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棘皮動物/科博館科普專欄]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總論 >>> 作者:李坤瑄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助理研究員)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topic/echno/2001/echno01070301.htm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作者: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每天每刻,世界上都有兒童死於政客們所做的短視決定,因為這些惡行,讓有毒物質持續排入我們的空氣、水源及食物中,並且讓世界上的水源被人類廢棄物所污染... 美國民眾也不能置身於外,美國環保署就推測:在1990年代中期,美國約有5千3百萬人(約佔美國人口20%),飲用了被排泄物、放射物、鉛和其它有毒物質污染的水。 目前世界上每年有2百萬到4百萬的兒童因為喝了帶有病菌的飲用水而引發痢疾死亡,一共佔了全球兒童死亡總數的四分之一...在全世界,因不良飲用水而引發的痢疾,是導致兒童死亡的最大主因...約有42%的死亡案例與此有關... 事實上,要解決水的問題,世界上的財富可說是綽綽有餘。根據世界策略協會(The World Game Institute)的估計,只要連續10年間每年投資100億美金,那麼全球民眾都能擁有符合個人需求的飲用水...這筆錢跟每年的軍事開銷比起來,只不過佔全球軍事支出的1.2%...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陳潁峰 譯,黃媺雯 蔡麗伶 審校) ■[環境關懷事件]拒絕焚化爐‧還我生存權 (連署) >>> 稿源: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 共同聲明:新竹縣五峰鄉桃山社區發展協會﹔大清泉社區溫泉風景區自救會﹔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 行政院環保署在民國八十三年至八十八年間擬定離島地區及水源特定區十座小型一般焚化爐的興建計劃。在全台三十個山地鄉中,皆未見申請興建,唯獨新竹五峰鄉公所不顧鄉民反對,甚至以強姦民意的方式硬要將工程發包出去。日前,因此項焚化爐工程在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代辦工程發包流標,我們〈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才赫然發現本社區名列該項焚化爐興建計劃地區之中... 五峰鄉上坪溪流域乃是新竹「保二水庫」上游的集水區,鄉民們多以務農為生,而焚化爐設置於桃山村內,距離新竹縣政府都市計畫案的八十二公頃溫泉風景區僅有三公里之隔,一旦焚化爐營運後,其燃燒所排放的毒氣,將對周圍三十公里內的自然生態景觀、居民農作物及環境帶來莫大的浩劫... 至目前為止,桃山村清泉部落的居民已有將近兩百位共同連署反對此項工程了。也希望各位朋友一同為環境正義而出聲,參與我們反對焚化爐興建的連署。 本文轉載自:原住民族電子報十三之一 作家:陳玉峰 大武雄風 ...最浪漫奇妙的,北大武山頂孑遺兩株台灣高山植物菁英的玉山圓柏,冷杉林卻是完全匿跡。總的說,自從十二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河期以降,演化迄今,典型的海拔分布帶即循高山帶的玉山圓柏(三千五百公尺以上)、亞高山冷杉林帶(三千五百以迄三千公尺之間)、冷溫帶鐵杉林(三千至二千五百公尺)、檜木霧林(二千五百以迄一千八百公尺)、闊葉林型等等系列分化,而大武山系既已完全脫離冷衫林帶,沒理由存有玉山圓柏。為解釋此番異象,我在山頭上踟躕了好一陣子,列舉自冰河期及間冰期的生物大遷徙、氣候變化、立地舞台、傳播媒介、全台同類型生育地評比等等,運用所謂科學方法,編導自認為面面俱到的解釋模式,卻有可能只是幾隻飛鳥無心或調皮的機率玩笑!...
本文轉載自【台灣生態研究中心網站】http://alishan.net.tw/taiwan/ ●[活動]台灣動物之聲-領養快報 >>>
因為家裡空間太小,沒辦法同時養四隻貓,希望有緣人能領養三隻貓寶寶,貓媽媽則繼續和他們一起住,小寶寶的生日是六月二日,雙子座的小貓貓喔!二個女生和一個男生。 喜歡牠們的人請快來電:02-26597381 或 0936-208002 朱先生 ●[活動]綠色生活親子體驗營 7.14;7.15 >>> 時 間:第一梯次 7月14日 (六) 上午8:30~下午5:00 報 名:即日起至7月5日前受理報名 (活動免費,名額有限) ●[活動]第一屆土地關懷研習營-諸羅觀點 7.13-15 >>> 時 間:7月13日至7月15日 (三天兩夜) 報 名:環境資訊電子報訂戶一律享有9折優惠
播出時間:7月4日(三) 早上8:45/下午4:15 嘉義沿海盛產牡蠣,到過東石鄉的人都知道,當地居民挖完蚵仔,就把殼堆在路邊,街上隨處可見堆積如山的蚵殼,蔚為奇觀。 不過廢棄物在利用,蚵殼也能有新生命。曾幾何時,當地小朋友開始彩繪蚵殼,佈置教室、社區涼亭,也用蚵殼來做裝飾。這幾年,東石鄉更出現了蚵貝藝術家,他們用蚵殼、貝殼來做畫,充分展現了地方文化的特色。 本集節目,我們就到嘉義縣東石鄉,看他們如何用不要的蚵殼,裝點他們的生活。 本刊6月24日[自然人文]外木山上播田花(作者:江德賢;攝影:劉育成)一文,本刊雖亦同時取得原作者授權,但因資料,特別是攝影部分係取材自參與者電子報,因此本篇文稿更正為:本文轉載自參與者電子報,特此聲明,並對先前的作業疏忽致歉。 ★[本會訊息]美國國慶期間ENS新聞暫停刊出 >>> 因7月4日美國國慶之故,ENS將從6月28日休假到7月4日,所以,相對這段期間,環境資訊電子報亦將暫停6月28日至7月4日的ENS新聞刊出。 由於存在翻譯作業上的時間差,實際上電子報暫停刊出ENS新聞的日期為7月3日至7月6日,7月7日開始復刊,恢復正常運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