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齒鯨的生殖也具有一高峰期,但其季節性較不明顯。北半球抹香鯨的生殖季大約是在四月到六月之間,而南半球抹香鯨的生殖季大約是在十到十二年之間。交配和生殖都發生在熱帶或亞熱帶,但離繁殖地的距離不遠。因為迴游週期為六個月,就像鬚鯨一樣,南北半球的抹香鯨永遠不會相遇,也不會互相交配。 抹香鯨的懷孕期比鬚鯨來的長,大約15-16個月。北半球的幼鯨大約在八月出生,而南半球的幼鯨大約在二到三月出生。雄鯨和雌鯨在出生時的大小差不多,但是二到三年之後,雄鯨開始快速生長,而且生長期比雌鯨長,可以達到雌鯨一倍半的體長,三倍的體重。 而哺乳期一般來說是二年,但也有雄鯨長達十三年,雌鯨長達七年半的記錄,年長的雌鯨具有較長的哺乳期,而幼鯨也可能斷斷續續去吸別的雌鯨的乳汁。 大部份齒鯨的懷孕期約在十到十二個月之間,以魷魚為主食的齒鯨其懷孕期可達15-16個月,可能是因為魷魚的營養成份較低,所以需要較長的懷孕期。但是哺乳期的種間變化較大,也不容易估計。一般來說其生殖週期約為二年,但有些種類在哺乳的同時可以再懷孕,生殖週期約一年到二年之間,所以休息的時間大約是四到五個月。虎鯨和領航鯨所需的時間可能比上述時間還長,而領航鯨可以同時哺乳和懷孕(Kasuya and Marsh, 1984)。 資料轉載自:海的巨人與精靈 http://whale.zo.ntu.edu.tw/ ◆[中國新聞]綠色和平歡迎中國政府 實施基因改造食物標籤制度 >>> 中國,香港,2001-06-11(中國綠色和平)-綠色和平就中央政府決定加強對基因改造生物的管理,以及即將推行基因改造生物標籤制度,表示歡迎,並重申基因改造生物對生態環境構成潛在的負面影響,各國政府應當採取預防原則,防範問題的出現。 國務院於今年5月23日通過《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並於6月7日刊登於人民日報。條例旨在保障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防範基因改造生物對人類、動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環境構成的危險和潛在風險。條例是中國有關生物安全的最高法律框架,涵蓋基因改造生物的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口、出口活動,並且規定涉及環境釋放的基因改造生物研究,必須事先獲得農業部有關部門批准。生產基因改造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以及進出口基因改造生物,亦要事先申請許可証。 綠色和平策劃幹事盧思騁表示:「有關條例顯示中國政府對基因改造生物的風險的重視,亦証明環保人士對基因工程的關注並非無中生有,而是急需面對的一項挑戰。反觀香港特區政府,雖然投入了上億公帑給科學家進行有關研究,卻至今未有任何法例監管基因改造生物的環境釋放,港府對生物安全的輕視,實在令人憂慮。」 有關條例亦清楚表明「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標識制度」,基因改造動植物(包括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微生物,以及其直接加工品,均須附以標識,「未標識的,不得銷售」,由於條例屬框架性質,標籤細則將於稍後公佈。盧思騁表示:「連內地亦決定實施強制性的標籤制度,港府實在沒有任何理據在標籤問題上拉扯下去。」亞太地區中,澳紐、南韓、日本經已實行標籤制度,泰國、台灣、印度、印尼、斯里蘭卡等地亦正在草擬當中,強制性的標籤制度已是大勢所趨。 以專家組組長身份帶領起草《中國國家生物安全框架》政策藍圖的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薛達元教授向綠色和平表示,「國務院通過有關條例,顯示國家對生物安全非常重視。由於轉基因生物對環境生態可能構成長遠而未可知的不利影響,其釋放更是不可逆轉的,國家決定按聯合國的《生物安全議定書》採取預防原則,謹慎處理。加上轉基因技術發展迅速,以及中國農業將面臨入世後的貿易自由化衝擊,國家有必要加強監管和執法,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 泰國政府剛於今年4月禁止一切基因改造生物的環境釋放(包括田間實驗和商業生產),盧思騁指出:「中國政府的有關政策,証明基因工程和生物安全並非西方國家獨有的問題,亞洲國家對此亦十分重視。最近一年,以美國為基地的生物科技跨國企業,意圖將歐洲消費者拒絕的產品往亞洲傾銷,中國政府頒佈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正合時宜地表明:此路不通。」 【 中國綠色和平網站】http://www.greenpeace-china.org.hk/ge/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08-06.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08-02.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08-01.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08-07.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08-03.html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08-09.html 傳統醫藥的使用
裝飾珍品
水族貿易 而水族貿易方面,通常每四個或五個品種的買賣中,便有一種是海馬,但飼養的海馬能夠長久生存的不多,死因是捕取和運送的過程中,身體受到損傷、飼養者管理不善、疾病、飲食不均衡或營養不足、與水族館其他生物不能相容共存、飼養者對海馬的飼養方式認識不足等。大型水族館和個別水族愛好者均一致認為海馬是最難飼養的魚類。不過飼養者的海馬死了,一般會再添購更多這種魚產,所以確保了活海馬市場的穩定性。 本文摘錄自【野生動植物網】http://www.wow.org.tw/ ■[環境關懷事件]毒物島有沒有春天─有害事業廢棄物的回顧及省思 >>> 作者:李根政 (全國教師會生態教育委員會召集人) 自有害事業廢棄物非法棄置在高屏重要的水源地之後,一年半後的今天,我們審視政府處置的誠意和效能,令人心寒。猶記事件發生後,當時的蕭院長信誓旦旦的說,無論花多少錢都要處理,但如今,人們和媒體已幾近忘懷,而舊政權的下台,讓這承諾猶如空氣般煙消雲散。而新政府忙於處理政經情勢,「經濟優先」已成為其執政中心思維,益顯此一議題被邊緣化的危機。本文提出幾大課題,期待新政府和民間正視,藉此反省並予以最高的關注。 如核廢料般棘手的「有害事業廢棄物」 全台被發現的非法棄置場計有近二百處,但目前環保署只針對有立即危險、必需馬上清除的甲級非法棄置場進行處置,處置方式僅僅只是把廢棄物挖起來裝桶或覆蓋不透水帆布,最後仍然置放原地。至於這些有害毒物的最終處置場在那裡?至今一個都沒有著落。屏東縣以這些廢料是非法進入縣境,不是自己製造的,堅持必需縣外處置;而在國際間引起喧然大波的柬埔寨台塑汞污泥,以台塑的財大氣粗,至今近二年,才找到最終處置場。我們可以預見的是,這些廢料的命運將如同核廢料般棘手,到處都沒有人要。 最終處置曠時需數十年、費用幾至動搖國本 屏東縣鯉魚山的毒物的最終處置費用,經估算,可能超過八億,而全台有二百多個非法棄置場,雖然危害程度不一,但總經費一定相當驚人。如果新政府有心處理的話,這些錢可能還是得從納稅人口袋中拿出。而製造問題的企業主和從中得利的非法業者幾不花分毫,卻要全民花大錢幫他擦屁股,這是個明顯違反公平正義的機制。如果以一年半挖起五個場址(不包括尋找最終處置場)的速度來看的話,處理這些廢棄物起碼要五十年。然而在這同時,有害的毒物仍不時從工廠流出,倒在水源地、河川地。換言之,如果不加緊處理,配合有效的管制措施,台灣的毒物不可能有清理完的一天。 而官方的管制呢?環保署推動的「一千大企業自行上網申報廢棄物種類及數量」的政策,已如當初我們所預言般,全面失敗------有害事業廢棄物的管制到今天仍是個糖衣口號,裸身於無政府的狀態。 綜合上述兩點,需時五十年修復的漫長時光,再加上每天仍有毒物到處亂丟的情況下,我們悲觀的預估,有害事業廢棄物的處理時程,將是遙遙無期,美麗島永遠是毒物島。 環保署唯一做成的事是,配合立委修正通過了「廢棄物清理法」加入非法棄置刻以刑責的條文,以及促成「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通過。但數十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台灣許多的問題無法解決,大都不在法令的問題,而在官員們的保守和無法勇於任事。所謂「徒法不足以治行」,仍是台灣顛仆不破的真理名言。 土壤.地下水毒化的危機 對目前全台有害事業廢棄物造成的問題來說,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是最可怕的危機,所有的證據均顯示,土壤的毒化死亡,非經數十、數百年無法療傷癒合。以台灣為例,自1979年桃園大潭村民發現地下水含有「鎘」劇毒污染,引發彩色米、痛痛病至今已二十年,土地仍然不適耕種。然而重金屬的污染己使泰雅族人飽受四度遷村、顛沛流離之苦,也就是說其代價慘痛,幾難償還。如今有害毒物到處亂倒的結果,已使得土壤死亡的陰影如影隨行。 台灣所有的毒物幾乎全埋在河川地、水源保護區,毒物滲進地下水,已對人民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危機,目前已有可能的徵兆出來─高雄縣的仁福村日前發現居民因為使用地下水清洗食物、洗澡,感染不明的皮膚病,病人訪遍名醫,但連病因是什麼都還不知道,一股恐怖感正襲上村民的心頭。從事件發生至今,對受害居民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盡速建立「流行病學」的基礎資料,作為將來追蹤調查的基礎,但當局沒有採取任何的動作。而對區外的人民而言,最關心的農產品的安全性,至今政府未採取任何措施進行檢測,這些流入市面的農產,已形成國民健康的巨大風險。 而在南台灣,隨著濱南、南科等工業用水和民生用水需求上升,已形成嚴重的區域、產業、族群用水衝突,其中尤以興建美濃水庫之爭議為代表。而民間團體和高屏兩縣所提之替代方案,都直指利用屏東平原的地下水補注,來替代水庫案及越域引水等大型的傳統用水建設。但高屏地區有害事業廢棄物污染地下水的危機,如不儘速解除,勢必對地下水補注計劃形成嚴竣的考驗。根據國外的地下水研究指出,地面水污染後自然更新的時間約需二十年,但地下水可能需要一千四百年,這麼長的時間對人類而言,幾乎是代表「永遠」不可能回復。因此,就搶救地下水而言,有害事業廢棄物的清理,是一場與時間競賽的工作,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將是永遠的浩劫。 ■[環境關懷事件]美的困境-「生態工法」是台灣未來必定要走的路 >>> 公視「我們的島」環境關懷座談系列
沒有揚塵的下午 這是截取自集水區展望通訊中的一段文字, 深刻反應著環境遭到人們污蔑的情結, 而「生態工法」正是為環境平反的一個重要契機。 「生態工法」是台灣未來必定要走的路, 而且目前這樣的觀念也已經受到各界普遍的認同與關注, 因此公視環境節目「我們的島」對於台灣「生態工法」的發展也投入了相當大的心力, 進行相關的研究和紀錄, 然而我們卻發現「生態工法」雖然有逐慚抬頭的趨勢, 但是真正進入到執行層面的時候, 卻又困難重重, 狀況百出, 問題究竟出在那裡呢? 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沒有將問題攤開, 設法突破, 那麼台灣的「生態工法」會不會就此誤入岐途呢? 這是透過媒體觀察之後, 我們所引以為憂的, 而我們也十分清楚這不是透過單純某一方面的專業就能解決的, 所以公視新聞部乃籌劃這場座談會, 以河川和海岸為初步的探討重點, 邀請產、官、學及民間團體共同來思考台灣「生態工法」的出路。 如果您已經受夠了台灣的水泥化工程, 那麼何不來共襄盛舉, 為子孫未來的環境打拼? 活動訊息請參考本日訊息托播。 ▲[專欄作家]台灣流浪犬收容所現況報告及具體改善計劃 (下) >>> 譯者:黃怡 問題四﹑收容所方不注意適當衛生,以及收容所根本不衛生 標準狀況:犬隻收容所的標準作業程序包括它的衛生計劃,整個設施必須是衛生的,以防範疾病的傳染,並使環境令(動物與人)愉快。適當的衛生包括先把犬隻移開,讓稱職的清潔工人能夠將狗舍中固體的穢物掃除,撒上消毒劑,沖洗乾境並弄乾,還包括清洗食物槽﹑器具以及所有的室內表面。 實際狀況:有些犬隻收留所原來以為我們這個小組在十月六日或六日後會去訪視,不料有的訪視提前在中秋節進行了。那些按日程訪視的收容所,都打掃得很乾淨,顯示所方把衛生當成最為重要的項目來執行,這證明假使所方要使收容所變衛生,是可以辦得到的。這種衛生狀況的逆轉,完全取決於所方的主管要不要做,他們可以每天如此,也可以等有人來訪視的特殊情行下才偶爾為之。 很悲哀的,雖然我們訪視過的收容所都準備週全,水泥是新鋪的,木頭是新漆的,供水碗是新用的,皆證明這些衛生狀況祇是經粉飾的表面工夫。譬如說十月五日在汐止犬隻收容所,訪視未事先通知,我們就看到籠子裡有三條狗屍,躺在那兒腐爛未清超過個把月了,我們也注意到,犬隻唯一的食用水是托盤裡的髒水。第二天,狗屍移除了,有髒水的托盤給推到角落,希望我們別發現。他們沒清除牆邊的排水渠,裡面塞滿垃圾,引來成群黑蠅在犬隻的頭上繞飛,籠子是擋不住蒼蠅的。而在一些其他的收容所,大型的垃圾的確掃除了,但是髒舊的食物槽﹑破棄雜物﹑污穢的布和老鼠大便,散滿了僅僅蓋著油氈布的籠子頂上。(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們提出要求後的十分鐘內,市政府便派來了水肥車,用大管線很適當地把排水渠吸清了。) 在鶯歌犬隻收容所,凹痕累累﹑銹蝕了的欄柵,有的蓋著厚厚的狗毛,未經磨砂處理及清除,便塗上漆彩,而且連工作人員的頭髮上還有濺到的新漆。 在許多收容所中,給犬隻的食用水是黑的,圍欄裡骯髒不堪。但是有些犬隻收容所在我們到達前,購入不銹鋼的碗具。以前他們餵狗可能連器皿都不用,即使有,也是用凹痕累累的鐵碗或塑膠碗,因此不易清洗。有時,經過水管沖洗的食物長滿了霉,並混著糞便與狗毛。 我們訪視過的犬隻收容所,皆不見使用任何清潔液﹑消毒水或漂白劑。在三重與汐止收容所,我們看見幾個用罄的消毒水空瓶,放在雜棄物儲藏區域。在那些為了應付訪視而做過清潔工作的收容所裡,地上濕漉漉的,犬隻的腳和腹部也是濕的,有感染上疾病的危險。 解決之道:採取標準清潔程序,每天清潔籠子﹑食具﹑工具﹑地板﹑排水渠和收容所的其他地方。進行清潔時先將犬隻移開,以免將牠們打濕,清潔後拖乾或抹乾籠子或飼養場的站腳處,再帶牠們回來。使用適宜的消毒水,帶犬隻回來之前也要擦乾噴撒處。以不銹鋼的器皿裝犬隻的食物與水,因為它不會藏污納垢造成細菌感染,不易有凹痕,且容易清洗。 問題五﹑缺乏厚紙板﹑臥舖或墊子,導致犬隻沮喪以及鬥毆 標準狀況:必須提供犬隻厚紙板﹑臥舖或墊子。 實際狀況:除了八德犬隻收留所有提供厚紙板或塑膠袋給哺乳的母狗之外,其他收留所的犬隻,都必須站或躺在金屬籠條上面,很不舒服,也無法在上面走路。有些犬隻由於長期監禁沒有平地可走,爪子便得過長而痛苦不堪。在汐止犬隻收留所,即使連大型的狗,都不易站立在分開幾吋的籠底條柵上面。在基隆犬隻收容所,一﹑兩隻狗會占據食槽,使仔狗為爭食而被踩在籠底上。大多數的收留所,根本沒有提供厚紙板﹑臥舖或墊子。 籠子或圍欄內若空間不夠,狗與狗之間的距離不易保持,互相陌生的犬隻關在一起,鬥毆較可能發生。這種情形使犬隻極度苦惱,免疫系統變弱,對疾病較無抵抗力。假使能夠提供足夠的臥墊,讓牠們有個空間躺下來睡睡覺,彼此避開,會稍稍減少鬥毆的情形。 解決之道:為犬隻提供可換洗的﹑簡單的臥墊。 問題六﹑犬隻收留所位於或靠近垃圾場 標準狀況:犬隻收容所應該位於公眾可以前來安排收養犬隻事宜的地方。犬隻應展示於足以吸引人的乾淨場所,而且應是公眾交通方便可及之處。 實際狀況:除了新的桃園犬隻收留所以及深坑半完成卻不能使用的建築之外,我們視訪過的收留所,不在垃圾場裡面,就是在垃圾場周圍,唯一的訪客是垃圾車。汐止的犬隻收容所根本在垃圾山的山腳,垃圾從溝道滾落到收容所旁邊。三重的犬隻收容所裡,管理人在飼狗場的後面養自己的豬,雖然為了我們的訪視,他把飼狗場打掃乾淨了,卻不見得經常如此,過去,養豬廢棄物和犬隻的排泄物是混在一起的,引來許多蒼蠅,整個區域惡臭四溢。有些位於垃圾山下的收容所,在暴雨時淹水,水中還混雜著污泥與犬隻的排泄物。 解決之道:要想把收容所裡的犬隻送人收養,犬隻收容所一定須遷離垃圾場。 問題七﹑獸醫沒有足夠的配備以從事人工安樂死,訪視犬隻收容所的次數也不夠 標準狀況:根據獸醫/動物醫療技術從事安樂死的要求,犬隻必須以適當及人道的方式,固定在一個高檯上,針頭的尺寸與長短對於該動物要合宜,通常以靜脈注射苯巴比妥鈉(sodium pentobarbital),若是太兇猛的動物,可從腹膜注射(譯註:另外就是靜脈注射不易﹑動物本身太神精質或其他情形下),或是腹膜注射後再佐以合適的鎮定劑,針頭須事先檢查是否有倒勾等瑕庛,一只針頭不可重覆使用於於兩隻動物(譯注:甚至重複使用於同一動物亦須避免,因為針刺吸取藥劑時容易造成倒勾,給動物施打抽出時會十分痛楚。)。藥劑的效力必須能夠使動物立即昏迷,並在收拾動物之前確定牠確實死亡。 實際狀況:前往各犬隻收留所從事安樂死的獸醫有一大名冊,但他們的訪視次數不夠頻繁,因而無法有效地協助在他們訪視之間到達的生病或受傷犬隻,而工作人是否也不知道有緊急似乎時要通知他們來。有些獸醫會替犬隻「治療」疥癬病,然而某些病例的情形太嚴重,治療並無濟於事,祇是使牠們折騰得更久,因為根本沒有人會收容這種狗,而且牠們還會把皮膚病傳染給同籠子或圍欄內的犬隻,不如以安樂死告終。 不是每個獸醫都知道如何使用安樂死的藥,雖然政府已準備了這種優良的藥,我們看到用在鶯歌的安樂死藥劑,因不明的原因顯得效力微弱。獸醫似乎不曉得以最適合中﹑小犬隻的針頭(長度23﹑22e.g.)注射,他們所用的針頭太長,不易做靜脈注射,會使小於馬爾提夫成犬的狗感到緊張。據我們的觀察,獸醫並未事先檢查針頭瑕庛,所方在收拾動物之前,亦沒有確定牠已死亡的舉措。假使我們不是堅持做靜脈注射的話,所方都是給成犬做腹膜注射,以致犬隻並不立即昏迷而可能哀號,使其他犬隻也苦惱起來,甚至失去行為控制。 在基隆犬隻收容所,較缺乏能力應對動物的獸醫們,似乎喜歡把犬隻按在地上進行安樂死,以致其他動物透過欄柵看到整個過程,而造成牠們原本不必要的焦慮。 解決之道:獸醫必須比現在視訪犬隻收容所的次數頻繁得多。必須要求所方管理人通知獸醫到現場,將痛苦的動物施以安樂死,以防止收容所過於擁擠。獸醫必須配備大小及長短適當的針頭,而且必須堅持以人道方式固定犬隻,用正確的靜脈注射法來實施安樂死。安樂死時必須使用苯巴比妥鈉,劑量必須是每十磅重的狗體1CC。所方在收拾動物前,必先以聽診或心針檢查牠是否已死亡。 美國人道會社(the Human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stes) 特別為獸醫提供了關於的在收容死中實施安樂死的免費訓練。 結 論 就我們所走過的地方而言,目前的犬隻收容所本身及其管理,都顯出嚴重的缺失,但祇要稍加努力,這些缺失都可以得到救濟。俗語說:「有志者,事竟成。」 無數的組織正準備以各種途徑來伸出援手,美國人道會社所提供極好的訓練課程,台灣行政院農委會的代表們以及數名獸醫都曾參加,效果奇佳,我們建議應與繼續並擴大。同時,關懷生命協會已訓練出知道如何對待犬隻的專業人員,可以訪視各收容所協助解決問題,這祇是其中一例。關鍵在於有關當局應下達指令,無論是針對收容所的訓練事項﹑清潔事項,或是照顧犬隻時該採取有效的標準,等等。無庸置疑的,祇要政府有決心給予這些收容所協助,台灣會擁有世界級的犬隻收容場所;決心比一切都重要,想要讓犬隻收容所成為足以傲人的所在,便可促使讓其他事情按步就班了。 假使現在這些拼拼湊湊蓋起來的可憐犬隻收容所,都建成能夠抗制氣候變化的簡單建物,情況會大為改善。越快改建越好。流浪犬不需要什麼精巧的建物,但是想想牠們過去的悲慘境遇,至少我們可以提供牠們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冬天防寒害,夏天防日曬,舒適而乾淨,讓牠們嶙峋的老弱筋骨得以歇息,或是生產牠們的下一代。在有些收容所,屋頂漏雨,天花板大片龜裂,都可能藏著細菌,像我們看到的三重收容所,需要快速整修。至於其他收容所,譬如深坑,所方保證不再使用老的收容所了(所謂「老收容所」根本是一個淹滿十吋污泥及尿糞的工寮),而「新收容所」由於建築執照未取得,亦須設法繼續完工。此外,每個收容所都須採取措施,使籠子和圍欄能夠抗制冬天的嚴寒。 在我們等待收容所改善建築的同時,要記得有許多極須做的改變並不花錢,馬上就可以著手進行。譬如說,水管要拿來沖地板而不是沖狗,使犬隻不致在冬夜既濕且冷,凍得顫抖,或是工作人員改用溫柔的手而不是殘酷的鐵圈套或猛踢來與犬隻相處。訓練工作人員不能虐待動物,並不須花錢。這樣做固然會付出代價,而且惹來批評,但上級主管肯下達命令的話,他們的態度就有可能改變。 我很們很感謝行政院院長以及中央政府有改革的決心。這種改革的持續加速,相信是無可避免的。謝謝。 【文章連載】 ●[活動訊息]「民間專業團體支援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 6.16 >>> 時 間:6月16日 (六) ●[活動訊息]2001鵝尾山初夏綠野體驗營 7.19-20 >>> 時 間:7月19日(四) 8時至7月20日(五) 15時30分 鵝尾山圓圓的、看起來笨笨的,像一隻平躺的鵝的尾巴.....在這座可愛的小山丘中....有著三條古圳蜿蜒地流過,清澈的水百年來孕育了平等里豐富的自然與人文生態。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特別在2001年初夏精心籌畫,為小朋友設計了一次結合生態與人文之美的體驗活動:古圳探索、好玩的民俗植物染、生態教學、自然體驗、、夏夜的星空、古道生態之旅、大地遊戲等。名額有限,爸爸媽媽趕快替小朋友報名喔! ●[活動訊息]美的困境─生態工法執行問題之探討座談會 6.16 >>> 時 間:6月16日(六) 討論議題包括:
參考詳細資料:http://www.pts.org.tw/php/newsletter/view.php?NAENO=1&NEENO=143
播出時間:6月14日(四) 早上8:45/下午4:15 台灣生態的豐富美麗,常令人內心充滿無限感動,但也因為豐富多樣,所以還有許多領域等待大家去研究,本集節目,我們要介紹的是徐景彥與台灣藍鵲的研究。 目前就讀台大動物所博士班的徐景彥,是台灣第一個長期研究台灣藍鵲的人,他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範圍,研究牠的生態行為有五年之久,目前已掌握了幾個當地的藍鵲族群,資料相當完整。 台灣藍鵲是保育類鳥種,數量稀少,但由於羽色鮮豔,常成為盜捕的對象,令徐景彥心痛不已,他希望大家在野外和他們相遇時不必餵食,更不要傷害他們。本集節目,我們就跟著徐先生,一起去拜訪台灣藍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