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刊頭
2014年5月5日

學者:海上風機林立 白海豚恐無路可逃

挪威風力發電

能源局早已積極布局風力發電,其中「竹南離岸式風電計畫」更已通過環評,未來將有36座機組,與一座海氣象觀測塔,矗立海上。這項向歐洲學習的綠色能源,卻會威脅鯨豚生存,尤以依傍台灣沿海生存的白海豚,更是無路可逃。

» 閱讀全文

  

耗時10多年 公視紀錄片與鯨鯊《餘生.共游》

柯金源導演

龐大的鯨鯊是海中巨人,但牠生性溫馴,常遭人類捕捉利用。資深環境紀錄片導演柯金源,耗費10多年光陰,走訪台灣、日本、菲律賓等鯨鯊洄游海域,長期記錄鯨鯊的迴游生態及人們對鯨鯊利用的方式轉變,集大成為《餘生.共游》。

此片4日舉辦首映記者會,邀請了更多海洋環境方面的專家、民眾共同欣賞。首映會現場不但座無虛席,片後民眾更是與專家們進行熱烈的交流與討論。

» 閱讀全文

海洋垃圾地圖初繪 啤酒罐直達海底最深處

科學家在海洋峽谷的最深處發現人為垃圾

最新的大型海床科學調查,竟在歐洲海域最深處發現瓶罐、塑膠袋、漁網和其他人類製造的垃圾。意外繪製大西洋、北極海和地中海垃圾地圖,揭露深海垃圾汙染的嚴重性。塑膠是海床上最常見的垃圾類型,佔41%;漁業相關垃圾(棄置漁網和釣魚線)佔34%,其他包括玻璃、金屬、木頭、紙、紙板、衣服、陶器和不明材料。

» 閱讀全文

市民可養雞、養蜂 美麻州立法推廣都市農業

美國麻州立法規定,市民可在都市從事養雞、養蜂等都市農業

面對超過8成的人口居住於市中心,如何提供市區新鮮健康的食物,成為美國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美國麻州薩默維爾市身為都市農業推廣的先驅,最近立法允許都市農人販售他們的產品,並放寬限制至畜養6隻雞(僅限母雞)、兩窩蜂巢。

» 閱讀全文

國際環境藝術節 看見成龍社區的蛻變新生

成龍溼地

台十七線105公里處,舉目所見盡是一片沼澤濕地,坐落於此的成龍村過去總為水災所苦,直到2009年觀樹教育基金會受林務局委託進駐當地後,村落居民的生活逐漸產生變化。

除了孩子們課後時間進行的溼地調查,以及大人們成立的環境解說讀書會;每年4月至5月期間,更出現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與當地小朋友、志工們共同完成屬於「成龍國際環境藝術節」的展品。

» 閱讀全文

我們的島|《餘生.共游》

鯨鯊

「餘生:共游」紀錄片將在2014年5月,於公共電視首播。紀錄片導演柯金源,遵循著鯨鯊在中西太平洋上的洄遊地圖,區域涵蓋了台灣、日本、菲律賓等國家近岸海域,觀察了不同地區的人對待鯨鯊的態度與利用方式。鯨鯊以牠的生命,啟發人們深層省思,讓我們看見自身的盲點與海洋的榮枯。

» 閱讀全文

近期活動 x 行動參與

» 活動訊息託播

推薦讀者回應 |台灣應趕上國際趨勢 打擊非法漁捕落實海洋資源永續

湧升海洋:永續漁業是大家的目標,但是永續漁業是環境,社會及經濟三者動態的平衡,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在那邊, 因此FAO推動"責任漁業"的行為綱領(Code of Condex)是作到永續漁業的基礎.去除IUU是責任漁業的第一步, 但是IUU不是只存在公海上, 在台灣的沿海也天天在發生, 在養殖漁業一樣存在. 不過因為相關管理法規老舊而且與現實產業生產方式脫節甚多, 因此主管單位無法依法行事, 違法業者就有恃無恐, 守法業者徒呼負負, 國民只有眼睜睜看著這一場海洋的悲劇發生. 根本思考如何解套? 必需從"強制"交易記錄作起.因為人類的行為是為了錢,所以沒錢的生意沒人作.有了交易記錄就有可追溯資料,有了可追溯資料不但違法者無所遁形,規劃及執行改變產業的方案時才有可以管理的對象及可評估的預算.這些事是不是書者自創, 而是20多年來觀察各國海洋海鮮生產管理方式得出結論,跟有心推動海洋管理的大家分享.觀念的建立不一定可以創造出改變產業的蝴蝶效應,但是卻可以期待發揮滴水穿石的效果!

» 閱讀全文

訂閱 / {unsubscribe}退訂{/unsubscribe}  / 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 加 入Facebook粉絲團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Tel: (886)2-29332233‧ Fax: (886)2-2933-2120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 、詹嘉紋、賴品瑀、吳岱芝、洪郁婷、鄒敏惠‧網編:鄒敏惠
※ 感謝 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 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