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哨兵 外婆家在清水的邊疆東山里 那村落沒幾戶人家 沒有太多的圍牆 但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家的界線 我們與鄰居之間 是以一條小小的土溝為界的 土溝是以經年累月的水流痕跡做為標記的 你家的園與我家的院子種竹子為界 是綠竹 長出來的綠竹筍好吃極了 家的邊疆是牛廄跟豬槽 還有一間有兩塊水泥板可以踩踏的傳統糞坑...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sunday/nature/2002/na02021001.htm 作者:楊國禎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sunday/culture/2002/cu02021001.htm
這棵老樹的樹幹上一處突出部分,無論遠觀或近看,都像是一隻豬的頭部,不但體型神似,眼耳口鼻皆具備完全,好似一隻豬從樹幹上探頭張望... 本文摘錄【老樹巡禮-台北縣珍貴樹木】
http://www.csnp.org.tw/ 作者:賈福相 薇薇的出處是名正言順的,詩經中有許多砍柴割草和採菜的章句,都是我喜歡的,因為小時候我也砍過柴、割過草、採過菜。這些工作常常發生在假日,所以有一半是娛樂性的。在山坡、在河邊、在郊野,春假裏少男少女一塊兒去踏青,就這樣產生了那麼多美麗的戀歌。 「彼採葛兮! 又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在野菜和野花中,我很喜歡「薇」。薇是一種碗豆,像蔓生的苜宿,花有淺紅、淺藍或黃黃的白﹔葉子和花都可以食用。伯夷、叔齊跑到山上不食周粟就是靠食薇過日子的。我喜歡薇花、薇葉,也喜歡「薇薇」的發音。作為一個名字豈非頗有詩意。 ...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viewer/chia/2002/ch02021001.htm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
|
|