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6.20







近期活動

升火.祭場.阿搭望-2012原住民「成人」表演藝術研習營(6/26截止)
《愛‧幸福綠好宅》平民綠建築講座
環境教育檢討與策進研討會
高雄鳥會6/21生態講座「從6℃到36℃的泰國賞鳥、拍鳥行」
花蓮縣東發公聽會及聽證會起跑!(瑞穗場)
作伙溪州割「水」稻 護田水,顧腹肚
2012 「表象之外-那些眼睛看不到的」畫展(5/20~6/30)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鯊魚禁漁區滿週年 宏都拉斯再劃珊瑚岩礁保護區

 

 

本月宏都拉斯慶祝雙洋鯊魚禁漁區(Bi-Oceanic Shark Sanctuary)成立週年,此禁漁區綿延24萬平方公里,橫跨太平洋及加勒比海。

宏都拉斯並目前公告Roatán島外海科迪莉亞珊瑚岩礁(Cordelia Coral Bank)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美國自然保育協會的海洋生物學家Calina Zepeda表示,包含科迪莉亞珊瑚岩礁綿延17平方公里的珊瑚礁區,此區為加勒比海鹿角珊瑚最廣佈的生存地,鹿角珊瑚目前為極度瀕危物種。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世界最大鯊魚天堂 就在馬紹爾群島

保護鯊魚 印尼成立大型保護區

鯊魚瀕絕 帛琉有熱血捍衛者

鯊魚保育區割魚翅 台灣漁船遭扣押

環境信託∣積極的土地信託團體:寇馬克斯谷土地信託參訪(下)

作者:華宇芝

依據寇馬克斯谷土地信託的願景,寇馬克斯谷土地信託組織完成一份寇馬克斯谷保育規畫(Comox Valley Conservation Strategy),這套規劃是一個區域性的保育指南,為區域內敏感的生態系統區分優先次序,串起境內各大小溪流、集水區、野生動物棲息地、公園、遊憩區,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廊道。

而寇馬克斯谷保育規劃約從三年前開始,寇馬克斯谷土地信託以及在地18個環境相關組織(其中有10個團體為河川保育,顯示當地居民非常重視自己身處的水文環境)各派代表組成一個指導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向地方政府以及民眾進行保育規劃的倡議。指導委員會雇用一名工作人員大衛‧史塔普利 (David Stapley) 為執行長,執行這個跨團體聯盟決議的工作,並積極向公部門倡議保育規劃,其策略方向如下:與相關公務人員直接面談研討、在市議會上發言或發表、爭取被納入地方發展計畫的擬定過程、參與公聽會等等。

精采內文

【拒絕遺忘─台灣油症受害33年】油症事件女性受害者 健康狀態調查報告(下)

作者:佐藤禮子(油症受害者支援中心代表)

一起吃飯的同一家族中,有人被認定受害,卻也有人沒被認定。針對當時九州大學研究團隊及衛生局處理的方法,受害者的意見如下:當時受害認定標準是皮膚的症狀,而從現在的調查則開始了解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對於內分泌系統影響的種種慢性毒性,是不會馬上顯現於全身的。

在日本事件發生當時或在台灣,都沒有保存受害者的血液或母乳,因此要矯正當時的判斷基準並不是件簡單的事。但現在採取的是檢查PCDF的數值,藉此把當初未被認定受害者找出來,應該可以幫助對當時情況的了解。然而即使認定出受害者,戴奧辛的受害者仍尚未有治療法。被認定患者的治療費有一部分冶療也由當初的製造商支付。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Rio+20永續高峰會正式會議即將啟動,場外民間團體的交流更為熱烈,福島災民也現身揭露核災的嚴重性,而許多國際友人,第一次知道台灣就是因為台灣有三座核電廠,而且還正興建第四座,留下了「very bad」的印象。而世界各大業界領袖也齊聚Rio+20的企業論壇,他們承諾要採行多項永續政策,並呼籲世界領袖引領「綠色工業革命」,挽救地球。到底是不是玩真的,我們要仔細看。有些科學家在研究碳捕捉與封存的技術,認為未來可用以控制煤炭發電和其他工業排放源產生的二氧化碳污染,但有科學家提出,這會有引發地震的疑慮。台灣多地震也多颱風,又有密集的核電廠,美麗中又帶著危機,環保署與國軍「領先國際」,合力研發新型人員除污車,當發生毒化物事故、核子災變、生物疫災、天然災害或恐怖攻擊時,裝備可快速機動至災區,對離開受污染地區人員實施除污作業,並可支援災民臨時沐浴與達成軍事任務。不過救災之前,能有政策讓大家遠離災害的可能更重要,相信各位讀者也會希望這除污車備而不用。

擁有黑蝙蝠中隊故事與小森林的拯民國小,在一群虎尾阿嬤組成「顧孫護樹愛拯民」行動的挺身搶救下,古蹟處理小組在審議會中傾向保存這百棵老樹。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多梅多颱,海溫是關鍵

作者:柳中明(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

個人在2012年5月14日於聯合報民意論壇,依據台灣近海的高海溫特徵,指出:「過去很少發生的多梅、多颱,非常可能發生」。當時提出:「屆時脆弱的台灣山區,必將遭受嚴重摧殘」。沒想到才不到一個月,豪雨災難就已於6月12日降臨,全台各地土石流、山崩、撤村、停班、停課,比比皆是。因此,個人不斷呼籲,希望各界積極準備因應今年可能多梅多颱的氣候特徵,到颱風季末,台灣非常可能是柔腸寸斷,慘不忍睹。

去年台灣風調雨順,馬總統說台灣非常幸運,其實是因為台灣近海海域海溫偏低。附圖一為美國NOAA衛星遙測台灣近海海溫與長期平均值間之距平值,3、4、5月海溫多是較長期平均低0.5-1度間,直到六月下旬才略上升。2011年梅雨季少雨,南部地區最強降雨,是出現在6月28日,當時梅雨季早已結束,也無颱風,僅屬偶發的對流性強降雨系統。爾後台灣近海海溫持續偏低,直到八月下旬海溫升高。全年唯一的侵台颱風南瑪都就出現在8月29日,恰恰在海溫升高之後。

精采內文

 

鯊魚禁漁區滿週年 宏都拉斯再劃珊瑚岩礁保護區

本報2012年6月20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本月宏都拉斯慶祝雙洋鯊魚禁漁區(Bi-Oceanic Shark Sanctuary)成立週年,此禁漁區綿延24萬平方公里,橫跨太平洋及加勒比海。

潛水攝影師在一隻巨大的鎚頭鯊旁。圖片來自:皮尤環境組織。

宏都拉斯海域是鎚頭鯊、公牛鯊、護士鯊、虎鯊及六鳃鲨等多種鯊魚的棲地。六鳃鲨可以長到5呎長,出沒於宏都拉斯灣中的Roatán島附近的加勒比海域。

研究此禁漁區內面臨威脅生物的學者Stephen Box表示:「因亞洲市場對魚翅的需求致使許多種類的鯊魚瀕臨絕種,亦在瀕危之列的鎚頭鯊棲息於太平洋海域的Fonseca灣,此處有許多鎚頭鯊幼鯊受到保護。」

Box解釋:鯊魚是脆弱的物種,儘管他們非常長壽,可是在牠們滿18歲前牠們無法繁殖後代,而且並不多產。Box在宏都拉斯住了將近十年,服務於宏都拉斯的非營利組織海洋生態中心。

Maximiliano Bello表示,目前全世界1/3的鯊魚種類是受威脅或是瀕臨絕種。這些大型的獵食者在生態系中扮演了控掌平衡的角色。「鯊魚像是海裡的獅子,如果海裡沒有鯊魚,整個生態系統會崩解。」Maximiliano Bello擔任皮尤環境組織在拉丁美洲的全球鯊魚保育行動的協調者。

從5月31日到6月2日,Bello參與一系列鯊魚禁漁區週年慶活動。他與宏都拉斯羅博總統共同見證焚燬官方從漁民沒收而來的184個魚翅;在禁漁區的海域中獵捕、販售及出口鯊魚都是被禁止的。

自然資源和環境部長Rigoberto Cuéllar表示,由於鯊魚並不在當地菜單上,使得宏都拉斯保護鯊魚行動相對容易些。他們目前致力於教育當地漁民鯊魚在生態系統扮演平衡角色的重要性。

部長說,宏都拉斯向全世界傳遞海洋物種需要被保護的訊息,鄰國哥斯大黎加正準備加入宏都拉斯的鯊魚庇戶所倡議行列。「我們樂於見到它擴及中美各國,因為鯊魚是海洋生態系的健康指標計。」

鄰近巴哈馬、馬爾地夫、馬紹爾群島、帛琉、托克勞,宏都拉斯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已為鯊魚設立庇戶所的國家之一。

宏都拉斯目前公告Roatán島外海科迪莉亞珊瑚岩礁(Cordelia Coral Bank)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美國自然保育協會的海洋生物學家Calina Zepeda表示,包含科迪莉亞珊瑚岩礁綿延17平方公里的珊瑚礁區,此區為加勒比海鹿角珊瑚最廣佈的生存地,鹿角珊瑚目前為極度瀕危物種。

除了這些最近在宏都拉斯發現的珊瑚礁,由於1983年和2000年間發生的罕見疾病侵襲,鹿角珊瑚的族群在加勒比地區幾乎絕跡。

此外,科迪莉亞岩礁是許多魚類的重要產卵場域,包括瀕臨滅絕拿索石斑(Epinephelus striatus)。它也是加勒比海礁鯊(Carcharhinus perezi)的重要棲地,因而吸引遊客到這個地區來從事潛水觀賞鯊魚。

2011年7月,宏都拉斯的大西洋海域Tela灣發現了另外七處礁區。其中六處在Tela外形成綿延八公里的堡礁。第七處在Punta Sal海岸。當局正規劃建立一個含括這七處的保護區。

對Zepeda而言,宏都拉斯可以成為保育此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共同發起的倡議--中美洲生物廊道( Mesoamerican Biological Corridor)中的珊瑚基因庫。共同發起中美洲生物廊道倡議的八國包括貝里斯、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及巴拿馬。

※參考資料:IPS報導

Top

 

環境信託∣積極的土地信託團體:寇馬克斯谷土地信託參訪(下)

作者:華宇芝

編按:【積極的土地信託團體:寇馬克斯谷土地信託參訪】上篇回顧:http://e-info.org.tw/node/76830

寇馬克斯谷是一個以水形成的網絡交織而成的社區:寇馬克斯冰河和周邊高原蓄積的冰雪餵養了許多河流、湖泊,流經蔥鬱的森林,肥沃的沖積平原,河海交界的泥質灘地,最後進入大海。寇馬克斯谷土地信託的願景即是在當地設立一個不間斷的綠網路,織起一個以集水區為基礎而配置的土地規劃畫藍圖。布魯門平原(Bloomfield Flats)這個案例,即是將水文生態納入保育的觀點,以下是布魯門平原的案例介紹:

1.) 土地擁有人:一般私人
2.) 保育地役權監督者:寇馬克斯谷土地信託以及卑詩省自然信託組織(Nature Trust of       BC)
3.) 面積:總面積7.4公頃土地上的一塊2.7公頃部分土地
4.) 保育宗旨:建立野生動物以及魚類的棲息及繁殖的廊道

5.) 土地原始狀況:

在Millard Creek(溪流)旁,孕育著魚類的Millard Creek支流劃過土地中間,土地基本上極為平坦,部分土地上有次生林,溪流的水位距離地面很近。分為有兩個管理區:河岸區以及森林管理區。

6.) 寇馬克斯谷土地信託的責任:

每年一次進行土地監測,若是地況有改變需要立即提出報告並申訴。
確保地上的自然植被受到保護。
確保魚類能夠成功在此水域繁殖,並希望魚類復育情況越來越良好。
確保野生動物棲息地受到妥善保護。
禁止任何在此區域狩獵或放牧家畜的行為。
限制保存地更進一部的分割。
禁止任何破壞棲地的行為,並確保任何被破壞的部分回復原貌。

7.) 土地擁有者可以進行的活動:

在森林管理區內進行有選擇性的伐木。
維護保育區內的路以及小徑。
建置3公尺乘3公尺的觀望平台。
移除外來種。
採集藥草、香菇以及倒木。

8.) 土地擁有者的責任:

負擔稅賦以及第三方保險。
在合理的狀況下起訴並懲處破壞保存地的人。
負擔復原被破壞保存地的費用。

9.) 面臨的問題:

2009此筆土地轉賣給新的地主,雖然新的地主在購地時已注意到土地上的附加的保育地役權,但是購地之後對於信託組織訪視或互動回應冷淡。另外土地上最難纏的問題就是外來種的控制。

是「積極」不「激進」的保育規劃的倡議組織

依據寇馬克斯谷土地信託的願景,寇馬克斯谷土地信託組織完成一份寇馬克斯谷保育規畫(Comox Valley Conservation Strategy),這套規劃是一個區域性的保育指南,為區域內敏感的生態系統區分優先次序,串起境內各大小溪流、集水區、野生動物棲息地、公園、遊憩區,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廊道。

而寇馬克斯谷保育規劃約從三年前開始,寇馬克斯谷土地信託以及在地18個環境相關組織(其中有10個團體為河川保育,顯示當地居民非常重視自己身處的水文環境)各派代表組成一個指導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向地方政府以及民眾進行保育規劃的倡議。指導委員會雇用一名工作人員大衛‧史塔普利 (David Stapley) 為執行長,執行這個跨團體聯盟決議的工作,並積極向公部門倡議保育規劃,其策略方向如下:與相關公務人員直接面談研討、在市議會上發言或發表、爭取被納入地方發展計畫的擬定過程、參與公聽會等等。

在2010年時政府正式宣布的寇馬克斯谷區域發展計劃(Comox Valley Regional Growth Strategy)裡面關於環境部分規劃,就直接引用保育規畫(Comox Valley Conservation Strategy)中的多項原則、方針,顯示由下而上環境運動的成功。大衛表示:「我們是積極的團體(active group),但不是激進的團體(activist group)。」委員會直接從政策制定的階段就發揮其影響力,減少需要在政府要執行公權力的當下以對立、抗議的姿態來爭取人民的權利。

參訪時問到開發單位對於保育規畫的態度以及和委員會的關係時,大衛表示有些開發商眼光放得遠、思想進步,有些卻不然,而最重要的是政府需要提供獎勵機制來促進開發商的保育行為,並制訂「清楚的、持續性」的政策,千萬不可搖擺不定,才可以讓開發單位清楚了解政府的立場,進而在這個規範的限度之下進行開發。而因為委員會和地方政府的關係是好的,因此開發商自然會想要和委員會建立好關係,並尊重委員會所倡議的保育規劃。

從寇馬克斯谷土地信託,我們看到一個規模不大的團體縱然有許多經營的困難,但透過志工和保育人士的努力,促使一些土地保存了下來;另外透過和其他團體的聯盟,成功地影響到當地政府保育政策,一點一滴地建立起人類和動植物都可以安居的美好所在。(全文完)

Top

 

【拒絕遺忘─台灣油症受害33年】油症事件女性受害者 健康狀態調查報告(下)

作者:佐藤禮子(油症受害者支援中心代表)

今後如何看待油症事件

一起吃飯的同一家族中,有人被認定受害,卻也有人沒被認定。針對當時九州大學研究團隊及衛生局處理的方法,受害者的意見如下:當時受害認定標準是皮膚的症狀,而從現在的調查則開始了解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對於內分泌系統影響的種種慢性毒性,是不會馬上顯現於全身的。

在日本事件發生當時或在台灣,都沒有保存受害者的血液或母乳,因此要矯正當時的判斷基準並不是件簡單的事。但現在採取的是檢查PCDF的數值,藉此把當初未被認定受害者找出來,應該可以幫助對當時情況的了解。然而即使認定出受害者,戴奧辛的受害者仍尚未有治療法。被認定患者的治療費有一部分冶療也由當初的製造商支付。

針對台灣油症事件受害者,台灣政府當局有永久發給受害者津貼(編註:這是日方的誤會。目前台灣的油症受害者只享有健保掛號費減免50元的補助)。日本政府若也這麼作,必須先對於哪些受害人會提出申請有一定了解掌握,要讓她們在哪些醫院接受什麼樣的診療,是否免費,受害者的醫藥費是多少由Karemi倉庫付,多少由稅金支出。只要可以從更多的受害者了解戴奧辛對於人體的巨大影響,那人類也應該可以更珍惜生命。

我們不應該讓那些受害人白白吃盡苦頭, 從今以後想要好好做的是針對人類受戴奧辛污染危害的實情努力做好調查,並做好對於受害者的救濟支援及日後盡早的預防對策。

化學物質污染的影響,尤其對於不能直接做人體試驗來得知的影響,我們可以從這麼辛苦生存下來的受害者身上學習許多以前所不知道的。此外,筆者也想知道今後,政府與非政正組織將能採取什麼樣的夥伴關係,並一同著手受害者的救濟以及化學物質污染的預防。

最後,對於當初就瞭解油症事件的人以及最近開始關心的朋友,包括醫療單位的朋友,都期待您能加入協力。(全文完)

※台灣的油症事件始末,請詳見看守台灣季刊 第四卷第三期

2012年5月7日美牛瘦肉精零檢出版本法案於立院初審驚險闖關、進入黨團協商候院會三讀通過。而值此亟需國人關注後續動態之時,近兩千多名油症受害存活者的健康正深受33年前的食品公害所苦,特刊出油症系列報導,提醒國人食品安全不容妥協,也呼籲政府落實油症受害者追蹤照護。

台灣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邀請讀者們一同關注:surviving1979.blogspot.com

Top

 
 

福島災民沉痛揭露核災危害 環團批核二重啟草率

本報2012年6月19日巴西里約訊,莫聞報導

巴西人民響應「核電歸零」,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Rio+20永續高峰會正式會議即將啟動,這幾日,巴西民間團體在里約同步舉行「人民高峰會」(People’s Summit),日本福島災民受邀現身揭露核災的嚴重性,吸引很多人關心,紛紛在現場連署支持反核。台灣民間團體在此觀察到,持反核立場的巴西人民越來越多,也對台灣島嶼上即將蓋成第四座核電廠深感訝異。

針對近日台電重啟核二廠的決策,人在此地與會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批評,巴西即便少有地震、海嘯威脅,巴西人民已警覺到核電風險;但反觀台灣,天災風險更大,人民卻還要承擔主事者輕忽與草率的風險。她希望主事者要重視福島災民「土地恢復困難、看不到下一代笑容」的沉痛控訴。

日本旅居巴西的廣島原爆倖存者:「六十七年過去,至今依然有七位廣島原爆倖存者深受癌症所苦、兩位在醫院與死神纏鬥中,正義卻依然沒有修復。

因為醫療器材的輻射外洩,成為巴西第一位輻射受害者。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

人民高峰會(People’s Summit)在里約著名的佛朗明哥海灘公園架起數十座大型帳篷,來自各地的環境、原住民等團體組織在此展現豐沛的公民社會活力,其中並有數個反核團體的串聯。巴西最大兩個反核社運連線Articulacao Antinuclear Brasileira 與 Coalizao Contra Usinas Nucleares 在帳篷會議邀請日本兩位旅居巴西的廣島原爆倖存者分享,他們表示,「67年過去,至今依然有7位廣島原爆倖存者深受癌症所苦、兩位在醫院與死神纏鬥中,正義卻依然沒有修復。」一位因為醫療器材輻射外洩而受害的巴西第一位輻射受害者現場控訴,「巴西依然有很多醫院,輻射防護完全不夠,這件事情每天都正在發生。」

巴西反核運動領袖 Paulo Jackson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巴西目前有兩座核能電廠,此地反核運動領袖 Paulo Jackson細數巴西從1987 年到 2004 年,在巴西輻射與核災的重大意外事件。他提到,一開始的反核抗爭僅有10人,一直走到數年後才有 2000 人上街頭。在巴西,反核的道路艱辛,但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核能的風險性,特別是311福島核災,更激起許多巴西人的危機感。

而當台灣人提到台灣有三座核電廠,目前還正興建第四座時,雖然大部巴西人是第一次知道台灣,但幾乎都很直接的反應「very bad」;「Nuclear go zero」對巴西人來說,也是相當容易理解的標語,經過解釋後,許多聚集在人民高峰會的人們均很熱情地和反核人士舉幾「核電歸零」標語,拍照表示支持。

另外,由日本福島縣有機農業聯盟(CSO Networking Japan)主辦的「從地方倡議到重建社區」主題講座上,現場農民指出,日本 311 核災摧毀了福島當地30多年來有機農業與社區緊密發展的辛苦成果;然而,即使心血付之一炬,CSO理事長菅野正寿仍然樂觀地說:「當我閉上眼睛,想到過去孩童在當地的學校、吃當地的農產品的幸福,我告訴自己,這不能只是我的回憶。我們一定要努力找回曾經擁有的這個現實。」

崔愫欣表示,這次巴西反核團體在人民峰會中特別邀請福島災民向巴西人接露核災的嚴重性,吸引很多人關心,並紛紛在現場連署反核;但反觀台灣,針對台灣核二廠一號機重新啟動,她說,巴西沒有地震海嘯天災,人民都已經覺得核電危險,何況是台灣除了地震海嘯,危險之外,還有人為的輕忽問題。

崔愫欣認為,核二廠一號機反應爐重新啟動,意味著,在反應爐螺栓斷裂原因尚未釐清的情況下,萬一不幸再次遭遇天災侵襲,出事的風險大大增加。福島災民在此分享議題時可說是聲淚俱下,希望相同的災難不要再發生。福島有機農民控訴「土地要恢復非常困難」、「看不到下一代的笑容」,不能不嚴肅對待。

Top

 

里約企業永續論壇 促綠色革命

摘錄自2012年06月19日法新社里約熱內盧報導

齊聚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Rio+20)企業論壇的業界領袖,承諾採行多項永續政策,並呼籲世界領袖引領「綠色工業革命」,挽救地球。

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Rio DeJaneiro)召開峰會前兩天,1200名執行長19日結束為期4天論壇,提出包括更大幅節能、造林、降低碳足跡等綠色政策150項志願性承諾。

45位執行長矢言將水安全列為策略性優先要務,呼籲各國政府果斷行動。

他們說:「水的可利用性、品質及衛生相關問題,影響全球許多地區發展,耗費龐大人類成本,也有損維持生命的重要生態體系。」

背書的包括百事公司(Pepsico)、可口可樂(Coca Cola)、雀巢公司(Nestle)、聖戈班集團(Saint-Gobain)、荷蘭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Shell)、安科智諾貝爾集團(Akzo Nobel)、拜耳集團(Bayer)、海尼根(Heineken)、法國酒業巨頭「保樂力加集團」(Pernod Ricard)等全球性企業執行長。

資助這場企業論壇的「聯合國全球契約」(UNGlobal Compact)統計150多項有時限且可估量的承諾,各企業必須每年回報。

這些承諾主要集中在論壇6大核心主題:能源與氣候、水與生態體系、農業與食物、社會發展、都市化與城市、經濟與金融。

Top

 

碳捕捉與封存 恐引發地震

摘錄自2012年6月19日法新社華盛頓報導

美國研究指出,透過將碳貯存在地底下,藉以減少有害碳排放的一種研議中方法,有引發地震的風險,而且不太可能成功。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刊登的一篇「觀點」(Perspective)文章提出此警訊。數天前,另一份獨立美國研究也警告,碳捕捉和封存(CCS)有引發地震的風險。

發表在國家科學院學報的研究指出,聯合國(UN)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現今視碳捕捉和封存為「可行策略」,可用以控制煤炭發電和其他工業排放源產生的二氧化碳污染。

然而,加州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專家所做的研究主張,目前尚未進行任何大規模計畫,而大量流體需要長期封存在地底下,使這個想法顯得不切實際。

地球物理學及環境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左巴卡(Mark Zobacka)和葛瑞里克(Steven Gorelick)撰寫的文章指出:「把大量二氧化碳注入在大陸內部常見的脆弱岩石中,極有可能引發地震。」

「因為就連中小型地震都會威脅二氧化碳貯藏處的密封完整性,在這樣情況下,大規模的碳捕捉和封存不僅是危險策略,也不太可能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這項技術透過捕捉、液化大量二氧化碳,並將其注入地底下,以減少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研究顯示,碳捕捉和封存若要在全球規模上奏效,每年約需消除35億噸二氧化碳,也就是約286億桶。研究指出,目前全球每年石油產量約為270億桶。

Top

 

環保署與國軍合力研發新型人員除污車

本報2012年6月20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環保署與國軍合力研發新型人員除污車,改善現行歐美國家採用現地搭設除污設施,領先國際採用「機動車輛」,當發生毒化物事故、核子災變、生物疫災、天然災害或恐怖攻擊時,裝備可快速機動至災區,對離開受污染地區人員實施除污作業,並可支援災民臨時沐浴與達成軍事任務。

新型人員除污車具強大的機動力近期將撥交國軍使用(環保署 提供)新型人員除污車長11.5公尺、寬度2.5公尺、高度4公尺、重量17公噸、具發電機,採隧道式除污方式設計,依「卸裝、除污、著裝」等3項程序實施,操作人員僅需2人,配備1,000公升水櫃(可於1分鐘內完成再補充作業),每小時可進行90-120人次除污作業,並具污染物收集、人員除污、廢水回收及現場環境監控等功能。

環保署為列管毒性化學物質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於民國98年與陸軍化學兵學校合作研發新型人員除污車,改善現行歐美國家採用現地搭設除污設施「作業耗時且費力」、「機動與能量不足」等缺失,領先國際採用「機動車輛」、「正壓防護」、「避免污染」、「廢水回收」、「便捷快速」及兼具「傷患除污」等設計理念,引起外界矚目與專業期刊採訪。

全案投資5仟5佰5拾萬餘萬元經費,完成產製7輛人員除污車,能有效提升毒化災及環境災害應變能力。

環保署表示,因毒性化學物質具高毒性、生物累積性等特性,一旦運作不慎發生災害,對人體及環境造成極大衝擊,自民國86年起邀請國軍化學兵部隊參與中央及地方政府「毒性化學物質災害應變演練」,迄今雙方已建立良好災害聯合應變合作模式,並漸次將國家毒化災救災備援量能蓄積於國軍,目前已具相當能量。

為展現政府維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之作為,除污車近期將正式撥交國軍使用,規劃配發北、中、南部化學兵部隊使用,並納入地區及國家重要救災資源調度與運用,可隨時支援各類型災害除污作業需求。

Top

 

雲林虎尾阿嬤搶救百棵老樹

本報2012年6月20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為了幫助雲林虎尾的阿嬤們搶救陪伴兒女長大的百棵老樹,一群古蹟保存者熬夜趕在雲林縣府移植工程開標前,提報拯民國小古蹟保存,雲林縣文化處19日召開拯民國小(虎尾鎮建國三村10號)暫定古蹟處理小組審議會,會中雖沒決議,但評審委員們傾向保存,留待補齊更多的資料。

在泰利颱風海上警報已發出的19日下午,雲林這群阿嬤們不識字,也不太會說國語,但她們仍然堅持要到學校參加拯民國小古蹟保存的現勘。雲林縣文化處長李明岳與3位評審委員進行了現勘,並進行了審議會議。

這一百棵老樹幾十年前校長跟林務局要樹苗,然後阿嬤們和拯民國小的小朋友一起種下照顧的老樹,這一百棵老樹跟著阿嬤的子女一起長大,是孩子們的青梅竹馬,也是阿嬤們的孩子。阿嬤們組成「顧孫護樹愛拯民」行動,阿嬤們自己去聯署拒絕百棵校樹被移植的人站出來,名單已破百了。

雲林虎尾阿媽說表示,「這些嘸價值(不是名貴價格高)的老樹,是我們的樹仔,我們的子孫如果「ㄆㄨㄟ 腳ㄅㄨㄚ手」(斷手殘腳),別人看做「沒路用」,嘛是我們的孫,我們也是要『珍惜』!」

編號第一百號要被移植的老樹 阿嬤們組成「顧孫護樹愛拯民」行動(周怡伶 提供)

相關報導:

公視我們的島 《森林我的家》虎尾拯民國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Q0eJ9D64

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77313
http://e-info.org.tw/node/77328

Top

 

論壇∣多梅多颱,海溫是關鍵

作者:柳中明(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

個人在2012年5月14日於聯合報民意論壇,依據台灣近海的高海溫特徵,指出:「過去很少發生的多梅、多颱,非常可能發生」。當時提出:「屆時脆弱的台灣山區,必將遭受嚴重摧殘」。沒想到才不到一個月,豪雨災難就已於6月12日降臨,全台各地土石流、山崩、撤村、停班、停課,比比皆是。因此,個人不斷呼籲,希望各界積極準備因應今年可能多梅多颱的氣候特徵,到颱風季末,台灣非常可能是柔腸寸斷,慘不忍睹。

去年台灣風調雨順,馬總統說台灣非常幸運,其實是因為台灣近海海域海溫偏低。附圖一為美國NOAA衛星遙測台灣近海海溫與長期平均值間之距平值,3、4、5月海溫多是較長期平均低0.5-1度間,直到六月下旬才略上升。2011年梅雨季少雨,南部地區最強降雨,是出現在6月28日,當時梅雨季早已結束,也無颱風,僅屬偶發的對流性強降雨系統。爾後台灣近海海溫持續偏低,直到八月下旬海溫升高。全年唯一的侵台颱風南瑪都就出現在8月29日,恰恰在海溫升高之後。

附圖一附圖一

沒錯,海溫一升高,降雨系統就容易發生,特別是對流性降雨。同時若颱風走向靠近,就易影響台灣。附圖二

附圖二為2012年3、4、5月台灣海域海溫距平,明顯地與2011年不同,海溫偏高1-3度間。結果今年入梅早,4、5月降雨量多,如淡水較長期平均多56%,新竹51%,台南116%,恆春151%,宜蘭118%。六月更是暴雨綿綿,號稱史上第三大梅雨量,但仍待六月結束才知確切氣候記錄。

台灣附近海域主要受南方黑潮暖流,與北方大陸沿岸冷水影響。前者強勢,則台灣海域海溫上升,如今年三月起,黑潮不斷北進,到六月則已北侵入渤海(附圖三)。數個月內,渤海海溫由低於長期2度上下,到高於長期3度,當地海域生態系統如何能夠適應,真令人好奇。可想而知,去年台灣海域海溫偏低,乃是北方冷流沿著大陸海岸進入台灣所致,雖然不會促發嚴重的生態耗劫,但卻壓制著降雨系統的發展。

附圖三渤海以南到菲律賓群島附近海溫距平圖

附圖三渤海以南到菲律賓群島附近海溫距平圖

未來數個月,台灣海域海溫或會略降,但可能需要三個月才會顯著改變。同時,今年恰是反聖嬰轉換為聖嬰之年,氣象局在五月初就預期今年侵台颱風會達到長期平均3.7個,且來自較遠的海域,形成超級強烈颱風的機率高。若再考慮台灣海域的海溫偏高,7、8月多颱多降雨的情勢,乃是非常明顯。

海溫偏高真的有利於颱風強度加強,並引導颱風走向嗎?

2005年美國卡翠納颶風摧毀紐奧良市,在事後的分析報告中,專家指出墨西哥灣海溫高於長期平均1-2度,且以緊鄰路易斯安那州海域的海溫最高。同時,海溫高的區域,向下深入上層混合層,約達200公尺深。該報告認同海溫偏高,可能是卡翠納颶風增強為最強颶風的原因之一,但未明確指出颶風是否因此走向海溫偏高的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市。

我國氣象學者余嘉裕、周佳與朱寶信分析台灣附近颱風走向,發現2000-2006年間侵台颱風平均一年5.7個,而在1970-1990年間平均一年3.3個。三位學者認為是因為赤道中太平洋偏東海域(5oS – 5oN, 130oE-175oE)的海溫升高,導引颱風走向偏北,且多進入東海海域,自然形成有利於頻繁侵台的條件。

海溫偏高有利於颱風強度加強與引導颱風走向,這方面的數值模擬研究,確實有成功的例子。同時,衛星遙測技術掌握海溫偏高位置,以掌握對流系統走向,甚至於運用在颱風走向預測,也是有許多學者在嘗試。但是,海溫觀測不易,遙測資料並非可以及時取得,而且以上的概念也並非全然可靠,所以實際運用在颱風預報仍是非常困難。

2008年8月7-8日莫拉克颱風侵台,台灣災情慘重,但是當時近海海溫偏低,東岸海域約較長期平均低約1度。反之,當時27oN以北的海域,海溫偏高1-3度,但莫拉克颱風卻是未進入海溫升高區域,反而沿著其邊緣,由東向西直撲台灣。不過,由於台灣附近海域的海溫偏低,颱風強度並未增強,反而移動緩慢,配合西南氣流進入台灣海峽,造成中南部豪雨綿綿,災情慘重。

所以,海溫改變緩慢,確實可以運用在氣候趨勢的掌握,但非可以運用在實際每日降雨或颱風變化的掌握。2012年6月,台灣海域海溫持續偏高,多梅、多颱的情勢已經是非常明確,我們就要擔心如2011年秋泰國、2011年初與2012年初澳洲,在連續五個月豪雨後的嚴重災情,是否會在台灣發生?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