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12.14







近期活動

暴雨新紀元之城鎮治水研討會
2011台灣森林驗證介紹與推廣活動─永續台灣‧森林驗證展
催生屏東平原地層下陷地理環境教育博物館暨防災教育館可行性探討研討會(12/16截止)
演講:鯨豚聲學研究與應用
【錯了,也不能停】從花蓮「吉野驛事件」談台灣氾濫的道路工程
催生屏東平原地層下陷地理環境教育博物館暨防災教育館可行性探討研討會
年年有魚-海洋保育從海鮮選擇開始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2011十大環境新聞票選

編輯室小啟

環資永續發展支持者網絡行動徵求志工(12/15截止)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藻礁依文資法列冊追蹤 桃縣3年無進展

藻礁內部孔隙多,可棲藏多種生物,在藻礁四周的水域,也是海洋生物生息繁衍的重要棲地。(圖片來源:陳靜榆)

中油桃園煉油廠遷廠觀音事件發酵,讓沉寂多年的藻礁保育問題,終有機會浮上檯面。桃園外海充滿珍貴藻礁,但長期來工業開發,藻礁被切割的零零碎碎,多處甚至無法有生物成長。即使2008年已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列冊追蹤,但3年來,桃園縣政府仍原地踏步。

特生中心研究員表示,原以為中油工程結束後,海洋會將覆蓋藻礁的泥沙沖刷乾淨,但第二河川局於平行海岸線設置長帶狀之蛇籠護岸,回填之沙泥沈積物不斷被潮水淘出,並覆蓋於礁體上,嚴重影響生長;且回填之沙泥發現是受污染的事業廢棄物。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桃園煉油廠遷觀音? 萬人連署堅決反對

保護觀音海岸千年藻礁 學者倡設地質公園

稀有藻礁 海岸線分佈不到十公里

2007:千年藻礁遭埋管破壞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葉人豪

經過了2天的抗爭,土地徵收條例修正案還是在昨(13)日三讀通過,說要維護土地正義的政府,實在看不出誠意。雖然提出了民間版本,但政院最後還是讓「官版」土地徵收條例強勢通過,民眾當場焚燒「民主已死」的冥紙表達抗議,卻遭警方無預警強制推擠,並以滅火器噴灑現場民眾,現場陷入短暫混亂,多人掛彩、受傷。(土徵條例修改前後爭議對照表下載)

國際上也有環境大事,在德班的氣候變遷會議結束之後,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以逃避鉅額的罰金,此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遭受環保人士的痛批,也是對全球對抗暖化行動的一大挫敗。

中國使用拖網捕魚的方式已引起鄰近國家的重視,日本及韓國宣布將聯手取締非法作業的中國大陸漁船。大陸漁民要辦理合法的「入漁許可證」,要花數十萬人民幣。但僧多粥少,抽中的機率10%左右,是漁民鋌而走險的原因之一。

延宕4年的淡北平面道路將於16日動土後開工,環團表示:淡北平面道路破壞河岸景觀,無助鼓勵大眾運輸,僅有利財團過度開發,16日不排除到動工典禮現場抗議。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生物簡介∣尋找台灣的「伊莎貝拉」(下)

作者、攝影:施禮正(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助理)

還記得〈蝴蝶〉(Le Papillon)的最後一幕嗎?「伊莎貝拉」緩緩從蛹殼鑽出,爬到樹枝上伸展翅膀,最後爺爺將牠交到麗莎手上,「伊莎貝拉」向著無垠的夜空飛去。對於很多人來說,這輩子也許只看過蠶寶寶的成蟲羽化,其他都像遙不可及的夢。但其實在家看著台灣的「伊莎貝拉」羽化,親身體驗電影中生命蛻變的感動,不如想像中困難。

由於天蠶蛾科的成蟲擁有大型且華麗的外表,因此其人工飼養歷史較其他蛾類來的久,且其繭也被做為商品販售,讓顧客可以親眼看到成蛾羽化。以下將介紹兩種長尾水青蛾的飼養方式,而此方法亦可用於許多食葉性幼蟲。

精采內文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瀕危的台灣黑熊(二)

作者:黃美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有些原住民獵人認為黑熊不會被「打」光光,因為熊會自己繁衍、每年都生殖。事實上卻不盡然;黑熊的生殖率很低,母熊每次只生產一至三仔(通常二仔),孕期6至7個月,哺乳期約為半年左右。幼熊剛出生時很脆弱,眼閉毛禿,甚至得至2、3個月大時才可爬行。幼熊在離巢後,通常跟隨母熊到處活動,直到第二年母熊再度發情時才離開。所以,母熊通常是隔年生殖,並非每年皆可生殖。這樣的生殖特性,遂使黑熊成為易危物種(vulnerable species)的原因之一。

在台灣,黑熊早期曾廣泛分佈,但近幾十年來自然環境過度開發及人為活動頻繁,使得黑熊的數量和分布範圍皆大幅縮減,目前多侷限於地形較崎嶇陡峭或人為活動較少的山區,其族群也處於受威脅(threaten)或瀕臨滅絕(endangered)的狀態。黑熊自然而然地成了法定的「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表示該動物的族群數量已降至危險標準,其未來生存面臨可能滅絕的危機。

精采內文

書摘∣《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作者序

作者:劉黎兒

311日本震災、海嘯發生,但更淒慘的是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福島核災,善後需要百年,至少數十萬人無法重返家園。

我喜愛的福島,及周邊景色,乃至我自己在離福島核一廠80公里的鄉下的家,雖然依然鳥語花香,但全遭輻射汙染,無法住人,甚至無法接近,連250公里外的東京生活也為之變色。核災讓東日本乃至全日本都遭輻射汙染。

輻射能的恐怖在於,它是透明、看不見的,輻射物質毒性數十萬年不滅,造成「福島喪失」,日本政府束手無策,只能挽救其中部分,而且為了繼續維持體制,國家只好違法,讓國民忍受高濃度的輻射汙染基準,日本本身完全走樣,這是因為核災是人類所無法承擔的,核電是人類玩不動的怪獸。

精采內文

 

藻礁依文資法列冊追蹤 桃縣3年無進展

本報2011年12月1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原本完整的藻礁。(圖片來源:陳靜榆)中油桃園煉油廠遷廠觀音事件發酵,讓沉寂多年的藻礁保育問題,終有機會浮上檯面。

桃園外海充滿珍貴藻礁,其中,又以小飯壢溪口至新屋溪口間,寬達500公尺、長約4公里之礁體最為完整,為當地居民所樂道。然而,長期來工業開發,藻礁被切割的零零碎碎,多處甚至無法有生物成長。即使2008年已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列冊追蹤,但3年來,桃園縣政府仍原地踏步。

過去國人對於藻礁的珍貴性並不是很了解,藻礁與珊瑚礁同樣具有造礁、提供底棲生物棲息空間的功能,但珊瑚礁由動物造礁,速率較快;藻礁是植物藻造礁,累積速率很慢。而有珊瑚礁的區域,藻礁通常競爭不過,需要環境不利於珊瑚礁之海域,藻礁才有機會出頭,相當具有獨特性,很值得保留。

左側為10m之工作平台,中間4m完全開挖,挖開之土方直接覆蓋右側之藻礁上。(圖片來源:陳靜榆)2006年特生中心在觀音海岸進行研究時,意外發現中油公司、台灣電力公司、東鼎公司及經濟部工業局所提出之環評報告書,提及要在此段海岸建置6道突堤。經農委會於2007年5月8日發布之新聞稿,才引起媒體重視,陸續報導之後,才讓藻礁之危機呈現在國人面前。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劉靜榆表示,2007年5月輸氣管線工程直接穿過完整的藻礁,原本允諾只開挖4公尺的寬度,也因為搭設工作平台及堆置開挖後的藻礁碎塊,擴大影響區域,使得實際施工寬度範圍共達22公尺之多。

有鑑於桃園藻礁之特殊地景以及自然資源價值,農委會於2008年8月26日召開藻礁海岸保護區現勘會議,決議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成為劃設保留區前之列冊追蹤,林務局保育組也敦請桃園縣政府進行相關調查。然而,3年過去了,藻礁的現況又如何呢?

縣府:保留區保育等級太高

藻礁內部孔隙多,可棲藏多種生物,在藻礁四周的水域,也是海洋生物生息繁衍的重要棲地。(圖片來源:陳靜榆)桃園縣政府農業發展局植物保護科科長胡淑芬表示,縣府正積極規劃保護小飯壢溪口到新屋溪口的藻礁,今年編列150萬元預算,預計發包委託研究團隊,在此地進行為期一年的自然生態調查;此外,也將與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合作,朝劃設國家重要濕地努力。

胡淑芬說,前幾年林務局保育組雖撥款150萬元經費,根本不足以完成劃設,且文資法的自然保留區保育等級太高,若劃設為自然保留區,連人都不能進去,恐怕引發民眾不滿;因此,縣府酌情之後,聽從民間團體的意見,與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合作,朝國家重要濕地努力。目前由縣府提撥150萬元進行先期研究,近日將開標。

今年的預算明年執行,特生中心劉靜榆建議調查應涵蓋4季。胡淑芬強調,國家重要濕地劃設並不影響已經完成環評的工業區,但若上游有偷排以至於污染入海口,則將依法處置。未來縣府將依據先期研究的結果,編列相關的保育經費。

經向林務局保育組承辦人員查證,2008年會議之後,桃園縣政府一口氣便要求760萬元進行調查以及劃設,但因保育組來不及追加預算,遂於隔(2009)年提撥150萬經費,建議餘款由縣府自籌,並提撥第一期款項90萬元給縣府進行調查;但縣府於2010年1月表示未執行全額退款。

2010年中、年尾又提要做,但是因為保育組沒有錢,遂於2011年再提100萬元預算。此次,縣府說要由中油、台電回饋金提經費進行這項調查工作,將林務局的補助改列80萬做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原731濕地,目前正公告中)之護欄設施。

林務局保育組承辦人員表示,目前桃園藻礁已經適用文資法第82條,其中「具自然地景價值者遇有緊急情況時,主管機關得指定為暫定自然地景,並通知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桃園縣政府可依此法條保護藻礁不受破壞。此外,即使劃設為保留區,仍可以環境教育之需申請進入,並非完全無法利用。

藻礁界限未完成 開發恐危及生態系

藻礁孕育多種生物,圖為司氏酋婦蟹(Eriphia smithi)是藻礁最搶眼的優勢蟹種。(圖片來源:陳靜榆)但因未完成調查研究,界限認定恐有問題。

其實桃園藻礁的分布十分廣泛,依據劉靜榆調查,桃園縣海岸的藻礁主要分布於大園竹圍漁港大鼎海岸、埔心溪口北岸、新街溪口至老街溪口北岸、草漯海濱、富林溪口北岸、小飯壢溪口南岸至新屋溪口北岸、新屋溪口至後湖溪口北側。光是保護小飯壢溪口到新屋溪口,顯然不夠。

「觀音不要煉油廠」自救會總幹事潘忠政表示,他們期待從觀塘一直到小飯壢溪沿岸都能保護下來。大園鄉潮音村往南一直到新屋鄉沿海都是藻礁,因大園工業區、觀音工業區污染,造成藻礁無法成長。目前沿海還有一個已經環評通過民營報編的大洋工業區尚未開發,此案一開發,新屋溪恐怕全泡湯了。因此,自救會反對桃煉廠遷到觀塘工業區,更進一步要求解編。

劉靜榆曾為文指出,「藻礁上面如以人工設置突堤,將直接把藻礁生態系徹底破壞,這種開發是不可逆的,且無法復育。」由石灰藻類所建造的礁體,原能保護海岸及陸地,而若將堤防蓋在藻礁上面,不但會改變環境,也勢必影響在此生長的造礁生物,進而破壞整個生態系。

劉靜榆表示,2007年中油尚未在此地施工前,這片是台灣現生的珊瑚藻生長較佳的區域,原以為中油的工程結束後,海洋會將覆蓋藻礁的泥沙沖刷乾淨,讓藻礁得以成長,然而,二河川局於平行海岸線設置長帶狀之蛇籠護岸,雖於2010年完成,然而護岸內回填之沙泥沈積物不斷被潮水淘出,並覆蓋於礁體上,嚴重影響生長;且回填之沙泥發現是受污染的事業廢棄物。

對於桃園縣政府植保科表示將朝國家重要濕地規劃,保育組承辦人員表示不知情。只是,台灣目前《溼地法》還未完成草案,《海岸法》也未通過,如不先採積極作為,藻礁獨特的地景以及維護的生態系,恐不樂觀。

Top

 

生物簡介∣尋找台灣的「伊莎貝拉」(下)

作者、攝影:施禮正(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助理)

※ 編按:昨天介紹了三種台灣的長尾水青蛾,美麗的模樣應該讓人難以忘懷。想知道牠們小時候長什麼模樣嗎?本日專欄除了認識伊莎貝拉的小寶寶,更教讀者們飼養的方式唷,內容精彩,不要錯過!

長尾水青蛾成蟲擁有大型且華麗的外表。還記得〈蝴蝶〉(Le Papillon)的最後一幕嗎?「伊莎貝拉」緩緩從蛹殼鑽出,爬到樹枝上伸展翅膀,最後爺爺將牠交到麗莎手上,「伊莎貝拉」向著無垠的夜空飛去。對於很多人來說 ,這輩子也許只看過蠶寶寶的成蟲羽化,其他都像遙不可及的夢。但其實在家看著台灣的「伊莎貝拉」羽化,親身體驗電影中生命蛻變的感動,不如想像中困難。

由於天蠶蛾科的成蟲擁有大型且華麗的外表,因此其人工飼養歷史較其他蛾類來的久,且其繭也被做為商品販售,讓顧客可以親眼看到成蛾羽化。以下將介紹兩種長尾水青蛾的飼養方式,而此方法亦可用於許多食葉性幼蟲。

在台灣,長尾水青蛾屬的三個成員中,長尾水青蛾與台灣長尾水青蛾的幼生期已有正式的報導,且許多相關圖鑑與書籍亦多多少少有介紹。這兩種天蠶蛾主要分布於中低海拔山區,即使在平地飼養,也能正常發育。

就像蠶寶寶需要吃桑葉一樣,飼養長尾水青蛾時也需要提供他們所需的食草。雖然根據過往的寄主紀錄這兩種蛾能取食相當多種寄主植物,然而實際飼養時楓香是最為合適的寄主植物。楓香具有以下優點:1.常常被種植為行道樹,取得容易;2.是絕大多數個體都能接受的食草。了解寄主植物是幼蟲飼養的第一步,而下一步就是取得幼蟲。

在野外的楓香樹上嘗試尋找這兩種長尾水青蛾的卵或幼蟲當然是可行的作法,但是效率卻不高,因此筆者將介紹如何由成蟲直接取得卵。

天蠶蛾科的種類都具有趨光性,長尾水青蛾屬也不例外。因此若要取得雌蟲用以產卵,只需在夜間尋找山區的路燈下是否有趨光而來的雌蛾。

天蠶蛾科的雌蟲產卵沒有嚴格的喜好,因此只要將雌蛾置放於較大的空容器或是用三角袋、四角袋包起,便會產卵。產下的卵必須置於容器內擺放於陰涼處,不可受陽光直射。卵最好墊於衛生紙上,並在容器內噴少許水保持濕度,但切忌過於潮濕導致發黴。

另外,若是使用三角袋或四角袋採卵,雌蟲可能會將卵產在一起,導致孵化時幼蟲無法鑽出,因此可用手一顆顆分開(此方法只適用於天蠶蛾等卵較硬且大的種類)。

卵一般會於兩周左右孵化為一齡幼蟲,前兩齡的幼蟲以餵食嫩葉為佳,三至五齡則以老葉與嫩葉混合餵食。飼養幼蟲的容器可以選擇使用密閉容器或開放式容器。前者的優點是螞蟻不易進入,且食草較不易乾掉枯萎,但缺點是容器內容易凝結水珠,這將使幼蟲容易生病死亡;後者的優點是通風不易有水珠凝結,但有螞蟻侵入與食草易乾枯的缺點。

A-C為長尾水青蛾的一至三齡蟲,D-F為台灣長尾水青蛾的一至三齡蟲

寄主植物的保水可以選用兩種方式:1.將切下之枝條置於裝水容器內,但須注意幼蟲不會不慎跌入水中溺斃;2.將切下之枝條切口以棉花包住後沾水,再以鋁箔紙包住。定時更換食草與清理糞便是確保幼蟲正常成長的不二法門。

一般食草吃完後半天內必須補充新的,而糞便的清理雖然要視容器大小而定,但每天至少清理一次是基本原則,也可以保持每天觀察的好習慣。幼蟲的飼養密度不宜過高,否則一隻染病時很容易迅速傳染給其他個體;飼養容器也不宜太小,尤其是最後兩齡,幼蟲體形相當大,需要足夠的活動空間。幼蟲要蛻皮轉齡前,頭部與胸部之間的節間膜會拉的很開,此時須避免過度干擾,否則容易導致蛻皮失敗。

幼蟲結繭後須把繭懸掛於陰涼處,並保持一定的溼度,避免過度乾燥,此外也須防範螞蟻襲擊。天蠶蛾成蟲口器退化,因此羽化後毋需餵食。

長尾水青蛾與台灣長尾水青蛾雖然都是廣佈於台灣的普遍種類,但不同地點族群間是否存在差異目前仍然不明,因此必須特別注意的是:羽化後的成蟲必須放回原產地,而不能如電影般任由牠飛走。正確的飼養觀念及方式可幫助我們瞭解另外一種生物的蛻變過程,看著蝶蛾從卵、幼蟲然後破繭而出,展開美麗的雙翅,不啻為神奇的經驗,對於這些在地球上短暫居留的小生命,也多了一份珍惜和體會。(全文完)

※ 專題介紹:台語裡,蛾被稱作「拉撒(骯髒)呀啊」,大部份民眾對蛾類持負面觀感,這是因為蛾的幼蟲常造成農損,有些蛾類外形不討喜,甚至有毒!但其實蛾類之美 並不輸給蝴蝶,且蛾類幼蟲與在地植被生態息息相關,非常適合做為一地長期監測的指標。生物簡介專欄與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灣賞蛾小組合作,期能改變民眾對蛾類的印象,並推動賞蛾保育風氣。

認識了好幾種美麗的蛾後,您對蛾類的看法產生了什麼改變呢?本專題暫且告一段落,下週起,我們的視線將轉移到潮間帶,帶領大家認識另一群生活在海岸交界處的生物,敬請準時收看。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瀕危的台灣黑熊(二)

作者:黃美秀(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剛會爬行的兩個半月齡黑熊幼仔有些原住民獵人認為黑熊不會被「打」光光,因為熊會自己繁衍、每年都生殖。事實上卻不盡然;黑熊的生殖率很低,母熊每次只生產一至三仔(通常二仔),孕期6至7個月,哺乳期約為半年左右。幼熊剛出生時很脆弱,眼閉毛禿,甚至得至2、3個月大時才可爬行。幼熊在離巢後,通常跟隨母熊到處活動,直到第二年母熊再度發情時才離開。所以,母熊通常是隔年生殖,並非每年皆可生殖。這樣的生殖特性,遂使黑熊成為易危物種(vulnerable species)的原因之一。

「瀕臨絕種」的宿命

在台灣,黑熊早期曾廣泛分佈,但近幾十年來自然環境過度開發及人為活動頻繁,使得黑熊的數量和分布範圍皆大幅縮減,目前多侷限於地形較崎嶇陡峭或人為活動較少的山區,其族群也處於受威脅(threaten)或瀕臨滅絕(endangered)的狀態。黑熊自然而然地成了法定的「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表示該動物的族群數量已降至危險標準,其未來生存面臨可能滅絕的危機。

黑熊在亞洲其他地方所遭逢的運途和台灣相差無幾,各地的數量和分佈範圍均有減少的趨勢。所以,在管制野生物國際貿易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又名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上,黑熊遂被列為附錄Ⅰ等級的動物,明白規定禁止任何商業性交易,否則恐嚴重威脅該物種的存續。另外,世界自然保育聯盟(UCN)也將牠們列為紅皮書上的「易危物種」,表示如果迫害族群的因素繼續作用的話,在短期內該物種將面臨瀕臨滅絕的困境。

非法狩獵是威脅黑熊存續的主因

雖受法令的保護,但令人遺憾的是,獵殺或販賣黑熊的新聞或消息仍是偶有所聞,顯示黑熊仍遭受相當的非法獵捕壓力,這也暴露出現今的立法及執法,仍未能有效減輕這些動物所面臨的滅種威脅。

台灣非法狩獵黑熊的情況,在玉山國家公園歷時3年的捕捉繫放研究中,更出現了令人惶恐的結果。研究中捕捉到的15隻黑熊中,便有8隻有斷掌或斷趾的情形,這是黑熊過去曾被獵人陷阱捕獲再逃脫的證據。此亦昭顯非法狩獵對原本數量已經十分稀少的黑熊,可能產生的致命影響,實不容我們等閒視之。

改變中的人熊共存之道

熊為猛獸,在自然界裡少有天敵可以威脅牠們。在過去,台灣許多原住民的狩獵傳統裡,也都有禁獵黑熊的習俗和禁忌,間接地避免與熊發生正面的衝突。泰雅族、太魯閣族、布農族等皆認為黑熊的習性如人,獵熊如獵人一般,或是熊為山林的守護神。因此,若違反禁忌獵熊,則會為獵人或其親族帶來厄運,如生病、死亡,或導致穀物歉收。所以,早期的原住民多視打熊為「不吉利」或「很麻煩」的事,對熊則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除非必要,否則不會刻意去獵熊。

雖說一般原住民獵人很少主動要去獵熊,黑熊卻仍會逢機性地被人槍殺或捕獲,因為獵人有時獵熊乃唯恐「我如果不殺牠,牠會攻擊我」的心態,有時則是因為黑熊誤中了其他動物的陷阱而遭捕獲。無論如何,有意或無意的商業化獵熊活動,卻因野生動物買賣市場的活絡而漸趨興盛起來我們的訪查也發現,近年來原住民獵人所賣出的熊肉,1公斤可售達1千至1千4百元不等,遠超過市場上豬肉的10倍價格。甚至在民國85年,有的獵人可將獵捕的一頭熊賣得16萬元的高價,真可謂「死後價更高」。

非法獵殺黑熊的新聞仍時有所聞

華人與熊的愛恨情仇

華人與熊有一段淵遠流長的歷史,其中最為人知曉的莫過於熊掌,起碼可追溯至孟子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典故。由於傳統華人的中藥及食補文化,黑熊是一種物超所值的經濟動物,從頭到尾全身都是寶。根據醫藥大典「本草綱目」的記載,熊的膽、脂、骨、肉、血皆可入藥。熊膽就是乾燥的膽囊,則具有清熱、鎮經、明目、解毒等功效,是名貴的中藥材,價格甚至足以媲美黃金。熊脂也可補虛強筋及潤肌殺蟲;熊骨則可驅風除濕。當然,熊掌自古以來即被視為珍饈,食之「驅風寒,益氣力」。

※本文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刊登

※原文刊載於《自然保育季刊》

Top

 

書摘∣《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作者序

作者:劉黎兒

311日本震災、海嘯發生,但更淒慘的是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福島核災,善後需要百年,至少數十萬人無法重返家園。

我喜愛的福島,及周邊景色,乃至我自己在離福島核一廠80公里的鄉下的家,雖然依然鳥語花香,但全遭輻射汙染,無法住人,甚至無法接近,連250公里外的東京生活也為之變色。核災讓東日本乃至全日本都遭輻射汙染。

輻射能的恐怖在於,它是透明、看不見的,輻射物質毒性數十萬年不滅,造成「福島喪失」,日本政府束手無策,只能挽救其中部分,而且為了繼續維持體制,國家只好違法,讓國民忍受高濃度的輻射汙染基準,日本本身完全走樣,這是因為核災是人類所無法承擔的,核電是人類玩不動的怪獸。

福島人自己給自己加油。福島的二手車外地人不敢買,外表看來沒兩樣,但都有輻射汙染的疑慮(劉黎 兒攝,先覺出版社提供)

但至少福島人真的想逃也還有別處可逃,我自己也曾在東京有輻射塵來襲時,疏散到離東京5百公里的大阪去,因此想到關於核電至少有兩項「世界一」的家鄉台灣,如果台灣發生核災,台灣人無處可逃,讓神經超粗的我,不再自然醒過。

台灣是全球唯一把核電建在30公里圈內有5百萬人口的地方,亦即台灣核一、核二廠是在世界第一高人口密度圈裡的核電廠;台灣數十年來把毒性1億倍的用過燃料棒全擠在簡陋的燃料池裡,亦即台灣有世界第一高密度的燃料池,隨時引發核災也不足為奇。311後,多位日本專家當面警告我「台灣是下一個最可能發生核災的地方」,而後果不僅會是「台北喪失」,更是「台灣喪失」!

從福島核災,我知道,天下沒有僥倖,不能心存僥倖繼續用核電!

所有警告在事前都被說了,所有不幸的預言也都被說中了,但這種慘狀不是預言者所想看到的,日本許多反核專家都悔恨自己力量不足,沒在災前完成廢核,而眼睜睜地目睹這空前大災難發生了。

福島核一廠在核災發生前就是被並列跟已停機的濱岡核電廠一樣危險,如果日本社會能發揮理性、感性與想像力的話,已運轉30年以上的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全部6個機組都早該停止運轉了。但是搞核電的人尤其欠缺想像力,令人扼腕;地震、海嘯也早就有人預測到了,但核電當局為了多擠出自己的利益而不予理會,災前災後持續隱瞞。

台灣人常說「天佑台灣」,卻花錢續建不定時炸彈的核四廠,或因為不了解被政府、業者隱蔽的核電真相,而接受用低電費制度強迫推銷的過剩電力,不斷提供藉口給核電利益者,讓隨時可能引發核災的3個老核電廠繼續綁在我們的脖子上,還能祈禱天佑台灣嗎?

村上春樹在核災發生後出面反核,他認為沒有去阻止核電的每個人都是加害者,而在台灣呢?如果發生核災,不僅每個人都是加害者,而且每個人都會是受害者。

台灣比日本或世界任何地方都更應該廢核,而且不是遙遠或沒時間表的非核之路而已,因為我們沒地方可逃,下一個核災不會像車諾比和福島,等我們25年的,因為台灣3個老核電廠是集所有核災因素於一身的,而拼裝貨核四廠只要一灌燃料,不但有幾千億台幣的拆爐負擔等著,危險度更不輸其他核電廠。

我們不要核災,所以我們不要核電,而且電力也是充分的,我們根本不需要核電。核電無法真正減碳,減碳也不能由地震國的台灣搞核電來承擔。不要核電,才不會妨礙、扼殺綠能政策的推展,我們優秀的綠能產業,我們自己才享用得到,不是只為他國代工而已,而能源才不須仰賴進口。

台灣或任何國家其實都沒資格搞核電,是因為根本無法解決劇毒的用過核燃料及其他中低階核廢料的處理,尤其台灣等亞洲國家都是新生地層,整個台灣找不到任何一處可以安放這些危險的輻射垃圾,不僅我們,我們的子孫得一直抱著這些劇毒廢料十萬年,能活得下去嗎?

我至今寫男女兩性關係等文章,都是沒有結論的,因為我想提供各種不同價值,不分黑白,或許享受灰色曖昧,或較輕鬆地思考、體驗各種情境,而有屬於自己的選擇,讓感情優質化。但核電是完全不同的,只要沒有利益關係而稍有理性的人都很容易判斷,核電是不能選,也不必選的,只有這件事是黑白分明,是有明確結論的。我們不要核電,因為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

 

編按:作者劉黎兒,是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在許多刊物擔任專欄作家,書寫對於日本都會情愛和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

在親身經歷日本311震災後,積極奔走、聯繫日本各地反核團體,促成《核電員工最後遺言:福島事故15年前的災難預告》一書中文版的翻譯出版,並採訪各領域核電廠工作人員,揭開核安的潘朵拉盒子,讓令人感到荒謬至極的核電廠運作實況,揭露在讀者面前。誠心希望她摯愛的兩個地方,台灣與日本,不會再發生可怕的核災。

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

──政府不回答,也不希望你知道的52件事

作者:劉黎兒

出版:先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31日

定價:450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Top

 
 

土地徵收條例修正案三讀 追求土地正義 人民仍須努力

作者:朱淑娟

經過一天半的密集協商、四個小時的表決,13日晚間10點半立法院三讀通過「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依通過的條文來看,行政院版、民間版本各有進退,整體而言11年沒修的土地徵收條例往前跨出了一小步。

出現意外的爭議是,馬英九總統親自舉行記者會提到的依「市價徵收」,國民黨團卻提出修正動議,關於依「市價徵收」的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理由是「因為條例剛過,有關市價徵收補償子法之訂定須有緩衝期」,緩衝期多久卻未明說,而只要一天不定,這項修法就會只是一張空頭支票。農村陣線對此強烈不滿,批行政院「假修法、真騙票」。

內政部長江宜樺第一時間到立法院關切,他認為這次修法有進步、讓未來土地徵收程序更嚴謹。然而,不論法怎麼修,政府都無法迴避台灣土地徵收過於浮濫的事實,而且至今未體認土地徵收之於人權的侵害。政府如果以為這樣的修法就能落實土地正義,那恐怕是在自欺欺人。

另外,通過的土徵法修正案總計63條,昨天針對協商時未取得共識而保留的條文進行逐條表決,只要是民進黨的提案(田秋堇等22位立委提案)全數沒有通過; 相反地只要行政院提案則全數過關,這也突顯立法院政黨席次相差太懸殊的問題,而民進黨這邊最後也只剩立委田秋堇在努力奮戰,製作了許多標語,在會場內不斷尋求支持。多數立委為政黨、而不是為人民服務令人無法接受。

給自己掌聲 繼續努力

當然這次修法距離民間要求有不小的差距,當三讀通過那一刻,在立法院外靜坐一整天、對修法殷殷期盼的人民氣氛哀傷,抗議立法院粗暴通過修法。

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多次提到,土地徵收條例立法的目的,是要透過制度建立去約束徵收的行為,而其精神要回歸憲法第15條對於人民生存權、工作權、財產權的保障,並透過人民參與來落實這個保障。

不過,寄望透過修法體現公平正義本來就是一條漫長的路,民間推動土徵修法才一年半,任何些微的成果都得來不易,此時此刻所有曾經參與過修法的人民都應該給 自己一點掌聲,然後就像這兩天大家在凱道、在立法院大門前,寒風中聲嘶力竭喊出的:「繼續努力,不達目的、絕不終止…」。

修法重點條文、以及爭議如下:

《土地徵收條例》修法前後爭議對照表(文字:朱淑娟;製表:莫聞)

1.關於「特定農業區不得徵收」
民間版本明確指出「特定農業區不得徵收」,只容許國防、水利等重大急迫者可考慮例外。行政院版雖也提出「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不得納入」,但卻開了許多後門,例如包含國防、交通、公用事業、水利事業、公共衛生及環保事業、以及爭議最大的「經行政院核定的重大建設所需者,不在此限」。

(通過版本)
行政院版本取消公共衛生及環保事業,這只是一點點極小的讓步,針對最關鍵的「經行政院核定的重大建設所需者,不在此限」卻堅持守住。但所謂「行政院核定的重大建設」都是行政院說了算,農地是典型的邊際土地,再優良的農地只要被編定成重大建設,都難逃被徵收的命運,才會出現像新竹縣竹北的璞玉計畫,把種出十 大經典好米的優良農田都納入徵收的鬧劇。

最後行政院版些微讓步,在行政院版加入:特定農業區如經行政院核定為重大建設而辦理徵收,如有爭議應依行政程序法辦理行政聽證。然而什麼樣的情況才稱得上「有爭議」?此項如何落實還很難講。

2.關於「徵收前應有必要性、公益性明確評估標準」
關於徵收的公益性、必要性,兩版本都列出評估標準大項,包括社會、經濟、文化、生態、永續。但民間版本在大項下增列了細項,讓評估標準更明確。

(通過版本)
行政院願納入民間版本關於公益性、必要性的具體評估標準。這對民間版來說是一項重大的勝利。不過所謂公益性、必要性評估如何落實也要持續監督,因為現行就有太多法中有類似規定或審查標準,但是否落實往往存乎官員一心。

而且要落實這一點,必須有更嚴謹的公民參與,因此民間版本才會要求納入聽證制度,但可惜最後通過的版本並未納入聽證制度,只同意公聽會的形式。

3.關於「落實人民參與的聽證制度」

(通過版本)
行政院願在徵收前舉行公聽會,但不願舉行聽證會。(兩者差異甚大,公聽會沒有法律效力,人民在公聽會所提意見是否被採納,全看主辦單位,而聽證會依行政程序法舉辦,各方在聽證會中所言具法律效力。)

4.關於「落實完全補償原則」
行政院版從過去的公告地價加四成改成「市價徵收」,但所謂「市價」是由地方政府調查,並提交「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但許多土地徵收案都由地方政府發動,如果再由地方政府調查、評議,農村陣線認為無法達到公正客觀。

民間版本提出應委託三位以上不動產估價師進行查估,再提出全部估價報告由中央主管機關做為審議的參考。

(通過版本)
關於不動產估價師查估部份,內政部認為徵收補償如果由民間機構查估,會有訴願管轄的爭議,所以還是由地政機關查估市價並補償,且每六個月提交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被徵收土地市價變動幅度。

5.關於「安置因徵收而無屋可居者」
如因徵收而無屋可住者的安置措施,行政院版提出的對象僅限於「徵收公告前有居住事實的低收入戶、或無屋可居住者」。

但民間版本提出安置應一視同仁,不必限定。

(通過版本)
行政院版在中低收入戶之外,再加上「經社工師查證有相同情境者」。

6.關於「土地徵收委員會組成」
另針對內政部的土地徵收委員會長久以來密室討論,不開放民眾參與、媒體也不得採訪,而且組成委員官派委員高達六成。民間版本要求委員會組成應至少有三分之二、包含各種不同領域的民間委員組成。

(通過版本)
土地徵收委員會組成一項,內政部同意「專家學者及民間代表不得少於1/2」,這是民間版本獲得的另一項重大勝利,但未來還應持續努力,除了爭取委員組成,還應要求土地徵收委員會審查應完全公開透明,接受監督。

※ 本文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踐踏人民權益 「官版」土地徵收條例強勢通過

本報2011年12月14日台北訊,詹嘉紋報導

農民、學者、學生抗議立法院黑箱修法,完全忽略人民的訴求和權益。在民間強力質疑聲中,政院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案,13日晚間在立院強勢過關。

寒流威力雖減退,細雨冷風仍考驗著立法院前守候的農民及學生們。繼12日晚三度重回凱道抗議,13日早移師立法院,在場外以靜坐、呼口號方式,監督《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的審查過程。

晚間11時,在場民眾得知稍早「市價徵收」的共識遭竄改,修法形同虛應,為抗議黑箱作業,焚燒繪有立法院、行政院的海報,與象徵立法院「民主已死」的冥紙表達抗議,卻遭警方無預警強制推擠,並以滅火器噴灑現場民眾,現場陷入短暫混亂,多人掛彩、受傷。

民主已死針對此次土地徵收條例修法重點之一,就讀台大法研所的陳平軒指出,就是要用市價徵收人民財產,而非現行、遠低於市價的公告地價。總統馬英九曾承諾要用市價徵收人民土地,但國民黨團對於徵收條例第30條,即市價徵收部分,卻讓行政院自訂實施日期。換句話說,行政院一天不訂定,市價徵收就永無實現之日,政府還是隨時可以用公告地價價格搶走人民的土地。

守候一整天,灣寶農民洪箱阿嬤的情緒在警方粗暴介入後崩潰,她哭喊:「農民的財產被政府強行奪走,難道不能來這討公道嗎?你們(警察)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們?」

現場同時公布了「農民不推薦立委名單」,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廖本全副教授憤怒地說:「這麼惡劣的政府一定要受到制裁!」他指出,政府的所作所為「宛如強盜」,而立法院內則像是上演「一齣爛戲」,但人民絕不妥協,會為了土地正義繼續拼鬥下去。

農民對修法結果非常憤怒、失望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表示,這樣的修法結果絕對不會是結束,而會是更大規模抗爭的開始。她呼籲全台關心土地正義的朋友,用選票制裁反對民間版草案、支持官方版草案、踐踏農民的惡劣立委。

依據立院議事紀錄,表決支持官版修正草案的立委如下:曹爾忠、廖國棟、孔文吉、林郁方、羅明才、吳 清池、趙麗雲、林德福、楊仁福、廖婉汝、陳杰、郭素春、林滄敏、侯彩鳳、林益世、林鴻池、簡東明、鄭金玲、盧嘉辰、紀國棟、費鴻泰、李復興、劉盛良、潘維剛、丁守中、李明星、帥化民、江玲君、江義雄、賴士葆、陳淑 慧、蔡正元、鄭汝芬、徐少萍、洪秀柱、蔣乃辛和羅淑蕾。

土地徵收條例修正案表決結果(照片提供:台灣農村陣線)

Top

 

加拿大退出京都議定書 減碳大挫敗

摘錄自2011年12月14日自由時報渥太華報導

加拿大十二日以無法解決氣候危機為由,宣布退出抑制全球暖化的「京都議定書」,成為全球第一個宣布退出這項「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補充條款的國家,也因此規避了因未達成減排承諾而必須支付的上百億加幣罰款。日本、法國和中國皆對加拿大的決定表示遺憾,環保人士則痛批加國政府是抑制氣候變遷的叛徒。

環保人士痛批國恥、叛徒

身為美國最大的石油與天然氣供應國,以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之一,加拿大一直抱怨京都議定書不切實際,無法解決氣候危機,因為該議定書並未約束碳排大國。加拿大環境部長坎特表示,京都議定書並未涵蓋中、美兩碳排大國,因此根本發揮不了作用;對加國而言,京都議定書已成為過去,「我們要行使我們的法律權利,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但坎特並未詳述加國退出的明確時間。

京都議定書並未規範 中美印碳排三大國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日前才在南非德班落幕,通過在二○一五年前制定可約束所有國家排碳量的新全球氣候變遷協定,並從二○二○年開始生效的「路線圖」,並將原應於二○一二年底過期的京都議定書效期延長五年。但加拿大早在去年就表示,不接受延長京都議定書效期。加國在德班會議上並未透露有意退出京都議定書,還曾獲得環保團體頒獎表揚。坎特說,未事先聲張,是因為不想模糊會議焦點。

加拿大當年是由前自由派政府簽署京都議定書,承諾在二○一二年前將排碳量,降至比一九九○年減少六%;但加國並未確實落實承諾,以致排碳量不減反增。二○○六年上台的現任總理哈伯與能源業關係密切,他領導的保守黨政府上台後隨即表明,為避免拖垮經濟與能源業,不會再恪守京都議定書的承諾。

京都議定書規定,倘若未能達成減碳目標,將懲罰相當於一百四十億加幣(約台幣四千一百二十三億元)的罰款;如今加國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便不再受此規定約束,將可免繳鉅額罰款。

京都議定書只約束已開發國家,無法規範全球排碳量第一的中國,與第三的印度兩大開發中國家,至於全球排碳量第二大的已開發國家美國,則是一開始就以可能損害經濟發展為由,選擇不加入京都議定書。

重創全球對抗暖化行動

環保人士痛批加拿大退出京都議定書是國恥,加拿大氣候行動網的紹爾說,總理哈伯形同對全世界逐漸將氣候變遷視為生死交關議題的人吐口水。飽受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威脅的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代表則說,加拿大退出京都議定書,根本就是破壞吐瓦魯未來的「魯莽」與「不負責任」之舉。

Top

 

拖網損生態 日韓聯手抗陸

摘錄自2011年12月13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香港明報表示,大陸漁民鋌而走險多數是生計所逼,但大陸漁船使用拖網作業,則會損害海洋生態。日韓兩國本月初決定,聯手因應非法作業的中國大陸漁船。

日韓漁船多用延繩釣魚作業,能釣到體型大、價格高的優質魚,雖數量不多但經濟效益高,對環境影響也較小;大陸漁船使用拖網作業,對生態影響大。

環球時報日前探訪大陸北方最大漁港-山東榮成漁港,了解漁民為何冒險越界捕魚時表示,大陸漁船捕漁「大小通吃」,漁網孔小,下水後越沉越深,形成一條直線,像掃帚一樣「掃蕩」,被山東漁民稱為「掃地窮」,尤其這種魚網連2、3公分長的小魚都撈得上來,讓它有一個更露骨的名字—絕戶網。

明報指出,日韓兩國本月初決定聯手因應非法作業的大陸漁船,南韓也決定將非法捕魚罰金,從最高7000萬韓圜調高至1億韓圜(約新台幣260萬元)。

據南韓海警資料稱,韓方最近5年對大陸漁船的罰款總額達294億韓圜。

南韓木浦海警今年10月24日稱,如果沒有「暴力行為」,大陸漁民每次違規的罰款約合人民幣39.2萬元;如果有「暴力行為」,還會面臨拘留等刑事處理。

中韓漁業協定在2001年7月1日生效時規定,大陸漁民若想進入南韓海域捕魚,須得到南韓授權大陸相關部門發的「入漁許可證」。

環球時報稱,大陸漁民要辦理合法的「入漁許可證」,要花數十萬人民幣。山東榮成市海洋漁業局每年進行電腦「搖號」,抽中的漁船可在每年10月15日到次年4月15日持證前往南韓專屬經濟區捕撈。

但僧多粥少,抽中的機率10%左右,一個許可證如今被炒到人民幣26萬,而且有牌未必賺得比無牌的多,加上大陸附近海域或遭工業污染或是濫捕,漁獲大減,是漁民鋌而走險的原因之一。

南韓朝鮮日報中文網則認為,大陸漁船越界捕撈,主要原因在於隨著經濟發展,大陸國內水產品需求大增,而近海漁業資源近於枯竭所致 。

據了解,截至今年11月底,南韓海警共查獲439艘非法大陸漁船,較去年同期的300艘增加46%。

Top

 

淡北平面道路 周五動土選後開工

摘錄自2011年12月13日聯合報板橋報導

延宕4年的淡水河北側平面道路工程,今年6月通過環評後,新北市政府在本月16日將由市長朱立倫主持動土典禮,市府視此案為重大政績,決定大選前先辦動土典禮,行政院長吳敦義將到場。

淡北平面道路工程經費連同用地取得近38億元,原全由市府自籌;市府日前曾向中央提議由交通部、台電及市府各分攤三分之一,並獲「口頭支持」,動土典禮吳揆是否發給市府「紅包」,引起關注。

淡水台二線每逢假日交通大堵塞,市府提「淡北平面道路」,北從淡水區中正東路、登輝大道口為起點,採高架銜接兩條主要道路;南至台二線、北市大度路口為終點,其間沿淡水河右岸興建雙向各兩車道、斷面16至20公尺寬的平面道路,全長4.7公里都避開水利地及紅樹林保護區。

6月中環保署有條件通過此案環評,市府上月中完成大度路口的基樁工程發包,16日動土典禮,因環保署通過環評時要求半年觀察期,明年2月才能開工。

市府說,全線預計2014年完工通車,只限小型車通行,預估可紓解竹圍路廊整體交通流量7成。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陳建志說,淡北平面道路破壞河岸景觀,無助鼓勵大眾運輸,僅有利財團過度開發,16日不排除到動工典禮現場抗議。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葉人豪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