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知性版訂閱 新聞版訂閱 新聞檢索

2001-12-28 (全文版)

 
  本日主題: 徵求台灣環境歷史的說書人
知性專題 [草山之旅]草山今昔(十五) 後山公園 (上)
環境新聞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2-28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2-28
理性關懷 [環境關懷事件]南投土石流災區及集水區觀後感 (2-3)
專  欄 [黑潮觀點]黑潮總是前行
活動訊息 [活動] [研討會]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ENS新聞因聖誕假期暫停發刊
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草山之旅]草山今昔─前山公園、後山公園、苗圃之旅 (十五) --﹥

作者:陳世一

◎後山公園 (上)

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示意圖  「後山公園什麼時候才設立的?」女兒問。

  「後山公園原本在日治時期是日人山本義信的私人別莊,叫羽衣園,建地約只有一公傾,在現在辛亥光復樓和蓮池靠山那一邊,即後山招待所附近的位置,一九四五年以後成為海山煤礦老板的別墅,直到一九四九年草山管理局成立後,才將此地設立為開放的公共公園,而後又慢慢擴建,規模才越來越大,到今天已有三十多公頃的範圍了。」

  走在遊人如織的步道上,嘈雜的人聲和妖艷的顏色組合成一幅熱鬧的遊人賞花圖。

  我問女兒:「你來過這公園,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覺得這公園有什麼特色?」

  「當然是花鐘和噴水池了,那個大鐘上面種滿了花草,很漂亮,至於這個公園的特色嘛,亭子很多,路繞來繞去好像在走迷宮一樣,還有一些水池、銅像。」

  邊走邊提醒女兒注意這裡的地形地勢,左前方的大屯山、右邊的七星山和後面的紗帽山都是判別方向很好的地標。

  從蔭翳的小路往上走,先到小隱潭再下去,一些粗大的樹木昂然挺立,像這片斜坡上的守護巨人般,人工的石階道在其間蜿蜒盤旋,一個又一個的亭子則點綴其間。

公園內的涼亭和與本土歷史文化不相干的銅像  繞來繞去,有時,不知不覺繞回原來的地方了,時而遇到漂浮著睡蓮的水池,不小心又撞見王陽明或蔣介石的雕像,亭子的名稱時而明恥、時而四照,又是聽泉、又是夕照、桃源,充滿了古中國文人道德關懷和對自然的簡單審美觀,還夾雜著政治人物的偶像祟拜。

  我問女兒:「喜不喜歡這個公園?」

  「太人工化了。雖然有些小風景也蠻好看的,如小隱潭就很自然,可是,繞來繞去,一直在重覆,本來不是很大的地方,卻繞得暈頭轉向,沒什麼新鮮感。而且,夕照亭也看不到夕陽,實在有名無實。」女兒說。

  「這就是東方庭園設計的精神之一啊!繞來繞去就是要讓妳每轉一個彎就變換一個觀看的風景,而且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之感;亭子多則是走一段路後就可休息一下,試想古代那些文人雅士,拿著扇子在園中呤詩作對的情景,就可以想見亭子的重要性了,過去大陸明、清時代的文人有強烈的道德使命感,而且,對自然美的視野也有其文化背景框架標籤的侷限,所以,取出來的亭子名稱就充滿了道德或標籤風景的名詞了;蓮池也有強烈的象徵意義,明、清兩代有些懷才不遇或被貶官謫居的一些人,曾參與一些地方庭園的建築,稱為『寫意山水派』的園林,而有人建蓮池就是象徵『出汙泥而不染』的精神,水中的魚兒則有使安靜的風景活潑起來,並且以『魚樂牽動人樂』的情緒感染效果。至於銅像,則是大中國意識和威權時代的遺跡罷了,不值一提。」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2-28 --﹥

  • [環境政策]經濟部工業局重新規畫推動將彰濱工業區建設為多功能經貿特區 享有租稅優惠和單一窗口服務 鼓勵國內企業進駐彰濱投資 (台北 聯合 報)

  • [環境政策]反對小型焚化爐 下營人請願 要求環保公司應召開環境評估說明會 並要地方同意後才能興建 (下營 聯合報)

  • [環境政策]嘉義縣朴子溪經環保署列為重點整治河川 將斥資十多億元興建生態園區 (嘉義縣 聯合報)

  • [環境政策]全台垃圾費 明年中起逐年調漲 (臺北 民生報)

  • [生活環境]台灣鹽業活歷史」布袋鹽場有多處六、七十年的日式建築 可能面臨被拆除命運 (布袋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農委會將與和信集團合作推動高樹鄉平地造林 (台北 中央社)

  • [生態保育]農委會配合台北市警方查獲網路交易保育動物 當場查獲保育動物草鴞 (台東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農委會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劃設雙鬼湖為全國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台北 多維新聞網)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2-28 --﹥

  • [環境政策]天藍地綠水凈 蘭州市完成今年環保目標責任書 (蘭州 上海環境報)

  • [環境政策]經貿部海關總署環保局再次發布禁止進口貨物目錄 包括化工類廢物 城市垃圾 下水道淤泥 醫療廢物 (北京 中國新聞社)

  • [環境政策]環保與發展綜合決策應注重四個方面 重視謀篇佈局 專案的選型 治理污染與生態保護並重 服務與監督並舉 (北京 上海環境報)

  • [生活環境]綠色家裝從綠色材料做起 (深圳 深圳商報)

  • [生活環境]落實國家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試點工作 福建啟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 (福州 新華網)

  • [生態保育]四川查處野生動物案480多起 (四川 新華網)

  • [生態保育]南寧斬斷伸向野生動物的黑手 (廣西 新華網)

  • [土地與水文]要把南水北調建成惠及華中、華北與華東三大地區的生態環保工程 (武漢 上海環境報)

[環境關懷事件]南投土石流災區及集水區觀後感 (2-3) --﹥

作者:鄭廷斌

  我們已進入了台大實驗林的區域,途經一條「浩瀚的土石河」,我們下來拍照並打算沿著已被半淹沒的產業道路步行往上看看,這條產業道路蜿蜒在優美的森林中,據當地農民描述可通到北勢溪的其中一個發源地─鳳凰山,產業道路在半路接到土石河,從這裡看真的是很恐怖,寬廣的土石河一洩千里地堆滿了大小不一的巨石,旁邊的一座廟幸有圍牆擋著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一個80歲的阿伯正好步行下來,告訴我們他80年來從沒看過這麼大、這麼恐怖的土石流,並要帶我們去溪坪看更恐怖的土石流。開車去溪坪,一幅恐怖景象馬上印入眼簾,道路兩旁盡是巨石,其間散佈著毀損的房子、橋樑及堤防,一棟二層樓的飯店倖免於難,也因此救了當地不少民眾。

  阿伯說幸好土石流是白天來,當居民聽到轟隆響聲時,只見巨石拔山倒樹而來,趕緊跑到飯店避難並眼睜睜的看著末世景象發生,若土石流是晚上來後果將不堪設想,聞者莫不唏噓無語。

  往回走至東埔蚋溪初鄉橋畔,但見剛蓋好的四層樓渡假別墅因堤防沖毀路基流失而倒了下來,或許人們太相信堤防,太輕忽自然也忽略了河川的水文及歷史。最後一站沿著清水溪來到瑞竹,我們開至半山腰的廟觀看清水溪上游的堰塞湖崩塌後所造成的結果,再回至新開穿過清水溪的路,只是泥濘一片,當初不聽政府蓋在氾濫區的房子也已半毀。是天災也是自作自受吧。

  台灣位處板塊交接的幼年期地形區,又正好位於颱風行進的區域,因此山高谷深的台灣,受風雨的侵蝕沖刷特別嚴重,所以台灣自古即有山崩及土石流,也因這些自然現象的填海造陸,才逐漸形成今天台灣的東西部平原。

停止河川水泥化 順應自然法則

  隨著平地人口的大量增加擁擠,人們也不斷地往山坡地及山區開墾拓殖,侵入了山崩及土石流的高危險區。過去政府的山林政策錯誤,對於國土沒有全盤綜合的規劃及做好基礎調查,再加上政府及人民多年來的濫墾濫伐又沒做好水土保持,導致今天山林全面的潰敗。

  但是政府歷年來的治山防洪均只偏重在工程方面,而未能深入了解大自然環環相扣的原理,於是在花了大筆經費,山區溪流遍佈水泥化工程後,災難卻又一次又一次的發生且更加嚴重。

  在此誠摯的呼籲並要求政府全面的停止河川溪流的水泥化工程,盡快地做好國土、山林全面的規劃及危險區調查,確實執行好防災、救災機制及措施,順應大自然的機制及法則以決定行事的方法及原則,而政府及人民也應記取教訓,停止農業上山及山區道路開闢,並進一步將屬於大自然的土地還給大自然,才是根本解決知道。亡羊補牢猶未晚也,相信我們若能做好一切,必能再和大自然和諧相處。(2001.11.18)

[黑潮觀點]黑潮總是前行 --﹥

作者:廖鴻基、曾永平

  自1996年組成「尋鯨小組」、1998年成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或更早以前投入環保、政治等社會運動開始,我便深刻體認到,一個運動的規模和績效,與其獲得的社會資源息息相關。資源問題一直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生存與發展的最大困擾。

  我總是羞於向社會募款、向朋友們尋求支援,但我們至今的工作成績,幾乎全然來自於社會及朋友們點點滴滴的溫暖支持。一個長遠目標的達成與理想的實踐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看出其社會面的具體貢獻。所以,募款的本質在於向社會預支資源,然後以工作成績回饋給這個社會。當然,將每一筆社會資源的挹注,都能如期的將工作成績繳交出來,這是投入社會運動者的基本誠信。

  有了這樣的認知與經驗後,我屢屢鼓起勇氣,大膽向社會大眾尋求支援。多年海上工作,我們看到了台灣因為缺乏海洋文化,而有著許多缺憾──我們的自我認知上少了海洋,我們自我設限在小小一座島嶼上,我們的視野、我們的思維、我們的關懷都不及於海洋這個應該理所當然是我們的領域──不當的採捕、不當的消費,垃圾、颱風過後的漂流物、被人棄如敝屣的垃圾場、散發戴奧辛的焚化爐、醜陋的水泥消波塊……,不斷又不斷地出現在海洋裡或是海岸,使得我們的沿海資源日愈枯竭……。如此下去,那將是多大的遺憾!當我們還沒機會充分認知我們的海洋以前,她已經快速的趨近於破敗邊緣。

  但是,有容乃大的大海,她默默地承受了,她選擇沈默等待人們的覺醒。

  海洋生態、環境的關懷,是這階段我們不得不使力的重點。

  近幾年來,鯨豚的研究儼然成為一種顯學,而賞鯨豚亦成為一種風潮;但是,大家似乎只把焦點放在這個明星物種上面。大海的視野被侷限了,她所要傳遞的信息被扭曲了;人們的海洋意象被壓縮地只剩下方寸的空間,食物鏈迅速地崩散,轉眼間只剩下最高階的消費者鯨魚、海豚而已了!於是,黑潮從鯨豚生態關懷開始。鯨魚、海豚是海洋使者,牠們開啟了台灣的人們瞭解海洋、接觸海洋的第一步,藉由海上親身接觸的機會,海洋環境教育由此開展。黑潮是海洋的僕人,用它最微薄的力量,為海洋發聲、為海洋吶喊、哭泣。我們樂見鯨豚成為主題被大眾廣泛討論,但亦憂心於台灣人的劃地自限與狹促的格局。我們認為,海洋文化的發覺及普及是扎根的工作,唯有當海洋文化普遍存在於海洋民族的血脈裡,我們才能充分認知自己及充分開展自己,如此,我們才有可能懂得如何來合理的消費我們的海洋、善待我們的海洋。

  這是一個艱巨的工程、是一個遠大的目標,多年來我們學習「黑潮」這股洋流默默對台灣的影響,我們一步一浪痕,認真、努力致力於海洋生態、環境及海洋文化的累積工作,期望這股暖流在台灣陸地上形成「革命性」的力量──讓我們在這一代終結我們與海洋不合理的深遠隔閡關係。

  我們要往前走,創造一個寬廣的領域,吸納不同的生命以豐富我們的海洋視野。

  黑潮,不斷地傳遞寬廣的海洋經驗與多樣性的海洋議題,期待大家的關心、回應、與實質的關注和行動。黑潮,身為海洋的僕人,我們默默的做事,期待那一股藍色的海水灌注成為人們生命的一部份。我們的力量有限,若您看到我們的努力、並認同我們的理念,別忘了給我們一個會心的微笑或是實質上的挹注。

  黑潮,一股流向、流速穩定的海水,承載著海洋的夢,繼續前行……

[活動]我愛高屏溪-生態保育親子童歡 --﹥

  時 間:2001-12-29 (六) 早上9:00~12:00
  地 點:高屏溪河濱公園 (高屏大橋下)
  主 辦: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

  藉由親子活動傳達生態保育觀念,活動站內容包括,看地圖說故事、大車拼、蟲蟲危機、聽誰在說話、猜猜我是誰、環保小狀元、物以類聚、動手DIY:水火箭、踩高蹺、風車製造、植物染、形形色色、戀戀情深、花草的世界、阿爸的回憶、高屏溪生態之美。現場可以領取活動卡,集滿闖關十站印章,可以兌換紀念品一份唷!詳情請洽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電話:08-7888438、7892674。

[活動]徵求台灣環境歷史的說書人 --﹥

  時 間:2001-12-25~2002-01-10
  地 點:網路
  報 名:2002-01-10
  主 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環境事件紀錄小組
  聯絡人:黃怡碧 E-Mail: yibee@e-info.org.tw

  我們要徵求台灣環境歷史的說書人。

  歷史,永遠都是最長的故事。

  在環境資訊電子報發行週年之際,回顧一年來全球環境新聞的點點滴滴,不免有感於台灣環境事件的發展,不論是公害抗爭、溼地及保護區的破壞消失或辛苦保育,以及許多延宕多年的重大事件,多是資料散落,缺乏整理。

  對於初接觸環境事件的人們,可能難以想像台灣的環境運動,並不是趕流行的三五年的工夫,而已經是二三十年的投入。

  對於許許多多對環保生態議題還有些陌生的人來說,在需要為環境付出些許代價之時,他們要的,更不是情感或道德的「環境至上」,而是對事情的充份理解。

  因此,要有人說故事,要有人寫歷史。

  台灣環境事件小組於是誕生。

[活動]花現林邊蓮霧節 --﹥

  時 間:90年12月22日至31日
  地 點:屏東縣林邊鄉

  今年花現林邊蓮霧節活動,預計本月二十二日至月底,為期九天。

  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理事長陳錦超說,今年蓮霧節活動,為讓民眾享受蓮霧美食外,令安排知性人文生態之旅、蓮霧仙子現身、踩街嘉年華、蓮霧版畫、親子益智闖關、花樣彩繪、蓮霧鼻選拔、頑石點頭等,如何提高次級或碰傷蓮霧的附加價值,更是活動的重點之一。

  目前已開發的餐點,有蓮霧果董,蓮霧果醬,蓮霧布丁,蓮霧派,蓮霧扣肉,蓮霧排骨湯里港果農還開發出黑金剛蓮霧紅酒及白酒,這些餐點的做法,明天上午在大統火鍋的耶誕蓮霧情人餐展現。

[研討會]綠色學校伙伴九十年度歲末研討會-相互牽成 --﹥

  時 間:90年12月29日(六)、30日(日)
  地 點:台北縣深坑國小(02-2662-4675)及附近自然環境
      及人文景點
  對 象:凡是登錄綠色學校伙伴網站上的伙伴們皆可以報名。
  聯絡人:廖鎮洲 電話: 02-29355232-25

  綠色學校伙伴今年的歲末研討會在深坑舉辦,兩天一夜的活動中,將討論省水、省電看緊荷包,棲地營造給自然一點點,環境教育萬花筒,落葉及廚餘還給土地等議題。綠色學校伙伴的信念是,協助台灣地區的學校體系的每一個份子,開始學習建構一個合乎生態永續原則的綠色學校。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蔓澤蘭爭議 --﹥

  播出時間:12月29日(六)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從今年八月份開始,有許多的媒體相繼報導,中南部地區正遭受一種外來植物的嚴重侵害,並以綠色癌症、植物界福壽螺、森林吸血鬼等駭人字眼來形容這種植物,為了了解蔓澤蘭的危害情形,我們走訪了中部的幾個縣市,今天節目,我們要去看看台灣的「綠色危機」-蔓澤蘭,實際深入了解它們對農作物造成了如何嚴重的迫害。

[本會訊息]ENS新聞因聖誕假期暫停發刊 --﹥

  美國的聖誕假期相當國內的農曆年假,ENS新聞記者自12月24日休假至明年的1月2日。相對的,本刊的ENS環境新聞摘譯,亦將自12月27日至明年的1月5日,暫停發刊。預計1月6日復刊。

  這段期間,我們將適時就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greenpeace.org 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www.unep.org 相關新聞與訊息的摘譯,為您服務。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明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知性版範例訂閱 ★新聞版範例訂閱 ★目錄版範例訂閱

  對於知性版與新聞版的服務,您的想法是...
  

  姓名: 電子郵件:

  *請於上網連線時,再按"寄出"按鈕。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