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1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生態攝影獲獎孩童:感謝爸媽沒讓我補習

第六屆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選親子組第2名團隊,台中中平國中學生

第六屆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選活動昨日於台北市中山公民會館舉行頒獎典禮,經訪問親子組前3名得獎的老師及同學,發現投入生態攝影的小朋友不但從中感受樂趣、找到自信,並培養出敏銳的生態觀察,家長也對孩子的成果感到驕傲。。

「謝謝爸爸媽媽沒讓我補習,讓我有時間製作這部影片。」 來自台中市中平國中的賴鈞鴻說道。「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只拿過全勤獎,今天影片得到第2名真的很開心,」江東翰害羞的表示。他們都是台中中平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在導師蕭長弘指導下,以作品〈高美溼地〉參加比賽,榮獲「第六屆自然生命印象」親子組第2名,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大眾組:詮釋都市自然地圖  〈阿公的菜園〉獲首獎

野趣自然 追逐生命中的感動

走出戶外 與自然做朋友吧!

自然生態元素: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們的島|府城停聽看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台南鐵路,是古都發展的大動脈。承載著一般民眾的記憶與愛。百年來,都市快速成長,這條鐵路,卻逐漸成為發展的阻礙。台南市民期待鐵路地下化,已經超過20年,這個人人渴盼的夢想,如今,卻成為台南東區居民的夢饜。

為了縫合都市,交通部規劃將台南鐵路地下化。路線從台鐵大橋站一帶,延伸至生產路以南1.91公里處,總長8.23公里。這項計畫,在1995年提出時,原本預計暫時徵用鐵道兩側民宅,施作臨時鐵軌,在原有鐵軌下施作地下化工程。施工完成後,土地就會還給居民,居民於是配合工程需要,退縮房舍。2009年,鐵改局卻忽然改變政策,決定不施作臨時軌,改採永久徵收東側土地的407戶房舍,建造永久軌道,讓居民非常錯愕。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鯖之祭

採訪、撰稿:于立平;攝影:劉啟稜、陳志昌、陳慶鍾;剪輯:劉啟稜

常覺得「禁捕」名單,就像是病危通知單,當生物一個個被列入,彷彿宣告族群死亡之日即將到來,現在連鯖魚都榜上有名,顯示整個海洋生態系已經進入紅色警戒。

如今大型圍網的鼎盛時期已經結束,過氣的大型圍網船,停靠在港口邊等待拆解,一旁剛建造完成的扒網船,正蓄勢待發準備到海上一展身手。扒網,俗稱三腳虎,是台灣船長自行研發的漁法,人員少、成本低、效率高、捕獲量大,魚不是現代科技的對手,只能敗下陣來,於是海洋裡的漏網之魚,越來越少。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簡單生活節首次嘗試大型活動的綠色機制「Green Idea」等突破中,企圖顛覆自己,此次有百位的環保志工盯回收,想打破人多垃圾就多的演唱會,找回「簡單」的初衷。而在嘉義布袋也有國際志工為黑面琵鷺努力,共同打造微笑棲島,讓來自遠方的候鳥們,有個度冬避風的家。

花蓮荖溪下游凹岸,每逢大雨沖刷常使上方道路下陷,後來以生態工法砌石護岸的方式,不僅達到防洪的功能,也將工程與大自然結合,生態環境兼顧,也將成為戶外教學的最佳地點。為保護海洋資源,許多國家有禁魚翅令,但在加拿大多倫多市議會先前通過的禁魚翅法令,因超出市政府權限,被高等法院裁定無效,放眼全球鯊魚禁令是大家在推廣的,希望海洋資源的枯竭可被重視。流浪動物也須受重視,宜蘭縣長提出放收容貓趕鴿的想法,遭批可能貓還沒抓到鳥,就因不適應環境而死掉,動保團體表示流浪動物應受重視,不應讓收容所變枉死城,也希望大家以認養取代購買,讓這些流浪動物有個溫暖的家。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美麗灣的「在地」與「發展」邏輯—鬼扯蛋的山寨開發迷思

作者:munch

違法大違建的美麗灣,該拆不拆,硬拗再環評,台東在地勢力又是搬出「台東人自家事」以及「促進地方發展」的山寨開發迷思。

反美麗灣開發,從頭到尾是反對美麗灣飯店獨佔沙灘,破壞國土的開發行為。它要蓋到縣府旁,還是市區任何商業地,沒有人會反對,只要不是徵收土地迫遷居民,或是強租國有地拆毀歷史老屋,就像城市起大樓,愛怎麼蓋,也是商業行為。因此,不必把美麗灣強佔海岸,破壞環境生態的開發,簡化為反美麗灣開發。

美麗灣飯店違法開發,破壞環境,早已是公眾事物,全國民眾都有權關心,甚至到現今抵觸法律,成為破壞司法正義的惡例,更是應該舉國同聲譴責,平復正義,如何是關起門,以「在地事物」叫囂,不容人民守護環境,堅持司法正義。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