俯拾即是。

而在台灣,正如英國,有很多新的改變的契機正在各地興起:是做好居家節能、是加入生態解說的工作,或是挽起袖子,做一介貼體土地的城市農夫等等。

在系列專欄的尾聲,轉型城鎮網絡的兩位共同發起人Ben Brangwyn以及Naresh Giangrande將和我們分享更多轉型城鎮的不同面向,並告訴我們如何讓人們覺得自己是發動改變的關鍵。

改變,從哪裡開始?

儘管有眾多改變的小契機,但世界不總是美好,總是上演著藉由多方角力來決定方向要往哪邊發展的事件。或許在很多時候,每個人都曾覺得,「改變」不但遙遠、也常讓我們覺得渺小無力或甚至心灰意冷。蘇芮大學的Tim Jackson教授先前在接受訪問時表示,若大環境的氛圍或文化沒有改變,獨自努力發動改變的個體終將被排山倒海而來的主流價值排擠,然後發現自己是多麼地孤立無援。改變,當然來自個人,而渺小的個人除非有無視一切的超強大意志力,否則終將與教授所指出的壓力正面交鋒。但,要怎樣改變才有效果?

先瞭解、再教育

推動教育訓練的Naresh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深層的改變來自於一系列細緻心理上的過渡,並非一蹴可幾。尤其當人們已習於現代生活帶來的舒適便利,要讓人們從「上癮」般的狀態脫離出來更需心理層次上的認知。以個體的角度來看,教育訓練在改變居民的意識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取決於帶領者如何能正確辨認出參與者所處的心理階段,並設計出正確的行動來帶領參與者走下一個新的階段乃至於採取實際改變世界的行動。

推動人們進行改變的階段示意圖

說來很妙,這套作法是由心理學家Carlo DiClemente與James Proschaska在1980年代時所提出,並應用於上癮戒斷的臨床領域中,若說現代文明病本身就是一種對於廉價能源、無與倫比的生活便利性的上癮,顯然我們的確需要去認清某些現況,並認真戒除這些讓我們上癮的東西。關鍵是如何讓人們知道為何要改變,以及處理隨之而來抗拒改變的力道。

Naresh表示,有時人們會覺得轉型城鎮關心的氣候變遷或能源危機,完全超乎個人的能力範圍,需要透過更高層級的政府或是國際協商才能處理,但仔細觀察這些危機的成因,會發現很大的一部分是肇因於我們對於廉價能源(不論是電或是石油)的依賴,也就是眼下的危機是個人層次的上癮行為,透過一個個上癮的個人加乘負面效果的力道。讓人們知道實際上自己的一份力也能發揮改變效果,對於扭轉現況相當有幫助。

改變動力,源於認同

改變動力除了源於對關鍵議題的深度了解外,也來自於人們對於地方的了解與認同。Naresh表示改變動力除了源於對關鍵議題的深度了解外,也來自於人們對於地方的了解與認同。如何能建立起對於居住地區的情感(sense of place)、建立起對於居住地區的擁有感(sense of ownership),才能促使人們從個人的層次走出來加入社群,透過社群的連結讓有心戒除能源癮頭的人們可以相互扶持、分享資源、發揮團體改變的效力,正如同搭設營火一般,一根大木頭很難自己燒得起來,但若是透過很多根較小的木條彼此搭疊,就可以變成一團燒得旺盛的大火。

Naresh表示,雖然托特尼斯在很多條件上跟其他城鎮不同,例如:有比較前衛的環保氛圍、強烈的在地食物文化、周遭有相對較多的農地可發展食物在地化的計畫等等,但在如何讓人們認真思考、行動的方式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轉型城鎮運動要成功的關鍵在於:引導人們去認識為何要改變的關鍵議題、建立起在地認同感,最後才是透過社群的方式了解在地限制與條件,來發展出因地制宜的串連行動(例如:轉型城鎮金斯頓與若米德樸門推廣計畫的合作)。

改變,企業做伙來

居民們的投入當然重要,但若能讓更多在經營生意的人來共襄盛舉就更棒了。畢竟經商的人擁有更多資源以及影響力,若能夠找到轉型城鎮運動與他們之間的連結,對於轉型城鎮運動的發展將更具廣度。這正是目前托特尼斯推動的重要工作,至於如何與企業進行溝通?Naresh表示,這是有訣竅的。

說來,一切也都很簡單,就是要讓對方看到合作的利益(benefit)在何處。Naresh指出,企業具有強烈企圖心、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希望在社會大眾面前有良好的好公益形象,但對他們而言,每天要應付的麻煩事情已經夠多了,如何能提出一套不單純以企業形象或道德為訴求的解決方案,對企業來說更具吸引力。

以托特尼斯鎮所推動的Transition Together便是最好的說明,該方案要解決的問題是透過各項節能措施來減少居民的帳單金額,並增加托特尼斯鎮當地的能源自給程度,因此除了透過工作小組推動居民的日常節能外,如何提出一套與議會(撥款補助)、銀行(給予低利綠色貸款)以及太陽能板業者(給予這項專案安裝的優惠價格並自銀行方面取得簣電的營利)願意出錢、出力、出設備的投資方案更是重要。

Naresh表示有些企業願意對永續發展給予更多承諾,有部分當然是因為近年來的氛圍講究企業社會責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但對於企業來說投資於對環境有益的事情實際上可以替他們省下一筆可觀的開銷。他以英國知名連鎖超市Mark & Spancer (M&S)為例,自2006年起他們發動為期5年、耗資2億英鎊的A計畫(Plan A)投資於氣候變遷、珍惜自然資源、公平貿易、減少廢棄物與顧客健康福祉等五大項琳琅滿目的方案(可參考M&S網站),專注追求零售業的永續發展。在外人眼中,要把這些事情做好需要砸下重金,而且可能永遠沒有回本的一天,但根據M&S表示,在2010年他們不但因為A計畫產生7000萬英鎊(約合台幣33億元)的進帳。同時相較於2006年7月,已達成提昇店面的能源使用效率達23%、倉庫的能源使用效率提昇達24%、提昇運輸燃油的使用效率達20%、總體二氧化碳降幅達13%…等等。

雖說企業擁有資源與影響力,但做生意賺錢這件事情也讓企業對環境也有深遠的影響,因此Naresh認為,如何透過有創意的提案來替企業解決各項關鍵問題(例如:減少能源開銷等等),以及如何透過這些方案來造福社區,將會是轉型城鎮日後關注的另一個目標。(明日待續)

 

【想認識轉型城鎮運動,您不能錯過】

Top

 

民間國是論壇∣德國風力發電經驗的啟示

作者:康世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2010年4 月在華沙的歐洲風能國際研討會(European Wind Energy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上,與會者尤其是德國,開始討論因為再生能源在近幾年快速的發展後,新的電力市場秩序如何進行更大規模結構調整的問題。會上曾經有過一個被關注的子議題:德國再生能源市場的快速成長與電廠如何因應未來再生能源價格與獲利的下降。國內的自由時報也在當時發出了一份有趣的編譯稿。(註 1 )如同該報所下的標題「德風力電廠供過於求,電廠傷腦筋」(註 2 ),台灣對再生能源的貧乏想像使許多台灣讀者可能很難想像,同樣是太陽能與風力等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兩地之間的發展層次怎麼可以有麼大的差異。

這則值得重視的外電編譯新聞,其實透露出兩個關心永續能源政策的我們應該正視的議題。其一是再生能源具高度市場潛力;其二則是再生能源市場化與永續發展原則的潛在衝突。

德國風力發電:從「不足」到「過剩」

根據德國風力能源協會表示,2002 年以來,德國的風力發電量已擴增一倍,到前年底共設有 2 萬 301 座風力發電機,約佔全國發電量約 7.5%;相較之下,歐盟為 4.8 %,美國僅約 1 %。彭博社的報導舉出EWECE 華沙會議上的熱門話題之一是,德國風力發電機每年約運轉1/3的時間( 運作時間會受天候影響) ,但今年迄今已兩度出現發電量超過民間用電需求的情況。這個現象或許是 2002 年德國政府開始大量鼓勵風力電廠時料未及的課題。

當發電供給超過需求,歐洲業者選擇以負電價方式(negative electricity prices )提高民眾用電意願。被引述的瑞士電力設備製造商 ABB 中歐區總裁 Peter Smits 在漢諾瓦的訪談中已表示:「負電價發生在供過於求、多餘電力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未來這種現象會常常出現。」

西班牙風力能源協會表示,由於風力和水力發電量暴增,今年第一季電價較去年同期下跌 26 %。所以才有根據業者統計所得出的報告:「歐洲和美國德州部分地區的風力發電盛行,讓很多家庭省下不少電費。」

在歐洲對再生能源高度輔助的國家,出現電價下降與供電量過剩的消息,說明一個事實,過去許多將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與高成本不斷提出,作為不具替代性的理由,然後導引至唯有選擇核能或天然氣發電等工具的說法,理由並不充分,或多或少是受限於過去不成熟的能源政策論述,甚至是為特定發電裝置建置利益。

停機減少供電 VS. 電業利益衝突

風力發電供應過量而在用戶電價上反映的退款(rebates ),也就是負電價,終端用戶當然樂於享受,但某種程度上某些電廠必須思考,如何在最大利潤追求的目標下處理多餘的電力。因此當風力發電機急速擴展,甚至出現電力供應過多(供過於求)、影響電力公司獲利的情況。電力輸送業者有時候甚至選擇要求風車停機以減少供應。但是這種作法卻又與發電業者利益衝突。

代表德國 RWE 、西班牙 Iberdrola 和丹麥 Dong Energy 等電廠公司的歐洲風力能源協會會長 Christian Kjaer ,在華沙會議上表示:「風力發電正在讓(整體)電價下滑,這對消費者是好消息,身為發電商,我們得坦承,這代表了現存風力發電機每年的運轉時間會減少,這麼做對投資人和獲利就會造成影響。」(註 3 )

歐洲電力市場經驗:宏觀調控輸發配三部門的電力利潤

簡單地說,類似像德國北部風力發電裝置成功的推展之後(佔當地25%發電量),緊接而來的,是政府補貼帶動大量成長之後的電力事業利益分配問題。畢竟在電力市場機制中,受政策鼓勵進場的業者,不只是扮演低碳能源的供應者,更在乎的是電力出售的利潤。

但是,風力發電的快速成長,卻被歐洲的產業分析師認為造成利益上的侵蝕。赫爾辛基來自北歐的產業顧問公司 Poeyry 表示,過去幾年多數歐洲政府大力扶植電廠設置風力發電機,還提供電廠補助,如今經營風力發電的廠商,反而成為自己最大的威脅,他們估計,電價下降使得德國電廠,過去幾年在本國市場上可能少收 50 億歐元電費。雖然這樣的分析還有待商榷,但在華沙會議上,不少電力相關業者已開始尋找其他的市場利基。

例如對輸電設備的供應商來說,解決之道在於增加投資電力輸送系統(向他們購買設備),讓德國北部風力發電廠的多餘的電力轉送到南部的重工業區,否則目前德國的電力輸送系統陷入瓶頸所產生的障礙,將無法有效解決風力電廠供應過多的問題。風力發電業者也贊同,認為電力交易須進一步擴大,像法國、荷蘭和比利時那樣連結歐洲市場,將暫時多出來的電力轉賣到電力不足地區。總言之,跨市場的電力交易可降低電價波動,將產自風力和太陽能電廠的過盛產能,輸送到有需要的地區。換句話說,當地風力電廠市場化仍就面臨供需失衡,需要電網配合調適的產能困境。

慎防再生能源工具論

風力發電做為再生能源選項之一,也做為低碳經濟能源選項下的明星綠能產業,提供的電量不再是聊備一格。從風力發電機甚至造成區域性供過於求的現象來看,提供民間用電足夠的電量並非空談,甚至還可能驅動電價的下降。對於急欲淘汰化石燃料與核能發電的環保團體與低碳能源擁護者來說,這個訊息提供反對核能與石化燃料電場擴充的有力證據;只是另一個問題是,歐洲風力發電市場經營的現狀,清楚地呈現出另一個能源政策上的前車之鑑。

無論是對再生能源市場機制的簡化,或盲目信任,或缺乏目標進行發電裝置容量替代/調適,乃至疏忽電網連結規劃的衝擊評估,都可能背離負載管理(用電量下降)的目標,反而產生再生能源發展扶持下的資源浪費。風力發電設施的閒置當然不是我們樂見,但在馬政府扶植綠能產業的口號目標下,我們民間環保力量需要有哪些準備,好對台灣未來的再生能源市場化進行客觀監督?

永續能源工具與政策亟待監督

如果說,再生能源產業的穩定發展與擴大已是可以預期的趨勢,意味著再生能源的發展即將更密切地走進我們的經濟生活與消費模式裡。德國與歐洲幾個國家的例子裡我們必須汲取的另類啟示就是,一旦再生能源成功市場化與利潤化,諸如離岸風力電廠等發電利益背後的利益糾葛,或是這個新成形的電力市場是否與國家資源投入與分配的永續性一致,都是曾經期盼傳統火力和核能發電被替代的環保團體(甚至綠黨)也須嚴肅因應的新課題:所有的變遷與調適背後不能缺少宏觀調控的明確手段與社區調適倡議(community-based initiation)。

過去台灣政府執著在傳統火力與核能發電的成本,失去對再生能源擴大使用先機,如今在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基礎上,政府則試圖以新的收購價格促進廠商投資意願的方式來促進再生能源產業(更時髦地說是綠能產業)。目前台灣陸域風力部份,台電已投資商轉有106 座,民間投資商轉則是有90 座,如果未來台電跟民間投資共 328 座風機都能完工運轉,預估風力發電可達 15 億度,每年可提供 37.6 萬戶家庭全年用電所需。經濟部能源局也預計今年中開始推行示範計畫,尤其是離岸風力發電計畫與廠商的導入。

換句話說,在台灣目前電業法與再生能源條例的配合下,發電市場的玩家變多(公、私營、外資兼有),輸配電部門則仍由經濟部下的國營台電公司壟斷。輸配電網絡的利益與其他發電的利益差異決定了電力市場發展的狀態,更不用說他們的結合是否造成產業獨大,卻也可能是一種公共投資在節能減碳設施的浪費。無論是像德國那樣出現以發電機暫停或鼓勵民眾用電以維持業者利潤,自由放任的發電投資,在台灣產業(現在連地方政府也是)習慣一窩蜂搶進市場的特性下,缺乏明確的電力供需管理上位目標也可能變成節能減碳目標的綠色諷刺。

多元化與負載總量管理/制

另一個根本問題就在於台灣的電力需求仍然必須用正成長概念來規劃嗎?  根據台電公司的報告,民國 98 年總發購電量為1,936.1億度,較97年減少-3.3%,而97 年的電力消耗則又比96 年總發購電量2,018.6億度來的低。而這幾年夏季也不再有缺電問題。也就是說,鼓勵再生能源發電的背景不必是為了應付電力短缺,而是在用電量下降的政策目標下,其產出電力足以淘汰掉老舊的火力電廠或是即將除役的核能電廠。再就再生能源發電與產業結構調整來說,再生能源也不該是工業區的重大耗能或排碳大戶藉此獲得生態社會責任的喘息機會。然而要達成這些目標唯有整合能源與產業在低碳經濟的完整架構下,而問題是,誰能進入這個新的電力與產業政策的聖堂裡? 

政務官、技術官僚、電力業者、學者專家,沒有環境NGO 參與會是如何?問題的另外一面則是,環境NGO 與社區公民如何有能力進場監督?以行政院提出的「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 NSTPE」為例,其規劃邏輯是根據「能源政策綱領」、瞄準「能源政策目標」、提出研究內容與具體方案。但是細看其研究計劃方向,集中在科技策略、技術然後是產業為核心。已定出的內容是:

(1)能源科技策略:能源政策類、節能減碳類、新暨潔淨能源類、能源管理類、能源產業類。
(2)能源技術:太陽能、風力發電、生質能源、海洋能源、氫能技術、核能工程、地質能源。
(3)節能減碳:淨煤、碳捕捉與封存技術、冷凍空調、建築節能、交通運輸、工業節能、照明與電器、植林減碳、智慧電網、先進讀表基礎建設。
(4)人才培育:加強科學教育基礎研究、深化學校能源教育、宣導大眾科普教育、技術規範建立與產品應用(註 4)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將能源使用偏重於科技應用能力的框架。讓我們假想能源管理的課程與學位普及化,未來將有一批能源管理的各級技術專才出現,但是這批技術專才只擅長讓產業市場化,卻不知如何連結面向社會與國家,明確一點說說沒有能力面對社區調適能力與策略、沒有能力執行國家能源消耗減量目標的優先順序。倘若 NGO 組織又無足夠資源吸收這些人才協助,預防政府無
能引導特定企業利益,造成低碳化原則下能源與產業的脫鉤。如此一來,綠能產業也不無可能形成凌駕於社會大眾與國家能源需求之上的新投機市場。

縣市政府與新市場玩家

以最近屏東縣政府和苗栗縣政府推動的太陽能發電廠與當地經濟結合的模式為例。前者由縣政府輔導當地魚塭轉型並引入太陽能板業者,後者則是縣政府規劃在卓蘭鎮白布帆的河川地上興建太陽能發電廠,委託工程顧問公司進行開發規劃評估。前者預告未來將提供提供地主每月3萬的收入,後者預計第1階段開發面積29 公頃,發電年收入為新台幣1 億6145 萬元,並將透過招標模式,尋求民間合作興建。兩個最新發展的案例反映一些國外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同樣碰過的問題;再生能源產業真能與在地社區利益共享?

以苗栗縣政府的計劃來說,發電設備設置在敏感的河川地上像是資源再利用,不過當地縣府主管卻於一開始將環評視為阻擋該計畫的絆腳石,說出「環評問題可能是興建電廠最大變數」的預設立場。將環評監督與再生能源契機視為分立問題雖然不是很貼切,但也點出,環評監督如何與電力供需和輸配部門的專業資訊對話的機制,目前無法培養出涉入者,包括當地民眾的參與和評估能力。綠盟的能源政策研究員就發現,國際上的趨勢是朝向整體社區動員受惠的再生能源社區為優先,也就是說應該蓬勃發展的是再生能源社區而非再生能源產業鏈而已。

屏東縣政府接受的廠商計畫相對來說看似相當進步。將災害與經濟、社區營造和能源產業集合為一個複合體。未來中央政府則負責要改善輸配電系統,便利再生能源社區的自給自足與輸電網絡的公平性。但這個計劃的藍圖仍有待觀察。畢竟目前除了建構受害魚塭地主個別的基本收入的動力外,當地更需要建構一個發電設備與當地其他產業以及就業提供的再生能源社區體系。問題是,前述能源專業培育計畫的資源是否能進入輔導社區,還是社區資源反過來作為發電業者的試驗品?

民間團體應積極串連監督能力

歐洲風力發電市場尤其是德國的經驗顯示出能源減量上,「市場」沒有足夠的調控力量。台灣目前只有發電業開放民營。相對來說的輸、發、配三個電力市場部門的市場競爭與伴隨的過度投資風險也較小。但是目前行政體系對綠能的照單全收,是否會落入外國環境工作者所警告的:「漂綠政客將太陽能板掛在嘴上,把風力發電機放在廣告上,但是卻繼續維護專業汙染者的日常工作」( 註 5) 。怎麼辦?

環境 NGO 與其他公民團體必須正視積極說服能源人才加入的工作!

※ 註1:Jeremy Van Loon, Windmill Boom Curbs Electric Power Prices for RWE (Update2), 4 月23 日。
※ 註2:盧永山,自由時報4 月26 日,網路版。
※註3:對部分大型發電集團來說,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尚未浮上檯面。例如德國第二大電廠RWE 表示,公司因消費者使用不同發電技術所生產的電力,得支付的退款,或稱負電價,對公司不會造成負面衝擊。
※註4: http://nstpe.ntu.edu.tw/actions_detail.php?id=22
※ 註5: 范‧瓊斯,《綠領經濟》中文版,2010 年,野人文化,頁258。

※ 本文原發表於第三屆民間國是論壇,為2011/5/11、2011/5/18台灣立報專欄稿更新版。

Top

 

瑞興輪擱淺基隆外海 外木山變色

本報2011年10月3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照片節錄自中央廣播電台報導畫面萬噸砂石船巴拿馬籍瑞興輪3日凌晨,於基隆大武崙外海發生船難,柴油、重油及潤滑油,目前已經洩漏,海岸污染範圍自萬里漁港至外木山漁港。

萬噸砂石船巴拿馬籍瑞興輪今(3)日凌晨1時10分於基隆大武崙外海0.1海浬發生船難,船身斷為二截,海巡署長王進旺及環保署長沈世宏到達現場處理,環保署依據行政院重大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計畫,於新北市萬里區公所開設第二級應變指揮中心。上午7時,沈世宏與王進旺召集會議,指揮相關海洋污染應變作業,參與單位有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交通部、國防部、經濟部、漁業署、新北市環保局、基隆市環保局、協和火力發電廠、萬里區公所、核二廠、船公司代表等。

環保署指出,瑞興輪載有柴油160公噸、重油108.5公噸及潤滑油7.3公噸,共計275.8公噸,目前已經洩漏,海岸污染範圍自萬里漁港至外木山漁港,寬度約1公里。環保署業於3日下午2時召開第二次應變會議,並依據海洋污染防治法第32條第1項要求船東提出油污清除計畫及船貨移除計畫,以使海域污染影響降至最低。

 Top

 
 

寶貝台灣地景 國家地質公園網絡成立

本報2011年10月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由學術單位、地方縣市政府以及農委會林務局、交通部觀光局聯手打造的「台灣國家地質公園網絡」3日晚間於圓山飯店記宣布成立,與會來賓除了來自全國各機關代表以及社區意見領袖,還有來自各國的嘉賓,現場並發表「地景保育台北宣言」宣示台灣保育珍貴地景的決心。

地質公園(Geopark)原由歐洲民間發起的虛擬概念,民眾將獨特、重要的地質地形劃出區域,推動保育行動,是一種由下而上的推動力量,包括自然景觀、歷史背景以及人文,最後更導向觀光的永續利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更將世界地質公園定位為「地景保育」、「環境教育」、「社區發展」、「地景遊憩」等4大核心價值概念。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陳文山說,因各國民情不同,台灣仍需政府主導。

澎湖全島都是多樣的玄武岩地景,目前已規劃為地質公園示範區。(圖片來源:林務局) 台東利吉惡地為利吉層的標準露頭點是全球研究板塊碰撞現象的最佳地點。(圖片來源:林務局)

農委會林務局表示,「台灣國家地質公園網絡」是將台灣已登錄的地景保育景點串連成線,再建構成面的做法,藉由在地住民的參與及意見,規劃出澎湖海洋地質公園、雲林草嶺地質公園、高雄燕巢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及台東利吉泥岩惡地地質公園等4處地質公園示範區,後續更將組成台灣地質公園網絡,推展台灣的地質公園,來達到地景保育與資源永續利用及繁榮在地的最終目標。

澎湖縣政府是最積極推動國家地質公園的縣政府,由90多個島嶼組成的澎湖群島,除了花嶼,都是玄武岩形成的。如此珍貴的地質地形,更因知名的旅行出版社寂寞星球的推薦,聞名國際。縣長王乾發在會場揮舞國家地景公園的大旗,接受與會來賓熱烈掌聲肯定其保育決心。

觀光局系統的北部海岸地質公園、馬祖地質公園也入列。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謝謂君表示,台灣尚非國際地景公園的會員,推動上很辛苦,透過國際友人的支持,期待將台灣地景之美推向國際。

東南部唯一無道路開通之阿塱壹古道的海岸地景遺世獨立,有滿布南田石的海岸石灘,屏東縣已公告為暫定自然地景。(圖片來源:林務局) 天地與山林融合湖水的倒影呈現高山湖泊鴛鴦湖自然保留區的地景之美。(圖片來源:林務局)

林務局指出,台灣已登錄的珍貴地景保育景點多達300餘處,除了20處已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為「自然保留區」加以保存外,仍有許多地景常常受大家忽略而承受破壞壓力,如台灣的高山大霸尖山、高山湖泊鴛鴦湖、陡降的東海岸、花蓮大理石峽谷等,唯有好好保護,才能達到永續利用。

為了借鏡國外地景保育經驗,並將台灣地景保育的努力推向世界,將於今(4)日起連續兩天,在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行「2011地景保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探討地景保育、地質襲產、地質災害、地質旅遊、地景多樣性等主題。

草嶺震後捲土重來 迎接背包客走透透

草嶺特殊地質地形成就國家地質公園要件。(圖片來源:雲林縣政府文化處)位於雲林縣知名景點草嶺,著名的「草嶺10景」向為國人所愛。921大地震重創之後,自然景觀邁入不同的境界,動植物也增加了,特殊景觀是地景公園的標的。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長呂政璋說,地質公園的推動,當地居民的參與是決定要素,經過縣府計劃處與當地居民多次開會討論取得共識,得到當地兩個大聚落草嶺與石壁村支持。他說,草嶺國家地質公園原本是後段班,搭不上這次的網路串連,但在縣長全力支持下,各處室積極地運作下,得以趕搭這次串連。

呂政璋表示,草嶺的規劃得到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助理教授李建堂團隊協助,目標將鎖定背包客族群,而不走觀光巴士大量遊客的做法。正在進行的解說員訓練優先回饋當地居民,呂政璋說,課程訊息一發布,許多人聞訊而至,超乎縣府預料。呂政璋也建議民眾可安排兩天一夜的行程,飽覽當地美麗的景色,細心體會。而欣賞美麗景色之餘,也可以登記解說服務,增加草嶺地質人文的了解。

2011地景保育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來自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圖片來源:林務局)

Top

 

阿拉斯加選民將決定要鮭魚還是黃金

摘錄自2011年10月3日中廣新聞報導

黃金和鮭魚爭奪北極淨土,決定權被交付到阿拉斯加選民手中,阿拉斯加一個行政區,這個禮拜要舉行公投,這項引發全美辯論的議題,讓向來死氣沉沉的地方選舉,變得有活力多了。

阿拉斯加湖和半島自治市的選民,這個禮拜二要投票決定是否禁止可能破壞鮭魚棲息環境的大規模採礦活動,挽救鮭魚的公投案,針對的是佩柏礦業公司在阿拉斯加布里斯多灣上游採礦這件事,它所引發的爭議,吸引全美關注,大明星勞勃瑞福也跳出來淌渾水,幾家著名的珠寶業者號召同業杯葛佩柏礦業採自阿拉斯加的黃金。

佩柏礦業是加拿大和英國共同投資,就算公投否決,也不一定可以封殺開採計畫,因為阿拉斯加檢察長說,它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

支持採礦的人,著眼在經濟,阿拉斯加、特別是鄉下地區,沒甚麼工作機會,佩柏礦業的開採計畫,估計可以替當地創造1千個長期就業機會。但是更多人擔心採礦會改變阿拉斯加地貌,破壞、甚至於摧毀阿拉斯加傳統生活方式。

佩柏礦業花了大錢探勘,確定阿拉斯加地下蘊藏豐富的貴金屬,它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金礦和銅礦,估計未來80年,可以產出5千萬盎斯的黃金以及240億公斤的紅銅。問題是礦藏所在地點,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鮭魚棲息地,阿拉斯加今年鮭魚產值將近1億3800萬美元。

Top

 

全球暖化延燒自然界 動物反撲警訊四起

本報2011年10月4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10月4日世界動物日,對全球致力於保護及關懷動物的人士而言,是重要的一天,然而動物星球頻道新節目「野性邊緣」,則沉痛揭露前所未有的震撼新發現。動物與人類衡突的背後,突顯出的是全球暖化與環境議題:人口爆炸、快速都市化,以及全球暖化動物棲息地縮減的影響之下,土地與糧食等資源戰爭延燒自然界,當動物們堅守最後陣線,而人類卻步步進逼,動物被迫只有反撲來奮力一擊。

「野性邊緣」節目主持人戴夫索莫尼(Dave Salmoni),為著名的動物行為學家及動物訓練訓練師,對野生動物習性十分瞭解。他深入孟加拉、印度桑德班斯、非洲尚比亞等地冒險拍攝「野性邊緣」系列節目,從當地居民與動物爭奪棲地的實際情況中,揭露野生動物為何會對人類反撲的實際案例。

母象胃裡竟有已消化人類遺骸 痛恨人類導致極度違反自然的心理與行為

Discovery亞太電視網北亞區總經理林東民表示:「深信一個星球萬物共享,人類唯有尊重並了解,同樣立足在星球上的其他動物朋友,才能生生不息。」動物星球頻道2011年全新節目「野性邊緣」呈現真實情境,帶領觀眾進入偏遠的印度及非洲村落,了解為何這裡的大象、河馬及老虎會全面向人類宣戰。系列節目中以印度一隻奪走17條人命的母象最令人震驚,因為這隻母象的胃裡,竟發現有部分已經消化的人類遺骸。原因推測可能是因為母象長期遭受人類施暴,小象又遭人類殺害,因此對人類深惡痛絕,而產生極度違反自然的心理與行為。

家象驅趕野象無奈處境上演 白天神明夜晚成惡魔 印度大象一年踩死200人

節目中呈現,印度偏遠村落裡的農夫,為捍衛一家老小賴以生計的茶園與農田,利用人工飼養象隊來驅趕野生大象;連村中的孩童也必須組隊巡邏田產,遇野象時就施放沖天炮炸擊野象,諷刺的是印度的大象是被奉為神明的。2009年僅印度官方統計數字就有200人死於大象蹄下,知名野生動物行為學家戴夫索莫尼,透過節目鏡頭將帶領觀眾深入野性邊緣的最前線報導訪查,呈現人類與動物無奈的處境與現況。每集節目中呈現野蠻一面的不只是動物,攻擊殺害人類的野生河馬與老虎,同樣遭受殘忍對待,

台灣青蛙棲地公路攔腰截斷 荒野護蛙志工人類接送過馬路

出席動物星球頻道《野性邊緣》首映的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陳德鴻表示,台灣雖然沒有類似於節目中動物激烈反撲人類的情形,但仍有許多動物處於弱勢與受危害的狀況發生,並有強烈影響動植物生存棲地的問題存在。陳德鴻進一步舉例,新竹大山背地區的梭德氏赤蛙,因為人類開闢道路並忽略牠們遷徙的路線。每年10月都會發生大批梭德氏赤蛙集體過馬路,並被車輛輾斃或從高處摔死的情形。而荒野保護協會每年都會組織護蛙志工,以人力接駁的方式護送青蛙過馬路。

民眾觀念與自私心態有待教育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陳瑞賓說,從「野性邊緣」看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矛盾,到底是動物的生存權被人類破壞,還是動物的反撲?他也特別舉出發生在台灣都會區的實際例子,以居民因為不耐青蛙叫聲影響安寧而撲殺社區蛙的故事,點出動物與人爭地的衝突事件,時常發生在我們生活中,更進一步反省是否應該尊重不同種生命,而不只是專注於追求人類生活的方便。陳瑞賓並表示「野性邊緣」在世界動物日這天,提出簡單明瞭的動物保育行動號誌別具意義,希望大家都能從生活上開始保育動物。

10月4號世界動物日行動號誌

世界動物日首映震攝人心 盼刺激文明發展逆向思考與討論

熱愛動物的戴夫索莫尼特別在世界動物日前夕來台,期望藉由鏡頭所帶來的震撼衝擊,突顯棲地與環境議題,刺激大眾思考,並與荒野保護協會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交流台灣現況,共同呼籲保育號誌:「不虐待動物」、「合理放生」、「認養優先」以及「減碳飲食」之四大行動,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人人皆可發揮影響力。

「野性邊緣」將於11月8日起,每週二晚間11點在動物星球頻道首播。許多節目內容極具爭議,但發人深省並值得討論,因此動物星球頻道,在台刻意保持節目原作精神不做太多修剪。

※ 關於世界動物日:「世界動物日」是一群生態學家於1931年在義大利召開會議時所倡議的。他們最初目的是希望藉此喚起世人關注瀕危生物,慢慢才發展為關懷所有動物,也表達人們對動物們致謝。

※ 喜歡這篇報導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

Top

 

「配件狗」褪流行 收容所狗滿為患

摘錄自2011年10月3日中廣新聞報導

這一陣子「時裝配件狗」褪了流行,英國流浪狗收容中心,小型犬增加了三倍。

歐美有些名媛淑女前一陣子流行在手提包裡放隻探出頭來的小狗。不少英國女性看到紛紛起而效尤。一時之間,英國街頭婦女的手提包裡都會揣著一隻奇娃娃、獅子狗或是比熊犬這類小型狗。

這些小型狗生下來就被女主人溺愛著,不但沒走過路,佔有慾也極強,根本不讓別的狗甚至人接近主人。

現在,把小狗放在手提包裡當作時尚的風氣過了,再加上主人又受不了這些狗的壞習氣,所以,收容中心這一陣子小型狗的入住量增加了3倍。

收容所負責人說,小型狗也需要運動、需要照顧。沒本事照顧他們就別買。

Top

 

論壇∣「仆街」大巨蛋,還我綠地趴

作者:松菸公園催生聯盟

五年了,大巨蛋簽約到今天滿五年了。五年來小蝦米努力對抗大鯨魚,幾度讓大鯨魚翻了白肚,最後卻因郝市府的包庇護航,大鯨魚又把松菸綠地吞了回去。雖然吊車與怪手劃破了松山菸廠美麗的天際線,小蝦米們卻從沒放棄過守護松菸綠地的夢想,因為,這是屬於我們的土地。

image002

在地居民、里長與關心松菸綠地的民眾仍無懼豪雨特報,選擇在3日上午齊聚松山菸廠,以「仆街」的行動來表達對北市府包庇財團鯨吞松菸綠地、放任大巨蛋違法施工的不滿,同時也高喊「還我松菸綠地,終結巨蛋弊案」「我要森林公園,不要商業巨蛋」「遠雄施工違法,立即停工」「兆豐銀不要當謀害森林公園的幫兇」的口號,宣示著堅決守護都市綠地的決心,絕不讓屬於下一代的幸福斷送在貪婪的政客與財團手中。

松菸公園催生聯盟願意與北市府及遠雄針對大巨蛋案進行公開辯論!

大吃大喝大巨蛋,無法無天無政府

馬英九總統在台北市長任內強推松菸大巨蛋開發案,結果體育園區變成商業特區,招標過程疑雲重重涉及舞弊,除獨家給予特定廠商有利函釋,更大幅放寬BOT合約的各項條件,以零權利金的方式將價值數千億的土地BOT給遠雄,讓財團以小搏大捧著松菸綠地大吃大喝,不小心吃壞肚子拉了滿地也不打緊,口袋賺飽的財團拍拍屁股走人,反正有政府清理善後擦屁股,最後還是全民買單。

郝龍斌就任市長後不到一個月,無視環評未過立即下令屠殺松菸老樹,造成數百株老樹慘死。2010年連任成功後,無視監察院糾正意旨與台北市議會決議,強勢護航違法通過大巨蛋都審、環評,破紀錄於14個工作天內核發了大巨蛋建照;2011年七月份遠雄吊車怪手進駐松菸,違法進行大規模整地、施工的行為,截至9月27日止,仍未依環評法令報請開工,就算曾遭市議員與在地居民召開記者會舉發,郝市府仍選擇視而不見縱容遠雄無法無天,放任吊車、怪手、水泥車、砂石車橫行霸道,在松山菸廠的白色圍牆裡,呈現著無政府狀態。

難道,民主社會維護公平正義的基本價值,遇到大巨蛋就會轉彎?

兆豐銀別當謀害台北市第二座森林公園的幫兇

爭議不斷的大巨蛋開發案,預計有65%約160億元的開發資金來自銀行聯貸,並由兆豐銀行擔任聯貸案之主辦銀行,據了解聯貸案的流程已進入最後階段,在郝市長公開於議會承諾:「11月16沒有取得融資契約就解約。」的情況下,大巨蛋是否能取得融資將是個重要關鍵。

大巨蛋之開發資金來源大部分取自社會大眾之存款,聯貸放款是否合理應接受全民檢視。且大巨蛋違法弊端內幕重重,除監察院糾正的違失外,聯盟也已針對違法通過的都審、環評與建照提出撤銷訴願,亦向違法公務人員提出圖利罪的刑事告發(訴),大巨蛋開發案最後的結果將充滿了不確定性,兆豐金必須注意「風險控管」。

松菸公園催生聯盟目前已經在網路上發起「一人一信要求兆豐銀行拒絕大巨蛋融資」的活動,希望大家都能幫忙寫信(電子信、下載活動紙本寄送)給兆豐銀行,請兆豐銀行拒絕大巨蛋的融資申請,別當謀害台北市第二座森林公園的幫兇。

「無感施政」,不是人民對政府施政無感,而是政府對民意無感

2011天下雜誌幸福城市大調查台北市高居榜首,但縣市長滿意度調查卻是倒數第三名,「無感施政」成了郝市長最頭大的問題。松菸公園催生聯盟表示,無論是藝文界、百位都市計畫專家學者與數十位里長連署,或是台北市議會大會正式做出的決議,都無法改變郝市長護航大巨蛋錯誤政策的決心,再看北北基風暴與花博百億不夠燒的歷程,都顯見郝市長的「無感施政」,癥點並不在人民對北市府施政無感,而是自我感覺良好的郝市長對民意無感所產生的結果。悖離民意的政客,誰會有感?

松菸圍牆內吊車吊臂林立的畫面,彷彿向人們宣示著財團已經佔領了松菸的領土主權,但只要政府繼續「無感」,松山菸廠不會是最後被財團與政客割據的土地。從松菸到廣慈再到202兵工廠,「還我綠地」的火苗開始蔓延,「守護綠地永續台北」的戰鬥號角響起,我們會讓「無感」的政客記起,人民才是這塊地真正的主人,應該留給下一代的綠地,一塊都不能少!

松菸公園催生聯盟將持續籌備與申請「守護綠地永續台北」大遊行的路權,預定在十月底前號召關心綠地議題的民眾走上街頭,讓政府真正聽見人民的聲音,共同為維護下一代打造真正綠意盎然的「幸福城市」。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