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3.3.20







近期活動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麻雀日】專家:守護身邊的常見鳥 有賴長期監測

從2011年起,透過印度環保團體自然永續協會(Natural Forever Society)的推動,麻雀也有屬於自己的日子!3月20日這一天,邀請大家一起關心麻雀的處境,其實是提醒大家關心麻雀及一般鳥類的保育,不要讓平常習以為常存在的生命,不知不覺間消失了。

目前國內有幾項馬拉松式長期鳥類監測計畫,包括「台灣鳥類生產力與存活率監測」(MAPS Taiwan)以陸域雀形目鳥類為主要研究對象,監測其族群結構,以及在不同地理空間、海拔及棲地特性下,鳥類族群生產力及存活率的年間變異的計畫。另一項以觀測台灣本島普遍分布的繁殖鳥類族群變動的計畫BBS Taiwan(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則為更大規模的國家型生物監測計畫。由於9成以上的繁殖鳥終生生活在台灣,族群大小反應台灣環境品質。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平凡力量大 麻雀日:珍視身邊常見鳥類

不怕麻雀突然消失 BBS Taiwan監測全台常見鳥

台灣最須關注山麻雀 相關保育策略匱乏

麻雀與農業相互依存 專家教導雙贏撇步

美麗灣趕5月試營運 律師:「補環評」不法 訴請停止執行環評結論

本報2013年3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美麗灣案歷經法院判決定讞「應勒令停止一切開發行為、環評撤銷、建照自始無效」,但仍在2012年12月22日由台東縣府召開「第七次」環評會議過關。目前業者正加速趕工,趕在5月試營運,目標趕上暑假檔期。但在反對民眾眼中,美麗灣是透過違法程序而通過環評的,關切此案的民間團體委任律師詹順貴以「醜陋的開發案」一言來總結此案近10年的爭議。

詹順貴解釋,本月5日已向環保署提出訴願,是人民受到判決侵害所提起的救濟程序,而今日提出的則是停止執行環評結論的聲請,要求身為主管機關的環保署,在環評結論還有爭議時,為了保護環境與當地海灘,應該先暫停執行去年的環評審查結論,以免造成難以恢復的傷害。詹順貴透露,其實對於環保署早已失去信心,認為環保署並不會採取令人滿意的措施,但仍遵守法律規定,進行訴願與聲請的動作,三個月後將再戰行政法院。詹順貴相信將會再次得到「撤銷環評結論」的判決,而不管台東縣府與業者將有什麼動作,詹順貴誓言「我立志將美麗灣拆掉。」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徐琬婷

全球暖化現象,經科學家研究指出,本世紀氣溫將持續攀升,而對溫度改變相當敏感的極端暴風也可能因此而數量驟增。 除了天災,人為因素也常對生物帶來危機,科學調查發現墨西哥帝王蝶數量創新低,這都是因為人類大量使用除草劑殺死了許多馬利筋而影響了帝王蝶的食源和產卵地。因此,維護環環相扣的生態系則顯得更加重要,在阿根廷就劃設2個巴塔哥尼亞海洋保護區,該政府期待藉此「維護海洋生態系的代表性樣本」,並「保護景觀遺產、自然及文化」。

歷史文化發展的紋理需要受到保存,不應因著經濟開發建設而恣意抹滅,華光社區為日治時期的台北刑務所,獨具歷史價值,如今卻因政府推動「金磚計畫」金融中心而即將被夷為平地。 另外,各項工程建設規劃也應考量其周遭的自然景觀,花蓮縣優美的東部平原景觀出現一條水泥巨龍,橫斷了原先可遍覽海岸山脈、中央山脈一貫的平原景觀,遭網友批說花蓮出現了「新柏林圍牆」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本是同路徵。相逼何太急—台南鐵道東移的大徵收

作者:munch

台南鐵路地下化迸出一個路軌東移案,造成400多戶民宅將被徵收,成為鐵道地下化的第一批犧牲者,這群被徵收戶很倒楣,近百年居住鐵道旁,飽受噪音之苦,過著後巷生活,原本以為鐵道地下化後,可以有著廣場綠地的新生活,到現今新生活享受不到,家家面對強徵的流離失所。

最後,必須再強調,不要短視的以為徵收僅止於鐵道用地,真正的大徵收,會是循著新鐵道沿線而行,規劃一處處的規劃開發。現今冷漠於面臨鐵路用地徵收的居民悲情,但是背後的政府、財團,早在算計徵收後的沿線土地利益,下一個面臨徵收風暴,流離家園,必須苦於街頭抗爭的辛酸,真的不分東西,成了本是同路徵,相逼何太急的荒謬悲劇。

精采內文

 

【麻雀日】專家:守護身邊的常見鳥 有賴長期監測

本報2013年3月2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春天,蟄伏一個冬季的生物不約而同在此時以各種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趁這個機會回顧在我們身邊常見的生命是不是如常。自從2011年起,透過印度環保團體自然永續協會(Natural Forever Society)的推動,麻雀也有屬於自己的日子!

3月20日這一天,邀請大家一起關心麻雀的處境,其實是提醒大家關心麻雀及一般鳥類的保育,不要讓平常習以為常存在的生命,不知不覺間消失了。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棲地保育組長林瑞興說,我們會特別專注稀有鳥類的變化,得以知道其變化。相對的,一些常見的鳥種,如麻雀、斑鳩,因為很常見,若未有系統性的調查,反而不易覺察其族群數量的變化。因此,透過穩定、方法固定的常見鳥種調查,不但能了解鳥類族群變化,更能反映整體環境的現況。

前有霧網  非請勿入

志工們小心翼翼從霧網解開小彎嘴。目前國內有幾項馬拉松式長期鳥類監測計畫,「台灣鳥類生產力與存活率監測」(MAPS Taiwan)計畫是一項以陸域雀形目(Passeriformes)鳥類為主要研究對象,監測其族群結構,以及在不同地理空間、海拔及棲地特性下,鳥類族群生產力及存活率的年間變異的計畫。

自2009年起實施,MAPS Taiwan去(2012)年度分高(3000公尺以下)、中(2200公尺以下)、低(1000公尺以下)海拔設7處繫放站,在3~9月繁殖季期間,以系統化方式架設霧網,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志工,執行標準化的繫放流程。

霧網是一種長12公尺、高 2.6公尺,孔徑為16公厘×16公厘,質地輕柔的雙股聚酯纖維(Polyester)的4層網,跟一般農民用來捕鳥的鳥網不同,經過評估用來捕鳥不會造成傷害。一張網花費不貲,因此每次志工把網中的鳥解下時,都必須小心翼翼,盡量以不傷害鳥又能不破壞網子的方式取下。

志工幫捕獲的鳥上環。繫放所捕捉的個體皆會繫上有特定編號的金屬環。第一次被捕捉者,記錄為「新上環」,重複被捕捉者為「回收」。僅少許例外狀況下,鳥不會被繫上金屬環,如跗蹠有腫脹傷病、沒有適當大小的金屬環或鳥在上環之前逃逸,都會被歸為「未上環」。若遇到虛弱傷病的鳥,則不會上環及測量,立即將之釋放。

不同海拔行為表現有差

2012年有42位具有繫放技術的志工參與,捕獲27科50種761隻次的鳥類;2009 年以來本計畫共累計捕獲72種3048隻次。去年捕獲鳥種以棲息在森林底層的畫眉科、雀眉科和鶲科鳥類最多,佔總繫放隻次的 60%。並以幼鳥個體數除以成鳥個體數計算出整體繁殖指數,得到0.43的數值,是這幾年來最高的一次。

從監測資料得知,每一年幼鳥出現月份變動不大,低海拔幼鳥主要4月開始離巢,但中海拔及高海拔的幼鳥延遲到5月開始。若以同樣鳥種來比較,低海拔的山紅頭幼鳥離巢時間集中在4月,中海拔的山頭紅則於7月離巢,兩者約相差2-3個月。2012年開始高海拔繫放,兩個繫放站第一隻捕獲的山頭紅幼鳥都在5 月下旬,顯示不同海拔棲地對雛鳥離巢的影響。此外,台灣低海拔鳥類生產力似乎有隨緯度增高而降低的趨勢。

由去年整體回收率為27%(100次捕獲隻數中有27次是再度捕獲),其中有許多是跨年回收,某些特定鳥種有很高的棲地忠誠性,會待在同一個區域長達數年的時間。

有些保育人士並不完全認同繫放的行為,這使得繫放志工的來源受到侷限。不過,也有不少研究人員認為是不錯的訓練機會。MAPS團隊則謹守尊重生命的原則,只要發現鳥類過於緊迫危及生命,就會立即放行。「過程中若導致鳥類死亡,往往重挫繫放人員,這一天也無法工作了。」一位資深的繫放人員表示。

台灣也是我的家

另一項以以觀測台灣本島普遍分布的繁殖鳥類族群變動的計畫BBS Taiwan(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則為更大規模的國家型生物監測計畫。林瑞興指出,由於9成以上的繁殖鳥終生生活在台灣,族群大小不僅直接決定該鳥種的命脈,更反應台灣環境品質。

去(2012)年,在全台各地共246位調查志工的積極參與下,完成309個樣區的調查,期間收集到50,346筆的台灣野生鳥類分布和數量資料。 2009年推動至今,累計調查到的鳥類超過250種,其中涵蓋約148種、9成以上的台灣繁殖鳥類。林瑞興表示,這些資料已可建立約60種常見繁殖鳥類的族群指標,以及代表整體繁殖鳥類族群狀態的綜合指標。

此項計畫由特生中心、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研究所與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以及各地鳥會、民間組織和民眾的共同調查,得以讓此項計畫持續不輟。無論是MAPS Taiwan或BBS Taiwan,都是運用全民科學家概念的研究計畫,透過公民參與,得以推動這類型長期監測計畫。

Top

 

美麗灣趕5月試營運 律師:「補環評」不法 訴請停止執行環評結論

本報2013年3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美麗灣開發案於去年年底補作環評,然而包括沒有寫清「條件為何」、台東縣府直到今年2月才正式公告環評結論、業者搶先動工等等,都使此案再添瑕疵,不少民眾不服,以各種方式持續發聲抗爭。例如出身東海岸的阿美族歌手舒米恩便將「高舉拆美麗灣毛巾」的行動加入每場公開演出中。

此案訴訟律師詹順貴在本月5日提出行政訴願,今(19日)上午再前往環保署提出聲請,要求環保署停止執行環評結論。

環保署由綜合計畫處科長顏旭明出面,收下申請停止執行狀,也表示5日提出的訴願正在請台東縣府答辯,依法3~5個月之後將提出回應。

美麗灣案歷經法院判決定讞「應勒令停止一切開發行為、環評撤銷、建照自始無效」,但仍在2012年12月22日由台東縣府召開「第七次」環評會議過關。目前業者正加速趕工,趕在5月試營運,目標趕上暑假檔期。但在反對民眾眼中,美麗灣是透過違法程序而通過環評的,關切此案的民間團體委任律師詹順貴以「醜陋的開發案」一言來總結此案近10年的爭議。

詹順貴指出,去年底的環評審查根本不應該進行,而且程序有重大瑕疵,該次環評結論應屬無效。他信心滿滿,表示此環評中的錯誤比之前更多,進入訴訟後必定將會再次遭到撤銷。他列舉的重大瑕疵如下:

  • 此案應由中央審查;
  • 委員組成過於單一;
  • 縣府官員擔任環評委員,並沒有迴避;
  • 環評結論被撤銷後不是重啟環評而是以接續的方式再環評;
  • 沒有附帶條件的有條件通過;
  • 結論不明確;
  • 主席未回答委員提出的疑問就做結論。

詹順貴解釋,本月5日已向環保署提出訴願,是人民受到判決侵害所提起的救濟程序,而今日提出的則是停止執行環評結論的聲請,要求身為主管機關的環保署,在環評結論還有爭議時,為了保護環境與當地海灘,應該先暫停執行去年的環評審查結論,以免造成難以恢復的傷害。詹順貴透露,其實對於環保署早已失去信心,認為環保署並不會採取令人滿意的措施,但仍遵守法律規定,進行訴願與聲請的動作,三個月後將再戰行政法院。詹順貴相信將會再次得到「撤銷環評結論」的判決,而不管台東縣府與業者將有什麼動作,詹順貴誓言「我立志將美麗灣拆掉。」

曾任環評委員的台大教授徐光蓉挺身指出,只要是官方主導的環評,都一定會過關,美麗灣一案會出現「沒寫清楚有什麼條件的有條件通過」怪象,也只是顯現這些條件本來就不受重視,「反正環差隨時能提」。徐光蓉大問環保署是否真是環境保護署?抑或其實是要保護與企業友好關係?

環保署由官員顏旭明出面收下申請停止執行狀,也表示5日提出的訴願正在請台東縣府答辯,依法三到五個月之後將提出回應。對於徐光蓉指控環保署總是全力配合政府想通過的環評案,顏旭明強調「環評通過與否,都是環評委員決定的。」

台東在地居民林淑玲表示,早在縣府正式公告之前業者便已經在趕工,廢水越過沙灘直接溢流至海。但在業者提出的報告書上,也不見依法應設立負責監督的第三人,林淑玲大問,不管是環保署、台東縣府都不曾認真監督,甚至連業者可以自己找的第三人都沒有,到底誰能負起監督的責任?

反反反行動聯盟總召達卡鬧,雖然參與的作品入圍葛萊美音樂大獎,可說是「台灣之光」,但為了保護東海岸放下原本能寧靜創作的生活。

達卡鬧表示,看著美麗灣案在中央沒有明確國土規劃的狀況下,將引起毀壞東海岸的骨牌效應,其實心中有不少無力感。由當地藝術家組成的反反反行動聯盟,將在4月4日展開行腳活動,從杉原出發,一路經由東河、比西里岸、靜埔、港口部落等等面臨開發案衝擊的部落,互相溝通串連,最後將走到台北,訴求守護東海岸的未來。

Top

 
 

地球暖化恐使殺手颶風數量倍增

摘錄自2013年3月19日路透華盛頓報導

環境研究人員19日表示,強度如卡崔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的大西洋風暴數量,本世紀可能驟增;卡崔娜2005年重創美國墨西哥灣。

科學家長久以來不斷研究海平面溫度上升與氣旋間的關係,但這項新研究還試圖預測暖化會產生多少個最具破壞力的颶風。氣旋是在大西洋海上旋轉緩慢的暴風。

研究人員表示,極端暴風對溫度改變相當敏感,20世紀全球溫度攀升,如卡崔娜颶風強度的暴風數量可能會倍增。研究結果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

研究人員說,21世紀氣溫若如眾多氣候科學家預測般持續攀升,強度如卡崔娜的颶風數量恐至少翻倍,而且全球氣溫每上升攝氏1度,颶風數量更可能再增。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透過電腦模擬算出,全球氣溫到本世紀末可能上升攝氏2至6度。

Top

 

科學調查:墨西哥帝王蝶數量創新低

本報2013年3月20日綜合外電報導,藍巧軒編譯,蔡麗伶、莫聞審校

每年有數百萬帝王蝶從美國、加拿大飛行至墨西哥過冬,不過,這種壯觀的景象正面臨危機,根據3月中公布的年度昆蟲普查報帝王蝶。圖片提供:U.S. Forest Service;攝影:Sue Sill, LCHPR, Inc. 告顯示,帝王蝶數量在這一季大幅減少了59%,而這已是過去7年來,第6次記錄到牠們的族群大量減少了。

這些身上帶著橘黑色斑紋的蝴蝶,休息時成群掛在樹上是牠們獨特的特徵。帝王蝶每年從美國、加拿大的繁殖地飛往墨西哥中部冷山林,過程中會經過世代的交替,最後再次重複一趟趟相同的遷徙過程回到北方。

科學家從20年前開始持續觀察與監測,發現帝王蝶族群長期以來呈衰退趨勢。和墨西哥政府合作進行普查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現到,人類大量使用除草劑殺死了許多馬利筋(或譯為乳草,milkweed),而馬利筋不僅是帝王蝶的食源,也是產卵的地方──而噴灑除草劑,和美國平原上人們大規模栽種抗藥性基因改造黃豆和玉米脫離不了關係。

此外,WWF也指出,炎熱乾燥的氣候會殺死蝶卵。

WWF墨西哥分會主任 Omar Vidal認為,墨西哥境內為帝王蝶保育劃設的保護區運作良好,也遏阻了過去威脅其生存的大規模盜伐活動,「墨西哥已經盡到該做的責任了,現在該是美國和加拿大採取作為的時候了。」

不過並非所有科學家都同意這種說法。

美國首屈一指的帝王蝶研究者、研究帝王蝶遷徙55年的科學家Lincoln Brower表示,他曾經在2月為前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做導覽時,親眼目睹保護區中仍有許多小規模伐木活動。他指出,森林覆蓋即便只是減少一些,都可能讓帝王蝶暴露在可能致命的低溫、潮濕、和陽光直射的環境當中。

他也指出,當地政府允許社區從小溪中引水,那些小溪對蝴蝶的生存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對當地觀光旅遊業的管制措施也不足。

Brower呼籲採取更多跨國合作來因應蝴蝶面臨的危機,否則,人們將眼睜睜看著帝王蝶「族群數量越來越低,壯觀的蝶遷徙景象即將不保。」

【參考資料】

Top

 

阿根廷劃設2個巴塔哥尼亞海洋保護區

摘譯自2013年3月18日ENS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阿根廷在聖克魯斯省巴塔哥尼亞區成立了2個大型海洋保護區,該國政府表示此舉將「維護海洋生態系的代表性樣本」,並「保護景觀遺產、自然及文化」。

為了建立新的保護區,全國代表大會2012年11月通過相關法令,並由總統費南德茲(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於12月頒佈。

這兩個海洋公園分別為企鵝島海岸海洋公園及邁肯基(Makenke)海岸海洋公園,總部設於紐約的國際野生物保育協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讚揚這項作為,他們在保護區籌畫階段與阿根廷官方共同合作。該會主席暨執行長Cristián Samper表示,「我們讚揚阿根廷政府創建這些新的海洋保護區網絡的保育成就,企鵝島及邁肯基海洋公園為後代保護重要野生動物族群,並為阿根廷的生態旅遊業創造新的機會。」

企鵝島海岸海洋公園上的麥哲倫企鵝(照片提供:Municipality of Puerto Deseado Santa Cruz)企鵝島位於聖克魯斯省的Puerto Deseado南方80英里處,離大陸12英里遠,包含1800平方公里的大洋,島嶼以峭壁與海為鄰。

整個巴塔哥尼亞海岸中,跳岩冠企鵝(rockhopper penguins)僅棲息在企鵝島。

企鵝島保護區內還有大量的南美海獅、紅腳鸕鷀及全球最多的藍眼鸕鶿棲息,這兒有超過8000對有繁殖能力的藍眼鸕鶿。

邁肯基海岸海洋公園位於更南邊,涵蓋600平方公里的海岸及海洋。公園內有全國最多的紅腳鸕鷀棲息其間,它同時也提供了稀有的海豚鷗(dolphin gull)及黑白相間的康氏矮海豚(Commerson’s dolphin)繁殖地的保護。

達爾文1833年乘坐小獵犬號造訪過現在劃入企鵝島範圍內的區域,他描述了他停留期間觀察過的野生動物。

 邁肯基海灣中的康氏矮海豚(攝影:Mirko Thiessen)邁肯基海岸海洋公園毗鄰聖朱利安,1520年麥哲倫在此處決一群擾亂他航程的叛變者,麥哲倫是世界上第一個繞行全球一週的人。

阿根廷國家公園管理局的局長Patricia Gandini博士及拉帕塔戈尼亞奧斯特瑞爾國立大學的Esteban Frere博士大力推動兩個海洋公園的設立。1985年,這兩位生物學者都在國際野生物保育協會贊助下於聖克魯斯省海岸開始野生動物研究。

在由全球環境基金、聯合國發展計畫署贊助的巴塔哥尼亞區域管理計畫方案(Patagonia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Plan project)中,這些區域被定義為優先保護點;研究的部分還有來自國家科學和技術研究委員會的贊助。

阿根廷政府表示,他們意圖在「經營管理上,優先鼓勵與促進研究及監測環境」來創建這些跨行政區的海洋公園。

根據劃設公園的法源,負責管理公園的官員有職責促進「與保護區相容的永續活動」,並「透過解說與環境教育讓居民及使用者認知保護區的重要性」。

每個公園將由包含中央及省官員的執行管理委員會監督,且在邁肯基公園還會納入地方官員。

邁肯基公園的執行管理委員會將納入鄰進公園的農村土地擁有者、園區居民、非政府環保組織、技術與科學組織及鄰近當局代表做為顧問團成員。

而根據條文,政府也必須確保公眾以「有利遊客身心、為現在及未來的世代保護其自然與文化特性」的方式使用這兩個公園。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柯文哲看華光社區拆除案:台灣有文明沒文化

本報2013年3月1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黃淑玲報導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精華地段的老街廓「金華社區」,因為政府推動「金磚計畫」金融中心而即將被夷為平地,社區學生訪調小組因為心疼這一片走過台灣,從日本時代、光復迄今近百年的活生生歷史,在鉛筆還沒描繪好藍圖前,即將被橡皮擦硬生生塗掉,上周日(17日)和社區文史工作者王禹奇、鄭涼勝共同辦理社區導覽,希望讓外界更認識這個社區。

當隊伍從中正紀念堂前,轉個彎走入半傾毀的小巷,仿佛穿過近百年的歷史迴廊,春日不知愁的老樹依然綠意盎然,九重葛染了半天桃紅,王禹奇比著,才開過的桃花,這下已經結果,卻不知能否捱到果香四溢的熟成?

日治時期的台北刑務所(台北監獄)曾經座落於此,這裡有百年歷史的監獄圍牆遺跡、黑瓦閃耀的日式宿舍群落。當時,台灣葉克膜之父柯文哲醫師正好路過,馬上投入關心的行列,他感嘆地說:「台灣有文明沒文化!」

柯文哲表示,縱觀台灣歷史400多年,幾乎每50年就要改朝換代一次;中國大陸改朝換代只是改變繳稅的對象,我們卻是要改變交出靈魂的對象──是連文字、文化都換掉!

他以自己的祖父為例,他的祖父出生在1895年的日本時代,當時算是日本人,受的是日本教育,皇民化的結果,連祖姓「柯」都改成日本姓青山。可是,當祖父50歲時,台灣光復到了民國時代,他卻變成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祖父的世界,一下子就崩盤了!」

他表示,我們對歷史沒有歸屬感,不但不會珍惜歷史,反而還當成包袱鏟除掉!「比如現在,我走遍台灣,唯一留下的日本式神社,只剩下大溪的武德殿,其他統統沒有了。」

對於台北監獄的古牆,柯文哲表示,這是當年白色恐怖時代,許多政治犯被關的地方,這麼有歷史價值,要是在其他國家,絕對會當歷史保留下來;現在這塊地的具體規劃還沒有,也沒有廠商標下來,何必急著鏟除呢?(編註:目前台北刑務所南面古牆將剷平,北面已由台北市指定為古蹟。)

柯文哲問,那這些拉白布條屋子裡的人要去哪裡呢?如果不給他們安置,他們能去哪裡呢?

當天參與的人士還有遠從宜蘭來、高齡90多歲的日治時期台北刑務所管理員俞尚德、曾居住於此的資深劇場導演王墨林、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常委安德毅、香港獨立記者張翠容等。

值得一提的是,俞尚德已高齡90歲,在兩位女兒及女婿的陪同下,從宜蘭專程來尋根,尋找他70年前曾住過的單身宿舍。

俞尚德介紹他和刑務所的關係,「大約70年前,我也是經過考試才進入台北刑務所管理員,當時管理員還要佩刀,管理員數量很多,有幾十個吧?關的犯人也將近千個,不只政治犯啦,其他一般犯罪的犯人也有。」他繼續說,「當時我才20歲,我不會欺負犯人啦,我才做三年,等到台灣光復後就離開了。」

鄭涼勝拿出華光社區的地圖,帶著俞尚德穿梭小巷,就算外圍許多建築物都從木板屋改建變磚屋,憑著地圖及俞尚德的方向感,就在尋找單身宿舍位置中,鄭涼勝捨不得地指著一處白色地板說:「這就是我的家,就在去年年底拆了。」

在年前才火燒過的殘骸中,俞尚德依稀見到當年的規模,再往前,一座日式木造屋因應台灣溼氣的挑高底座、門檻、梁柱…精巧地呈現,可惜已不見牆面、木製地板,更別談禢禢米。俞尚德回想,當年還有為單身宿舍設置餐廳,沒當值的時候,還會提供餐飲照顧單身漢,可惜已經無人知道位置。

Top

 

花東線鐵路高架化 網友批「新柏林圍牆」

摘錄自2013年3月19日自由時報報導

花蓮縣優美的東部平原景觀出現一條水泥巨龍,橫斷了原先可遍覽海岸山脈、中央山脈一貫的平原景觀,有網友批說花蓮出現了「新柏林圍牆」!

水泥巨龍 壽豐山水切兩半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在花蓮進行花東線鐵路整體服務效能提升計畫,在壽豐站前後約4公里的路線施作高架化工程,在原先鐵路旁築起U型擋牆堆高路堤。由於高約一層樓的水泥圍牆,沿省道台九線壽豐鄉中山路段旁興建,民眾開車或騎車行經此處,發現過去可直接遍覽海岸山脈、中央山脈的景觀全部被水泥圍牆遮住。

民眾把景觀被擋土牆遮住的相片貼到BBS網站上,引來許多網友批評,認為鐵改局的工程太差勁、醜陋,「怎麼搞成這樣啊!為什麼台灣的工程永遠沒有和大自然互動的觀念,真的讓人好心痛」、「這道水泥牆才真的是一道菜刀割進美麗的東岸」、「這算國境邊界嗎?還是萬里長城?」甚至有網友質疑是否因「土堤的高架比做橋墩式高架便宜很多」。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劉俊秀質疑:「怎麼21世紀還在用18世紀的施工方式呢?」他解釋,40多年前西部在設計第一條高速公路時,因技術關係使用堆高路堤的方式構築,但缺點就是路堤切斷兩邊的動線,加上路堤下方的空間無法使用,所以二高或高鐵設計時,因技術進步加上成本下降,都使用新橋樑工法施工。兩者成本、施工速度其實差不了多少,但橋樑工法的施作機具須更新,堆高路堤則是使用傳統營建機具就可以施工。

鐵改局︰將美化並開設箱涵

鐵改局在壽豐鄉的高架工程,在壽豐、共和段築起高牆,最高處達7米,嚴重破壞視覺景觀,更阻礙鐵路東西側動線問題,去年底在地方上還引起民眾不滿,當時鄉長張懷文還向下鄉開會的交通部官員陳情抗議,她說,土堤圍牆把壽豐切一半,影響到南、北兩地的發展。但鐵改局仍不為所動,工程繼續進行。

鐵改局指出,為改善當地地勢低窪容易淹水問題,壽豐站主體建築架高,鐵軌也跟著架高,因此才會修築高7公尺到0.5公尺不等高度的水泥擋土牆,內用土石夯實後成為路基,上方搭建鐵軌,工程起點為壽豐站北側里程15公里處,終點為壽豐站南側里程19.6公里處。

至於民眾痛批嚴重衝擊景觀的部分,鐵改局說,考量在既有的經費下,除車站區或住宅區會以高架方式,其餘路段則多以路堤擋牆為主,未來牆面會以藝術化手法及景觀植栽方式美化;且路堤擋牆會在適當地點設置寬2公尺以上的箱涵,供日後地方計畫道路連通,也提供視覺上的穿透。

Top

 

論壇|本是同路徵。相逼何太急—台南鐵道東移的大徵收

作者:munch

2012-09-30 13-59-20_nEO_IMG

台南鐵道地下化案,原本規劃以潛盾工法地下施作,將行經市區的鐵道地下化,消除長期以來鐵道橫隔切割市中心的問題,成為許多都市居民的期盼。

但是沒想到,台南鐵路地下化卻迸出一個路軌東移案,造成400多戶民宅將被徵收,成為鐵道地下化的第一批犧牲者,這群被徵收戶很倒楣,近百年居住鐵道旁,飽受噪音之苦,過著後巷生活,原本以為鐵道地下化後,可以有著廣場綠地的新生活,到現今新生活享受不到,家家面對強徵的流離失所。

反鐵道東移自救會多年來奔波,為的就是保住家園,能夠原地生活,甚至為了滿足工程需求,提出願意提供土地,作為暫時路軌的「徵用計劃」,地下化建完後,居民可以回到原地重建。但是在最新的協商後,全盤遭到鐵工局、鐵路局與市府的拒絕,執意以東移修改計畫,完全徵收居民私人土地。

整個案子,市府推說沒有利益介入,實際卻沒說,利益產生在鐵道地下化後,接下來的火車站周遭都更案,以地下化後的新增廣場、公共建築,來增值火車站周遭都更區域的利益。

這個都更台南火車站周遭都更案,早期以火車站為核心,提出「台南火車站週邊地區都市更新事業案」,計畫將鐵道西側的創意文化園區、臺南轉運站、舊台汽車站及經濟部檢驗局用地,進行都更招商,但是數度流標,計劃停頓。很大的原因,在於鐵道地下化的市區縫合,只有產生原路軌的公共空間,東側依舊是緊鄰舊建築,不利更新建設,也無益土地增值。

新的鐵道東移案以工法變更為由提岀,加大清空的路軌空間,連通前鋒路到北門路的巨型廣場,同時東移的地下化鐵道,也讓西側有更充裕的建築線,新建建築也不必退縮。同時新的都市計畫也隨著鐵道東移,更加擴大的規劃提出,從小東路北側的台鐵土地,以及南台南站生產路南側台糖土地,加上原有鐵道西側的創意文化園區、臺南轉運站、舊台汽車站等用地,進行區段徵收後,沿著鐵路沿線創造出驚人的都更利益。

日前,市府宣示絕無以鐵道東移的徵收利益,彌補工程經費,但是近300億的東移案,實際市府必須分攤12.5%經費,所需的經費,產生在沿線土地的都更利益上。

更諷刺的是,原本鐵道東移案,讓鐵道二側像楚河漢界,相互對立,現今東移後的都更大徵收,其實循著鐵道沿線規劃,無論是公辦都更,或是民間自辦,面臨徵收危機的根本不分東西,有利益就有危機。

鐵道地下化讓市區貫通,有其現代城市的所需,地下化後新增的土地,作為公共空間,也能增添城市的美麗,但是台灣許多舊都市,火車站周遭看似雜亂,實際卻是一座城市的起源之地,保有許多城市的記憶,不該各縣市藉由火車站鐵道地下化、高架化後,將車站沿線完全剷平的進行都更,只留下車站、工廠幾棟老建築,卻完全抹除百年發展的歷史紋理。

台南鐵道東移案,只是台灣西部城市火車站區域都更風潮的縮影,從交通部提出鐵道改善計劃後,早已在各縣市火車站周遭,興起都更熱潮,眾多建商、財團等待市區縫合後新的都市計畫,搶食老市區新都更的土地利益,也讓各地面臨不同徵收危機,形成一波波的抗爭風潮。

最後,必須再強調,不要短視的以為徵收僅止於鐵道用地,真正的大徵收,會是循著新鐵道沿線而行,規劃一處處的規劃開發。現今冷漠於面臨鐵路用地徵收的居民悲情,但是背後的政府、財團,早在算計徵收後的沿線土地利益,下一個面臨徵收風暴,流離家園,必須苦於街頭抗爭的辛酸,真的不分東西,成了本是同路徵,相逼何太急的荒謬悲劇。

※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徐琬婷、葉人豪、詹嘉紋‧網編:徐琬婷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