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環資永續發展支持者網絡行動徵求志工(12/15截止)
推薦評論
Marty Hsiao
【評論連結】 馬查藍(macharn)之旭
在延會兩天後,齊聚南非德班參與氣候會議的各國代表,於南非時間11日凌晨五點達成協議,將原訂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延長法律效力5至8年,但詳細時程以及個別國家是否需有法定的減碳目標,將留待明年討論。各國也決議整合暨有的特別工作組談判框架,由新成立的「德班行動平台(Durban Platform for Enhanced Action)」繼續執行協調談判工作,中國大陸與美國兩大溫室氣體排放源,也都將會參與此一平台的運作。
公約秘書長菲格雷斯 (Christiana Figueres) 在Twitter上為此結果感到雀躍,她寫到:「我們有了京都第二承諾期,並在未來邁向對全體均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坎昆協議中的綠色氣候基金則全面 實施。」
精彩內文
一拖再拖 地球還可以等待幾年?
挽救氣候基金 青年鼓吹羅賓漢稅
澳洲綠黨指責 澳洲與溫室氣體排放大國為伍
德班會議 聚焦四大議題
作者:我們的島製作團隊
在全球暖化的趨勢下,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將更為頻繁。台灣的狀況又是如何?今年11月,由政府部門出版的第一本「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出爐,明確指出,在過去1百年,台灣平均溫度上升幅度達1.4度,比全球的0.7度高出了2倍,到了本世紀末,溫度將上升2到3度,不但氣溫會上升,雨量的分布也趨於兩級化,大豪雨明顯增加,小雨的日數則大幅減少。
報告同時指出,近10年台灣颱風極端降雨的頻率,比過去增加了3倍以上。在2000年以前,颱風帶來極端降雨的頻率,大約3到4年才發生一次,但是在2000年以後,平均每年就發生一次。由於極端氣候加上人為過度開發,災害的特性與影響範圍,也與以往完全不同。
面對極端氣候的威脅,現有的都市的防洪設施是否能夠承受?水資源面臨的衝擊是什麼?台灣的農業與工業又將面臨什麼樣的危機?政府與民間該改變了嗎?該如何改變?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上週六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會,電磁波受害者、樂生青年都前往場外陳情,希望候選人能聽進人民焦急的心聲,而今天晚上將有為了土地正義而靜坐的活動,也需要大家的參與。
據一項最新科學研究調查顯示,假使2004年底印尼海嘯發生當時,海岸有足夠的植被來抵擋海嘯,那麼死亡人數將會降低許多。這可以幫助受海嘯威脅的國家(台灣當然就是其中一個),發展出更有效的對策。中央研究院院士周昌弘也表示「沒有紅樹林,就沒有螃蟹。」,若沒有紅樹林、沼澤地,魚蝦等生物會失去生存空間,連帶影響人類的飲食。目前寒流一波一波來,高雄漁民卻盼不到「烏金」,他們觀察,烏魚群遭中國攔截,野生快沒了。家就住在東海岸的原住民舉辦了一場「不要告別東海岸」的集體藝術行動,透過歌聲、呼喊,希望政府重視東海岸的生態,禁止違法開發海岸。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行動參與∣1212 土地正義關鍵防線,公民行動,就是現在!
發起人:台灣農村陣線
由於立法院的議程將土地徵收條例排在12月12日早上十點協商第一案,12月13日院會第十案。我們擔心立法院的議事品質與朝野席次不對等的情形下,很可能粗暴通過政院版。
我們誠摯的拜託每一位朋友,12月12日傍晚與農民一起站上凱道,共同行動。請各位關心土地正義的朋友們,明天傍晚4點半到9點,務必來到凱道,展現人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