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3.28







近期活動

2012 年兩棲類調查志工班數位基礎課程(4/15截止)
跟著泰雅獵人去散步 a walk with the Tayal hunter-2012.0414
「毒牛、病雞、可憐人!政府防疫破功,人民如何自救?」座談會
「不滅的火把」能源教育2.0暨社區轉型工作坊
全國食物安全聯盟(反美牛聯盟)邀你一起上街頭!
高雄市野鳥學會徵求碩士級專案工程師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2012 Seeing小影展:紀錄片放映 與 專家論壇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4/29~5/1綠島 珊瑚礁體檢活動
2012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4/13截止)
本站與台大新聞所研究群合作「網友如何看待全球暖化議題」,邀請讀者線上填寫!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賽夏風情原味體現 就在向天湖部落市集

賽夏文物館旁的市集

苗栗縣政府推展原住民部落市集計畫,一方面透過部落市集的建置,作為部落共同產銷的通路平台,並落實在地就業的理念;另一方面以部落永續產業為主軸,推動部落商品品牌化。經半年來與部落族人的討論,南庄鄉的向天湖部落3月份與司馬限、麻必浩同步正式營運。

從南庄旅客服務中心前搭乘「台灣好行」約20分鐘時間可到達向天湖,這裡是南賽夏族人世居的地方,著名的矮靈祭場就在此地。苗栗縣政府輔導的原住民部落市集,也在此登場。不過,踏入市集之前,不妨先連絡市集主辦單位,由專業的導覽員先為旅客一一解說賽夏族歷史以及向天湖部落之美。秉持部落市集精神,市集所售以族人自製產品為主,梅、李等加工食品、小米酒,以及結合賽夏圖騰的手工藝品,都值得細細品味。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司馬限部落市集開張 雪霸之旅更添元氣

賽夏族矮靈祭現場

向天湖的高壓電塔──沒什麼的岐視邏輯

南庄高冷蔬菜轉型有機

生態工作假期∣熱帶雨林的粉紅傷疤 (上)

作者:林貞妤

2011年的夏天,是我永生難忘的一個夏天,連自己都想不到這輩子有機會前往亞馬遜這個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同時也是保育衝突劇烈的前線走了一回。

那時我幸運獲得客委會築夢計畫的補助,參與了由巴西National Institute of Amazonia Research(INPA)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的「Projeto Boto」計畫,當他們的生態志工,協助監測當地一種相當美麗的特有生物──粉紅河豚(Inia geoffrensis)的生存現況。這個計畫起源於1993年,地點位於亞馬遜心臟地帶的Mamirauá 保留區,在一開始成立的時候就被設定是一項長期性的生態研究,主要想了解粉紅河豚的:

1) 族群特徵,例如繁殖率與死亡率、密度與數量 2) 成長與發育狀況 3) 行為,如飲食習慣、社交活動 4) 血液及乳汁的生物樣本 5) 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包括與漁人的互動

精采內文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尋找台灣黑熊-卑南東稜調查記行(二)

作者:劉曼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專案執行)、黃美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第三天準備從卑南主山邁向東側支稜,但東稜卻在大霧當中隱沒,我們在試著抓方向接回主稜的過程中卻驚聞人聲,原來是成大登山社20餘人在此區下馬谷會師。

他們疑惑我們「怎麼會想走這樣的路線進行調查?」看來肯定是條很刁鑽的路線。既然是尋熊而來,不入虎山,焉得虎子?!然而也因為地處偏遠、人跡罕至之故,這崇山峻嶺之中遂成了許多稀有的或對人類活動敏感的野生動物的最後庇護所。但這天然的地理藩籬卻也對想瞭解這些動物的研究者和民眾造成難以克服的阻礙。

據說他們在相源溪看到30幾隻水鹿,還在延平林道發現熊窩,這消息讓我們的士氣為之大振,希望我們之後也能有些不錯的發現。喝完成大與我們分享的可樂並拜別後,我們繼續踏上路途。之後路標更少了,有一段沒一段的,因此得一邊注意動物痕跡,同時也要找路,多虧Biun身負開路的重責大任,讓其他隊員可以放心地做調查。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挪威呼籲歐盟明令禁止棄置魚獲,他們提出25年前的經驗,這個措施曾經成功的恢復了北極鱈的數量。而雪霸國家公園宣布,在觀霧火燒跡地已成功營造觀霧山椒魚棲地,牠們也已經進駐了。蕭萬長副總統允諾擔任台灣黑熊代言人,因為所有瀕危的台灣野生動物都應該予以保護,而台灣黑熊可以作為號召與領頭羊!有些市井小民喊破喉嚨都得不到政府的善意回應,昨晚上百人前往士林守夜挺王家,同聲抗議都更惡法,但今天一早非常強大的警力還是進行了驅離,怪手開始大展身手,由不得說不要的都市更新「順利」進行。「依法行政,謝謝指教?」然而不合理的法條難以服人,台東縣政府目前正公告三仙台風景特定區計畫變更,期中規劃BOT旅館區與遊樂區逾10公頃,並提高建蔽率與容積率,環團認為此舉明顯配合基翬海岸的寶盛遊樂園開發來解套,將持續監督追蹤。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如果我是台電董事長

作者: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有哪一個公司的董事長,在公司連年虧損,已虧掉2千億,相當半個資本額,每年還按規矩領四個月年終獎金,並和媒體大談「績效」,連總統、行政院長都要幫他講話?

台電董事長。他才是真正掌握台灣權力的人,連台電工會代表或理事長,都可以當上執政黨中常委。不論是誰執政,他有絕對說No的權力,特別是代表美國政治核心利益的核電,歷任美國總統、國務卿都是核電掮客,而台電是他們在台灣最大的顧客,當然要看他的臉色。

當台電董事長真的太爽了,完全顛覆管理原理、政治倫理,所以一定要開放競選,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我絕不競選民代、里長、總統,但我要競選台電董事長。

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搶救觀音藻礁 請桃園縣政府儘速公告為自然保留區

發起單位:大堀溪文化協會等數十個團體

我們在此緊急而懇切的呼籲也要求桃園縣政府:請盡快公告觀音藻礁為「自然保留區」 ,並且立即邀請相關單位找出問題關鍵進行有效的保育工作,讓這個具有數千年歷史的珍貴自然資產得以恢復它應有的生存尊嚴。

豐富多樣性生態區的消失,是人類貪婪傲慢的表徵;觀音藻礁的存亡將是桃園縣政府標榜「愛與祥和社會」、「注重生態環保」的試金石。 關心自然生態的網友們,請發揮你的影響力,讓更多人關心這個不下於「阿朗壹」古道的珍貴自然資產議題,讓更大的民間力量來催促政府重視保育這塊十萬火急的「觀音藻礁」。

加入網路連署: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2032608164800

精采內文

 

賽夏風情原味體現 就在向天湖部落市集

苗栗原住民部落市集報導之二 本報2012年3月28日苗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市集目前暫時在賽夏文物館旁。苗栗縣南庄鄉一到假日遊客如織,南庄老街充滿著人潮。而從南庄旅客服務中心前搭乘「台灣好行」約20分鐘時間可到達向天湖,這裡是南賽夏族人世居的地方,著名的矮靈祭場就在此地。苗栗縣政府輔導的原住民部落市集,也在此登場。不過,踏入市集之前,不妨先連絡市集主辦單位,由專業的導覽員先為旅客一一解說賽夏族歷史以及向天湖部落之美。

位於苗栗縣南庄的向天湖部落屬於賽夏族,海拔373公尺,共有38戶、161位族人,向天湖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風木基也是部落市集的主委,雖在此地土生土長,部落文化、傳說再熟悉不過了,但為遊客導覽,卻是最近才開始的事。

耕種中的部落婦女。沿著環湖產業道路,風木基帶領遊客走一趟森林部落之旅,間中說著賽夏族的神話傳說,重現小矮人、雷女的故事。途中不時可見族人小面積種植的蔬菜,原生野菜也四處可見,構成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張瑋琦所說的「在地食物系統」,山林之間許多野菜,族人已發展出辨識的智慧,那些可吃哪些不可吃。

族人主要種植桂竹筍以及段木香菇,這裡的段木香菇是族人利用自己種植樹種種香菇,而段木健診則靠雞,族人養雞來啄食段木中的白蟻以及蟲。幾處廢棄的菇寮見證了巔峰期草菇種植的盛況,隨著草菇價格低迷而式微。族人也正復育祭歌中的原生植物,其中苧麻將用來編織,重現賽夏編織文化。

沿途的森林是族人的獵場,族人互相約定6月之前不除草,讓野生動物繁殖育雛有地方可躲藏棲息。此地不時可見山羌、山豬以及大赤鼯鼠等物種,但族人只打山豬,8月到過年期間是打獵的季節,復育的成效卻常招來新竹、泰安一帶的獵人來盜獵。風木基無法苟同,「為什麼不復育自己的土地,要跑到別人的獵場打獵呢?」

部落裡有不少狗,包括黃金獵犬在內的名犬,都是被帶到這裡棄養的,沒經過族人同意、無視於狗的生命以及當地生態樣貌。這種台灣郊山普遍發生的棄養現象,向天湖也難以避免。「他們不是留下錢,而是留下狗。」民族議會議長朱仁貴打趣的說。雖然看不出族人對這件事有甚麼想法,不過幾隻狗看起來都有人照顧。

風木基表示,向天湖原本是水田,充滿他孩童時代的快樂記憶。湖畔景色十分宜人的向天湖,其實是人工湖,1974年鄉公所開挖之前是水稻田。「那時候這裡是我小時候的快樂天堂、遊樂場,都到這裡抓青蛙、魚,但是地方聲音難以與工程抗衡。」風木基說。

市集預定地就在文物館旁,預計12個攤位,目前工程仍在協調中。不過市集如期進行,藍白的帳篷就搭在文物館的旁邊,頗有異國風味。

苗栗縣政府原住民部落市集委託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進行輔導,總幹事金惠雯表示,向天湖部落沒有農產品,卻是知名景點,也有祭場,豐富的文化自然資源,成為市集特色。旅客在導覽之後,最後到市集閒逛,體驗賽夏風情。

秉持部落市集精神,市集所售仍以族人自製產品為主,梅、李等加工食品、小米酒,以及結合賽夏圖騰的手工藝品,都值得細細品味。

欲了解向天湖部落市集,可連結部落網誌,洽詢電話 037-825024 037-825559 風小姐。

【系列報導】司馬限部落市集開張 雪霸之旅更添元氣

Top

 

生態工作假期∣熱帶雨林的粉紅傷疤 (上)

作者:林貞妤

2011年的夏天,是我永生難忘的一個夏天,連自己都想不到這輩子有機會前往亞馬遜這個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同時也是保育衝突劇烈的前線走了一回。

那時我幸運獲得客委會築夢計畫的補助,參與了由巴西National Institute of Amazonia Research(INPA)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的「Projeto Boto」計畫,當他們的生態志工,協助監測當地一種相當美麗的特有生物──粉紅河豚(Inia geoffrensis)的生存現況。這個計畫起源於1993年,地點位於亞馬遜心臟地帶的Mamirauá 保留區,在一開始成立的時候就被設定是一項長期性的生態研究,主要想了解粉紅河豚的:

1) 族群特徵,例如繁殖率與死亡率、密度與數量
2) 成長與發育狀況
3) 行為,如飲食習慣、社交活動
4) 血液及乳汁的生物樣本
5) 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包括與漁人的互動

粉紅河豚在水中呈現的風采。(「Projeto Boto」攝)

疤痕造成的粉紅色澤,在河豚世界裡可是男子氣概的展現!

粉紅河豚,當地人又稱Boto,只分佈在亞馬遜流域,剛出生的幼豚是深灰色的,隨著年紀增長體色才逐漸變淡,而通常雄性會比雌性粉紅,原因是成年雄性河豚的粉紅體色是與其它雄性打鬥的疤痕導致的,疤痕愈多,體色就愈粉紅,也愈容易得到雌性的關注。所以在人類的世界裡,粉紅是女孩的顏色,但在河豚的世界裡,那可是男性雄赳赳的象徵呢!

「Projeto Boto」的研究人員使用「凍烙」技術標記河豚。(「Projeto Boto」攝)「Projeto Boto」的研究人員每年會捉放河豚一次,並使用「凍烙」 (freeze branding) 的技術在河豚背鰭上部進行標記,如此一來當河豚浮出水面換氣時,研究團隊遠遠就能憑著標記認出個體。志工的主要職責就是搭船出巡追尋河豚的動向,因為河豚可能出現在任何一種環境中,所以每條亞馬遜支流的水道、每座小湖、甚至是水漾森林的深處都是我們巡邏的範圍,每天至少要在小船上緊盯著河面的一舉一動,連續觀察7小時,紀錄下河豚的出現次數、地點、特殊行為等等。

在觀察的過程中飽曬熱帶陽光的毒辣,也遍嚐各種蚊蟲的親吻,但當河豚無預警地躍出水面的背鰭水光,在陽光照耀下呈現出奪人心神的炫目粉紅時,那一刻的興奮真不是言語可以形容!而每天從野外回到工作站後,志工也將當天的資料data打進電腦裡,初步分析幾隻上禮拜出現的個體,這禮拜已經移到河道的另一端,藉此推估每隻個體的移動路徑與範圍。

在河中觀察拍照的標記河豚個體。

亞馬遜河黑水與白水的交界。白水來自安地斯山脈,夾帶大量泥沙礦物而得此名。Boto最喜歡的棲息地是水流交會處,也就是所謂的沉積物豐富的白水域遇上酸性黑水域的陰陽流交會區域,因該區域擁有高度生物多樣性的環境。但這也同時是漁夫或人們喜歡的地方,因此造成人與河豚間的衝突,而輸家往往是河豚。甚者,「Projeto Boto」的工作人員發現漁人獵捕河豚還有另一個重大的原因:當地有一種魚叫Piracatinga (Cetopsis coecutiens),又稱「水中禿鷹」,是種腐食性的魚類,巴西人並無食用這種魚的習慣,但在鄰國哥倫比亞則是非常受歡迎的魚種,使得其境內許多河域已難看見此魚的蹤跡,導致跨越邊境的捕魚活動日漸猖盛。而漁夫們發現腐爛的河豚肉特別能吸引這種鯰魚,於是將之殺害後做成誘餌,換取幾千噸的Piracatinga魚穫。每年「Projeto Boto」的工作人員總會援救被魚網纏住或斷尾的河豚,據他們的估計,一年有近400隻河豚被特意或不小心殺害,相當於一天一隻的河豚喪生在人為活動之下。而河豚是種繁殖緩慢的生物,可想見這種情況對其族群數量是個嚴重的打擊。

部分漁夫將捕撈的河豚肢解後放入此木箱中浸至河裡,便可輕鬆吸引大批Piracatinga魚群前來覓食。(「Projeto Boto」攝)

除了河豚外,其他水中生物如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象魚(Arapaima gigas)也面臨一樣的盜獵問題。基本上整個保留區禁止打獵,只容許當地原住民小規模的狩獵以獲取自身食物來源,但不能售以他人。而在保留區的核心地帶有一個牛軛湖,因為是各種魚群的繁殖地,更是嚴格禁止任何捕獵活動。然而亞馬遜水道彎折崎嶇、叢林蓊鬱茂密,執法單位遠在兩小時船程之外的城鎮裡,因此盜獵的情形層出不窮,盜獵者前往魚群繁殖地撒網捕魚,不難想像撈上網的魚穫常是滿載而歸。但這樣的情景不可能持續多久,一兩年後,魚源枯竭,整段河道的魚種族群都將失衡。我在短短的義工期間就曾親眼目睹兩次非法盜獵,當地人往往為了極小的利益,而加速他們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的消耗,而法律在此地似乎起不了太大作用。

所幸「Projeto Boto」的研究成果讓當地立法管理者警覺到此現況,除對當地漁民更加強宣導外,也制定了盜獵罰則規範。這也顯示保育研究的科學數據與證據,的確可以在地方、州,乃至於國家層面上發揮影響力,協助制定政策並提供意見和諮詢。

我也與工作團隊討論到台灣的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目前所面臨的議題,並提到由民間單位所發起的全民認股白海豚棲地運動,他們聽完後相當地驚訝,因為「環境信託」的全民運動概念,不敢說在當地完全沒人聽過,但絕對還不普及,更不用說真的落實到保育行動上。他們也坦言,巴西公民保育的程度可能還未及台灣先進,透過全民集資跟政府買地,讓每個人都對那分土地有著責任感的這種願景,對他們目前而言,真的還只是願景。我聽了有點心酸又有點驕傲,在離自己小島一萬八千公里之外的亞馬遜森林裡,我祈禱最終全民認股案與濕地法能順利被落實。

Top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尋找台灣黑熊-卑南東稜調查記行(二)

作者:劉曼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專案執行)、黃美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還好沿途總會不時冒出賞心悅目的風景,或是有趣的發現,比如一朵未曾見過的花,或一隻顏色璀璨的蟲子,一解鬱悶。在切上到海拔3200公尺的中央山脈主稜後,動物痕跡則以水鹿為優勢,有時甚至會數排遺數到忘記!儘管如此,我們卻仍未目擊到水鹿。台灣較大型哺乳動物由於森林性的隱蔽活動習性,再加上以往人類狩獵活動的影響,通常對人類反應警覺,所以不容易見到廬山真面目。

巧遇成大會師,此行唯一人類

第三天準備從卑南主山邁向東側支稜,但東稜卻在大霧當中隱沒,我們在試著抓方向接回主稜的過程中卻驚聞人聲,原來是成大登山社20餘人在此區下馬谷會師。

他們疑惑我們『怎麼會想走這樣的路線進行調查?』看來肯定是條很刁鑽的路線。既然是尋熊而來,不入虎山,焉得虎子?!然而也因為地處偏遠、人跡罕至之故,這崇山峻嶺之中遂成了許多稀有的或對人類活動敏感的野生動物的最後庇護所。但這天然的地理藩籬卻也對想瞭解這些動物的研究者和民眾造成難以克服的阻礙。

據說他們在相源溪看到30幾隻水鹿,還在延平林道發現熊窩,這消息讓我們的士氣為之大振,希望我們之後也能有些不錯的發現。喝完成大與我們分享的可樂並拜別後,我們繼續踏上路途。之後路標更少了,有一段沒一段的,因此得一邊注意動物痕跡,同時也要找路,多虧Biun身負開路的重責大任,讓其他隊員可以放心地做調查。

終於發現「熊」跡,但意外隨之來…

圖三:熊爪痕(劉曼儀攝)行程到了第四天了,卻仍毫無熊跡。3000公尺的矮箭竹山稜上,多是看不盡的水鹿糞便,偶爾穿插長鬃山羊的較小顆粒便便,但黑熊的業績仍是掛『零』。
才剛翻過呂禮山中峰,望著呂禮南北向的山系赤辣辣地橫阻於山徑之前,又是一面等待翻越的牆。我們所追尋的路標與五萬地圖上的路徑略有不同,憑著導航直覺下到溪溝再翻上稜線,就在下切至溪溝時,卻於路旁的一棵狹葉櫟樹幹上意外地發現了第一枚「熊爪」。就當大夥兒興奮的幾近腦充血之餘,伙伴阿輝為了拿相機,卻不慎失足踏空,整個人頭下腳上地掉落六、七公尺深的山谷,前額直直撞上大石頭。

「慘了!」我們衝下到他跟前時,他已是血流滿面,鮮紅血水不斷從左前額眉毛處湧出,一行人隨即立刻以手加壓傷口止血。他的眼睛劇痛地無法張開,而服用止痛藥也沒有減輕他的頭痛。除了持續冷敷傷口之外,我們就地掏出睡袋安置他之後,隨即商議並決定立刻在這乾溝上緊急紮營,那怕此時只有上午9點。

所幸往下游50m即有活水源(感謝前人在樹上留的資訊)。領隊立刻以衛星電話與特搜隊長聯絡,決議以最保守的方式處理。於是在一人安頓及觀察阿揮之餘,其他人便捲起袖子,打算在附近稍較平緩處砍出一片停機坪,看看是否有機會全隊人員一起撤退。

命運a雙岔路,或許暗示我們該往南走

在意外之前,我們常就著地圖開玩笑,走到呂禮北峰若往南就可以快點從延平林道出去,而往北則是繼續我們原本預定的「甘苦」路程。因此,呂禮北峰就像「命運a雙岔路」。也許當初是玩笑話,沒想到我們真的得面臨這樣的問題,「繼續(往北)」或是「(往南)撤出」。

※本文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刊登

Top

 
 

挪威禁漁民丟棄低價漁獲 呼籲歐盟跟進

本報2012年3月28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節錄自衛報報導,James Boardman攝。歐洲某些水域有高達2/3的魚獲,因為經濟價值低而遭漁民丟棄。目前挪威已明令禁止棄置魚獲,該國漁業部部長表示,要求漁民不要在海上棄置食用魚,是實際可行的,且會讓漁民有更大利潤。

因為歐盟共同漁業政策運作的方式,某些歐洲水域有高達2/3的魚獲在遭棄置任期死亡。日前在布魯塞爾會議上,停止浪費魚獲的提案遭漁業團體和歐盟成員國杯葛。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由於輿論壓力和立場明確的宣傳,如電視廚師Hugh Fearnley-Whittingstall率先設立的「魚類戰爭」(FishFight)網站,反對派企圖阻礙禁令進入議程的動作最終並沒有成功。只是,在最後表決之前,這個問題今年已經在歐盟的委員會內討論過很多次。

25年前,挪威開始實行棄置魚獲禁令以阻止北極鱈數量持續減少,而該物種的族群量也因此得以恢復。

挪威漁業部部長Lisbeth Berg-Hansen指出,歐盟成員應該以挪威的經驗作借鏡,「我希望歐洲其他成員能看到這禁令的可能性,一開始漁民雖然會遇到一些難題,但很快地他們就會感受到它的好處,也就是漁貨量一年比一年增加。」

一些擁有工業規模船隻的漁民會想要維持目前的做法,因為這可讓他們得到最大的利潤。

Berg-Hansen表示,挪威的棄置禁令是一系列相關措施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漁民看到其他的好處,當物種數量回升,他們也共同享有更多的漁獲量。「我們著眼於問題的整體,採取了科學性的建議,並用數種不同的方法」。

這樣的技術被廣泛使用:選擇性漁具意味著較小的魚隻會通過漁網,以防止捕獲未成年的魚隻,並有助於避免混獲。一些漁場也會暫時封閉,讓魚群數量得以恢復,特別是在幼魚比例較高的地區。

合法的混獲量也降低了,這規定意味著漁民捕獲大量漁獲後就得更換地點,以免違法。 漁業受到更嚴密地控管,而違反規定的任何漁獲將被國家處以等值的罰金。

Berg-Hansen表示,該計畫成功關鍵之一,是禁令得到大眾支持。特別是在當漁獲量越來越少,而仍有大量鱈魚被棄置的時候,挪威大眾抗議的聲浪也越來越大,因為人們看到棄置漁獲的作法絕對是浪費和不負責任的資源管理方式。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

Top

 

雪霸國家公園 找回觀霧山椒魚的家

本報2012年3月28日台北訊,莫聞整理報導

台灣的山椒魚,施信峰攝,取自《兩棲特攻隊》雪霸國家公園昨(27日)發布消息表示,管理處在觀霧火燒跡地已成功營造觀霧山椒魚棲地,且發現有觀霧山椒魚進駐。

根據雪霸國家公園研究,觀霧山椒魚為1.8億年前的物種,與櫻花鉤吻鮭同屬冰河時期遺留生物,由於數量稀少,調查困難,相關資料十分缺乏,估計全台不到200隻。

觀霧山椒魚棲地環境因氣候變遷,颱風、豪雨發生更頻繁而受到嚴重衝擊,再加上人為活動的干擾而持續消失,雪霸處2008年在觀霧管理站周邊的火燒跡地,開始規劃運用生態復原方式,進行觀霧山椒魚棲地試驗,將原本一片荒蕪的芒草地,改造成成生態教育園地,未來此區將以預約並專人解說方式開放讓民眾參觀。

觀霧復育試驗棲地景,陳進發攝

雪霸處營造試驗棲地所運用的「復原生態學」,於2011年通過國際復舊生態協會(Societ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ternational)審查,並已登錄於該協會網站Restoration Project Showcase。由於在台灣鮮少有復原瀕臨絕種野生物棲地的實質案例,此案具有相當實質保育的意義。

觀霧復育試驗棲地營造試驗前_陳進發攝雪霸處表示,希望能藉此重建並增加觀霧山椒魚棲地,在棲地試驗過程中,最重要課題是其棲地環境形態及食物來源的穩定性。

由於目前的資料中對觀霧山椒魚的生活史瞭解得非常少,因此研究人員調查其原棲息地的狀況,瞭解山椒魚喜歡棲息於針闊葉混合林具遮蓋良好潮溼的森林底層,且棲息的底質多為腐植土,因此在建構試驗地的植群時,種植與原棲地相同的原生常綠植物,營造多層豐富的環境,例如:台灣蘋果、青楓、蓪草、台灣馬醉木、台灣百合、棣慕華鳳仙花等。除植栽的配置外,由於觀霧山椒魚喜歡棲息在山溪潮濕陰暗處,並在水中產卵,因此,試驗地內還調整配置石頭及腐木,同時建構了適當的水域環境,使山椒魚能在其內繁殖及生活。

Top

 

蕭萬長副總統將任台灣黑熊代言人

本報2012年3月28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副總統蕭萬長,本報資料畫面蕭萬長副總統27日允諾,於適當的機會擔任台灣黑熊代言人,因為所有瀕危的台灣野生動物都應該予以保護,而台灣黑熊可以作為號召與領頭羊!

蕭萬長副總統27日下午接見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 熊類專家群組主席大衛‧賈瑟利斯(Dr. Dave Garshelis)及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保育部主任羅布‧斯坦梅茨(Dr.Robert Steinmetz)等一行,期盼兩位國際專家從全球或區域性保育的高度分享其寶貴經驗,讓臺灣善盡全球保育的責任。

大衛‧賈瑟利斯 羅布‧斯坦梅茨蕭萬長盛讚賈瑟利斯與斯坦梅茨都是世界著名的熊類研究專家,亦在全球性的保育組織擔任重要職務,並同時肯定有「黑熊媽媽」之稱的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黃美秀長期投入的貢獻。賈瑟利斯則肯定林務局對於台灣黑熊棲地保護所做的努力與貢獻,並盛讚「台灣黑熊保育行動綱領」在亞洲地區屬首創之舉。斯坦梅茨也表示,在熊科動物保育方面,台灣的努力與成就頗負盛名,並強調這份行動綱領將會成為亞洲國家學習與參考的重要指標。  

蕭萬長表示,台灣是個生態非常豐富的地區,政府與民間長久以來均極為重視保育工作,並設有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及自然保護區等,除維護完整的自然環境,也保護包括台灣黑熊的各種野外動物族群。他提及,林務局台東林管處在轄內自然保留區,進行野生動物的長期監測工作,在2011年10月曾拍到台灣黑熊的照片,顯見黑熊的保育工作已具成效。

斯坦梅茨也補充,許多人常常問為什麼要保育台灣黑熊?他首先提到的是文化的連結,台灣黑熊代表台灣的意象。其次,台灣黑熊在整個生態體系的意義十分重大。由於台灣黑熊跟台灣之間的各種深刻連結,他相信這一物種一定能在台灣這片土地繼續繁衍下去。

本次國際專家是在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陪同下,拜會副總統,同行者尚有屏東科技大學校長古源光、紙風車劇團團長任建誠等人。

Top

 

百人守夜挺王家 抗議都更惡法

摘錄自2012年3月28日新頭殼報導

士林文林苑都更案受害者士林王家即將在近日遭台北市政府強制拆除,27日晚間傳來消息指稱,市府可能會在27日晚到28日晨間執行拆除行動,所以聲援團體動員數百人守在王家大門,誓言要和違背人民意願的都更抗戰到底。王家成員王廣樹重申,王家人從未拿過一毛建商的錢,也自始不願參與文林苑都更,他們希望能保留唯一的家園捍衛自己的居住權。

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晚間發出動員通知,指稱有消息傳出台北市政府即將在今晚出動警力,將王家全家人以及聲援團體及學生驅離,並且執行拆除行動。自晚間8時開始,聲援王家的人士逐漸聚集,人數達上百人,他們都是要捍衛王家不受北市府強拆的威脅。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林淑芬也前往現場聲援,她強調,王家的案子對全國各地的違法都更案具指標意義,因為如果擁有合法產權的王家都被北市府強制驅離拆屋,那其他地方政府將比照辦理,都會濫用《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協助建商掃除不願都更的住戶。

林淑芬痛批,《都更條例》在上一屆立院遭到有建商背景的立委濫修,使《都更條例》縱容建商違法任意圈地,而不願都更的住戶更淪為建商獲利的工具。

王家的委任律師蔡志揚則指出,《行政執行法》第5條規定,「行政執行不得於夜間、星期日或其他休息日為之」,換句話說,如果警方在半夜進行驅離行動,將有違法之虞。

林淑芬透露,有消息指出北市府可能會在明早8時進行拆除行動,所以警方必須在拆除行動前將屋內人都清空,以利拆除大隊進行破壞,時間可能是凌晨2時至7時之間。

Top

 

三仙台風景區放寬開發限制 疑替遊樂區開發解套

本報2012年3月28日台東訊,特約記者林翠報導

台東縣政府目前正公告三仙台風景特定區計畫變更,期中規劃BOT旅館區與遊樂區逾10公頃,並提高建蔽率與容積率,環團認為此舉明顯配合基翬海岸的寶盛遊樂園開發,將持續監督追蹤。

變更三仙台風景特定區計畫通盤檢討示意圖,台東縣政府提供

台東縣政府公告辦理「變更三仙台風景特定區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案,目前針對第二次通盤檢討內容徵求通盤檢討前之公民及相關團體意見,關心台東開發議題相關團體如台東環保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等團體及台東在地居民正積極關注,並邀請民眾一同提出意見。

三仙台風景特定區計畫前兩次通盤檢討計畫書中,主要的內容變更為劃設3.21公頃的旅館區並將以BOT方式招商外,也劃設8.28公頃作為遊樂區,並將建蔽率及容積率提高一倍,各為20%及40%。環團認為,倍增建蔽率及容積率量體明顯配合寶盛水族遊樂園區開發案,並且因為開發而變更保護區的地目。環保團體再次重申,主張保護區回歸保護區,不該進行地目變更以配合開發計畫。

台東縣政府建設處都市計畫科表示,公民或團體可於公告公開閱覽期間(3月1日起101年3月30日),提出書面並檢附繪有建議內容之相關位置圖說,載明姓名或名稱及地址,向縣府提出對此特定區計畫之修正意見,提供縣都市計畫委員會通盤檢討規劃作業之參考。環保團體表示,除將提出檢討意見外,也邀請關切台東海岸線永續發展的公民們,一同監督此通盤檢討計畫,以避免後續延伸各式大型海岸開發案。

【相關資料】

【相關報導】

Top

 

論壇∣如果我是台電董事長

保證電費不漲、穩定供電、節能減碳、非核家園

作者: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有哪一個公司的董事長,在公司連年虧損,已虧掉2千億,相當半個資本額,每年還按規矩領四個月年終獎金,並和媒體大談「績效」,連總統、行政院長都要幫他講話?

台電董事長。他才是真正掌握台灣權力的人,連台電工會代表或理事長,都可以當上執政黨中常委。不論是誰執政,他有絕對說No的權力,特別是代表美國政治核心利益的核電,歷任美國總統、國務卿都是核電掮客,而台電是他們在台灣最大的顧客,當然要看他的臉色。

當台電董事長真的太爽了,完全顛覆管理原理、政治倫理,所以一定要開放競選,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我絕不競選民代、里長、總統,但我要競選台電董事長。

照顧民生用電,逼大企業節能

我的政見很簡單,四個保證:保證電費不漲價,保證穩定供電,保證節能減碳,保證非核家園。

台電向民營火力電廠以高於成本的價格買電,因為有所謂的「合約」保障,一年可以賠掉幾百億元。台電會虧錢,都是在這裡虧掉,而民營火力電廠多有權貴或台電退休高官參與,賠錢讓台電的權力更穩固,卻是拿消費者的錢去賠。

如果台電是一家上市公司,肯定會被股東告背信。我當了台電董事長,就會立即止血,停止不平等合約,不惜打官司,也要爭取消費者和台電的權益。

開源部分,台電新增了營業項目,現在可以做廣告了。台灣有近2千萬個用戶,民生用電有1200萬戶,現在已經在夾廣告,但我可以讓廣告效益更好,準確投放廣告,一戶每年祇要賺1百元的廣告通路費,就是12億,再加上無數的電線桿、高壓電塔,更可收入數十億元,甚至百億元,哪需要漲電費?

現在平均電費一度是2.6元,工業用電比民生、商業用電都便宜,大企業老闆占盡民生用電補貼他們優惠電價的好處,用得越多,賺得愈多。所以我要照顧民生用電,漲大企業的電價,逼大企業節能。多數國家包括中國,都是工業用電比民生用電貴,因為工業比一般人更有能力節能,唯有台灣的工業用電遠低於民生用電價格。目前工業至少可以輕鬆減用20%用電,我讓工業電價漲20%,但他們的總電價不漲,而民生用電也可以降價20%,因為工業用電量多於民生用電,最後台電的總收入還是增加。

台灣用電非常不平均,晚上10點以後急驟下降,而白天在早上10點到下午4點間用電狂飆,為應付用電尖峰,台電就無限制增加機組,祇為了一年中某些最熱的天裡的幾秒鐘電力高峰。像現在台電機組可以發480萬瓩,但實際最高峰還不到350萬瓩,多了近30%的「備載」電力,到了晚上更祇有210萬瓩,不到發電量的一半。就全年而言,有一半的機組是閒置的,發電成本自然就高很多。

另一方面,我會全面採取「時間電價」(尖峰電價高,離峰電價低),把民生用電夏天晚上的電價調低,因為夏夜開冷氣,用電量很容易超過7百度,一度電要5.1元,而台電給便利商店的夜間離峰電力,一度才1.52元,所以每家超商都在晚上煮茶葉蛋,而一般民眾睡覺熱得半死,為了省錢,不開冷氣,結果晚上用電很少,許多台電機組都停止運作。使用「時間電價」,不但可平抑白天的用電高峰,也可拉高深夜的低谷,讓整體發電達到最好效益,就像汽車定速行駛最省油的道理是一樣的。

此外,我也要採取全面的「可停電力方案」,和用戶簽約購回不用的電力,供應有需要的用戶,減少閒置機組,讓電力負載移峰平谷。像許多人上班,白天家裡沒人,可以停電,也不影響生活品質,讓這些用戶的電停下來,再依用電比例以優惠價格回購電力,不但可以省了配合「可停電力方案」用戶的錢,也可以減少蓋新電廠,讓現有電廠績效提高。

我還會鼓勵大家在屋頂、空地加裝太陽能、風力發電,特別是太陽能,雖然現在發電成本一度要八元,看起來很貴,但我夏天可以用20元一度來收購。大家一定說,買這麼貴的電,怎麼幫大家省電費?其實天氣愈熱太陽能供應得愈多,恰好是台灣電力需求的高峰,而這段高峰電力台電發電成本一度可以高達50到80元!這一點大家可能不知道,就連前經濟部長黃營杉也發現了,但他說出來不久後就下台,理由不詳。後來的經濟部長再也沒人說過這樣的話了。但這是事實,如果用20元一度買太陽能,大家都會想賺這個錢,也幫台電省錢,更幫大家省很多電費。

按照聯合國估算,要做到減碳最好的方法是節能,所以我們未來會鼓勵大家購買節能設備,「以節電替代電源開發」,如汰舊換新LED燈、高效能冷氣,台電也會更換更有效率的變壓器、輸配電設備,以及智慧電網。這大概可以節約10%的電。

三年內,再生能源 可補足核電空缺

從日本福島事件後,再鐵桿的擁核人士都會動搖,台電、原能會也無法保證核四會安全如期運轉,我們也不要花時間硬拗了。現在核四賠了2700億,比台電總共賠的錢還多,但要是發生任何一次核災,台灣都無法承受,所以我們不能賭。

許多人都說再生能源貴,但以目前台電自己發的加購入的所有再生能源,一度成本還不到2元。水力、風力低於平均電價,比較貴的是太陽能,但從補足尖峰用電發電的機會成本看來,太陽能還是相對便宜。祇要台電願意,在3年內,再生能源可以補足非核家園的核電空缺,也可替代部分火力電廠,未來可以逐步做到能源自給自足。

以上談的,祇是我競選台電董事長送給選民的「前金」,還有「後謝」:電信資費減半。如果我當選台電董事長,我會全力爭取台電經營電信業務,因為電力線本來就可以承載電訊,祇要很少的成本,就可以讓電網成為通訊網,讓電力、電訊兩電合一。台電電信網絡很強,才能調度全國電力,如能把全國電網整合台鐵、高鐵、捷運,以及電信公司、有線電視的線路,將成為最穩定、安全、廉價的寬頻網路。別以為這是什麼高科技,這是一百多年前貝爾發明電話時就知道的技術。

本文轉載自新新聞

Top

 

行動參與∣搶救觀音藻礁 請桃園縣政府儘速公告為自然保留區

發起單位:大堀溪文化協會等數十個團體

觀音藻礁是全台最大的藻礁地形

桃園觀音海岸的藻礁是以無節珊瑚藻類(紅藻門)為主,經由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所建造之礁體,是全台灣面積最大的藻礁地形,目前正遭受經濟開發的破壞危機。這裡的藻礁發育至少有數千年之久,不但在生態系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其發育過程是台灣西部海岸變遷的證據之一,在演化史上亦有其意義,應予重視並加以保存。(特生中心劉靜榆博士)

關於藻礁的重要性,先請關心的朋友參考以下劉靜榆博士的報導和精采的影片連結。

揭開藻礁神秘的面紗:http://marine.cpami.gov.tw/chinese/filesys/file/01_chinese/news/course_pdf_011.pdf
台灣藻礁:http://www.youtube.com/watch?v=qOyOa8wDJy4

桃園海岸汙染史

30多年前,桃園沿海鄉民擁有潔淨的海岸,漁穫豐盛、海水浴場布滿嬉戲的歡笑聲,退潮以後在珊瑚礁、藻礁區的潮溝裡撿拾螺貝佐餐,收集各類撿不完的貝殼編織夢景,也盡情地和各種奇妙的生物耍玩,不到金色夕陽西沉難以盡興。

民國57年林口電廠設立,飄散的二氧化硫等廢棄空汙隨著東北季風而來,損毀了保障沿海農地的綠色長城-防風林,海邊農地自此難以為耕,遂在經濟發展的大旗下逐一被規劃為工業區。67年的大園工業區、68年的觀音工業區相繼設立,而作為大台北的衛星腹地-桃園縣開始四處矗立起高聳的煙囪,從此工業廢水日夜不息的排放,河流海岸共烏黑一色。在造就著台灣奇蹟的背後,桃園失去了潔淨的土地、河流和海岸,親近海洋也成了想起來就心痛的往事。

桃園藻礁面臨急速消失的危機

近幾年來,在地的環保社群為各機關團體做環教導覽觀音藻礁的同時,也細心觀測藻礁區的生態變化,警覺藻礁區正被各式不當的人為開發所影響。幾年前觀音海岸曾有集體出現300隻以上保育類的「唐白鷺」,現在難尋其蹤;而原先還可以看到牡蠣,現在則連綠牡蠣都看不到了。生物的多樣性與數量都在急速減少中。

零星的小型破壞如:越野車馳騁礁體、海釣場埋管取水、民眾鑿礁抓蟹螺等較輕微的傷害,地方團體透過勸導通報都還可以控制,唯獨以下兩個關鍵因素非政府單位施展魄力無以改善:

第一是藻礁區的漂沙淤積日益增厚,導致藻類附著生長的環境被破壞,藻類難以存活,棲地的食物鏈底層崩解。原因可能是小飯壢溪口北岸台電大潭電廠及多個海岸突堤引發的海流變異所造成。

第二是附近連綿的工業區帶來的廢水汙染,讓藻礁區的生態遭受重大危害。由南向北算起,大潭工業區、環科工業區、桃科工業區、觀音工業區、大園工業區等所排放的廢水之毒與量之大,難以評估。

觀音藻礁自然保留區空轉三年半

96年,中油為了埋輸油管線破壞了觀音藻礁區,在農委會特生中心劉靜榆博士揭發呼籲,桃園觀音藻礁之珍貴與生態的重要性開始獲得國人認同,俟經以「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為首的八大環保團體申請設立「自然保留區」後,並於97年9月11日由農委會(見附檔)函定列冊追蹤,僅待桃園縣政府辦理地方說明會即可劃定為保留區,然三年半來空轉至今。

兩年前,桃園縣政府文化局辦理「藻礁的吶喊」大型音樂會,呼籲相關部門重視藻礁的保育工作,但是做為觀音藻礁區管理單位的縣府「農業局」則看不出有具體有效的作為因應,令人失望。

客家唯一漁港將成為羊頭狗肉

現今觀音鄉大堀溪以北到大園鄉竹圍漁港近20公里的海岸,生態可說幾近滅絕,元凶乃在大園、觀音兩大工業區和各小溪沿線工廠長年排放的廢水汙染所造成的惡果。如今僅存的觀音藻礁區又面臨類似的急迫窘境,如果連觀音藻礁也失守,整個桃園縣的海岸就可宣布完全死亡;當桃園海岸的資源枯竭,桃園縣府極力打造的客家地區唯一漁港­­-永安漁港觀光休憩區前景也將黯淡無光!

緊急呼籲儘速公告為「自然保留區」

我們在此緊急而懇切的呼籲也要求桃園縣政府:請盡快公告觀音藻礁為「自然保留區」 ,並且立即邀請相關單位找出問題關鍵進行有效的保育工作,讓這個具有數千年歷史的珍貴自然資產得以恢復它應有的生存尊嚴。

豐富多樣性生態區的消失,是人類貪婪傲慢的表徵;觀音藻礁的存亡將是桃園縣政府標榜「愛與祥和社會」、「注重生態環保」的試金石。

關心自然生態的網友們,請發揮你的影響力,讓更多人關心這個不下於「阿朗壹」古道的珍貴自然資產議題,讓更大的民間力量來催促政府重視保育這塊十萬火急的「觀音藻礁」。

發起團體:大堀溪文化協會、觀音不要煉油廠自救會、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永興社區發展協會、新坡社區發展協會、新屋鄉社區健康營造協進會、、、陸續邀請中

相關連結:相關連結一  相關連結二

加入網路連署: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2032608164800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