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山之旅]草山今昔─前山公園、後山公園、苗圃之旅 (七) --﹥
作者:陳世一
◎草山、北投紀念大公園 (中)
...「後來,一九二六年十二月,日本大正天皇駕崩...裕仁在京都舉行『御大典』正式即位後,台北州為慶祝裕仁即位,又將未完成的紀念事業拿出來炒。之前,在一九二八年四月,台北州就委請日本國立公園協會會長本多靜六林學博士來台,進行草山地區的景觀調查,完成『御大典紀念大屯山公園設計概要』,預計以三十五萬圓的經費,從一九二九年開始,在五年之內完成北投溫泉、大屯火山群、草山溫泉、大庄溫泉、金山溫泉、金山海水浴場、淡水海水浴場及淡水高爾夫球場等串連山、海和溫泉等遊憩區的多樣化特色,而成為世界著名的大公園。...」...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topic/yang/2001/to-yang01110201.htm
◆[生活環境]人類「可移動性」研究提出警訊:全球趨向運輸系統僵局和環境污染 --﹥
美國,麻州,劍橋,2001-10-30
(ENS)-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以及其他同事共同完成的「20世紀末的世界交通狀況」報告中,做出以下結論:由於人類對於「可移動性」的慾望永遠無法被滿足,這驅使整個世界的運輸系統,逐漸朝向無法永續發展的僵局以及環境惡化的境況;除非人們現在就處理數項重大的挑戰,嘗試解決問題。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30-06.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103001
◆[環境政策]肯亞政府計劃伐除10%森林
進行土地分配 --﹥
記者
Jennifer Wanjiru 報導
肯亞,奈洛比,2001-10-30 (ENS)-
肯亞政府決定砍伐境內10%的森林,而不顧民眾的激烈抗議以及法庭尚未做出判決的幾件陳情案;為此,肯亞國內展開一場「土地資源之戰」。肯亞政府宣稱,清伐後的森林地區將用於安置無地產的農民,但是批評者指出,由於肯亞2002年的大選即將到來,他們擔心政府其實已設定好將這些土地分配給「政治立場正確」的個人。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30-02.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103002
◆[生態保育]健全的森林生態系裡
昆蟲非僅害蟲而是「夥伴」 --﹥
美國,奧勒岡,谷心鎮,2001-10-30
(ENS)-
一份新的研究報告指出,近幾年來,美國西北部太平洋沿岸森林遭到大規模的昆蟲傳染病侵襲,此現象反映出下列的問題:森林的健康狀況不佳、植物生長過度擁擠、化學劑的過度使用、防火措施所造成的環境改變、以及引進單一樹種的造林或是引進非當地原生樹種的影響。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30-07.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103003
◆[生態保育]水壩工程影響生計
居民包圍比利時動力集團(Tractebel)總部抗議 --﹥
巴西,里約熱內盧,2001-10-30
(ENS)- 巴西各地約350位的男女老少居民,今天來到里約熱內盧,佔據了跨國公司「比利時動力集團」(Tractebel)的總部,以進行抗議。比利時動力集團正在巴西數個地方興建水壩,並且持有Gerasul電力公司的部分所有權。(編按:1998年巴西國營電力事業改成民營化以及內部重組後,Gerasul取代Eletrosul接收巴西南部地區發電系統。)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30-03.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10300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1-02 --﹥
-
[生活環境]基隆河五工區新建堤防基礎掏空 (汐止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垃圾袋自貼防偽標籤七成六市民願意
環保局仍將審慎評估 (北市 聯合報)
-
[生活環境]萬年溪水近日濁如牛奶並散發淡臭
民眾怕怕 (屏東市 聯合報)
-
[生活環境]溪湖鎮內千餘棵行道樹綁滿競選看板和旗幟
今起全面清除以保護路樹 (彰化 聯合報)
-
[環境政策]農委會:大甲鎘米全數控管
今集中銷毀 (台中 民生報)
-
[生態保育]規劃草嶺村石壁原始林
縣府獲補助 (雲林 聯合報)
-
[土地及水文]防洪 北港溪河道將截彎取直 (雲林
聯合報)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 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1-11-02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1-02 --﹥
-
[生活環境]首條曝氣複氧船今下水
純氧「打」進蘇州河
增強水體自淨能力恢復蘇州河生態系統 (蘇州 人民網)
-
[環境政策]2001年可持續發展與環保產業國際展覽開幕
(澳門 新華社)
-
[能源議題]減少燃煤污染
北京部分地區試行用電採暖 (北京 北京晨報)
-
[生態保育]我國研究成功馬尾松林快速恢復常綠闊葉林技術
(寧波 新華社)
-
[生態保育]南寧擬投資五億
建大型南亞熱帶生態園區 (廣西 中新社)
-
[生態保育]專家提醒農民:野生動物三思而「養」避免觸法
(上海 解放日報)
-
[生態保育]大火已焚毀丹頂鶴北方的棲地
南方渡冬的棲地也遭破壞 (江蘇鹽城 新聞晨報)
-
[生態保育]內蒙古草原災情考察報告:去冬今春以來從雪災到旱災的警示
(內蒙 新華社)
-
[生態保育]天湖納木錯發出污染:湖邊滿地塑膠垃圾
(藏北高原 新華社)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 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1-11-02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30 --﹥
-
[環境政策]環保署贊助研究電力附加費用制度的成效
-
[環境政策]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將就西部水資源議題徵詢公眾意見
-
[環境政策]「退伍軍人節」的週末期間
可免費進入公共休閒區
-
[環境政策]違反石綿及氟氯碳化合物管制法
愛達華工程暨環境實驗室的承包商遭罰款
-
[能源議題]米其林輪胎公司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環保汽車的長程車賽
-
[生態保育]批評信促使森林局停止施放毒鼠劑之計劃
-
[生態保育]研究人員追蹤阿拉斯加海豹的遷移路徑
-
[生態保育]威斯康辛州保育計劃保護水質與野生物棲地
-
[生態保育]「公共信託」組織為保護荒野買下舊礦區地權
-
[生態保育]252種物種仍需要聯邦法(瀕危物種法案)的保護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30-09.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1-10-30
■[環境關懷事件]錯亂的鳳蝶怎麼飛 --﹥
政黨輪替後,中華文化復興總會搖身一變辦起「總統文化獎」,首屆頒發的獎項5個類別中,推動社區建設、志工服務、促進國際和平與族群和諧、藝文創作等獎皆有所主,唯獨投入環境生態保育類具有卓著貢獻的鳳蝶獎得主從缺。
...其實台灣環境問題,是結構性問題﹕錯誤的產業經濟政策、導致錯誤的土地政策,導致錯誤的法令修訂,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而今成得如此滿目瘡痍,即使這是一種罪惡,那罪惡的是整個政治部門,「個人」不過是執行罪惡的工具而已℡那麼從缺的意義,應是直指政府無能,同時也是指民間環保力量沒有辦法有效形成制衡監督的力量,如此的「從缺」才不鄉愿,才算誠實。...
本文轉載自【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issue/against/2001/against-01110201.htm
▲[黑潮觀點]失去記憶的城市
(下) --﹥
作者:張瑋琦
建設不等於拆除。日本第一條鐵道始於橫濱,並未隨著都市發展被無情拆除,而是完美融合在新的都市規劃中。但我們對待歷史卻是不屑一顧,建於1930年代的花蓮港支線鐵道就在拓港計劃中被連根挖除。
市集是城市的掌上明珠,有市集的地方就有故事。橫濱的觀光地「中華街」──寫著百多年前中國商人在日本打天下的故事──為城市增添光彩。但回到花蓮發現,海邊知名的「南濱夜市」不見了,花蓮市的夜生活顯得黯淡了些。
隨著白燈塔、鳥踏石仔海灘、南濱夜市一一消失,我們的鄉愁無所去從。城市的更新與發展是必要的,然而誰來照顧市民的記憶?誰來許花蓮人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
橫濱的市街有著不同於東京,開闊氣派的現代化風貌;但我認為,橫濱的魅力更在於俯拾皆是的歷史足跡。是歷史,賦予了城市獨具一格的風采,也唯有踩在歷史的足跡上,人們才有邁向未來的力量。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column/kuroshio/2001/co-kuro01110201.htm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馬祖的燕鷗保護區 --﹥
播出時間:11月3日(六) 下午3:00~3:3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本集節目外景主持人張鈞帶領我們到馬祖這個美麗的南國島嶼窺探它的人文景觀和環境生態,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島嶼上的燕鷗保護區,在那裡我們可以看到鳳頭燕鷗、蒼燕鷗、白眉燕鷗、黑尾鷗等受保護的燕鷗,現在我們就出發到馬祖去一探究竟吧!
★[本會訊息]徵ENS新聞翻譯 --﹥
應徵條件與工作說明
1.因新聞特質高時效性的考量,本份工作的應試者需有當日即時翻完5則ENS新聞摘要及當日美國環境新聞掃描的能力﹔同時在當日6點前翻完後傳審校者,並進行後續聯繫與必要文句修改工作。(通常ENS在當日下午2點前就會出齊所有的稿子,偶有延遲﹔若當日4點半後才出來的新聞,可延至次日處理。)
2.本份工作包含從翻譯、審校至送進資料庫的時間流程控管。
3.本份翻譯工作內容,主要涉及環保及生態議題,因此需具備一定程度的專業性及學習能力,亦即對專業內容敘述的理解及專有名詞的正確翻譯﹔因此,以環境、生態相關科系或新聞科系者為佳。非上述科系者,需對此領域具備相關知識及高度興趣與認同。
4.本份工作對於正確性的要求極高,不出錯是絕對必要的,包括精確翻出:專有名詞或習慣用語的國內通用翻譯用詞(亦即翻譯名詞的統一性)﹔同時文句流暢及可讀性高也是必備條件。因此,翻譯時的資訊查詢能力及適度的文句調動都是必要的,切忌逐字逐句的"英式中文"翻譯。翻譯時,另應兼顧新聞習慣用語與表達。
5.工作地點可彈性選擇在協會(市民大道與敦化南路口附近)或在家工作﹔但需參加協會每週一次的例行工作會議。必要時,需能配合進行當面的工作相關討論。
6.目前工作重點為每日(週一至週五)ENS新聞摘要的兼職翻譯﹔未來工作內容可能擴及ENS新聞全文翻譯及協會其他工作,同時亦可能成為協會的專職人員。因此,"志同道合"是至關重要的。至於採行兼職或專職以及待遇問題等,則面洽之。
試 翻
ENS新聞摘要試譯稿
(下載 14KB)
請翻完後回傳至 wei@e-info.org.tw﹔同時附上個人詳細履歷及自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