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12.13







近期活動

暴雨新紀元之城鎮治水研討會
2011台灣森林驗證介紹與推廣活動─永續台灣‧森林驗證展
催生屏東平原地層下陷地理環境教育博物館暨防災教育館可行性探討研討會(12/16截止)
演講:鯨豚聲學研究與應用
【錯了,也不能停】從花蓮「吉野驛事件」談台灣氾濫的道路工程
催生屏東平原地層下陷地理環境教育博物館暨防災教育館可行性探討研討會
年年有魚-海洋保育從海鮮選擇開始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2011十大環境新聞票選

編輯室小啟

環資永續發展支持者網絡行動徵求志工(12/15截止)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重回凱道:土地徵收是「基本人權」議題

陳韋綸攝

不管民間是否接受,立法院即將在12月14日這個會期結束之前,將《土地徵收條例》、《住宅法》在內的「土地五法」在這幾天中闖關。經過數年土地徵收的爭議事件,土地徵收條例諸多不合理條文終於浮上台面,最後促成今日的修法。可惜最後行政院修正版本略過土地徵收最重要的「人權」 問題,只著重在徵收價從過去的「公告地價加四成」改成「市價」。然而一部只談錢的修法,也讓土地徵收條例修法完全失去了觀照人權的高度。

12月中的凱道,寒風中不時飄著細雨,即使穿著靴子的腳還是止不住冰涼的感覺。面臨土地被不當徵收的各地人民,12日晚上,又來到凱道。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土地徵收條例修正案 行政院小幅讓步

鐵血徵收交表決、農民泣訴無人憐

苦勞網報導:土徵條例修法不正義 

PNN報導:土徵修法今決戰 農民三上凱道

生物簡介∣尋找台灣的「伊莎貝拉」(上)

作者:施禮正(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助理);攝影:林旭宏、施禮正

「Le Papillon」,一部被翻譯為蝴蝶的法國電影,於2004年在台灣上映。麗莎,一個失去父親的女孩,對所有事物感到好奇;朱利安,一位喜歡蝴蝶的愛好者,希望完成兒子的遺願,找到傳說中的「伊莎貝拉」;「伊莎貝拉(Isabella)」, 一種以西班牙女王命名的歐洲「蝴蝶」,美麗且罕見,壽命很短,活動時間從黃昏到子夜,每年5、6月間羽化。

朱利安爺爺帶著麗莎,完成夢想,找到了傳說中的「伊莎貝拉」,也讓這齣感人的電影畫下句點。實際上,伊莎貝拉不是一種蝴蝶,而是屬於天蠶蛾科(Saturniidae)的一種天蠶蛾,其學名為Actias isabellae (Graëlls, 1849)。如果您想要當個追星一族,效法影片中的老爺爺在台灣尋找伊莎貝拉,這將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因為牠是一種僅產於歐洲的種類。但也毋須太失落,因為我們也有屬於台灣的「伊莎貝拉」!

精采內文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瀕危的台灣黑熊(一)

作者:黃美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台灣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是台灣唯一原產的熊類,也是世界八種熊類中,亞洲黑熊在分佈於台灣的特有亞種。牠們體型壯碩肥胖,頭圓頸短,眼小吻長,體重約為50至200公斤,四肢粗壯,體長約為120至190公分,短尾巴則不及10公分。由於鼻吻部與狗相似,又俗稱「狗熊」。黑熊全身被以粗糙但烏黑亮麗的的毛髮,下頦前端白色,胸前也有明顯的淡黃色的V字形或新月形斑紋,故也稱「月熊(moon bear)」。

由於體態之故,黑熊的動作看起來略顯笨拙或遲緩,但事實上牠們能涉水、游泳,也善於爬樹,當然也跑得比人還要快,時速可超過30公里。牠們亦擁有靈敏的嗅覺和聽覺,若遇危險,通常會迅速逃避。加上黑熊數量稀少,因此人在野外看到黑熊的機率事實上極低。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台灣漁船勝吉輝7號,8日在已列為鯊魚保育區的帛琉水域,給綠色和平的「希望號」直升機目睹了船上有鯊魚及魚翅,此行遭到國際譴責。福島米接連被檢測出超出國家暫定標準放射性銫,形象再度受損 ,恐滯銷。

中國科學家表示,近50年來中國消失的湖泊多達243個,失去了它們的調節功能,容易發生非洪即澇的災害。而北極熊棲地受到壓縮,為了生存,牠們開始闖入人類的住所,加拿大北部「曼尼托巴」省出現了全球第一間「北極熊監獄」,用來解決人民的恐懼。人熊爭地之戰使出這一招,能爭贏人類的生物恐怕少之又少,可是世界自然基金提供報告,表示在2010年時,研究人員每兩天就在湄公河流域確認了一個新物種,但可能因來自人類的壓力,一些物種在被人發現前就滅絕了。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共同減碳責任 台灣的決心?

作者:謝雯凱(低碳生活部落格德班氣候會議特派員)

在延會兩天後,齊聚南非德班參與氣候會議的各國代表,拖著疲憊的身軀在11日凌晨5點達成協議,將原訂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延長法律效力5至8年,以讓各國有足夠的時間討論一個新的氣候議定書。不過,《京都議定書》延長的詳細時程,以及延長後個別國家是否需有法定的減碳目標,將留待明年討論。

在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17屆締約國大會(COP17)召開之前,眾人悲觀認為京都議定書無法取得大部分已開發國家的承諾,恐在2013年進入第二承諾期之前便宣告終結。

然而11日凌晨產出的大會結論,不但確保了京都議定書的存續,也提出未來接續的國際新氣候協議路線。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