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麵包樹(Artocarpus incisus (Thunb.) L.f.)是屬於桑科(MoraceaeLink)波羅密屬(Artocarpus J.R.Forst.&G.Forst.)的常綠大型喬木,如果生長環境良好,它可以長到30公尺高。...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topic/plant/Artocarpus-incisus/Artocarpus-incisus.htm ◆[生活環境]美國五角大廈郵局發現炭疽菌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nov2001/2001L-11-05-06.html ◆[生活環境]英國的河流比較乾淨了 美觀上卻被垃圾給破壞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nov2001/2001L-11-05-01.html ◆[全球變遷]颶風蜜雪兒襲擊加勒比海地區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nov2001/2001L-11-05-02.html ◆[其他]「地球會議」領導人馬西莫‧卡勞死於癌症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nov2001/2001L-11-05-03.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nov2001/2001L-11-05-09.html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環保真的可以是一種生活習慣嗎?~從一雙筷子談起 (上) --﹥ 作者:陳弼仁 環保,真的可以是一種生活習慣嗎? 「我們要怎麼樣保護環境?」「等我努力工作賺錢之後,我要當志工來服務社會...」「環保很重要呀!你們要好好加油...」是這幾年來最常從週遭朋友口中所聽到的話語,每每也讓我覺得十分有意思。... ...回過頭來想想,除了在環保團體裡頭的朋友之外,其餘人對我的印像,大概就是每次跟我用餐時,從包包裡頭拿出一雙筷子出來。 帶一雙筷子,就這麼一雙筷子,究竟能做什麼?有什麼作用?...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surround/2001/is-surround01110801.htm 作者:貓頭鷹 (東港溪保育協會會員) ...四點半時,當大家在山頂橋上忙著找鳥看時,台視生態筆記的攝影師,從橋上往溪下拍,透過鏡頭將畫面由滿州溪帶入灰面鷲高空盤旋,意外地發現竟然有灰面鷲的腳、喙及羽毛等散落在過磷酸鈣的肥料袋四周,火速跑下橋下查看仔細,赫然發現到將近300隻灰面鷲的屍體集中在四大袋內,聚集在河床上或飄浮在水面上,不僅已經發臭而且更叫人不敢接近;至今仍不感到意外的筆者,死守恒春半島,已有9個寒暑,不知有如此大量的捕捉行為,總以為耆老口中的5、6百元一隻的灰面鷲,只是捕個二、三隻而已,而不足為奇,那裏知道是2、300隻的數量,甚至更高(這也難怪,灰面鷲過境的數量一年比一年更少,而且越來越漂浮不定的樣子)。... 本文轉載自【藍色東港溪電子報】http://forum.url.com.tw/enews/enews.asp?CH=15 作者:陳佳珣 綠島能承受多少觀光遊客,才不會過度耗竭島上的自然資源,讓島嶼生態生生不息。過去,曾經以交通承載量評估出一天兩千人的遊客人數,隨著綠島觀光發展,往來台東綠島之間船隻增加,進入綠島的觀光客也跳躍式成長。大量遊客進入綠島威脅島嶼的生態環境,現在觀光利益與生態資源之間的拉鋸戰,已是綠島最主要的課題。綠島的未來會如何?就看綠島人的抉擇。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1/co-island01110801.htm ●[演講]大陸南方果樹產業之探討 --﹥ 時 間:90年11月9日(星期五) 下午三時 ●[徵求]一隻純正統台灣土狗找主人 --﹥ 目前八個月,大約八公斤,是母狗(已結紮),尾巴成鎌刀樣,舌頭有黑塊,耳朵直立著。真得好漂亮的一隻狗喔!是一隻身材修長,個性活潑,溫和親近人,忠實易教的土狗。更重要的是牠不隨意吵鬧喔,且會顧家。 以上句句真實,好主人快來認養,否則牠可能會被愛心媽媽送進狗場去,my god! 想看狗者,請洽有愛心的新莊聖安動物醫院姚醫生 02-22776711 播出時間:11月12日(一) 晚上10:00-11:00 封面故事 綠島假期 遊客一批批的來,一批批的走,在來去之間,綠島的生態環境不斷走下坡,當自然資源耗盡,綠島還能維持今日的榮景嗎?觀光利益與生態資源之間的拉鋸戰,已是綠島最主要的課題。綠島的未來會如何?就看綠島人的抉擇。 人與自然 種子的信仰 龍安村,在國民政府來台以前稱做龍眼林,位於中寮北邊七村的中間地帶。地震時,村長廖振益因急於搶救村民,只穿了一條內褲就衝出家門。第二天,龍安庄內就設立六個救濟站,提供伙食,由村內婦女主動輪流炊煮,「龍安大食堂」的名稱不逕而走。因為全盟的幫助其民間企業贊助,龍安村有了龍眼林社區學園,如今已經開始第四期的課程了。此外,思考著綠美化以及產業轉型的問題,龍安村也開始執行聚落植物園的工程。面臨著農產品價格不佳、產業轉型、人口外流的問題,廖村長說:「未來想要在村子裡成立一個綜合福利園區,少年人服務老年人,讓村民都可以安心待下來。」希望村長的願望可以實現,讓離不開故鄉的人可以真正不用離開。 看守台灣 流浪的沙灘 東北角的福隆海水浴場,曾經承載了許多人對於海洋的回憶,今年學術單位卻赫然發現,獨特的沙洲景觀竟然消失了,沙子流浪去了那裡?海流會不會再把它們帶回來,我們跟隨學術單位追查失蹤的沙灘,我們拜訪走過歲月的老人家,結果發現東北角已經有兩座海水浴場,因為錯誤的海岸工程,而步上消失的命運,究竟福隆海水浴場,是否會成為第三座消失的海水浴場,是否會伴隨著許多人的美好記億,一同走入歷史呢? 應徵條件與工作說明 1.因新聞特質高時效性的考量,本份工作的應試者需有當日即時翻完5則ENS新聞摘要及當日美國環境新聞掃描的能力﹔同時在當日6點前翻完後傳審校者,並進行後續聯繫與必要文句修改工作。(通常ENS在當日下午2點前就會出齊所有的稿子,偶有延遲﹔若當日4點半後才出來的新聞,可延至次日處理。) 2.本份工作包含從翻譯、審校至送進資料庫的時間流程控管。 3.本份翻譯工作內容,主要涉及環保及生態議題,因此需具備一定程度的專業性及學習能力,亦即對專業內容敘述的理解及專有名詞的正確翻譯﹔因此,以環境、生態相關科系或新聞科系者為佳。非上述科系者,需對此領域具備相關知識及高度興趣與認同。 4.本份工作對於正確性的要求極高,不出錯是絕對必要的,包括精確翻出:專有名詞或習慣用語的國內通用翻譯用詞(亦即翻譯名詞的統一性)﹔同時文句流暢及可讀性高也是必備條件。因此,翻譯時的資訊查詢能力及適度的文句調動都是必要的,切忌逐字逐句的"英式中文"翻譯。翻譯時,另應兼顧新聞習慣用語與表達。 5.工作地點可彈性選擇在協會(市民大道與敦化南路口附近)或在家工作﹔但需參加協會每週一次的例行工作會議。必要時,需能配合進行當面的工作相關討論。 6.目前工作重點為每日(週一至週五)ENS新聞摘要的兼職翻譯﹔未來工作內容可能擴及ENS新聞全文翻譯及協會其他工作,同時亦可能成為協會的專職人員。因此,"志同道合"是至關重要的。至於採行兼職或專職以及待遇問題等,則面洽之。 試 翻 ENS新聞摘要試譯稿
(下載 14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