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10.5







近期活動

【生物多樣性講座】小C漂流記—— 海洋廢棄物的冒險旅程
「氣候變遷與國際環境法」研討會
「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生態調查評估準則」教育訓練
2011健康永續建築研討會
PLES電影放影會(三):「退潮」& 「太平路上的相思寮」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徵行政專員(2011/10/25止)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布列塔尼小鄉村 能源自足達23%

Mené鄉村景致。圖片節錄自http://www.vacances-location.net

貧瘠的土地、寒冷的北風、高低起伏的地勢,法國Côtes-d’Armor省中心的Mené地區,位處偏僻,雖然擁有清翠的綠色山坡及許多美麗的石 屋,然而長期以來一直面臨發展上的困境。Saint-Gouéno村長及當地聯合政府副主席Jacky Aignel表示,「早在1970年代,身為國家農業研究所(Institut national de recherche agronomique, Inra)研究員的社會學家Paul Houée牧師,就警告我們這塊土地的脆弱性,如果我們繼續放任,就是死路一條。」

這個警語沒有被當成耳邊風:40年後,Mené地區已經變成法國再生能源的一個獨一無二的案例,他們的企圖心是在2030達到能源完全自給自足;簡單的說,這可能是今日面對核電困境的一種解套辦法。過去數年,當地用木材取暖、植物油替代柴油、或是養殖業動物糞便甲烷化等行動,陸續在執行中,還有超過一千個行動方案正在研議中。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法國核電廠爆炸 核能安全畫問號

能源無中生有 「糞」發向上

威士忌酒糟發電 讓廢物變黃金

逐臭32年 他將豬糞變能源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 永續家園如何變? 轉型推動者說分明(下)

作者:蔡孟薰

「韌性」(resilience)是生物學上的說法,指生態系統遇到外力衝擊後,回復原狀態所需的時間與能量。用在轉型城鎮上,它的含意就變成:面對氣候變遷與石化能源短缺衝擊,城鎮如何能在跨國經濟、物流系統癱瘓(因液態石化能源缺乏,過高的能源價格讓企業沒有能力如以往一般,輕易將商品送達超市等商店供顧客消費)後仍能維持一定水準的持存能力。所以,到底該怎樣建立起城鎮的韌性?Ben說:「讓生產更靠近住家、讓消費更靠近住家、讓資源回收更靠近家、讓度假休閒更靠近家」,以簡短的幾句話,說明如何透過「重新配置」(relocalisation)來建立韌性,可說是將「宅」的境界發揮到最高點!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強韌的在地經濟(local economy)對於建立城鎮韌性很重要,但Ben認為,在地經濟只是眾多解答中的一個。尤其現代經濟建立在高耗能、高負債水準、高度物質吞吐的狀態下,若在地經濟僅作為一個縮小版的跨國經濟,對於建立韌性或阻止氣候變遷根本沒有幫助。

精采內文

民間國是論壇∣「瘋綠電」有助推動能源政策民主

作者:林子倫(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

日本福島核災掀起了全球新一波的反核浪潮,台灣的環保團體也在430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核遊行,呼籲政府汰換核能,增加再生能源比例。近日來,由許多家庭主婦發起成立的「瘋綠電行動聯盟」,主張民眾應擁有購買乾淨安全綠色電力的權利,試圖挑戰長期以來台灣能源與電力政策的集權與壟斷,這項倡議,對於推動台灣能源政策的民主化,以及思考「後福島」的能源政策,具有積極的意義。

瘋綠電聯盟提出的問題很直接也很簡單,如果我們可以選擇有機食品,可以選擇環保設備,可以選擇節能家電,我們應該也可以選擇綠色電力─由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生產的電力。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可以拒絕購買含防腐劑或反式脂肪的食品,為什麼我們不能拒絕購買核能或其他汙染的電力?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世衛組織報告,市區廢氣、工廠的煙霧或是燃煤電廠的煙塵,謀害百萬性命北極上空的臭氧層也出現破洞,面積相當於5個德國或加州大,失去保護層的地球,更加充滿危機。這樣的地球,要怎麼交給下一代呢?讓我們看看國際兒童環保繪畫大賽的得獎作品,小朋友期待的是怎麼樣的世界?

連日豪雨沖垮了南橫利稻便橋,宜花也傳出嚴重農損,但最嚴重的還是瑞興輪漏油事件,他們預估15天內完成岸上清除作業,但是海面除污恐怕得做到明年6月。泰國更從7月就開始暴雨,400年歷史的世界文化遺產「柴瓦塔納蘭寺」泡在水裡。但南半球卻繼吐瓦魯發布缺乏淡水的緊急狀態,托克勞群島由於久旱,島上1400多位居民也只剩不到1週的飲用水可用了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雨後

作者:吳明益(作家)

幾日霪雨,覺得整座學校都浮了起來,眼看就要漂走了。黃昏雨停,雨雲出現兩個層次,一個停在大約兩百公尺左右的山腰,另一層則是約在三千公尺的高度。如此一來,山就在虛無縹緲間了。

信步走到餐廳胡亂吃個炒飯,心裡一直思考著日前陳文茜所寫的〈在放生的旅途中〉。文章中寫到她與丁乃竺、姚仁喜等人跟隨宗教團體,到某處「可以放生」的水庫放了一萬四千斤的魚,於是身心總算獲得安頓的事。

這篇文章我以為值得注意的一點倒不是「放生」這件事的對錯,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部分宗教架構起來的價值體系,本就是以人為中心的。因此它也很容易架構起人「放過」其他生物,就是某種德業這樣的思維。而這樣的思維一旦信仰了,是極難撼動的。另一方面,「放生」其實是擾亂生態、甚且可能是「放死」的論述,也已多有科學闡釋,在另一批人的思維中建立起來了。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