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6







近期活動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南方四島擬納入國家公園 居民:計畫書看不懂

東吉嶼空照圖,照片提供: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積極規劃成立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相關行政程序也跑得差不多了,今日將提交計畫送國家公園委員會審議。當地居民得知此事甚感訝異,認為未告知計畫內容,就要劃入國家公園。為此,東坪村與澎湖在地民間團體海洋公民基金會緊急發文,要求暫緩審議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計畫書。

東嶼坪居民張正倫表示,雖然海管處說畫設國家公園之後,生態會變好,但相對的限制比較多。「這些限制到底是有條件限制,例如一年幾個月禁漁,或全年禁漁?」東吉嶼居民鄭明成雖參加國家公園說明會,認同國家公園訴求生態永續經營的美意,但不確定生活被影響程度為何,更何況牽涉到《國家公園法》,未來撈捕、採集,會不會觸法,讓當地居民介意。

據了解,「澎湖南方四島海洋國家公園計畫書」草案已公告在「內政部營建署審議案件書件查詢系統」,不過對於當地居民,網路使用並非熟習的方法。鄭明成即指出,當地居民取得資訊不易,常常不曉得計畫進行到哪裡,營建署應提供完整資訊給居民。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下載:澎湖南方四島海洋國家公園計畫書

澎南四島規劃徵詢會 旅台鄉親盼解決回鄉交通問題

澎湖南方四島劃設海洋國家公園 民眾仍有疑慮

澎湖南方四島規劃海洋國家公園 漁民:政府說的話甘A聽?

 

綠色電報|不只滯洪 生態濕地的各種可能

作者:張芸翠 (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博士生,台達環境獎學金得主)

日前因為蘇力颱風帶來的豪大雨,台中的秋紅谷濕地積水甚高,受到許多人的關注。面對全球氣候極端變化,都市中的濕地對於滯洪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事實上,都市中的濕地不只有滯洪的功能而已,還有其它許多好處,值得我們了解探討。

距離台灣7000多公里南澳洲,是全澳洲最乾的省份,平均年降雨量大約400公厘,雨季集中在冬季。為了更有效使用水資源並防範洪災,當地政府推動許多生態濕地的計畫,不僅著重滯洪功能,更解決當地水資源缺乏問題,又能創造生態棲地。

為了儲存雨季的雨水給旱季使用,濕地淨化過後的雨水被泵入當地的地下含水層儲存,待需要的時候再回復使用。這些回收利用的水資源供給當地居民,作為生活用水甚至是農業畜牧用水。附近開發的新市鎮,便以兩套供水系統做規畫,一條為傳統自來水系統,另一條為再生水系統,這又稱為紫色水管計畫(Purple Pipe)。目前回收再生水取代原有七成自來水用量,解決當地水資源缺乏日益嚴重的問題。

雖然台灣的年降雨量約為南澳洲5倍,但因為人口密集和荒溪型河川,水資源依然缺乏。只靠水庫的興建難以解決問題,若是能夠利用都市地區的開放綠地,規畫設置能夠回收並淨化水資源的生態濕地,必定能夠有效保留和使用水資源,對台灣都市發展及居住環境都有很大的幫助。

精彩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鄒敏惠

澳國家公園設陷阱相機,監控常見野生動物的健康。名為「WildCount」的10年野生動物研究計畫透過陷阱相機,初步新發現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還有許多鹿和豬等對生態有害的物種。科學家表示,Wildcount計畫提供物種研究非常有價值的資料,對國家公園的管理很有幫助。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研究發現珊瑚體內卵黃素蛋白的變化與生殖細胞成長正相關,研究獨步全球,對後續研究有相當幫助,成果已登上國際學術期刊,為調控珊瑚生殖及復育提供重要的研究方向。

齊柏林和音樂大師陳明章合作的《鳥目台灣》短片耗時三年,耗資9000萬,空拍400個小時,行人文化實驗室15日舉辦上市發表會,推出家用版本,讓大家看到空拍鏡頭底下「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當問到台灣哪裡最美,齊柏林和陳明章一致認為「沒有路的地方最美。」今年11月1日,齊柏林將發表全空拍電影《看見台灣》,邀請關心台灣的朋友們一起到戲院支持。台北市正在爭取2016年「設計之都」,但華光社區中許多文化資產卻面臨清空危機。台北市文化局於15日舉行第51次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華光社區重啟文資鑑定結果出爐,受保護範圍仍未增加。文化局於晚間發出新聞稿表示,全區將以實體保存、文獻史料保存展示、及都市規劃三面向進行保存。

最新研究指出,紅樹林可以形成土壤層,有助於抗海平面上升,並可降低湧波和暴潮等現象對海岸線造成危害的風險,保障人類的生命安全和資產。紅樹林形成的土壤更能幫忙鎖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海洋學家表示,保護紅樹林不只是海岸防護,更是對漁場保育和碳封存的助益。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120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吳岱芝、詹嘉紋、洪郁婷、鄒敏惠•網編:鄒敏惠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