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水雉保育曾因農民播種方式改變,而傳出集體死亡的消息,這幾年來透過台南市政府以及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的努力,最近一次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報告顯示,去年底至今年初調查統計結果,不但水雉隻數增加為485,死亡數由前一年的51隻降低到5隻,保育成效顯著,獲得野保諮詢委員會一致認同,也讓台灣保育治理典範再添一樁。
自從2010年發生水雉集體死亡事件,中華鳥會、台南市政府以及農委會立即介入調查,發現水雉死亡導因於誤食摻毒種苗,原來是農民為了降低成本,減少鳥害及鼠害,由插秧改為以摻入農藥的種苗直播,造成水雉間接傷害。
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翁榮炫表示,每年12月底到隔年1月底是菱角收成後的水稻播種期,也是這幾年水雉中毒死亡的高峰期,經調查密集死亡的區域,分別位於園區的東、西側。第一次(2009年底到2010年初)調查共85隻死於誤食摻毒種苗,去年(2010年底到2011年初),普查399隻,死了51隻;今年(2011年底到2012年初)普查485隻,死了5隻。
農委會林務局自2010年開始介入處理,邀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進駐官田,推動「官田水雉農田棲地經營管理計畫」。慈心基金會副執行長蘇慕容表示,基金會以補貼方式,鼓勵農民在冬季水雉聚集期間改以插秧方式播種,且在2月前不灑藥,或休耕田地保持水田樣貌讓水雉得以覓食。
前(2010)年首先針對園區東側18公頃(下圖之A區)農民補助,死亡隻數明顯下降到51隻,去(2011)年底好不容易找齊西側17公頃農民,總共35公頃左右土地以一分地1000元微薄的金額補貼,沒想到農民都願意加入插秧的行列,結果也十分令人滿意,園區兩側再沒有死亡的水雉了!
5隻死亡的水雉,雖是零散分布,從表徵觀察,仍然與農藥中毒有關,其中有1-2隻應為幼鳥,這說明綠色保育概念扎根的重要性。對於此次的成果,林務局保育組技正林華慶表示,「是好的開始」,當官田走向友善環境的永續農業,保育成效才能維持。
雖然補助的農民仍以慣行農法耕種,但慈心基金會持續去年綠色保育標章精神,持續鼓勵、邀請農民有機生產。蘇慕容說,目前有8、9位水稻農民加入,第一期稻作正在收割,可望7、8月上市,消費者現可透過基金會預購首批的綠色保育標章水稻。
「最好是農民從生產中獲利,不需仰賴補助。」蘇慕容指出消費者在保育中扮演的角色,支持與購買綠色保育標章的農產品是最好的肯定。
去年推出的綠色保育標章菱角,網路1000多斤(約佔總產量25%)以及里仁通路全數賣完,蘇慕容說,不少消費者是衝著保育標章來的,也有不少消費者回流、詢問,但銷售一空的菱角,必須等到今年9月才會上市。
而農委會補助台南市政府水雉繁殖期間獎勵金,這幾年來已降低水雉繁殖期間風險,農民噴藥會避開巢位,鳥巢也都有鳥孵化,台南市政府將持續推動。農業局保育科科長李婉瑩也說,市府認為水源充足,維持水生植物樣貌,讓水雉盡量留在園區,避免到周邊的農田覓食,是解決水雉誤食致死的方法,去年在市長賴清德積極推動下,撥160萬經費,已修好園區附近台糖15號井,解決水源問題。
這次保育成效集合了NGO團體台南鳥會以及慈心基金會,農民、地方以及中央主管機關,民眾透過消費也可參與保育水雉的工作,是共同治理的又一範例。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即表示感謝民眾的支持與努力,保育沒有辦法只靠政府。他也提到保育工作必須隨時接受新觀念,吸收國外知識並融入在地經驗,轉化為可行的行動方案,而這正是此次保育行動致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