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趣聞/科博館科普專欄]神奇寶貝-沫蟬
(下) --﹥
作者:石憲宗、楊曼妙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攝影:楊曼妙
...沫蟬類若蟲是昆蟲當中唯一能透過上述方式產生泡沫裹覆全身,保護自己的神奇寶貝。雖然少數其他昆蟲也能分泌類似泡沫的化學防禦物質,但方式則完全不同,例如一種產在非洲南部的乳草蝗蟲(milkweed grasshopper),當其遇到危險時,位於後足基部的開孔會立即噴出大量的、具臭味的泡沫狀液體裹覆胸部,促使天敵難以接近。至於沫蟬所分泌的泡沫是否屬於化學防禦物質,目前並無任何證據支持。...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 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 http://fnmns.nmns.edu.tw/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topic/fspecies/2001/fs01111301.htm
◆[環境政策]受監禁刑求的墨西哥環保人士獲釋 --﹥
墨西哥,墨西哥市,2001-11-08
(ENS)- 墨西哥總統文森提‧福克斯今天對於密集的國際人權遊說運動做出回應,下令釋放兩位墨西哥環保人士,魯道夫‧蒙提爾和席奧多羅‧卡布雷拉‧葛西亞。這兩人被控持有武器與毒品之罪行,但是他們堅稱遭到墨西哥軍官刑求逼供,而承認那些他們從未犯下的罪行。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nov2001/2001L-11-08-03.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110801
◆[環境政策]美國上訴法庭駁回艾克森(Exxon)瓦爾迪茲油輪漏油事件的罰款判決 --﹥
美國,加州,舊金山市,2001-11-08
(ENS)-
美國聯邦上訴法庭駁回一項針對艾克森瓦爾迪茲油輪漏油事件的懲罰性損害賠償費判決。上訴法庭認為,阿拉斯加地方陪審團先前判定的罰金數目過高,因而要求另一位法官重新決定一個較低數目的罰款。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nov2001/2001L-11-08-06.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110802
◆[環境政策]美國政府:解決氣候變遷需要真正的承諾 --﹥
摩洛哥,馬拉喀什,2001-11-08
(ENS)-
布希政府自今年一月上任以來,其立場上始終堅持,氣候變遷也許不會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然而,美國國務院的全球事務國務次卿寶拉‧多布里恩,昨天向在馬拉喀什開會的協商代表們表示,全球氣候變遷需要的是「切實的承諾」。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nov2001/2001L-11-08-02.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110803
◆[全球變遷]研究結果對二氧化碳「碳槽」的利用提出疑慮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1-08
(ENS)- 一項新研究指出,1990年代,地球表面的生態系統吸收了因森林砍伐所釋放出來全部的碳,以及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的14億噸碳。然而該研究也警告說,所謂的「碳槽」並不能無限制地吸收二氧化碳。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nov2001/2001L-11-08-07.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110804
◆[全球變遷]全球人口持續成長對地球造成破壞 --﹥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2001-11-08
(ENS)-
聯合國負責追蹤人口發展的機構(上)週三表示,人類活動正以空前的大規模方式在改變地球。聯合國環境計劃署的2001年世界人口現況報告「人類足跡與里程碑:人口與環境變遷」,其中指出,有越來越多的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程度耗用著地球上的資源。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nov2001/2001L-11-08-01.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110805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1-13 --﹥
-
[生活環境]淡水河畔魚群暴斃
環保局:禍首是家庭廢水 (北市 東森新聞)
-
[環境政策]RCA職災訴訟
國內首件免繳擔保金的職災團體訴訟 (桃園 聯合報)
-
[環境政策]休閒農業寓教於樂WTO中展生機
(台灣 中華日報)
-
[環境政策]涉偷排廢油 一名無照業者送辦 (岡山
聯合報)
-
[環境政策]資源回收慈濟遠勝清潔隊
環局將由減輕回收資源賦稅方向著手
合併縣內回收資源工作 (雲林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珍古德在台發起「愛地球、不放氣球」連署活動
(台灣 中華日報)
-
[生態保育]武荖坑新城溪封溪四年 禁釣網魚
(宜蘭 聯合報)
-
[土地及水文]水庫回饋仍無解
南化人揚言圍堵 (台南 聯合報)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 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1-11-1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1-13 --﹥
-
[生態保育]廣西北海深水港又現珍稀白海豚奇景
(北海 中新社)
-
[生活環境]生活垃圾藏著「化學殺手」 (中國
北京晚報)
-
[生活環境]大霧漫江城 酸性物質有害人體 (武漢
武漢晨報)
-
[生活環境]河北沿海地區禁止銷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
(河北 新華社)
-
[生活環境]北京宣布生產、生活用水定額管理規定
(北京 北京青年報)
-
[生活環境]四川全力打造「城市之肺」
改善居民生存環境並提高城市形象 (四川 四川日報)
-
[生活環境]雲南投資130萬研製生物菌肥
為農田廢棄物找出路 (雲南 中國環境報)
-
[環境政策]確保食物安全 保護生態環境
河北將劃定農村污染重點控制區 (河北 中國環境報)
-
[其他]中國入世縱橫談:環保產業將擺脫高投入低產出的「微利時代」
(北京 中新網)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 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1-11-1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1-08 --﹥
-
[生活環境]更良好的肥料使用方式
可以保護密西西比河水質
-
[生活環境]國家實驗室獲得基金
研發高度污染的處理方法
-
[能源議題]「能源之星」產品博覽會
將開啟節能產品的消費市場
-
[環境政策]內政部預算中的環保經費增加
-
[環境政策]Showy Stickseed(Hackelia venusta
Boraginaceage)列入瀕危名單之提案獲重審機會
-
[全球變遷]科羅拉多州科學家幫助阿拉斯加北坡地區的居民面對環境災害
-
[全球變遷]扇貝殼的成份顯示可瞭解南極氣候變遷的線索
-
[生態保育]沿岸鳥類也需要足夠的生存空間
-
[生態保育]2002-2003年野鴨郵票競賽
斑臉海番鴨成為得獎作品之主題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nov2001/2001L-11-07-09.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1-11-08
▲[專欄作家]綠建築─人類迷思或永續願景?
(四) --﹥
作者:李永展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究竟綠建築/環境規劃應該被建構在道德及理性科學的調查上或是依賴神祕的信仰?除非我們能找到真實的科學調查依據,否則我們無法說服人們某些材料或觀念的應用會影響人類的健康或某些設計會造成令人沮喪的環境。然而,如果客觀且科學的知識受迷信及反科學態度的信仰所左右,我們便很難去說服持懷疑態度的使用者及政府決策者來相信正當的理念。
綠色科學的調查目前仍在草創階段,而且可能仍是那些以科技及產業為主導的人所倡議的方法,而不是(環境規劃專業所主張的)以人性且具想像力的方法來主導;經由合理且客觀方法所產生的直覺且具創造力的設計構想應該可以和超自然及模擬兩可的方法一併使用。...(本文原發表於《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999年4月)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reviewer/yjlee/2001/re-yjlee01111301.htm
●[讀者投書]建設天堂台灣 (下) --﹥
作者:洪明洲 (國立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教授)
我們一向視土地、河川、山脈為免費使用的生產要素,不斷加以掠奪...
我認為台灣必須進行一次土地改革--將所有土地收歸國有,然後動用舉國力量再造台灣,像過去發展「工業經濟」一樣發展「知識經濟」--運用最尖端的知識把每一吋國有土地建設得像荷蘭、丹麥或比利時一樣。
有人懷疑「把土地收歸國有」的可行性:政府哪有這樣多錢收購人民土地?據我的估計,未來十年正是土地國有化的最佳時機...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reply/2001/reply-01111301.htm
●[徵求]「2001都市變臉-台北都市空間改造」有獎甄選活動 --﹥
時 間:2001.10.01 至 2001.11.20
主 辦: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聯絡人:林宜穎 Email: euro0329@ms16.hinet.net
為促成都市景觀改善與環境品質提昇,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多年來持續推動公共環境改善工作,今年更進一步以「私有」建築物立面與開放空間改善為主題,策劃「2001都市變臉-台北都市空間改造」有獎甄選活動,期藉由舉辦本活動,引導市民重視建築物外部環境品質與景觀,並進行實質改善。
本次活動分「完工工程類」及「規劃設計提案類」兩類進行甄選,甄選主題包括⊙建築立面⊙開放空間⊙歷史性建築,將透過民眾自行報名方式,甄選出十五件成效良好且具創意的改善案例,並給予實質獎勵,最高獎金新台幣25萬元,收件時間至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二十日止,歡迎市民踴躍報名參加。本活動相關訊息請至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網站查詢(http://www.planning.taipei.gov.tw)或電洽02-2725-8286、2392-1397。
詳情請參閱 http://demo.fiorile.org/e-info/news/normal/view.php?id=1361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彌猴一家親 --﹥
播出時間:11月14日(三) 下午3:30~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位於台南縣南化鄉東和村,有一位熱愛鄉土、熱心助人的老人家林炳修先生,現年七十三歲的林老先生,早年在日商公司擔任翻譯工作,退休後回到南化烏山老家,發現家鄉的獼猴日亦減少,於是開始飼養起這群野生彌猴。
十八年前,他向鄰人買回一隻受傷母猴,照顧痊癒後放回烏山林野,沒想到母猴竟帶回六十幾隻猴群,林炳修父子就這樣開始與彌猴一家親的日子,我們現在就去拜訪林老先生吧!
★[本會訊息]徵ENS新聞翻譯 --﹥
應徵條件與工作說明
1.因新聞特質高時效性的考量,本份工作的應試者需有當日即時翻完5則ENS新聞摘要及當日美國環境新聞掃描的能力﹔同時在當日6點前翻完後傳審校者,並進行後續聯繫與必要文句修改工作。(通常ENS在當日下午2點前就會出齊所有的稿子,偶有延遲﹔若當日4點半後才出來的新聞,可延至次日處理。)
2.本份工作包含從翻譯、審校至送進資料庫的時間流程控管。
3.本份翻譯工作內容,主要涉及環保及生態議題,因此需具備一定程度的專業性及學習能力,亦即對專業內容敘述的理解及專有名詞的正確翻譯﹔因此,以環境、生態相關科系或新聞科系者為佳。非上述科系者,需對此領域具備相關知識及高度興趣與認同。
4.本份工作對於正確性的要求極高,不出錯是絕對必要的,包括精確翻出:專有名詞或習慣用語的國內通用翻譯用詞(亦即翻譯名詞的統一性)﹔同時文句流暢及可讀性高也是必備條件。因此,翻譯時的資訊查詢能力及適度的文句調動都是必要的,切忌逐字逐句的"英式中文"翻譯。翻譯時,另應兼顧新聞習慣用語與表達。
5.工作地點可彈性選擇在協會(市民大道與敦化南路口附近)或在家工作﹔但需參加協會每週一次的例行工作會議。必要時,需能配合進行當面的工作相關討論。
6.目前工作重點為每日(週一至週五)ENS新聞摘要的兼職翻譯﹔未來工作內容可能擴及ENS新聞全文翻譯及協會其他工作,同時亦可能成為協會的專職人員。因此,"志同道合"是至關重要的。至於採行兼職或專職以及待遇問題等,則面洽之。
試 翻
ENS新聞摘要試譯稿
(下載 14KB)
請翻完後回傳至 wei@e-info.org.tw﹔同時附上個人詳細履歷及自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