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中心全文版參閱全文版訂閱新聞檢索

2001-11-08 (摘要版)

 

  本日主題: 颶風蜜雪兒襲擊加勒比海地區

知性專題 [植物簡介]麵包樹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美國五角大廈郵局發現炭疽菌
[生活環境]英國的河流比較乾淨了 美觀上卻被垃圾給破壞
[全球變遷]颶風蜜雪兒襲擊加勒比海地區
[其他]「地球會議」領導人馬西莫‧卡勞死於癌症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1-08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1-08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1-05
理性關懷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環保真的可以是一種生活習慣嗎?~從一雙筷子談起 (上)
[環境關懷事件]灰面鷲悲歌
專  欄 [我們的島]綠島假期
活動訊息 [演講] [徵求]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徵ENS新聞翻譯
[捐款徵信]感謝 陳懸弧先生11.07捐款$3,000元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植物簡介/科博館科普專欄]麵包樹 (上) --﹥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攝影:楊宗愈

圖3.麵包樹的葉緣有的則是呈現羽狀裂。  在蘭嶼的六大植群(海岸、草原、灌叢、濕生、森林與栽植)當中,「麵包樹」主要是長在海灘植物群落當中的「海岸林植群」與森林植群的邊緣,對當地人而言,麵包樹並不是「食用性」的植物,但在日常生活當中,確有許多用品來自於它的樹幹、「板根」及「汁液」;然而對也分布在東台灣的它,果實卻常常被拿來吃呢!...

  麵包樹(Artocarpus incisus (Thunb.) L.f.)是屬於桑科(MoraceaeLink)波羅密屬(Artocarpus J.R.Forst.&G.Forst.)的常綠大型喬木,如果生長環境良好,它可以長到30公尺高。...

[生活環境]美國五角大廈郵局發現炭疽菌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1-05 (ENS)- 美國五角大廈郵局已經被證實發現炭疽菌的蹤跡;這使得受到潛在致命性炭疽菌孢子感染的政府機構再加上一處。布希總統週六則利用週末全國廣播演說時,提出有關炭疽菌的威脅,並試圖向美國人民保證政府將會保護人民的安全。

[生活環境]英國的河流比較乾淨了 美觀上卻被垃圾給破壞 --﹥

  英國,倫敦,2001-11-05 (ENS)- 根據英國環境部的最新調查顯示: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的河流和運河,比起工業革命之前的水質,甚至要乾淨多了;即便如此,仍有三分之一河川的美觀程度,被評為「糟糕的」或「令人不舒服的」。

[全球變遷]颶風蜜雪兒襲擊加勒比海地區 --﹥

  美國,佛州,邁阿密,2001-11-05 (ENS)- 颶風蜜雪兒的狂風橫掃加勒比海地區,目前在宏都拉斯已造成6人死亡和14人失蹤。而颶風週日夜晚經過古巴時,造成了全面性破壞,有5人死亡和80萬人被迫撤離危險地區。

[其他]「地球會議」領導人馬西莫‧卡勞死於癌症 --﹥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2001-11-05 (ENS)- 「地球會議」執行長Maximo "Junie" Kalaw,出生於菲律賓,在經歷了長期對抗癌症之後,11月1日於紐約過世;「地球會議」的墨利斯‧史卓恩與法蘭斯‧凡哈倫說,「他永遠都是最注重社區與草根階層的人民參與。」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1-08 --﹥

  • [生活環境]台灣名列世界缺水國 教部10日舉辦「國際水世界教育展」 (台灣 東森新聞報)

  • [環境政策]京都議定書生效後 半導體業將減量使用全氟化物 (台灣 自由時報)

  • [環境政策]隨袋徵收 北市獲亞洲廢棄物管理傑出獎 (北市 民生報)

  • [環境政策]損毀行道樹 情節重者罰款百萬 (北市 民生報)

  • [環境政策]濫葬死灰復燃 關廟鄉公所將施鐵腕告發勒令停工 (台南 聯合報)

  • [生態保育]鰲鼓溼地候鳥 遭人射殺 (嘉義 聯合報)

  • [土地及水文]督建美濃水庫 籌組協進會 (高縣 聯合報)

  • [土地及水文]防洪 月世界將設高地人工湖 (高雄田寮鄉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1-08 --﹥

  • [生活環境]4年節能70億元申城空氣更清新 (上海 新聞晨報)

  • [環境政策]香港將更多瀕危物種列入受保護範圍 (香港 中央電視台)

  • [生態保育]十噸大象皮驚現廣州 這至少殺了100多頭大象 (廣州市 南方都市報)

  • [生態保育]北京將建立猛禽救助中心 (北京 北京青年報)

  • [生態保育]建青藏鐵路 與環保同步 (中國 中國檢察日報)

  • [生態保育]保存珍稀植物種子 我建成世界最大種質資源庫 (中國 新華網)

  • [土地及水文]沙逼河退 和田人守著克裏雅河邊卻喝水難 (和田 北京晨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1-05 --﹥

  • [生活環境]俄羅斯專家討論其國內環境與人權議題

  • [生活環境]施樂(Xerox)公司的環保策略節省公司營運成本

  • [生活環境]能源部計劃將核武物料利用於放射性治療癌症

  • [生活環境]教育競賽鼓勵學生瞭解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

  • [環境政策]農業部長推薦生物科技

  • [環境政策]政治是聯邦政府動員投入災難救援的主因

  • [環境政策]紐約擬出計劃因應生物恐怖主義

  • [生態保育]會議主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對環境的影響

  • [生態保育]加州政府以1450萬美元買下394英畝的荒野地

  • [土地及水文]洪水前5日預警圖 現在可上網查閱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環保真的可以是一種生活習慣嗎?~從一雙筷子談起 (上) --﹥

作者:陳弼仁

  環保,真的可以是一種生活習慣嗎?

  「我們要怎麼樣保護環境?」「等我努力工作賺錢之後,我要當志工來服務社會...」「環保很重要呀!你們要好好加油...」是這幾年來最常從週遭朋友口中所聽到的話語,每每也讓我覺得十分有意思。...

  ...回過頭來想想,除了在環保團體裡頭的朋友之外,其餘人對我的印像,大概就是每次跟我用餐時,從包包裡頭拿出一雙筷子出來。

  帶一雙筷子,就這麼一雙筷子,究竟能做什麼?有什麼作用?...

[環境關懷事件]灰面鷲悲歌 --﹥

作者:貓頭鷹 (東港溪保育協會會員)

  ...四點半時,當大家在山頂橋上忙著找鳥看時,台視生態筆記的攝影師,從橋上往溪下拍,透過鏡頭將畫面由滿州溪帶入灰面鷲高空盤旋,意外地發現竟然有灰面鷲的腳、喙及羽毛等散落在過磷酸鈣的肥料袋四周,火速跑下橋下查看仔細,赫然發現到將近300隻灰面鷲的屍體集中在四大袋內,聚集在河床上或飄浮在水面上,不僅已經發臭而且更叫人不敢接近;至今仍不感到意外的筆者,死守恒春半島,已有9個寒暑,不知有如此大量的捕捉行為,總以為耆老口中的5、6百元一隻的灰面鷲,只是捕個二、三隻而已,而不足為奇,那裏知道是2、300隻的數量,甚至更高(這也難怪,灰面鷲過境的數量一年比一年更少,而且越來越漂浮不定的樣子)。...

[我們的島]綠島假期 --﹥

作者:陳佳珣

  綠島能承受多少觀光遊客,才不會過度耗竭島上的自然資源,讓島嶼生態生生不息。過去,曾經以交通承載量評估出一天兩千人的遊客人數,隨著綠島觀光發展,往來台東綠島之間船隻增加,進入綠島的觀光客也跳躍式成長。大量遊客進入綠島威脅島嶼的生態環境,現在觀光利益與生態資源之間的拉鋸戰,已是綠島最主要的課題。綠島的未來會如何?就看綠島人的抉擇。

[演講]大陸南方果樹產業之探討 --﹥

  時 間:90年11月9日(星期五) 下午三時
  地 點: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農民教室
      (屏東市民生路農事巷一號)
  演講人:嘉義大學 呂明雄教授

[徵求]一隻純正統台灣土狗找主人 --﹥

  目前八個月,大約八公斤,是母狗(已結紮),尾巴成鎌刀樣,舌頭有黑塊,耳朵直立著。真得好漂亮的一隻狗喔!是一隻身材修長,個性活潑,溫和親近人,忠實易教的土狗。更重要的是牠不隨意吵鬧喔,且會顧家。

  以上句句真實,好主人快來認養,否則牠可能會被愛心媽媽送進狗場去,my god!

  想看狗者,請洽有愛心的新莊聖安動物醫院姚醫生 02-22776711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綠島假期 --﹥

  播出時間:11月12日(一) 晚上10:00-11:00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 綠島假期

  遊客一批批的來,一批批的走,在來去之間,綠島的生態環境不斷走下坡,當自然資源耗盡,綠島還能維持今日的榮景嗎?觀光利益與生態資源之間的拉鋸戰,已是綠島最主要的課題。綠島的未來會如何?就看綠島人的抉擇。

人與自然 種子的信仰

  龍安村,在國民政府來台以前稱做龍眼林,位於中寮北邊七村的中間地帶。地震時,村長廖振益因急於搶救村民,只穿了一條內褲就衝出家門。第二天,龍安庄內就設立六個救濟站,提供伙食,由村內婦女主動輪流炊煮,「龍安大食堂」的名稱不逕而走。因為全盟的幫助其民間企業贊助,龍安村有了龍眼林社區學園,如今已經開始第四期的課程了。此外,思考著綠美化以及產業轉型的問題,龍安村也開始執行聚落植物園的工程。面臨著農產品價格不佳、產業轉型、人口外流的問題,廖村長說:「未來想要在村子裡成立一個綜合福利園區,少年人服務老年人,讓村民都可以安心待下來。」希望村長的願望可以實現,讓離不開故鄉的人可以真正不用離開。

看守台灣 流浪的沙灘

  東北角的福隆海水浴場,曾經承載了許多人對於海洋的回憶,今年學術單位卻赫然發現,獨特的沙洲景觀竟然消失了,沙子流浪去了那裡?海流會不會再把它們帶回來,我們跟隨學術單位追查失蹤的沙灘,我們拜訪走過歲月的老人家,結果發現東北角已經有兩座海水浴場,因為錯誤的海岸工程,而步上消失的命運,究竟福隆海水浴場,是否會成為第三座消失的海水浴場,是否會伴隨著許多人的美好記億,一同走入歷史呢?

[本會訊息]徵ENS新聞翻譯 --﹥

應徵條件與工作說明

1.因新聞特質高時效性的考量,本份工作的應試者需有當日即時翻完5則ENS新聞摘要及當日美國環境新聞掃描的能力﹔同時在當日6點前翻完後傳審校者,並進行後續聯繫與必要文句修改工作。(通常ENS在當日下午2點前就會出齊所有的稿子,偶有延遲﹔若當日4點半後才出來的新聞,可延至次日處理。)

2.本份工作包含從翻譯、審校至送進資料庫的時間流程控管。

3.本份翻譯工作內容,主要涉及環保及生態議題,因此需具備一定程度的專業性及學習能力,亦即對專業內容敘述的理解及專有名詞的正確翻譯﹔因此,以環境、生態相關科系或新聞科系者為佳。非上述科系者,需對此領域具備相關知識及高度興趣與認同。

4.本份工作對於正確性的要求極高,不出錯是絕對必要的,包括精確翻出:專有名詞或習慣用語的國內通用翻譯用詞(亦即翻譯名詞的統一性)﹔同時文句流暢及可讀性高也是必備條件。因此,翻譯時的資訊查詢能力及適度的文句調動都是必要的,切忌逐字逐句的"英式中文"翻譯。翻譯時,另應兼顧新聞習慣用語與表達。

5.工作地點可彈性選擇在協會(市民大道與敦化南路口附近)或在家工作﹔但需參加協會每週一次的例行工作會議。必要時,需能配合進行當面的工作相關討論。

6.目前工作重點為每日(週一至週五)ENS新聞摘要的兼職翻譯﹔未來工作內容可能擴及ENS新聞全文翻譯及協會其他工作,同時亦可能成為協會的專職人員。因此,"志同道合"是至關重要的。至於採行兼職或專職以及待遇問題等,則面洽之。

試 翻

ENS新聞摘要試譯稿 (下載 14KB)
請翻完後回傳至 wei@e-info.org.tw﹔同時附上個人詳細履歷及自傳。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