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林政行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在看電視新聞時幾乎每一個人都要看每天的氣象新聞,有些人還會關心電視新聞所報導全世界各重要城市的氣象。兩個人從不同的地方來相會,首先問的問題就是所住的地方冬天是否很冷?為什麼溫度對人如此重要呢?假使有一天你從台灣南部到北部,或者由平地到了高山,正好寒流來襲,身上又沒有多穿衣服,這時你就會深深體會到為什麼人那麼關心氣溫,因為溫度的高低使人感覺不舒服,甚至有時候會讓人丟掉生命。 不僅人對溫度很敏感,在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對溫度都很敏感。生活在不同環境的生物對溫度有不同的適應機制。在接近北極的地方有一種類似向日葵的植物,花似碗狀,每一片花瓣似拋物線型,可以反射日光,將熱能集中在中央花蕊的位置,如果周圍環境的溫度大約15℃左右,其花蕊位置的溫度則大約可以達到25℃,這種植物的花類似向日葵,有追蹤日光的行為,就是隨著太陽位置而轉動。
在台灣的山區有一種絨毛天蛾(圖1),可能是因為身體上多毛因此得名,成蟲都在寒冷的2月及3月間出現,2、3月間海拔約二千公尺的山區的確很寒冷,每次看到牠,就覺得很奇怪,為何在如此寒冷的天氣中不會被凍死?
他們利用天蛾做實驗的材料,結果發現天蛾可以對周圍環境的改變產生反應,促使代謝率改變,來調節體溫。並且發現胸部因振動翅膀產生較高的溫度可以經血液流向腹部,此時血液是充當冷媒的功能。當你知道昆蟲如何適應溫度,你是否會讚嘆大自然的奇妙呢?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環境政策]9個歐洲城市將引進燃料電池巴士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20-02.html ◆[環境政策]高速磁通反應爐決永久關閉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2-20 (ENS)- 美國能源部決定,位於華盛頓州韓弗德核子禁區中一座研究用途的核子反應爐,即高速磁通測試設備,將永久關閉。這項決定贏得反核人士與環保團體的喝采,他們為了防止這座爭議性的核子反應爐重新運轉,花費將近十年的努力。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20-06.html ◆[環境政策]美國眾議院通過工業廢地重建案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2-20 (ENS)- 在馬拉松式的徹夜審查之後,美國眾議院於今晨通過法案,此案目的在加速輕污染工業用地(brownfield)的再利用。預期這項措施能協助逐漸老化的市區重新復甦,並遏止郊區蔓無計畫的成長。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20-07.html ◆[能源議題]謝拉費爾德MOX燃料廠啟用鈽原料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20-01.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20-09.html 作者: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每年因農藥中毒死亡的人數多到令人無法想像,且大部分的數據統計都低估了實際情況。那些依季節出現在農場上的移民工人則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們因為無法負擔醫療費用,且更害怕被移民局官員強制驅逐出境,所以他們的死亡和孕婦流產的案例很少出現在死亡報告中。他們也許根本沒有機會到醫院就診,或是去找醫生看病。 美國的工商業數十年來都參與了這場化學「戰事」。根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局(OSHA)統計,在3,500處的工作場域中,有超過3,200萬名員工是長期暴露在有害物質當中。然而,在過去30年裡,該局所發佈的「未適當處理有害毒物」的雇主名單,僅有170個。 例如苯、二硫化碳、二氯甲烷和酮是美國年產4,900萬噸溶劑中的部份種類,而有980萬名工人每天都暴露其中。這些溶劑出現在指甲油、油漆、塑膠製品、塑膠水泥、家具和其他千百樣的產品中,透過皮膚接觸或攝取有溶劑殘留物的食物的方式進入人體。 每年有數以千計的人因為暴露在這些物質充斥的環境當中而生病,甚至死亡。 我們每天持續受到由工業界贊助的化學武器攻擊: 1.肺組織的傷疤與肺組織內襯的癌症 2.藥物工人和醃製物品工人以及農夫們的賀爾蒙,導致他們和家庭很多健康上的問題。 3.鎔鉛工廠工人體內的鉛,電池或是在射程範圍內工作的工人的放射線,都可能傷害他們的腦細胞、神經系統和腎臟。 4.來自電鍍工廠的鎘、油漆的染料以及焊接劑,與造成肺癌和前列腺癌有關,即使只是暴露於少量的環境中都會形成傷害。 5.多氯聯苯和其他的含氯的碳氫化合物,跟著消防隊員、塑膠工人以及和電工廠工作的工人回家,這些都是會導致癌症的物質。 6.來自農夫、園丁或是公園環境維護者的殺蟲劑很容易被攜帶回家,並引起致命的疾病。 很多的除蟲劑屬於致命性類別,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使用的神經性毒氣。請仔細想一想,那些在戰爭時期用來快速消滅敵人的化學物質,如今卻被政府核准在我們的草坪和家裡使用,並在孩子的生活周遭到處被噴灑。毒物恐怖主義現在正盛行呢! 有機殺蟲劑屬的神經性毒氣最早出現在德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葛哈德‧沙特在1930年到1940年間所合成了泰奔(TABUN)、沙林(Sarin)和梭門(SOMAN)。 目前在市面上仍可買到的沙林,人體皮膚只需接觸到1,700毫克即可致死,甚至不需要被吃進人體。 「沙林」在1995年3月20日受到全世界的矚目,當時一個日本的恐怖份子Aum Shinrikyo在五個駛向Kasumigasek的地下鐵站裡放置沙林。這是個有很多東京政府機關工作的人員時常進出的地鐵站;那次毒氣事件造成有12位通勤者死亡以及5千多人受傷。 在過去50年裡,有超過10萬種的人造化學物質被釋入自然環境中,每年有超過1,000種新的化學物質被製造出來。不論你住在哪裡,可能都有超過250種的工業用的化學物存在你的身體裡,而你祖父母當年在你這個歲數時,他們的身體裡並沒有這些化學物質。 永遠禁用農藥噴灑機不僅可以降低恐怖份子的威脅,還有那每日威脅著美國人民的生命和地球生態系的毒物恐怖主義。追求「美國夢」會有許多不同的後果,而這是一條用許多無辜孩童、女人和男人的鮮血所舖成的;從工業進步的角度來看,這卻是被接受的。 我悲憐那些在紐約、華盛頓特區和賓州的悲劇中的受害者和他們的家人。但更令人難過的是,這次悲劇的死傷人數和因毒物使用每年所造成的全球傷亡人數比較起來,竟顯得渺小了。把我們的悲憤延伸至因為國家經濟至上理論所導致數以千百計無辜死傷的人民吧! 我們不用等待機會向化學恐怖主義宣戰-它已經在你我身邊! 參考資料: 1.受殺蟲劑毒害的悲劇故事: 傑奇‧艾倫‧朱利安諾博士是一位西雅圖的作家兼教師。他在觀察到一個現象,有無數的支援湧向911悲劇受難者,同時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小孩和大人死亡而不為人所知。將你的想法、建議、願景郵寄給他:jackie@healingourworld.com、 並參觀他的個人網站 http://www.healingourworld.com 【文章連載】■生化武器就在你身邊 (上) (下) 全文與圖片詳見:http://www.ens.lycos.com/ens/sep2001/2001L-09-30g.html ■[環境關懷事件]南投土石流災區及集水區觀後感 (1-2) --﹥ 作者:鄭廷斌 繼續前往新中橫觀看,所見更是怵目驚心。沿途只要是溪溝盡皆為土石所填滿淹沒,位於其上的堤防,排水溝等人工建築就如玩具積木一樣東倒西歪,而另一邊陳有蘭溪對岸,只要是溪流的出口,亦盡為舌狀或扇形狀的土石流堆積。 至著名的災區郡坑看,景象更是讓我瞠目結舌,那裡已經變成土石河了!剩一半的三層樓房懸在溪旁,而其他的樓房早已成了土石中的碎片。樹木終究還是發揮了它的水土保持作用,鄰溪旁,雜木抓緊了一大塊土,免於被沖掉的命運。工人正在修復埋設涵管,但又能維持多久呢? 山路似刃 山林肚破腸流 有些地方的地質及地形根本不能也不行開路,就算勉強開成但是遇雨則坍,經常的修理費用已是一種浪費,而拿全民的納稅錢來維持這樣一條不該開的路,只為照顧少部分人的經濟利益是否有其價值,值得深思。 道路就像是一把利刃狠狠的插入山林中。隨著道路在山區的開闢,開墾、開發隨之而至,漸漸地往道路兩旁發展,森林變成了淺根的農作,動物隨之遷移或滅亡,而隨著森林的消逝,水土保持功能亦消失。道路完成後,開發由點、而線、而面,整個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亦為之破壞殆盡。大自然已明確的告訴我們過去的所作所為、觀念是對還是錯。人們若未能覺醒,更大的災害已不遠了。 最後一站我們到東埔蚋溪。順著延平橋往中二高的方向過去,來到了潰堤處,此處已用礫石再回填了。下堤往著名的木屐寮過去,桃芝颱風時此處因潰堤導致十多戶民宅被沖毀,沿途但見大小不一的石頭散於各處。 再往前行沒多久,赫然發現不少的巨石堆積於此,間雜著一些巨木,有些巨石大如汽車甚至小房子。很驚訝這些巨石到底從何而來,為何會如此巨大?想像超高流速再加上這些巨石及木頭猛烈撞擊河堤,就像是刀切乳酪一樣,堤防哪承受得起。 根據政府的「桃芝颱風東埔蚋溪潰堤事件專案報告」,此處正好為河床的彎道,新建的堤防束縮了河道,再加上河床土石堆積過高形成溢流,而潰堤以致被淹沒的木屐寮乃為舊河道所在,因此而導致慘劇發生。 我嘗試去拼湊整個事件發生的原因及經過。根據報告,上游集水區的地質本就鬆散易崩落再加上過度的開發利用,造成大量的表層土石流失。地震鬆動了底層的礫石,豪、大雨因此把土石及附於其上的殘存樹木沖刷下來。 蚋溪現象全國化 事實上發生在東埔蚋溪的一些現象正廣泛的發生於全國的河川溪流。上游集水區的濫墾濫伐,超限利用,中下游堤防甚至河床的全面水泥化,阻隔了泥土及植物的吸水和滲至地下水的作用,而興建堤防又沒有考慮到一條河流的歷史背景、河川水文及自然生態。這就是為什麼政府的河川整治花了大筆經費及時間,但是卻徹底失敗的原因。 我真的感觸很深,官員及人民普遍沒有生態環境觀念,迷信科學技術萬能,對大自然傲慢不懂得謙虛。一些官員、學者、專家及教授經常關在自己封閉、驕傲的學術象牙塔裡紙上談兵,未能實際深入了解確實的狀況。貪婪自私的人民為了自身利益枉顧公共安全及利益,政府施政便宜行事、執法不嚴,施政無全盤整體規劃。 但是我還是對台灣這塊土地及人民有信心,因政府、民間及學術單位還是有不少有良心的有識之士,正在默默的努力奮鬥著。我知道當我們覺悟,努力改過之後大自然還是會原諒我們,給我們機會的。(2001.10.22) 【文章連載】■南投土石流災區及集水區觀後感 (1-1) (1-2) ▲[專欄作家]「傷痕地文印象」一次賀伯的飛航體驗 (二) --﹥ 作家:陳玉峰 「深山后土的傷痕」 當濁水溪主流與南支陳有蘭溪的合流點出現後,烙印全台人民驚惶記憶的賀伯泥濘便大量湧現。我們貼在搖擺溪谷的腰身,一一檢視土石流的源頭,目睹幕幕相連的猖狂拓荒,並從其中,一塊塊剝皮削肉的傷口潰爛,傾洩泥流沙瀑。然而,頑強的台灣人民,補丁似的人工植栽,即將編織假象的翠綠,宣誓人定勝天的狂妄,而官僚及專家們,便是依據如此的信心,下達「賀伯並不如想像中嚴重」的診斷。據我十多年的追蹤了解,這些山坡地的開發,大抵是先有政策誤導、官僚使壞、人民跟進而沆瀣一氣,竊占後就地合法的產物,而養癰遺患一旦全面擴大,法不責眾而雨露均霑。五年前我曾依據原生林與茶園的總體利益估算,茶農每淨賺一元,台灣現世社會將付出三十七至四十四元的社會成本,當時我漏估了新中橫的開闢及維修,去年賀伯對新中橫的總驗收,證實台灣今後必須付出的代價,遠遠超出任何環保人士的憂慮。 總有一天,假設我們還有後代,且恰巧也是這片土地的管理者,或將在扼腕悲痛之餘,譴責這代人的無知、貪婪、暴力與荒謬。我相信老天無言審視的角度,殆若我飛航底片的顯影,清晰標示人們是如何違法違規的在脆弱的山地上,挖掘地滑的任何一種可能。只要蘋果仍會落地,此等拓荒的聚落,必有機會製造場場人間的煉獄,而且,無論多少不幸發生,老天也不可能改變自然的法則。 可憐復可悲的這代台灣人,從早年的窮怕、亂怕。忍氣吞聲的累聚數十年的受欺壓經驗,學得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與牟私利,熬盡苦頭的苦盼公義或正義的降臨。不幸的是,卻在十餘年的政治改革中離心而出,兌換成今之假民主、真暴民的惡果,明明是盜墾、濫墾,在無政府的山鄉,遂行對后土的暴力、對後代的搶劫、對社會資源的掠奪、對道德的栽贓,一但災變受難或被取締之際,則化身為積非成是的偽弱勢、偽正義,(小車逆向行駛撞上大車,錯誤的還是大車?)憑藉所謂民代、利益團體及官僚的顢頇,共同為「選票」迷思,遺忘天地間的是非,重創人性的善根,短短十餘年間,過往的政策大破壞,徹底繁衍為全民大終結,如今,瓜寙有理、盜卻無道,假農民串聯利益共犯,示威、抗議政府取締盜墾國有林班地,抗爭的理由千篇一律,土地的倫理、人間的規範蕩然不存!於是,官僚背負的是數十年黑政的黑鍋,颱風成的替罪羔羊,就地合法形成育百年土地利用的惡質傳統,以地下菌絲蔓延的模式,公演全民的無奈。 從抗議政權政策到「與民為敵」近年我常陷入恍惚。我見過不數歌頌台人艱苦拓荒的報導,肯定且感動於台人胼胝打拚的堅毅,然而,除了辛勤之外,欠缺智慧與遠見沒有公德與未來,終究免不了自掘墳場的悲劇。久處自然文化幾近於完全闕如的社會,我無數次解說、演講、運動與抗爭中,從眾人身體語言反射的漠然,我懷疑我的理論、價值、信仰與主張。這條從平原挺升到海拔兩千五百公尺的航線,鋪滿我的絕望,缺生產著向天搶糧的偉大。強風撲拍下,我的眼角噙著灰塵與淚水,啊!台灣,我寧可不相信自己,我寧可放棄我所有的知識與信仰! 新中橫東埔山以降的圖像如是,以至玉山山塊驀然出現時,那份熟稔只丟給我陌生與不真實。我央請機師盤繞玉山兩週,始漸追回昔日印象。即此大山大脈,深谷幽壑,保住台灣島的一線生機,縱稜橫屏,亮晦交織著鬱鬱蒼蒼,無言而化的流露造山有史以降的氣質,碩果僅存而玉潔冰清。藉由百年來揭開此名山大嶽冒險客的足跡,史坦貝爾、森丑之助、鳥居龍藏、佐佐木舜一、川上瀧彌、卜萊斯、鹿野忠雄....,以及神出鬼沒原住民族的史詩與神話,還有我上半生的汗漬在此升起、在此終結。英雄與傳奇、搏命與落葉,如夢似幻,若有似無,宛如清晨乍起對鏡,認不出鏡中影像與昨日依稀。 【文章連載】▲「傷痕地文印象」一次賀伯的飛航體驗 (一) (二) 播出時間:12月26日(三) 下午3:45~4:00 每年的十一月,是灰面鷲和赤腹鷹等猛禽的遷徙季,牠們遠從西伯利亞飛來,從北至南,中途經過台灣的墾丁,在墾丁稍作歇息後,繼續往東南方飛去。為了觀賞這些難得一見的「遠來客」,許多瘋狂的鳥友一大早就聞風而至,只為了能看到牠們在天空展翅飛翔的英姿,今天節目,我們就和鳥會的夥伴,一起到墾丁社頂公園的凌霄亭,享盡居高臨下的優勢,去看看翱翔於天際的猛禽英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