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動的「水泥塊」!?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會動的「水泥塊」!?

2011年07月19日
作者:李鍾旻

家中牆角、地板上,不經意的發現一粒粒灰色紡錘狀物體。是不是總覺對這玩意兒有莫名的熟悉感呢?「是呀是呀,上次大掃除才把這些東西都清掉的,但一段時間後它們卻又出現了。」也許你正若有所思的想著,為何這些「水泥塊」總是會突然冒出來。「真的假的?聽說那裡頭可能躲著毛毛蟲!」其實那可是某種昆蟲喔,不相信的話,拿起來放在桌上觀察看看,有些還會動呢!

瞧瞧這些室內牆壁上常見,貌似水泥塊的灰色紡錘狀物體,跟牆壁的色調還頗相稱,乍看就像是牆壁剝落的碎屑、地上的小石礫一般。不過,有些時候,爬行中的牠們還是透露了自己「具有生命」的身分。

和人生活在一起的蛾

這種生物叫作「衣蛾」,是一種小型蛾類。台灣常見的種類約有三種。住在紡錘袋內的生命,其實是衣蛾的幼蟲,一種黃褐色的小型毛毛蟲。而這些紡錘袋,正確來說該稱為「筒巢」,本身為牠們所造的巢,主要為幼蟲吐絲製造,由絲質的結構黏附了沙土顆粒所組成。

衣蛾幼蟲長期躲在筒巢內,行動相當緩慢,就像是寄居蟹一樣,把「家」隨身攜帶著。雖然在台灣幾乎四季可見,讓我們偶爾須清理屋內各個角落,但其實牠們並不會對室內的物品造成什麼危害。牠們一般以乾燥的有機物碎屑為食,包括毛髮、蜘蛛絲等。雖然叫作衣蛾,聽起來像是危害衣服的害蟲,但其實已知台灣所產的衣蛾並沒有對衣物造成危害的相關記錄。

牠們的成蟲為小型蛾類。成蟲一般不取食,通常也沒有趨光的習性。衣蛾成蟲會將卵產在毛皮或紡織品上,因此有時會出現在衣櫥裡。待卵孵化,新誕生的幼蟲便吐絲黏附環境中的沙土等碎屑作巢,之後持續在筒巢中成長,化蛹時仍在巢中,直到成蟲羽化才脫離巢。當成蟲離去,則會在原地留下空巢,所以不見得所有巢裡面都有蟲。許多被發現的筒巢幾乎空空如也,只留下蛹殼,即是由於已長為成蟲並飛離巢的緣故。

探索紡錘袋

如果以人為的方式,用剪刀將筒巢剪開、破壞,或者將幼蟲自巢中取出會如何?失去筒巢的光溜溜幼蟲,會在約兩天內吐絲完成一新巢,畢竟最初的巢是自己造的,這點小事當然難不倒牠們。

偶爾可見到筒巢內沒有衣蛾存在,反而是一種寄生蜂從筒巢飛出。衣蛾本身則成為了寄生蜂的食物,供其幼蟲發育成長。雖然衣蛾幼蟲有筒巢保護著,藏身在巢中的衣蛾,有時仍然躲不過天敵的襲擊。

※ 編後語:生物多樣性其實不只發生在遠山深海中!世界上有超過30億人居住在都市地區,在生活 周遭,其實有許多不同的生命型態與我們共存,有時我們視而不見,有時我們將其視為不共戴天之敵。然而,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東西,都在大自然的生態系裡佔 有一席之地,各有其角色、功能,若是細細觀察,也能發現宇宙共通的道理或法則。生物簡介專欄將帶您從不同角度,重新認識幾種生活中常見的昆蟲, 或能領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之趣味。

【來看看其他的蟲蟲】

※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