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5.07







近期活動

520公義生態社會.願景工作坊(5/17截止)
關渡自然公園 5/16 號召藍色小尖兵!
為古蹟發聲現場系列講座 工業遺址的保存與再生的想像
「社區樹人俱樂部」召募社區環境教育好朋友!
讓我們一起來聽與說 「為土地而說」議題分享會
「西濱快速公路(台61線)員林大排至西濱大橋新建工程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201k-208k芳苑至大城路段替代方案可行性評估報告」專案小組第4次審查會
「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蘇澳~東澳、南澳~和平、和中~大清水)第一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永樂路堤變更)」專案小組第2次審查會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資訊中心 徵求工作夥伴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跨黨派立委:土城彈藥庫、媽祖田是國家級亮點

 

跨黨派立委邱文彥、田秋堇、張曉風、段宜康上周五(4日)召開公聽會,現場學者專家針對新北市土城區彈藥庫生態環境與媽祖田文化遺址,均表示有潛力成為國家級亮點,邱文彥表示,未來這兩處可連結鄰近的天上山等淺山生態系,結合在地發展需求,朝向「國家自然公園」或「國家環境教育中心」的方向規劃。

世居土城區祖田里200年的媽祖田庄居民,也帶著媽祖神像一同參加這場「土城彈藥庫及媽祖田發展願景」公聽會,痛訴當地居民信仰中心普安堂與民宅,因新莊慈祐宮1977年有爭議的產權登記紀錄,面臨拆除命運,未來更可能成為新北市殯葬特區。土城彈藥庫居民也痛批政府把看守所遷入綁都市開發計畫,以不永續的開發案放任讓居民內鬥,呼籲政府「莫相害」。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公聽會會議記錄(邱文彥國會辦公室提供)

反對過度開發 土城彈藥庫居民拒絕土地徵收

土城彈藥庫 生態伊甸園 開發商覬覦

BOO開發當前 歷史聚落罩陰霾

我們的島∣蘇花改的難題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張光宗、葉鎮中;剪輯:葉鎮中

宜蘭縣南澳鄉的武塔村,是蘇花公路沿線一個寧靜的泰雅部落,村落背倚武塔山,前有南澳南溪環繞而過。部落居民原本在山上種植香菇、地瓜、花生等維生,近20年來,這座山卻不再有人開墾。 村落後方的武塔山雖然不高,但是山勢陡峭,地震豪雨常會有石頭崩落。今年3月武塔部落的居民得知,蘇花改隧道將從部落旁邊穿山而過,隧道工程距離部落最近的一戶人家,只有130公尺。

武塔居民深知,作為一個過路村莊的命運是什麼。民國60年代北迴鐵路開通,武塔終於有了方便的聯外交通,卻也讓部落一分為二,學校與村落終日承受噪音之苦。40年後,居民同樣期盼有一條便利的蘇花改,卻又對工程的負面影響憂心忡忡。他們向立委陳情,在立委的牽線下,邀請地質學者李思根到現場勘查。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台南市水雉保育曾因農民播種方式改變而集體死亡,這幾年來台南市政府以及林務局與農民合作,使水雉數量增加,再添一樁保育治理典範。在台東南迴地區河川下游,毛蟹回來了,原本在88風災後牠們失去蹤影,近日來陸續被民眾發現,表示河川生態已開始恢復生機。開心之餘,也呼籲愛吃毛蟹的民眾,千萬不要濫捕,畢竟復育之路還很漫長。中國吉林也傳出好消息,境內瀕危遠東豹數量倍增,目前約有8到11隻個體

國際關心氣候變遷的青年在5日串聯「氣候衝擊日」,連小學生也加入,以象徵氣候不穩的雨傘排出台灣圖樣,上傳至「抗暖化連連看」網站,向世界表達「台灣也要大氣層的 CO2 濃度小於350 ppm」。綠島唯一的大象溜滑梯「愛樂」,差點因老舊遭到遺棄,然而不但得到搶救,還在全台環島,推廣環境教育,上星期牠回到了綠島,不但是大朋友的兒時回憶更成為小朋友的環保地標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讓千年扁柏成為Sbalay(和解)的印記:建立台灣山林保育的新價值

作者:林益仁(靜宜大學生態人文系副教授)

2012年5月4日早上,有一群泰雅族人在宜蘭與台中交界的Quri Sqabu(思源啞口),進行了一場百年少見且嚴肅莊嚴的Sbalay儀式。

這個儀式起因於前些日子,司馬庫斯部落有少數族人侵入南山部落的傳統領域,意圖盜砍千年扁柏謀利。盜砍的山老鼠雖然已經落網,看起來這個事件在現代國家的法治面上,已有了初步的解決。實則不然!其中的質疑主要有三點:第一、國家林務單位是否有能力遏阻山老鼠集團的猖狂蔓延,這次的事端果真如各方傳言一般,僅是冰山一角嗎?第二、台灣山林與在地的原住民族究竟關係為何?是助力,還是阻力呢?第三、早已公佈的森林法與原住民族基本法有關傳統慣俗與傳統領域的觀念,究竟在此事件扮演怎樣的法制基礎呢?這三個問題看似互相獨立,實則密切相關,而在這次的Sbalay儀式中,泰雅族人則是以實際的部落自主行動,透露了相當程度關於這些問題的解答線索。

精采內文

論壇∣FORMOSA社會人格診斷書

作者:廖本全(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 )

我稱莊秉潔老師是當代台灣社會真正的「人師」,源自於國光石化案審議過程,徹頭徹尾展現出學者應具的良知與社會人格,不厭其詳的一再用溫文、理智的言說,向社會闡明他的研究,這樣的學者,所述、所言、所行皆是師者範型,簡單的說,他的言、行與舉止皆是社會學習的榜樣。

在台灣以環保自居的環工學界中,相對於部分(或多或少?)長期甘心作為政府與開發者的禁臠,扮演為其擦屁股的角色,莊秉潔老師珍惜自己專業的社會價值,揭露企業為了最大的利益追求,將成本外部化,造成對環境與健康可能的衝擊。將研究所知告知社會大眾,是將所學回歸社會,而不是利用所學成就自己、成就開發者,這是作為一個學者的應然與該然,也是作為「知識份子」的天職。但這一切竟是台塑六輕對他提起訴訟的因由。

精采內文

 

跨黨派立委:土城彈藥庫、媽祖田是國家級亮點

本報2012年5月7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跨黨派立委邱文彥、田秋堇、張曉風、段宜康上周五(4日)召開公聽會,現場學者專家針對新北市土城區彈藥庫生態環境與媽祖田文化遺址,均表示有潛力成為國家級亮點,邱文彥表示,未來這兩處可連結鄰近的天上山等淺山生態系,結合在地發展需求,朝向「國家自然公園」或「國家環境教育中心」的方向規劃。

文史工作者李榮台心痛陳述媽祖田危機,大暴龍攝

世居土城區祖田里200年的媽祖田庄居民,也帶著媽祖神像一同參加這場「土城彈藥庫及媽祖田發展願景」公聽會,痛訴當地居民信仰中心普安堂與民宅,因新莊慈祐宮1977年有爭議的產權登記紀錄,面臨拆除命運,未來更可能成為新北市殯葬特區。土城彈藥庫居民也痛批政府把看守所遷入綁都市開發計畫,以不永續的開發案放任讓居民內鬥,呼籲政府「莫相害」。

彈藥庫居民 要求不含看守所的發展選項

台北縣政府配合法務部搬遷土城看守所計畫,2006年提出擴大土城都市計畫,將國防部撤離的彈藥庫規劃為「司法園區」,遭在地居民強烈抗爭,後經歷多次政策環評審議均遭退回。

新北市政府目前重提新案,縮小開發與區段徵收規模,但仍要遷入僅在2.2公里外的看守所,居民劉麗蘭在公聽會上抨擊,政府只管徵收與開發,卻不思整頓現址內的違建與鐵皮屋工廠等亂象,放任還耕作中的農地與原生態遭破壞;而規劃案黑箱作業,並未履行承諾和居民好好談,也他們想要的生存方式都抹煞掉了,只想以看似有利益的開發案來綁看守所遷入,讓贊成與反對開發的居民內鬥卻作壁上觀。他呼籲若政府真「有種」,「先恢復原狀再來談」。

公聽會上也有贊成開發的民眾出席,居民邱顯名表示「看守所要不要來我不管」,但希望不開發的民眾不要阻擋其他人的意願。但田秋堇提醒,不管如何發展,有看守所在,「旁邊的房價能有多好?」「地方不團結,看守所就會在厝邊」。經田秋堇協調,現場居民至少已同意「沒有看收所」是共識。

法務部矯正署組長吳友銘則表示,基於敦親睦鄰的精神,在台北看守所遷建議題上會「歸零思考」,尊重公聽會結論,以整體性的角度評估需求。

媽祖田居民:不解政府為何要摧毀藝術人文資產

位於土城區龍泉路一代的祖田里,是清朝時即居住在此的媽祖田庄,居民均絕大多數為原墾戶,但1977年,新莊慈祐宮將300多甲田登記為名下土地,十餘年前開始對原墾居民提出不法侵占之訴,勝訴後要求居民立下租約,或訴請法院強制執行拆屋還地,連當地信仰中心、創於日治大正3年的「普安堂」也難倖免。

2011年,新北市將土城祖田里劃入殯葬特區二期計畫預定地,而新莊慈祐宮持續要求敗訴的原墾戶立下租約,更寫明若面臨政府建設需求,承租戶須三個月內「無條件搬離」,居民大感情何以堪。

除了產權爭議,當地豐厚的人文資產。文史研究者西街工作室負責人李榮台表示,普安堂隸屬台灣齋教先天派,也是台灣齋教在台新北市最後一間三合院形式的佛堂,不只是有大正時期的遺跡,第五任住持「龍泉老人」李應斌自學的寺內彩繪藝術,被譽為「台灣第一人」。在他經營下,普安堂已成為結合日常生活、宗教修行與藝術創作結合一體的「自然文化園區」。在地第八代住戶、土城區社區總體營造協會理事長王登坤質疑,國家很奇怪,這麼難得的藝術,為什麼要摧毀掉?

李榮台更表示,當地的龍泉老人紀念登山步道,部分路段即是媽祖坑古道,也是可以觀察到生物多樣性的淺山生態系,是土城珍貴的資產。

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林美容表示,媽祖田庄已明顯發展為祭祀圈,李應斌老先生結合宗教的藝術創作也彌足珍貴。他很疼惜地表示,經歷過日本清鄉與大小天災的原墾民,如今還要受到新莊慈祐宮這般對待,相信媽祖必不忍心,會願意把產權讓出來,「不相信的話來擲茭看看」。

邱文彥表示,媽祖田產權爭議,需要法務部介入協助,並請文建會協助將普安堂登記為歷史建築或市定古蹟。

新北市議員林銘仁呼籲,未來不管如何發展,一定要考慮進來在此安居樂業200難的人,他相信媽祖慈悲,一定不回讓這邊的人無法生存。

立委:兩地均為土城珍貴資產  朝國家級自然公園努力

邱文彥針對公聽會結論表示,此兩處自然與人文資產的珍貴性無庸置疑,可結合天上山系,朝向國家自然公園或環境教育中心發展,未來跨黨派立委會與學者專家和民間團體合作,以「生態環境」、「產權文史」、「司法園區」為主題成立工作分組,協助讓各方與在地居民達成共識。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郭瓊瑩表示,這兩處在自然、人文的豐富度上不輸給不輸給柴山,絕對有潛力規劃做國家級的自然公園,期許在地居民從由下而上努力促成。

※ 公聽會會議記錄(邱文彥國會辦公室提供)  

Top

 

我們的島∣蘇花改的難題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張光宗、葉鎮中;剪輯:葉鎮中

民國99年10月,梅姬颱風帶來豪雨,造成蘇花公路發生開通以來,最嚴重的災情。在政治人物與居民高呼「打造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的氣氛下,20天後蘇花改有條件通過環評,創下重大開發案最快通過環評的記錄。

民國100年1月,蘇花改動工,政府宣示要將蘇花改做成模範工程,一年多過去,蘇花改卻遭遇阻力。武塔部落居民連署陳情,獲得27位立委支持,要求蘇花改暫時停工。一個過路村莊,為什麼擔憂害怕?蘇花改又遇上了什麼難題?

宜蘭縣南澳鄉的武塔村,是蘇花公路沿線一個寧靜的泰雅部落,村落背倚武塔山,前有南澳南溪環繞而過。部落居民原本在山上種植香菇、地瓜、花生等維生,近20年來,這座山卻不再有人開墾。

村落後方的武塔山雖然不高,但是山勢陡峭,地震豪雨常會有石頭崩落。今年3月武塔部落的居民得知,蘇花改隧道將從部落旁邊穿山而過,隧道工程距離部落最近的一戶人家,只有130公尺。

公路局蘇花公路改工程處處長邵厚潔表示,這條路線是延續當初蘇花高時期的規劃,已經做過完整的地質調查評估,認為居民的擔憂是多慮。

讓部落居民生氣的還有另一個原因。武塔隧道的另一個出口,將通過武塔公墓的西側下方,這個公墓因為淹水、交通建設等原因,已經被遷移兩次。

武塔居民深知,作為一個過路村莊的命運是什麼。民國60年代北迴鐵路開通,武塔終於有了方便的聯外交通,卻也讓部落一分為二,學校與村落終日承受噪音之苦。40年後,居民同樣期盼有一條便利的蘇花改,卻又對工程的負面影響憂心忡忡。他們向立委陳情,在立委的牽線下,邀請地質學者李思根到現場勘查。

除了對隧道工程的擔憂外,土方處理也是一大問題。基於挖填平衡原則,未來蘇花改南澳和平段的土方,將不會對外運送。580萬方的廢土,將堆置在漢本與南澳南溪河堤附近。根據施工剖面圖,巨大的土方未來會被當成蘇花改的路堤,高出河床約40公尺,橫亙在河床與蘇花公路之間。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曾雨涵表示,南澳南溪的河床年年上升,蘇花改的路堤很可能影響南澳南溪的水文,讓武塔變成較低漥、易淹水的部落。由於規劃單位的計算方式,是以100年洪水頻率作為標準,但近年來超過200年洪水頻率的案例越來越多,再加上南澳常常是颱風登陸點,未來土方堆置、臨時便道等設施會不會影響洪水的宣洩,都是必須關切的問題。

武塔部落居民200多人連署,要求公路局立即停工、重新規劃蘇花改武塔路段的替代方案。對於居民的訴求,公路局蘇花改工程處表示,目前已經進入施工階段,如果要更改,可能會影響整個路線規劃,包括環評等程序要重新來過,所以現階段不可能變更路線。

武塔部落居民的訴求,獲得27位立委的支持,提案要求交通部暫停蘇花改武塔段工程,卻也引發地方對立。蘇花改要怎麼改,原本應該是一件可以理性討論的事。但在地方的激化對立下,理性討論的空間被壓縮殆盡。

環保團體認為,武塔路段的爭議,突顯蘇花改環評的問題。由於當初蘇花改的環評是在相當匆促的狀況下通過,有些調查並不是那麼充分完善,所以環評委員開出許多附帶條件,包括成立環境保護監督小組。但這個監督小組三個月才開一次會,17位代表中,民間代表只有2位,沒有實質監督功能。

已經施工發包的蘇花改,怎麼做才能改得更好,讓居民沒有疑慮?如何讓監督小組發揮功能,營造一個理性的討論空間?是這個自詡為模範工程的重大建設,必須面對的課題。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水雉保育傳佳話 官田永續農業寫下新頁

本報2012年5月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南市水雉保育曾因農民播種方式改變,而傳出集體死亡的消息,這幾年來透過台南市政府以及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的努力,最近一次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報告顯示,去年底至今年初調查統計結果,不但水雉隻數增加為485,死亡數由前一年的51隻降低到5隻,保育成效顯著,獲得野保諮詢委員會一致認同,也讓台灣保育治理典範再添一樁。

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水雉誤食摻毒種苗致死,經過3年來跨領域共同治理,終於找出最有利保育方案。(圖片來源: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自從2010年發生水雉集體死亡事件,中華鳥會、台南市政府以及農委會立即介入調查,發現水雉死亡導因於誤食摻毒種苗,原來是農民為了降低成本,減少鳥害及鼠害,由插秧改為以摻入農藥的種苗直播,造成水雉間接傷害。

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翁榮炫表示,每年12月底到隔年1月底是菱角收成後的水稻播種期,也是這幾年水雉中毒死亡的高峰期,經調查密集死亡的區域,分別位於園區的東、西側。第一次(2009年底到2010年初)調查共85隻死於誤食摻毒種苗,去年(2010年底到2011年初),普查399隻,死了51隻;今年(2011年底到2012年初)普查485隻,死了5隻。

農委會林務局自2010年開始介入處理,邀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進駐官田,推動「官田水雉農田棲地經營管理計畫」。慈心基金會副執行長蘇慕容表示,基金會以補貼方式,鼓勵農民在冬季水雉聚集期間改以插秧方式播種,且在2月前不灑藥,或休耕田地保持水田樣貌讓水雉得以覓食。

前(2010)年首先針對園區東側18公頃(下圖之A區)農民補助,死亡隻數明顯下降到51隻,去(2011)年底好不容易找齊西側17公頃農民,總共35公頃左右土地以一分地1000元微薄的金額補貼,沒想到農民都願意加入插秧的行列,結果也十分令人滿意,園區兩側再沒有死亡的水雉了!

2010年12月林務局於水雉度冬農田熱區之A區(即園區東側),試辦插秧補助,該區在冬季過後並無水雉中毒死亡 。(圖片來源:林務局)

5隻死亡的水雉,雖是零散分布,從表徵觀察,仍然與農藥中毒有關,其中有1-2隻應為幼鳥,這說明綠色保育概念扎根的重要性。對於此次的成果,林務局保育組技正林華慶表示,「是好的開始」,當官田走向友善環境的永續農業,保育成效才能維持。

官田農民簽約加入插秧的行列。(圖片來源:林務局)雖然補助的農民仍以慣行農法耕種,但慈心基金會持續去年綠色保育標章精神,持續鼓勵、邀請農民有機生產。蘇慕容說,目前有8、9位水稻農民加入,第一期稻作正在收割,可望7、8月上市,消費者現可透過基金會預購首批的綠色保育標章水稻。

「最好是農民從生產中獲利,不需仰賴補助。」蘇慕容指出消費者在保育中扮演的角色,支持與購買綠色保育標章的農產品是最好的肯定。

去年推出的綠色保育標章菱角,網路1000多公斤(約佔總產量25%)以及里仁通路全數賣完,蘇慕容說,不少消費者是衝著保育標章來的,也有不少消費者回流、詢問,但銷售一空的菱角,必須等到今年9月才會上市。

水雉保育治理經驗,再傳佳話。(圖片來源:水雉教育園區)而農委會補助台南市政府水雉繁殖期間獎勵金,這幾年來已降低水雉繁殖期間風險,農民噴藥會避開巢位,鳥巢也都會孵化,台南市政府將持續推動。農業局保育科科長李婉瑩也說,市府認為水源充足,維持水生植物樣貌,讓水雉盡量留在園區,避免到周邊的農田覓食,是解決水雉誤食致死的方法,去年在市長賴清德積極推動下,撥160萬經費,已修好園區附近台糖15號井,解決水源問題。

這次保育成效集合了NGO團體台南鳥會以及慈心基金會,農民、地方以及中央主管機關,民眾透過消費也可參與保育水雉的工作,是共同治理的又一範例。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即表示感謝民眾的支持與努力,保育沒有辦法只靠政府。他也提到保育工作必須隨時接受新觀念,吸收國外知識並融入在地經驗,轉化為可行的行動方案,而這正是此次保育行動致勝的原因。

【官田水雉保育記】

Top

 

毛蟹回來了 南迴生態復甦

摘錄自2012年5月6日聯合報台東報導

台東南迴地區河川下游自88風災後久違未見現蹤的毛蟹,近日來陸續被民眾發現。民眾認為,毛蟹出現是好事,表示河川生態已開始恢復生機。

3年前莫拉克颱風過後,南迴地區包括太麻里溪、金崙溪、大竹高溪、大武溪等河川魚蝦蟹全告消失,更不用說這時節出海繁殖的毛蟹;連續3年河川下游都少見毛蟹蹤跡,有人說是風災河床改變所致,也有人說是重建工程讓河水汙濁,讓毛蟹無法順利繁殖。

不過,這幾天台東地區雷聲大作,不時下起間歇雨,南迴地區河川溪水直流大海,這幾天許多在出海口捕撈鰻苗的漁民,陸續發現毛蟹蹤跡,消息傳出,民眾振奮。

在大竹高溪復育毛蟹的大竹社區協會理事張金福表示,毛蟹會出現下游地區,是個好現象,表示復育毛蟹逐漸有了成果,也證明重建工程告一段落後,河水汙濁度降低,毛蟹也可順著河水到出海口繁殖。另張金福強調,復育毛蟹的計畫還有很長的路,呼籲愛吃毛蟹的民眾,千萬不要濫捕。

Top

 

吉林省「土豹子」變多了!

本報2012年5月7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遠東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WWF/Vasily Solkin 提供) 中國吉林省林業廳日前公布新調查結果,指出省內瀕危遠東豹的數量成長了幾乎一倍,目前約有8到11隻個體。

首次專門研究遠東豹的調查結果顯示,這種在當地除稱「土豹子」的罕見大型貓科動物,足跡覆蓋了中國東北的琿春和汪清自然保護區,約4100平方公里的範圍,相當於法屬波利尼西亞地區的面積。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東北計畫負責人朱江表示,「遠東豹是極度瀕危的物種,我們迫切需要針對其進行族群數量監測、棲地復育與族群遷移特點等方面的研究,以保障該物種的生存。」

2012年2月調查時量測的遠東豹足跡。調查結果顯示吉林省的遠東豹族群數量正在上升。(吉林省林業廳提供)遠東豹在野外非常罕見,甚至比東北虎還稀有,是世界上最瀕危的貓科動物。目前只有不到50隻個體存活於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與1998至1999調查東北虎的研究相比,新研究發現的證據顯示,遠東豹在中國的分佈進一步擴大至吉林省西北部與東部的中俄邊境。此範圍是過去調查結果的3-4倍大,且豹的數量也增為過去的1.8倍。

朱江表示,「本次調查清楚顯示,琿春及汪清地區是遠東豹的重要棲息地,而鄰近的長白山族群則關係著俄羅斯遠東地區族群的續存。在這兩個地區進行遠東豹的復育是絕對必要的,同時也是擴大該物種族群量與棲息地最大的希望。」

這是中國首次針對吉林省遠東豹的族群數量、棲息地位置與大小進行調查。吉林省林業廳資深工程師和虎豹計畫主任江勁松表示,下一階段將使用紅外自動相機與DNA監測技術,進行更大面積的調查。

遠東豹(圖片轉載自維基百科)江勁松表示,「根據本次調查的結果,後續調查將從琿春和汪清保護區展開,持續收集個體活動模式的資訊,以建立定居的遠東豹和東北虎族群的重要資料。」

世界自然基金會將繼續與吉林省林業廳、琿春自然保護區及汪清林業局合作,持續監測族群動態、評估棲息地品質並進行遠東豹獵物的復育。世界自然基金會亦將保持對發展監測技術與反盜獵管理的協助,以幫助復育中國的遠東豹族群。

※ 參考資料:WWF新聞稿、俄羅斯新聞網

Top

 

全球青年串聯「氣候衝擊日」 台灣12歲孩童不落人後

本報2012年5月7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國際關心氣候變遷的青年社群5月5日當天串聯「氣候衝擊日」(climate impacts day),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綠色和平成員等20餘名男女同步響應,最小還有11歲兒童,共同在台北市府後方的松壽公園,以象徵氣候不穩的雨傘排出台灣圖樣,上傳至「抗暖化連連看」網站(climatedots.org),向世界表達「台灣也要大氣層的 CO2 濃度小於350 ppm」。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鄭紹鈺表示,參與行動是為了讓人們知道,青年關心抗暖化不落人後,而今年6月間的Rio+20永續發展高峰會,將和聯盟其他3名成員一同前往,把國際上的訊息帶回台灣。

這項「抗暖化連連看」是屬於全球性350組織(350.org)所發起的行動。這個組織的名稱,代表著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必須回到350ppm,以避免氣候暖化效應持續惡化,突破再也無法回頭的臨界點;然而,目前大氣CO2濃度是392 ppm,全球需要更積極的抗暖化行動。

http://www.flickr.com/photos/teia/7000003822/in/photostream5月5日這一天,全世界共有數十個青年團隊一起響應,並將活動同步上傳flickr網路相簿,串聯在一起。

台灣的350團隊則是連續第四年參與。其中,國小五年級的黃以澄,從9歲起就開始參加,他更在今年初自立架設Greener World Net網站,希望能吸引更多人一起採取種樹等抗暖化行動,一起阻止氣候暖化。

清華大學教授、台灣環保聯盟會長王俊秀到現場替青年加油打氣,高度肯定這次凸顯年輕人角色與聲音的行動。綠黨中執委潘翰聲則指出,氣候問題也是世代正義問題,因此,青年的行動別具意義。

Top

 

兒時回憶成環保地標 公共藝術「綠島大象」賦新意

本報2012年5月7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綠島公館國小4日舉辦「綠島大象環境教育活動」,運用繪本、動畫、廢棄瓦楞紙DIY、校園社區巡禮等生動活潑的方式,共同為「環保地標」綠島大象揭幕,向參與的民眾傳達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一起用行動愛地球。

(照片取材自 綠島大象 臉書)1980年代前後,綠島大象是島上唯一的大象溜滑梯,小朋友也幫牠取名叫「愛樂」,是當地孩童最好的玩伴。當「愛樂」隨著時間折舊,學方決定把牠送給喜歡「愛樂」的人。

在台東長大的李孟發,從網站上得知消息後,用100元買下了「愛樂」,並在公館國小校長姚麗吉支持下,展開「愛樂」的環島之旅,希望能在全台灣播下環境教育的種子,讓社會一起參與環境教育,時任台師大環教所的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也參與推動綠島大象的環台環境教育活動。

(照片由 環保署 提供)「綠島大象環境教育推廣計畫」今年由環保署編列預算補助綠島鄉文化生態發展協會辦理。4日回到在地公館國小辦理,教師嚴淑女進行「綠島大象」繪本及動畫說演,並運用廢棄紙箱剪成的瓦楞紙或利樂包創作「綠島大象」夢想花圈。5日上午,主辦單位也分別在公館社區、人權園區前沙灘、中寮社區等沙灘淨灘。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表示,由於「愛樂」與丹麥小美人魚有著共同一度遭到廢棄以及損壞的故事,而小美人魚在丹麥民眾努力下成為世界地標,希望「愛樂」透過這段運用台灣在地文化結合環保概念進行活化利用的故事,能成為台灣的環保大使,讓更多知道台灣的環境教育故事。

Top

 

論壇∣讓千年扁柏成為Sbalay(和解)的印記:建立台灣山林保育的新價值

作者:林益仁(靜宜大學生態人文系副教授)

2012年5月4日早上,有一群泰雅族人在宜蘭與台中交界的Quri Sqabu(思源啞口),進行了一場百年少見且嚴肅莊嚴的Sbalay儀式。

這個儀式起因於前些日子,司馬庫斯部落有少數族人侵入南山部落的傳統領域,意圖盜砍千年扁柏謀利。盜砍的山老鼠雖然已經落網,看起來這個事件在現代國家的法治面上,已有了初步的解決。實則不然!其中的質疑主要有三點:第一、國家林務單位是否有能力遏阻山老鼠集團的猖狂蔓延,這次的事端果真如各方傳言一般,僅是冰山一角嗎?第二、台灣山林與在地的原住民族究竟關係為何?是助力,還是阻力呢?第三、早已公佈的森林法與原住民族基本法有關傳統慣俗與傳統領域的觀念,究竟在此事件扮演怎樣的法制基礎呢?這三個問題看似互相獨立,實則密切相關,而在這次的Sbalay儀式中,泰雅族人則是以實際的部落自主行動,透露了相當程度關於這些問題的解答線索。

首先,在泰雅族的傳統中,Sbalay儀式一直是解決部落內部與部落間社會衝突的關鍵機制。社會學研究告訴我們,沒有一個人類社會不需要面對衝突,Sbalay是泰雅族化解衝突的主要方法,相當意義上也是泰雅族群及其文化至今留存的社會基礎。可惜的是,這個機制被當代國家的法令規章粗暴地取代並且壓抑。就其內涵,Sbalay必然是一個能夠伸張公義與彼此表達善意的協商過程,它的原意是在共同面對真相的基礎下,所作出能夠解決衝突且回到起初和諧狀態的一切努力,這些努力可能包括:澄清、認錯、犧牲、包容、賠償與修好,實際的過程則依事件的輕重不一而定。幾年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美國的政治經濟學者Elinor Ostrom教授以其畢生研究精力,指出在地的文化規範對於自然資源的管理與分配,有著比起國家與市場完全不相上下的規範效果。這次的Sbalay儀式巧妙地體現基於傳統領域的信念,不同部落展現對於彼此的尊重與規範。這種慣俗正是森林法與原住民族基本法可資落實的精髓所在。

其次,司馬庫斯與南山部落的祖先,乃是從南投的起源地Pinsbkan遷徙到思源啞口,才開枝散葉各自順著不同河流流域分開的。這次我實際參與了整個Sbalay的儀式,強烈感受到歷經千年的族群生命其內在的文化深度。事實上,過程中不僅是部落衝突的解決而已,更重要的是透過儀式中耆老古調吟唱,其透露的遷徙歷史與訓示,再現與連結了在百年內因現代國家體制的介入與切割,所造成的部落空間分離與社會關係的斷裂。耆老口中唱出的傳統領域提醒了在場所有泰雅族與非泰雅族人,這個族群對於這片山林的深厚情感以及土地關係。

這次的盜砍事件,從司馬庫斯迅速主動的公開聲明(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8016),不護短地譴責盜砍族人,接下來南山部落在盜砍現場成立山林守護隊,一直到泰雅族群代表齊聚在思源啞口,見證兩部落的和解修好,透過族群流域分布的部落地圖展現守護傳統山林的決心以及泰雅族群團結的Pinhabab(攻守同盟)精神。如果以此對照少數不肖族人,因遭受外界強烈物質引誘甚至吸毒、作惡等私利薰心的盜林違法行徑,確實這一系列的行動,正是泰雅文化中足堪主流社會學習的可貴之處,特別是Sbalay的儀式。仔細深思,難道這種共同面對真相,尋求和解契機的做法,豈不也是主流社會在選舉政治不斷操弄對立之下,最為欠缺的質素嗎?更重要的是,這種團結的力道運用在山林守護的工作上,絕對是助力而非阻力!可惜的是,這個過程雖然吸引了大量媒體獵奇性地圍觀與報導,但卻過度集中在所謂「殺豬血祭,一笑泯恩仇」的誇張情節之上,而忽略了其與整體社會的關係以及可能帶來的啓發!

最後,這個事件發展至今,國家林務單位所應負的責任是輿論最少探討的部份。我在之前發表的兩篇文章「悼南山部落千年檜木遭盜砍:『原住民是山林守護者』之未盡論述」以及「 山林共管,怎麼管?:兼談『當部落遇到國家』之未盡論述」已多少檢討了國家與原住民在山林守護之間的關係,類似議題不擬在此重述。唯獨有一件,是之前並未碰觸的議題。即是,這次遭盜伐的扁柏巨木該如何處理的問題。

目前已知,部份巨木已因逮捕嫌犯同時搜出而列為「贓木」,其實大部份尚且留存於南山傳統領域中。在山林中倒下的扁柏身軀,如果能安息於泰雅族的傳統領域,我覺得很好!但,那些山老鼠集團原本因私慾意圖占有而犧牲的千年生命,卻被窄化為歹徒犯案的「贓木」,按林務局的慣例是可以拍賣的。此等因不義行為而導致的「木材」,竟然國家還得以販售,滋養可能正是山老鼠上游的高級買家,維持黑市的活絡。如此一來,山老鼠集團怎麼可能根除呢?相當程度上,國家標售販賣這種「不義之材」所得金錢以及造成的效應,豈不成為某種共犯結構中的「不義之財」嗎?

因此,與其讓這樣的「不義之財」持續流進國庫,是否可有更具價值性、紀念性與反省性的作法呢?我個人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這些失去千年生命的扁柏巨木真正成為國家與部落,甚至與台灣整體社會Sbalay(和解)的記號。這次南山與司馬庫斯部落的Sbalay,在認錯、包容與和解上已經做出最好的示範,那我們的國家機關呢?我們期待國家應該做出適當的正面回應。如果可能,何不就從與泰雅族部落的Sbalay儀式開始呢!

相關連結:

悼南山部落千年檜木遭盜砍:「原住民是山林守護者」之未盡論述

山林共管,怎麼管? 兼談「當部落遇到國家」之未盡論述

也談傳統領域之「未盡論述」—回應林益仁老師「原住民是山林守護者」一文

Top

 

論壇∣FORMOSA社會人格診斷書

作者:廖本全(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 )

纖維、麥寮汽電二公司對莊秉潔老師提起訴訟(民事與刑事),環保署長接受媒體採訪時現形鼓譟,民事訴訟台北地方法院5月3日首次開庭。這件事,將是一場活生生的台灣社會人格大檢驗,攸關台灣社會的未來。

我稱莊秉潔老師是當代台灣社會真正的「人師」,源自於國光石化案審議過程,徹頭徹尾展現出學者應具的良知與社會人格,不厭其詳的一再用溫文、理智的言說,向社會闡明他的研究,這樣的學者,所述、所言、所行皆是師者範型,簡單的說,他的言、行與舉止皆是社會學習的榜樣。

在台灣以環保自居的環工學界中,相對於部分(或多或少?)長期甘心作為政府與開發者的禁臠,扮演為其擦屁股的角色,莊秉潔老師珍惜自己專業的社會價值,揭露企業為了最大的利益追求,將成本外部化,造成對環境與健康可能的衝擊。將研究所知告知社會大眾,是將所學回歸社會,而不是利用所學成就自己、成就開發者,這是作為一個學者的應然與該然,也是作為「知識份子」的天職。但這一切竟是台塑六輕對他提起訴訟的因由。

對於台塑六輕,本人身為「雲林縣六輕工業區環境保護監督委員會」委員,幾次會議即發現台塑六輕或許精於生產線的管理,但對於環安衛的管理卻是新手上路,缺乏全盤由上而下的完整管理體系,故對於會議中專家委員的質問,多不能實問實答,僅能提出片段、零星、破碎、發散的資料應付,本人在會中曾直言「台塑六輕身為台灣大企業,這樣的企業環安衛管理體制,是『非常』不專業的。坦白說,這對台灣社會而言,是非常恐怖的事。」簡單的說,企業對於自己重度殘缺的管理體制,不僅不願面對(或無法面對),甚至因為無知(根本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裡)而對自己仍具有極度的信心,這不僅顛覆作為當代大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甚至已成為完全不知自己會出什麼亂子的巨獸。

5月3日下午3點40分,本人前往台北地方法院旁聽民事訴訟開庭,令我驚異與傻眼的是,原告當事人(台化纖維、麥寮汽電)與其律師竟一樣用片段、零星、破碎、發散的資訊作為訴訟的依據,完全未提供「全盤而完整」的證據,當法官要求提供,原告委任律師竟還說需要兩個月才能提出。企業告人與律師接案提告可以如此「輕而易舉」,令人嘆為觀止。不過,這與我參加幾次的「雲林縣六輕工業區環境保護監督委員會」的情況並無兩樣,台塑六輕對自己的污染物排放資訊從未說清楚過,原因可能包括監測不足或缺漏、無知的忽視或有意識的隱匿等,本人曾要求台塑提供其委託學者執行的專案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如陸域生態調查、海域生態生態調查、社會影響調查、白海豚調查等),供委員進一步檢核,但台塑以諸多理由拒絕。坦白說,這正是社會大眾(特別是雲林、彰化民眾)對台塑六輕不信任與恐慌的來源,因此,台塑六輕若真要搶救自己的名譽,應做的事不是告人,而是勇於面對自己。

紀錄片「企業人格診斷書(the Corporation)」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以及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診斷企業人格,其中有幾個重要指標:對他人感受無動於衷、無法維繫長久關係(傷害人體健康)、罔顧生物安全、無法產生罪惡感、無法遵守社會規範與法律、不誠實(為了利益一再說謊欺騙他人)等,受測主體若有這些特質,人格異常診斷的結果稱之「精神病」。台灣的企業都該接受診斷,台塑六輕更是。

如果這是一場戲,最最可笑荒誕的角色就是環保署長,這正是台灣俗話「別人吃麵,你在喊熱。」的經典表演。正面的看,可稱為失職、失責、失智,負面的說就叫「使壞」。環團、媒體甚至社會大眾切莫為此生氣,因為這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現形」罷了,再次讓台灣社會看清環保署站在哪一邊。奈何,台灣環境的惡化,始終與人性的沈淪成正比。

事實上,這場訴訟案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台灣社會僅存的讀書人或知識份子的良知與良心,也映照出什麼是失卻良知與良心。台塑六輕將自己視為不容挑戰的王國,並以訴訟恫嚇要脅社會噤聲,任何一個有社會人格的個人、媒體、組織與政府,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被告。因此,這場訴訟不是莊秉潔老師的訴訟,而是台灣社會面對的訴訟,而法院與法官有機會為台灣社會留下真正可長可久的社會資產,而不是讓台灣徹底沈淪。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