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鳥類簡介]山麻雀 Russet Sparrow (Passer rutilans) --﹥ 作者:楊育昌
外型上,山麻雀的大小及顏色大致都和麻雀非常近似。但牠們與麻雀最大的不同點在於雌、雄間體色的差異甚大:雄鳥的外觀類似麻雀,但沒有像麻雀的黑色頰斑,且體色較偏紅棕色,與麻雀棕褐色的體色有別;而雌則為全身灰褐色,除了有兩條淡黃色的眉班之外,在背部尚有一些淡黃色的縱紋。 顧名思義,山麻雀主要出現在山區,偶爾可在台灣中、低海拔山區的村落、果園或農墾地發現他們。他們的食物和麻雀相似,也是以植物種子、榖類和昆蟲為主;但在習性上,卻不喜歡過於嘈雜熱鬧的環境,平時都是單獨或僅僅成對活動,在入秋繁殖期結束後才會結為較大的群體一起覓食。經過了今天的介紹,大家下次有機會在山區看到牠們時,最好仔細瞧瞧,可別又把牠們當成是一般的麻雀了喲! [美麗桌布:山麻雀 一 ] ◆[生活環保]低輻射劑量恐具高危險性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12-06.html ◆[環境政策]桃花心木非法交易 巴西採強硬手段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12-03.html ◆[生態保育]全球漁業協定生效 展現歷史性意義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12-01.html ◆[全球變遷]研究人員警告 氣候變遷恐將加遽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12-07.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12-09.html ■[水資源]河流看守員手冊-河流看守員手冊詞彙表 (上) --﹥ 蓄水層:容納淡水的土壤層。這是地下水的重要來源。 盆地灌溉:利用堤壩、小型土堰和深坑進行滯洪,並利用於灌溉的技術。 生物群落區:水資源、氣候、地質、土壤類型及地理協調間的互相作用,這決定了該地區能維持何種生物。 鹹水:含有高量鹽份的水,可以指海水、河口區域的水或是農業廢水。 集水區:河流的整個排水區域(也稱為集水地區、流域、排水流域或分水嶺)。一個較大的集水流域包括許小的支流。 三角洲:在一些河流的河口處形成的沖積平地,這裏是大河在匯入海洋或湖泊之前分成數條支流的地方。 需求管理(也稱作「需求方管理」):系統性的節水或節能;涵蓋了供需平衡關係上需求方因應產生的變化,包括有效率革新、透過政策或價格措施減少浪費、從節約能源、修補破裂的管線到修整建築物等等。 脫鹽化:去除水中的鹽份(尤其是海水),得到淡水。 水滴灌溉(也稱作微型灌溉):將水分直接輸送到植物根部的有效灌溉系統,比如通過穿孔的管道或多孔滲水的管道。 河口:半封閉的沿海水體,此處河裏的淡水和海水交會在一起。 水分蒸發:土壤和植物內水分的損失統稱為水分蒸發。 澇原:大洪水發生時,會整個浸在水中的山谷底部地區。 灰水:已經用於洗碗、洗衣或洗澡的水。本質上說,家庭排放的水除了廁所用水以外都是灰水。雖然這種水裏可能會有油膩、食物微粒、頭髮或其他不乾淨的物質,如果經過適當的處理,這種水還是可以再次使用的,尤其是用來灌溉。 地下水:地面下土壤岩石中含有的水。 地下水壩:地表下的水壩,阻礙地下水的流動,在地下水面上方處儲存水,還可以用來補充蓄水層和周圍的井。 水文循環(也稱水循環):水從海洋和其他水體蒸發,水蒸氣在雲中積聚,再以降水形式重回陸地,這樣一個水的自然循環過程。雖然循環過程中,水的總量保持不變,地球上真正可被利用的水卻是有限的。 水利政策:水管理和水資源分配的政策領域,由掌權者制定;除了一國的政界外,具有影響力的還有跨國公司、國際發展銀行和地方政治鬥爭。 指標物種:在一個集水區內的一種動物或植物,其存在與數量可以反映該集水區環境的好壞。 河內流量要求:指當河流築有水壩或水道變更時,必須有一定的水維持水流,作用包括保護魚類、維持水質、船隻航行或休閒。 版權歸屬 國際河網IRN,環境資訊協會(陶俊 譯,李傑、李瑞玉 審校) ■[環境關懷事件]世紀之旅-訪日本二大公害地 (四) --﹥ 作者:李秀容 (台灣環境權益促進會秘書長) 水俁市因經歷了許多悲慘的事件,因此居民對於垃圾的處理方式格外重視,從1920年開始分為可燃及不可燃兩類,1992年因有人將瓦斯桶丟入可燃類中而引起焚化爐爆炸事件後,1993至1994年經過300次宣傳及研究說明會後,於1995年開始,這裡設有300個資源回收站,分為23類可回收垃圾,光是玻璃瓶就分了7類,另有鐵、鋁飲料類,及廚房大型鍋、壺類,寶特瓶、透明及不透明、厚及薄塑膠類,紙類也分為新聞報紙、厚紙版、雜誌及其他,布類,化妝品陶瓷罐、眼鏡框、晾衣架、有害廢電池、螢光燈管、體溫計、鏡子,大型家具類也細分三類明確標示,廚餘及廁所垃圾也分開處理,皮件、鞋類等等,幾乎所有日常使用物品都可回收,日本本土有許多回收工廠,所以回收後不必擔心處理的問題,也可延長焚化爐的壽命,去年回收率為18﹪,確實洗淨、晾乾、壓縮、回收後還可以為水俁市賺進600萬日幣。 26日我們和水俁病患者一起午餐,山下覺先生說起他的患病經歷:「我在小學三年級時就學會修理鐘錶,並獲得日本錶師一等資格,中學畢業後就開了一間鐘錶店,開了近十年後感到手越來越遲鈍,因為修理錶需要敏銳的視覺及精巧的手,我發現已經無法再工作後,就將錶店賣掉,當時小孩都還小、生活陷入困境,幾乎無法生存,後來靠政府的生活保護法領到一些錢,生活依然不好過,1991年以後手腳痙攣,狀況時好時壞!」,另一位病患森薛雄先生繼續說:「不知火海原本是魚的寶庫,漁民歷代靠捕魚維生,由於水俁病、魚飄到海上死亡,我撈魚時看到許多變形的魚,水俁灣遭污染,捕的魚無法賣,生活陷入困境,我們到農家以魚換取米及蔬菜,因此沿海地區的水俁病就嚴重了起來,20歲我被徵召入軍隊並擔任機器維修的工作,1948年日本戰敗後,我回家並開始捕魚,並將魚賣到東京、大阪去;海遭污染後魚就很難發現,吃魚的人神經、鼻子、味覺都變的遲鈍,漁民因而起來抗爭、訴訟,之後動員宣傳才發現大阪、東京、福崗、熊本都發生水俁病,情況十分嚴重,貓吃魚後又叫又跳,烏鴉飛行時也失去平衡;在許多義務律師的支援下終於勝訴,我們了解只要想做把力量結合就可以辦到」,這幾天負責帶著我們參觀水俁市的中山裕二先生接著說:「現在工廠仍然沒有反省的覺悟,對水俁病也絕口不提,我們仍然要繼續訴訟!」他們說著說著就點起了香煙,顫抖的手及受害的臉掩蓋在煙霧裊裊中,與他們的遭遇類似者仍然回盪在世界各處! 公害受害者的體驗帶給人類許多衝擊和反省的空間,建立受害者的醫療制度及保護環境的法律,在任何國家中都應予以重視,一個國家的自由民主的表現在於人民能自由的對週遭事物表達意見及看法,組織市民團體,進而達成市民社會的共同福祉;儘管人類文明帶來了許多災難,但是人總在患難中看見一些真相和一絲光明,站在最卑微之處,發揮自己所長,幫助社會最黑暗的角落,並使黑暗轉為光明,照亮人類的心靈,緊緊抓住一絲光明,將改變人類生存的價值!我們不希望再看到歷史的悲劇一再重演,所以記取教訓,並將我們所見所聞互相交流,成為一股暖流力量,長久的為環境考量奮戰,只因為我們追尋最簡單不過的生活,美麗的天空、乾淨的空氣、清澈的河流和健康的生態。(系列完) 【文章連載】■世紀之旅-訪日本二大公害地 (一) (二) (三) (四) ▲[專欄作家]穿破科普迷障的心靈之眼:讀瑞秋‧卡森的「海之濱」 (下) --﹥ 作者:林益仁 具體來說,這種視野是一種針砭與反省社會文化處境的價值觀。卡森終其一生反對科學的菁英主義,她在1952年國家書卷獎的演講中提到:「許多人曾經語帶驚訝地批評,科學的工作應該有更廣大的通俗基礎這個事實。...我們生活在科學的時代;然而我們卻認為科學的知識只屬於某一小群在孤立的實驗室中、像擁有上帝旨意一般的人他們的特權。這不是真的,也不會是真的!」,她認為文學的想像視野與科學的經驗研究之間沒有主從的關係。反而,彼此應該是互補的! 這樣的解讀角度,幫助我們進一步彌合「海風下」、「周遭之海」以及「海之濱」這三本看似非常「科學」的自然寫作,跟卡森晚年充滿憤怒的預言口吻以及社會運動色彩極濃的「寂靜的春天」一書,彼此間乍看無法調和的知識鴻溝。坦白講,這也是我在開始閱讀此書時,心中的一大迷團。我的迷惑是:在「寂靜的春天」寫作之前,如果卡森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海洋生態學家,必須忠於科學家謹慎發言的立場,文學的筆調便只是用來介紹客觀「科學知識」的「工具」而已!那麼,怎麼可能這樣的立場在「寂靜的春天」時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而出現一種預言式煽情的寫法呢?一個作者以及她寫作風格的改變,怎麼可能如此之大? 其實,正如我前段的描述,「海洋」三部曲雖然引經據典很有科學根據,但是背後的價值觀:即對生命的敬畏與關懷,卻是昭然可見的;另外,「寂靜的春天」雖然預言的口吻十足,但是卡森在殺蟲劑DDT所帶來的生態影響上所投入科學調查的精力,同樣相當驚人!問題的解答在於,卡森一生的寫作與對社會的關懷行動,其實並未拘泥於科學研究的狹窄行規。相反地,我們看到她對自然的價值觀與信念也深深地影響著她對科學的理解。正因為如此,她能夠在晚年以無比的勇氣挑戰當時人們與政府對科學與技術過度樂觀的態度,而為環境運動開創嶄新且激進的面貌。 從卡森的生涯回過頭來詮釋「海之濱」,我們可以很確定的說這本書的價值不只是在於增進我們對海洋生物的「知識」而已!細心地品讀,會發現更多卡森對自然的信念其實正有力地牽引著她描述海洋生物的方向,其中那種在謙卑的態度下隨時透露出來的驚奇發現,是我覺得最引人入勝的!這樣的解讀,還可以幫助我們去思考為什麼卡森在「寂靜的春天」的寫作中,會出現「末日」的意象?她在驚嘆海洋生物百態時,隱約之間所透露出重回失樂園的喜悅?這些跟她虔誠的清教徒信仰又有何關連呢?這些都是閱讀「海之濱」後,還可以繼續追索的問題。 同樣是自然寫作家,史蒂芬‧古德在他的新作「達文西的蛤蚌山丘與新教改革」中自承,他自己寫作的企圖,無非是在闡述不同思想家如何去思考「自然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思想理路,而較不是按圖索驥地告訴讀者自然的知識究竟是什麼?這個說法放在本書的脈絡裡,卡森的目的或許也是邀請讀者去思索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而不只是這本書介紹了多少種海洋生物的知識。這樣的觀點,同樣值得我們對「科普」在台灣的推廣有一番新的省思!(1998.11.23) 【文章連載】▲穿破科普迷障的心靈之眼:讀瑞秋‧卡森的「海之濱」
(上) (下) ●[研討會]台灣蕨類植物學術研討會 --﹥ 時 間:2000年12月21日 由科博館及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共同主辦的「台灣蕨類植物學術研討會」將於12月21日假國際會議廳藍廳舉行。內容將就「台灣蕨類植物多樣性」及「蕨類植物的利用與栽培」兩大主題,邀集國內相關學者專家進行12場專題講座,歡迎有志於植物研究之人士前來共襄盛舉。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12月17日,相關報名方式請電洽04-23285226胡先生,或E-mail: bohu@mail.nmns.edu.tw 查詢。 ●[活動]招募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分類志工 --﹥ 時 間:2001-12-12~12-20 環境資訊電子報亟需志工協助分類過去一萬多筆尚未被分類的新聞,如果有興趣,請儘速與我們聯絡!謝謝大家! ●[活動]陳慈美談澳洲參加亞太地區地球憲章會議 --﹥ 時 間:90-12-17(一) 晚上7:15~9:15 當台灣強烈地表達希望能夠參與國際社會時,我們對國際上在各個領域所已經作出的努力有多少了解?我們的經驗與努力是否能夠對國際伙伴提供實質的貢獻,甚至贏得尊敬?國際環保團體希望能夠將蘊釀多年而且已經接近定稿的「地球憲章」(Earth Charter)在明年聯合國大會中得到背書,使它成為與「人權宣言」平行的國際環境宣言。 這次土地倫理協會月會邀請到陳慈美老師分享這次到澳洲參加亞太地區地球憲章會議的見聞。 時 間:90年12月22日至31日 今年花現林邊蓮霧節活動,預計本月二十二日至月底,為期九天。 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理事長陳錦超說,今年蓮霧節活動,為讓民眾享受蓮霧美食外,令安排知性人文生態之旅、蓮霧仙子現身、踩街嘉年華、蓮霧版畫、親子益智闖關、花樣彩繪、蓮霧鼻選拔、頑石點頭等,如何提高次級或碰傷蓮霧的附加價值,更是活動的重點之一。 目前已開發的餐點,有蓮霧果董,蓮霧果醬,蓮霧布丁,蓮霧派,蓮霧扣肉,蓮霧排骨湯里港果農還開發出黑金剛蓮霧紅酒及白酒,這些餐點的做法,明天上午在大統火鍋的耶誕蓮霧情人餐展現。
播出時間:12月17日(一) 下午3:45~4:00 十一月下旬,我們來到了屏東平原,拜訪這魚米之鄉的一顆耀眼明珠-萬丹。 萬丹其實就是平埔族原住民「交易市集之地」的意思,屏東以前叫「阿猴」,萬丹是「街仔頭」,台灣古地名的一句順口溜,道出了萬丹的繁華程度,今天節目,我們要帶大家到這個淳樸的鄉鎮,欣賞高屏溪的自然美景,順便拜訪萬丹采風社前社長李明進,請他帶我們遊覽高屏溪旁的古蹟,一飽眼福。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采風社賞鳥暨水筆仔復育 --﹥
播出時間:12月18日(二) 下午3:45~4:00 十一月下旬,我們來到了屏東平原,拜訪這魚米之鄉的一顆耀眼明珠-萬丹。 位於高屏溪下游的萬丹鄉,有一塊令人驚喜的沼澤溼地,透過望遠鏡,我們可以看到滿天飛舞的鷺科鳥,附近的漁人除了捕魚,還相繼發起一種新的生態觀光,二、三人乘坐舢舨,以不驚擾水鳥為原則,可以看到許多保育類的稀有鳥類,今天節目,就跟我們一起搭著捕魚用的舢舨,去欣賞這動人的河上美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